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群雄逐鹿,最后为什么会出现魏蜀吴鼎立的局面?
优质回答:
从某种意义上说,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就像自然界的丛林法则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等自然界的规律法则,在人类社会同样适用。
东汉末年,自从何杀被杀,董卓乱政开始,整个天下已开始分崩离析,大汉帝国的中央政府在对地方失去控制力后,整个天下失去了应有的秩序,取而代之的就是丛林法则,各个诸侯地方官开始割据一方,彼此混战。
这种混战一旦开始,就不可能马上停下,直到天下一统或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说得直白点,就是军阀间的混战会一直战斗到一个或几个强大的诸候控制整个天下,达到一种相对平衡,才会停止下来。
那么究竟谁能活下来呢?
这就要看谁更有实力、谁更有智慧、谁更有手段、谁更有能力,在竞争中击败对方,你也可以理解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弱肉强食。
董卓作乱时,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联合讨伐董卓,说是讨伐,倒不如说是各自心怀鬼胎,当时天下的割据势力有:
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奋武将军曹操、后将军袁术、长沙太守孙坚、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璋、汉中太守张鲁、征西将军马腾、镇西将军韩遂、幽州刺史刘虞、扬州刺史刘繇、徐州牧陶谦,再加上董卓,吕布及不太知名的地方势力 ,整个天下有30多路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
仅仅十年之后,在一系列的混战中,到公元200年左右,整个天下只剩下袁绍、曹操、刘表、孙权、刘璋、张鲁、士燮、马超、韩遂、公孙康等十路势力,这个时候的刘备还名不经传,而其它的势力或被吞并或被消灭,然而这种局势仍然将持续下去。
丛林法则仍在持续,在曹操扫清北方,开始对南方用兵,于是曹操在208年南征荆州,并在同年发动赤壁之战,如果曹操一帆风顺的话,那么统一天下就指日可待,但历史偏偏就是这样,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从此天下的局势不再往统一的方向发展,而是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魏、蜀、吴三国相续成立,并维持了数十年时间。
为什么会出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呢?
首先,魏、蜀、吴三方中的任何一方没有足够的实力统一天下,只能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三国都在积蓄实力,恢复元气,最终目的还是统一, 没有统一,战争就不可能结束,丛林法则仍将继续。
其次,为什么是三家鼎立,不是四家,五家或者两家呢?这是由三国的实力决定的。曹操长于谋略,会用人,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三代世居江东,根基已稳;刘备礼贤下士、坚韧不拔、永不放弃;正因为三家领导人有实力、有智慧、有手段、有能力,才在一系列的丛林法则中击败其它对手而生存下来。而其它竞争对手,由于没有这样的水平,只能被吞并或消灭。
最后,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分。从东汉建立到动乱开始,已经统一了两百多年,到了东汉末年仅仅乱了几十年而已,而导致的结果却是三国鼎立,但这仍不是最终结果,最终结果就是一统,没有一统,战争不会停止,魏、蜀、吴三国的鼎立,也不过是历史的一个过渡而已。中国人几千年形成的一统观念,已经溶入所有人的观念,即使是在三国鼎立的时候,各国之间也是战争不断,而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唯有统一才能消除战争,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他网友回答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诸侯割据,但古之成大事者必是很厉害的阴谋家,所有的形式分析的明了才能成为主。
1多方诸侯你争我夺,各怀私心,所以古有一句话叫做乱世出英雄,英雄不问出身,所以这时候谁都可以起来做事。
2成事者必然要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就是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刘备有刘关张诸葛亮赵云黄忠等,居汉中蜀地,民强国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身边司马懿夏侯兄弟等良将,居中原福地,故成就霸业。孙权居江东水险,有鲁肃黄盖周瑜等,自古民富,水军强悍。
