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民国才女萧红?
优质回答:
“我在想,我写的那些东西,以后还会不会有人看,但是我知道,我的绯闻,将永远流传。”
很多年后,在生命垂危之际,萧红静静躺在床上幽幽的对此时此刻,陪在她身边的,那个叫骆宾基的青年如是说。外面的世界,此时已是时局紧张,炮火随时会蔓延到她眼前,可她却难得的拥有了一生中最平静的时刻,在她的娓娓道来里,她一生的红尘往事凝成了传奇。
萧红
萧红一生情途多舛,她的感情史里绕不开三个男人——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
与汪恩甲的感情,一开始萧红是拒绝的,她不接受这个未婚夫,不愿成为一个家庭主妇,所以她逃到北平,奈何她一个女子,举目无亲不说,经济日益窘迫,而那时汪恩甲到来了,或许是出于感激,又或许是迫于无奈,她最终还是和汪恩甲在一起了,汪恩甲供她继续读书,直到他们钱财用光。回到家乡后,汪家人拒不接受萧红,他们赊账旅店住宿,大半年后,萧红怀孕了,而汪恩甲在之后一去不复返。
萧军和萧红
汪恩甲的离开给萧红带去了莫大的打击,她被旅店拘留,万般无奈下,她给报社写信求助,再然后,她遇到了命中注定的最刻骨铭心的爱人萧军。二萧的爱情真挚热烈,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们有情饮水饱,彼此扶持,彼此鼓励,可他们都是富有魅力的人,萧红的才华足以吸引世间无数男人,而萧军与生俱来的男子气概又总是能吸引到旧时代背景下,灵魂空虚的女人,他们分分合合,最终不得善终。
1938年,萧红,端木蕻良摄于西安
二萧分手之际,萧红已经怀了萧军的骨肉,可饶是如此,端木蕻良还是执意娶萧红,并给了她一个婚礼。
可这段婚姻里,端木始终不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有担当的男人,他能包容萧红的过去,却无法在紧要关头护她周全,他是锦衣玉食惯了的少爷,当风云变幻莫测之时,他选择的是自己独自前往重庆,而萧红,如果不是靠着每次困难之际有朋友相助,早就客死异乡。
三段情感纠葛,段段都是故事,萧红的这一生里,或许她自己都很难回答自己最爱谁,但,如果说谁最爱她,这个问题或许有答案,只是这个答案,既不是汪恩甲,也不是萧军,更不是端木蕻良,而是另外一个人。
晚年的骆宾基
在萧红人生的最后几年,身体犹为虚弱,而陪在她身边最多的是骆宾基,一个小了她整整六岁的男子,他懂她知她,面对萧红,他尊称其为“先生”,可朝夕相处里,对她却是情根深种,只是啊,情深缘浅,他的爱,没有来得及表达,就只能隐于岁月,止于唇舌。
《黄金时代》汤唯饰演的萧红
萧红遇到的男人,都认为自己懂她,可其实他们都不懂,唯有骆宾基,他其实都懂,所以他才会说,萧红不停地写作,寂寞和抚慰都来自写作。是的啊,萧红的一生,终究还是寂寞的,所以,她在文学上快意潇洒,却在感情里慌了手脚。世人记住了她的作品,更记住了她的绯闻,在所有逝去的时光里,她的笑与泪在光鲜里,多了一份刻骨,令人对她难以忘怀。
其他网友回答
萧红是一个很有天赋和才华的作家,她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是‘’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可惜人们对于她的感情的关注远远大于对她作品的关注。对于这一点,萧红本人是有感觉的,她曾经对骆宾基说过:‘’也许,每一个人都是隐姓埋名的人,他们的真面目都不知道。我想,我写的那些东西,以后还会不会有人看,但是我知道,我的绯闻,将会永远流传。‘’
不得不说萧红的写作才华有自己的天性在里面,萧红认识萧军后,萧军挖掘了萧红了文学才能,他鼓励萧红尽心创作。萧红和萧军合著的小说散文集《跋涉》自费在哈尔滨出版。《跋涉》的出版,在东北引起了巨大轰动,受到读者一致好评,两人在东北文学界声名鹊起,当时两人并称“二萧”。
两人从东北到达上海后,认识了鲁迅先生。虽然她在东北有一定的名声,但是对于中国文坛,她还处于文学创作的萌芽期。叱咤文坛多年的鲁迅看出了她身上的潜力,称她是中国当代最有前途的作家。
在鲁迅先生的指导和帮助下,萧红的写作之路越来越顺畅。
到上海一年后,萧红的长篇小说《生死场》出版,鲁迅先生亲自作序,并向出版社推荐。鲁迅先生在序中写道:
”生死场将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表现得力透纸背;女性作品的细致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生死场》在文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一炮而红。
在文坛的朋友看来,萧红的写作水平是高于萧军的。在电影《黄金时代》里面,萧红萧军共同的朋友称赞萧红的写作水平高于萧军,萧军心里是不服气的,这一点也影响到了他们之间的感情。
萧红的绝笔之作《呼兰河传》更是她文学的最高水平。
萧红一生苦大于乐,半生飘零,没有一个陪伴始终的爱人。这和她从小的成长环境和缺乏安全感有关。她太过依赖男人了,所以总被伤害。
不管她的私人感情如何,依然抹杀不了她的文学地位。
欢迎关注@乔言儿 ,书评人,多平台签约作者。我们一起读书成长。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第一才女,男作家自愧弗如
其他网友回答
萧红是很有才情的一个女子,内心丰富而细腻,在这部绝笔之作里,萧红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表达对故乡的眷恋,正因为深爱这土地才想去正在的改变它。结合萧红的一生,在呼兰的日子应该是她最幸福的时光,有一个宠爱她的祖父,满满的回忆,但又像张爱玲一样的悲情,婚姻没有一段是正常的,31岁就病逝了。看到萧红临终写下的“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这最后无声怒吼,在那样的年代,那有什么“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家长制的和男尊女卑的冷酷,婚姻的背叛和战争的铁蹄给她的心灵带来巨大创伤,在书中看到历经人生不幸的萧红对爱和温暖的渴望。评《呼兰河传》
其他网友回答
萧红以开阔的悲悯胸怀关注人的生存境遇以及生命意义,浑然天成地创造出富有灵性的文学作品。[4]作品情感基调悲喜交杂,语言风格刚柔并济,写作视角和行文结构独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独树一帜。
萧红的成名作是小说《生死场》,鲁迅和胡风分别为其初版写了序和后记。小说描写九一八事变前后东北农村的生活,富有乡土色彩,反映女性的悲惨命运。鲁迅赞赏小说写出“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部分学者把小说视作“民族寓言”,充满爱国主义;也有学者强调,小说的主题是乡村妇女的生活经验,特别是生育与死亡。《生死场》同情产妇所受的痛苦,也嘲讽传宗接代近乎自我毁灭的灾难;女性任人摆布,命运无法自主,服务于男性的利益。小说批评父权社会,并讽刺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主要是男性而不是女性的。
文学批评家夏志清坦承未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论萧红的作品,是“最不可宽恕的疏忽”。夏志清认为“《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并给予《呼兰河传》很高的评价,称她为20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文艺批评家李健吾得知萧红去世的消息后,在《咀华记余·无题》中写道,最令他折服的四位女作家是丁玲、凌叔华、林徽因、萧红。“最可怜”的萧红“好像一个嫩芽,有希望长成一棵大树,但是虫咬了根,一直就在挣扎之中过活……”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如何评价民国才女萧红?】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