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大唐为何设立京师长安和四个陪都(太原、洛阳、凤翔、成都)?
优质回答:
首先感谢邀答。对这个问题我认为
长安在历史上是主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很多朝代都是长安建都,因此长安的发展非常繁荣。
至于还要建四个陪都之原因,我想是因为当时的唐朝仍处在战乱时期,虽然繁荣,但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战争,“京城”多,更便于指挥作战。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唐高宗以《建东都诏》昭告天下,历数建都洛阳的优越性,确认洛阳为唐朝法定都城,从此长安已降为陪都,直到唐玄宗后期回到关中为止。其间,武则天登基称帝后,为了打击唐朝遗老势力,又把长安的陪都地位降为普通城市。下面是作为二十四史之一的《旧唐书》对隋唐洛阳城的描述:“隋大业元年,自故洛城西移十八里置新都,今都城是也”。意思是:隋唐洛阳城是隋朝大业元年建成的新都城,在当今唐朝时期是唐朝的都城。
唐高宗说:“两京朕东西两宅,来去不恒”。唐玄宗说:“三秦九洛,咸曰帝京”。
洛阳是唐朝的都城,既有唐朝皇帝留下的诏书为证,也有唐朝皇帝说的话为证,更有国家正史史书记载为证,而西人们却靠着他们的大嘴巴一张,就想否定洛阳作为唐朝都城的地位,它们的行为岂不是自欺欺人。
其他网友回答
中原豫州,神都洛阳。
夏朝称洛阳之地为斟鄩,
商朝称洛阳之地为西亳。
在那个遥远的岁月,
还轮不到周秦汉唐做三陪 !
~~~~
西安的招牌,源自明朝,才600年。
西安的前身,是元朝的奉元路。
陕西厚重的人文历史,
在宝鸡, 在咸阳 。
宝鸡是西周的发祥地。
咸阳是秦朝的大国都!
其他网友回答
唐朝有《建东都诏》没听说过《建五都诏》,有洛阳“神都”一说,没有那个皇帝封“陪都”一说。中国历史唯一的官宣陪都就是民国西安,别无分号。
为了降低洛阳在唐朝的历史地位,西部编史又出新高度。,盛唐七天建筑的宏伟程度那是西安根本比不了的。毕竟一个是“天子九逃”之地,一个是天子“逐食”“就食”的目的地。皇帝都吃不饱,那还有多于的粮食请人盖宫殿,修一个大明宫基本上从唐初到唐末,每次就修那么一点点。长安城里常有野兽出没,田地森林也在其中,大是真大,就是人不多。
其他网友回答
唐朝并没有陪都,陪都一说是近代的说法,因为古代人是以四海为家,四海为家的说法最早出现于大舜时期,根据史料记载大舜有四宅,宅也就是家的意思。
所以再古人心中没有什么陪都一说,后来宅的意思就变了,《逸周书?作雒解》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郡有四鄙,大县城方王城三之一,小县立城,方王城九之一。都鄙不过百室,以便野事。农居鄙,得以庶士,士居国家,得以诸公大夫。
都城不仅是国家的政治中心,还是经济繁华的大城市,而唐朝的都城最早是两京制,没有五都制一说,五都制是唐肃宗时期才设立的,唐高祖、唐太宗父子俩是从山西太原起兵,这是山西的根据地,只是再唐朝刚建国时并没有将太原作为都城。
唐朝统一后唐朝的国力开始逐步恢复,等到唐太宗即位后就重新将洛阳立为洛阳宫,唐高宗即位后就重新营建洛阳东都,并颁布《建东都诏》称洛阳为宅玆宇宙,还在洛阳建立明堂,只不过武则天登基后把洛阳的明堂给拆了。
再《太平御览?州郡》中记载:《五经要义》曰:王者受命创始,建国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总天地之和,据阴阳之正,均统四方,以制万国者也。
龙朔中,诏司农少卿韦机更缮造。高宗常谓机曰:”两京,朕东西二宅,来去不恒,卿宜善思修建。”始作上阳等宫。至武太后,遂定都於此。日加营构,而宫府备矣。
那么五都制是什么时候有的呢?是唐肃宗登基后才将成都和凤翔立为都城,要知道唐玄宗晚年老迈昏聩,宠爱杨贵妃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唐玄宗带着太子及张皇后等人逃往成都,而太子李亨则与唐玄宗再马嵬坡与唐玄宗分道扬镳北上灵武。
再灵武登基称帝改为至德元载,再灵武登基后便下诏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升成都为成都府,又升凤翔为凤翔府,但是这两个城市只是为了满足唐肃宗登基称帝的政治目的,并非真的想把这两个城市立为都城。
唐肃宗登基实乃名不正,言不顺,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彰显自己是名正言顺的即位才这么做的,事实上当时成都和凤翔是被当做行宫别苑的,并非真的都城。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大唐为何设立京师长安和四个陪都(太原、洛阳、凤翔、成都)?】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