3三位君主都是心怀大志,心有天下,在用人方面都是高手,所以天下三分就已是必然,当然历史有时不能全部记载清晰,除了他们三国以外还是有其它的存在的。
综上所述,主的心胸开阔决定事业,知人善用也是,当然最主要就是经济支撑,所以三国成鼎力态势。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的发展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所能推动或者改变的,他们的背后都有着明显的阶级属性和阶层支持。
东汉末年大混乱局面出现的原因在于,常年的太平盛世稳定局面,造成了社会阶级的固化,官僚体系、财富体系被世家大族所垄断,选人用人机制变成了各个利益集团谋取私利扩充势力的工具,出身底层的精英失去了上升空间,平民无法通过劳动实现应有的价值。
这就激发激化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从而引发了以黄巾起义为开端的东汉末年混乱局面。
袁绍
袁术
刘表
在这场混乱中,第一批站上台面,同时也是第一批领盒饭的,通常都是原先处于统治阶层的世家大族,因为他们长期垄断各种资源,能够在短时期内就形成强有力的势力。但也因如此,他们的执政理念与管理模式依旧是被反对的老一套,在整个社会阶层被重新洗牌、展开革新的新局势下,很快就被觉醒的人们所抛弃。例如袁绍、袁术、刘表、刘璋,都是当时的名士、世家、大族出身,而其结局也应证了也上观点。
马腾
公孙瓒
孙权
紧接着上台的是拥有武力处于次等位置的士族,这些家族通常以武起家,文化层次不高,社会地位并不显著,不能够与世家大族相抗衡,但是当世家大族被击垮后,他们的势力又远远超过其他士族,同时,这些规模较小的士族为了避免战祸,也会聚拢到这些武力家族旗下,用人才金钱支持来换取武力保护。不过,这些家族通常不会太持久,一是因为支持他们的小士族实力并不强盛,多为地区性家族,所以既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二是这些士族虽然托庇于武力家族之下,但是出身儒门的他们是看不起这些武人家族的,所以当有更合适的、阶级属性更契合的势力出现时,往往就会转而归降。例如马腾、公孙氏、孙吴和交州士氏等。
刘备
曹操
再上台的就是通过自身理念,达到某些世族或者阶层的利益标准,从而聚合到一起形成的势力。典型代表刘备。刘备虽托说是中山靖王之后,但是一个连代数都说不清的祖先,实际上也就是寒门出身。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他所提出的理念或者大旗,便是复兴汉室,或者说是那莫须有的衣带诏。通过高举这面大旗,笼络到了一部分忠于汉室的士族的支持,形成了东州集团。这一时期的刘备是十分不成功的,他采取了第一梯队的方法,却没有世家大族的实力,所以很快就被赶的到处都是。但是在请出诸葛亮后,形势发生了变化。诸葛亮是法家出身,他的理念对于一部分郁郁不得志的人来说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荆州集团。但是此时的荆州本土世族有了更好的选择--曹操,因此刘备立足维稳,便又被撵去了益州。益州刘璋是典型的第一梯队的人物,当刘备出现后,其手下人迅速抛弃了刘璋转向刘备。由此形成了益州集团。刘备至此才形成系统的、独具一帜的执政理念,开始慢慢发展。曹操也是这一梯队人的代表。
最后,为什么天下归于晋呢?
其实三国的争端可以说是处于上层的儒门大族与处于下层的非儒门寒族的斗争,再具体一些,就是儒家与法家的斗争。
司马懿
当天下大乱之时,发展占据上风,如三国中曹魏、刘蜀,三占其二,原因在于法家重法度、轻人情,给了底层精英以出人头地的机会。但是随着进入相持阶段,天下区域和平,新形成的贵族阶级不再希望有新的人来夺取他们的权力,希望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儒家开始占据上风,以中正选人,不再看重才能,而重新回到了门选。因此出身儒门大族的司马氏,便被整个传统儒门大族和新生贵族阶级选中,成为了代言人。
其他网友回答
东汉末年三国的存在,首先讲魏国曹丕他是在其父曹操挟汉献帝先后灭掉袁绍袁术等诸雄。曹丕是继父霸业立国。
江东孙权是凭借其兄孙策战死而顺立。孙权手下谋土将才济济有名士张昭鲁肃周瑜等辅助,据江而守民富粮广。
此国建立也是有依据的事。
唯有西蜀的刘备虽有关羽张飞赵子龙等人才,假如刘备不请诸葛亮出山,就没有三国。
袁绍吕布等乱世英雄各霸一方何不能成功,与其没有远大抱负伟人胸怀终使身败名裂有很大主因
其他网友回答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春秋战国乱世,最后也只有战国七雄进而被秦统一。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乱世,也是大鱼吃小鱼,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后三分归晋。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东汉末年,诸侯割据,群雄逐鹿,最后为什么会出现魏蜀吴鼎立的局面?】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