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司马迁在狱中完成的吗 汉朝历史上《史记》可能是司马迁在狱中写出的吗?

网友提问:

汉朝历史上《史记》可能是司马迁在狱中写出的吗?

优质回答:

《史记》当然不是司马迁在狱中写的。

司马迁是在写作中途惨遭横祸入狱,出狱后依旧受汉武帝尊宠,任职中书令期间续写完成的。

这中间的是非曲折,容我细细道来。

一、家族使命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封禅泰山。随同巡游的太史公司马谈,中途病重,无缘封禅之礼,留下了莫大的遗憾,他弥留之际,言辞恳切地将自己未了的一个心愿托付给儿子司马迁。

太史公司马谈说,周公立德立言,彰显文王、武王德行,使周的礼制文明发扬光大;周公之后五百年出了孔子,孔子写《春秋》,明善恶辩忠奸,孔子之后五百年到了现在,小子呀,现在就看你了,你不能推卸责任呀!”

太史公是把儿子当作五百年才出的一位英杰,赋予他特殊的历史使命——撰写《史记》这部书,对收集来的卷帙浩繁的史料,进行编辑整理。

司马谈还交代儿子司马迁说:“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也。”

因此说,撰写《史记》可不是司马迁出于一时怨恨,为了在后世怼自以为是的汉武帝而写的。

而是司马氏父子两代已经想好要致力终身,为之孜孜不倦的一件慧及千秋万世的大业。

司马谈对先秦诸子百家进行深入研究,他任职太史一职,估计已经着手收集相关的史料。

司马迁身负家族使命,十岁学习古文,二十岁沿着始皇帝第二次、第五次出巡的路线,游历天下,考察民风民俗,考证历史传说。在学风浓郁的孔子家乡,逗留三个月,流连忘返。

二、撰写史记七年,惨遭横祸

司马谈死后三年,二十八岁的司马迁出任太史令。

公元前104年,这一年汉朝采用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司马迁之前参与制定太初历,这事尘埃落定后,司马迁开始着手撰写《史记》,七年后,因为替李陵辩冤被牵连,被关进监狱。

《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汉书.司马迁列传》略有出入,“于是论次其文。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史记》说“七年”,《汉书》言“十年”,估计《汉书》对司马迁写《史记》是从司马谈死后开始算起。

天汉二年十一月,即公元前99年。 李陵战败被匈奴俘虏,司马迁因替李陵讲公道话,而被捕入狱,至汉武帝天汉四年,接受宫刑后被赦出狱,司马迁在监狱里度过了两年多的时光,这两年的时间里,他被囚禁,被折磨,经受了人生最黑暗的时刻。

根据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所述那时他“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经受人间炼狱,那时的他估计没有精力和环境能够继续撰写《史记》,但是这段时间的经历,却对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司马迁出狱后,依然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出任中书令,跟秦朝赵高的职位一样。他出入汉武帝左右,随汉武帝出巡治理黄河,对于汉武帝有更深刻的观察和了解。

三、历时十五年完成煌煌巨著

政和四年即公元前89年,《史记》撰写完成,前后经历了整整十五年的时光。

全书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七十列传,总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叫做《太史公书》,真可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之后司马迁将《太史公说》藏之深山,直道汉宣帝时才由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公之于众。

这部伟大的巨著才得以流传下来。

其他网友回答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先生对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的评价十分中肯,做为二十四史之首,《史记》的在史学界的地位不可替代,司马迁为了完成这部著作可谓历尽艰辛,说其中凝聚了司马迁毕生的心血并不为过。这样的作品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时间就能够完成的,不经过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就无法产生摄人心魄的魅力,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一样震烁古今。

身陷囹圄始发愤,初心不改修史人

司马迁曾因为李陵辩解而又无钱免罪,而被处以宫刑并下狱,这次打击让司马迁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但司马迁回顾古往今来的历史人物,很多都是饱受磨难后才发愤著书而成就不世之作的。如左丘失明后写就《左传》,屈原落魄而做《离骚》,和这些历史上的先贤相比,自己的遭遇不过是一种人生经历,只不过这种经历的名字叫做苦难。在狱中司马迁继续发奋著述,终于完成了这部史学巨著《太史公书》。

