古人怎么祝福中秋节 中秋节古人是如何祝福?

网友提问:

中秋节古人是如何祝福?

优质回答:

中秋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农历每季每月的十五,分别称为孟、仲、季。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日居于秋季的正中,所以,称作“仲秋”,“仲”即居中的意思,而八月十五日即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故称为“中秋节”或“仲秋节”。这时,因为月色倍明于常时,所以又称为“月夕”。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百姓也就有了中秋祭月、拜月、赏月习俗,来寄托“花好,月圆,人长寿”的愿望。据史料记载,在唐代,祭拜月神后,还要赏月吃团圆饼,饮桂花酒,使八月十五成为了一个互相祝福、喜庆团圆的日子。

我国古代民间中秋赏月情景记载颇多。据宋代孟元老著的《东京梦华录》中叙道:“贵家结锦台榭,民间争占酒楼观月。”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里描述:“……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除了祭月、赏月外,各地还有不少祝福风俗。东北地区习惯采摘葡萄、梨子等生果祭月、互赠;陕西人喜爬山庆祝;安徽地区为孩子们扎稻草龙,游街后抛在河里;江西孩子们玩堆宝塔,用砖砌成七层,下大上小,中间空。前面挂帐幔和装饰品,内点灯烛,与明月争辉;苏州中秋晚上有“走月亮”的风俗。许多妇女打扮的花枝招展,结队出游,拜访亲友;在广西,山区一些地方青年男女聚会在一起纵情歌唱,互诉衷情;广东农村有“竖中秋”的习俗。人们用彩纸扎成各种花灯串联成“花好月圆”等字样,竖在高处的杆子上。

月饼在很早以前叫小饼或甜饼,开始是祭奉月神的供品之一。到了唐朝在京城长安有了专制月饼的辅子,宋代就兴旺起来了。北宋苏东坡曾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那时的小饼与现在的酥皮月饼很相似。 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游到杭州时正值中秋,一些学士奉献甜饼给乾隆品尝。乾隆一边赏月一边吃饼,连声说:”好月,好饼,中秋良宵也。“从此,中秋做月饼吃月饼在全国兴起。月饼也做的大了,供月时有如同大吃盘大小一般。据说,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算是一个巨型月饼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中秋节古人是如何祝福?】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中秋节古人是如何祝福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