书非狱中成,连绵十四载

那么《史记》是不是司马迁在狱中完成的呢?我的结论是:不是。司马迁很早就为撰写《史记》在做资料上的准备工作,他年轻时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很多历史掌故都了然于胸。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就是太史令,家族渊源的关系,司马迁可以得到很多别人无法得到的史料和典籍,这为司马迁撰写《史记》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和条件。父亲司马谈去世时嘱咐司马迁一定要完成自己修史的夙愿,司马迁在病榻之前含泪答应了父亲的重托,并立志完成这部能够“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巨著。因此从那个时候开始司马迁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旅。要知道古代和今朝不同,资料和信息的获得十分困难,很多时候还需要作者实地考察并对资料有所取舍,这里面凝聚着作者对于史实求真务实的决心和字斟句酌的态度。因此司马迁写就《史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料搜集、分析、实地考察、取舍、成文的过程,其中充满了艰辛。绝不是今天很多人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就洋洋洒洒几万字的问题。《史记》从策划到最后成书,一共经历了十四年之久。

牢狱之灾的积极意义

司马迁在狱中的经历,让他坚定了修史的决心和勇气,因此才能写就一部具备悲情色彩的史学巨著《史记》。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其他网友回答

仁兄说笑了

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入狱前先写了五六年,而这个写作是秉承了他父亲的遗志的,他在太史公自序中已经详细说明。而他后来在狱中待了三四年,入狱即遭遇酷吏。

现在贪官待遇太好了,古代特别是西汉,酷吏很厉害的,史记专门有个酷吏列传,记得酷吏还把人放在大锅里煮,审问司马迁的就是一个著名酷吏杜周。

司马迁入狱第二年被宫刑,他在后来写个好朋友任安的信中说,这对他是奇耻大辱,但是他为什么还要苟活呢?

在汉朝,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拿不出多钱赎罪,他是怕死才接受腐刑吗?并不是的,他对任安书说,“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司马迁保全性命是想等出狱后完成史记。在遭遇酷吏和腐刑的狱中,他怎么可能在狱中写成史记呢,顶多打打腹稿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以为司马迁的《史记》应该是在其出狱后写的。理由如下:

一〉《史记》在关于楚汉相争的描述中,明显带有对项羽英雄情怀的一种尊重,这正是作者受到宫刑后激愤心情的一种宣泄。

二〉《史记》所涉时间跨度大,史料庞杂,再博闻强记的人也不可能都记在脑子里,所以只能是在出狱后才有条件在史料堆里翻腾整理,去伪存真,写出较为接近史实的《史记》。

其他网友回答

严格来说,史记的创作,穿透了司马迁的一生,从青年到壮年,一直到老去。

首先,《史记》位居《二十四史》之首,不仅是一部千古不朽的历电经典著作,也是一部万世流芳的历史文学名著。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他跨越时代之长,史料记载之全面,堪称第一。《史记·太史公自序》:全书“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我们目前能看到的版本就有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间(公元前104一前101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司马迁早年做官通游大江南北,考察风俗,采集口碑传说。初任郎中,父去世后,元到二牛(前108)继父职任太史令,亦能直接利用皇家史库所藏史书,理文遗嘱承担撰写《史记》的重任。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曾参与修订历达时工作。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 47岁,为太史令。十一月,因替投降匈奴的名将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公元前97年(汉武帝天汉四年) 49岁,被赦出狱,所以连头带尾,坐了3年牢。三年的时间,自然是不可能在牢里完成这部巨作的。

司马迁写《史记》的本意是“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汉书·司马迁传》)。他的著作因此常有不同于流俗的特异之处,如将项羽列入本纪,将孔子、陈涉列入世家,以致班固说他“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所蔽也”。(《汉书·司马迁传》)但晋朝的傅玄又论《汉书》说:“论国体则饰主阙而抑忠臣,叙世教则贵取容面贱直节,述时务则谨辞章而略事实,非良史也。”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总结,也许不得众心之平,司马迁仍然是伟大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而班固只能得到最后一个称号。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汉朝历史上《史记》可能是司马迁在狱中写出的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汉朝历史上《史记》可能是司马迁在狱中写出的吗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