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怎么理解?
优质回答:
实话不好听,花言巧语好听。明星,美人构不着,屏上美人不给你做饭吃。不与愚人争高低。
老子换位思考方法论。
其他网友回答
诚实的话很朴素,可以相信。华丽的话应打个问号。内心良善的人不会与人争吵,喜争吵之人,内心不良善。真知之人,不是“万金油”,“万金油”不知”道”。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文开石,我有靠谱的答案。
错误的理解就不说了,这句话就是流行本写错了的。
正确的理解就是在说一个道理,也就后文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
翻译:圣人从不去占有多余的财产,既然是去为基层的平民服务那么自己的力量也就更有,既然是去为基层的平民谋福利那么自己得到的也就更多。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第一层意思就是:可信的言论是不加上很多美好的形容词的,用很多美好的好听的话加进去的言论,可信度就没有了。
第二层意识就是:实话不好听。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有学问有大知识的人,都是研究得很深入而不是博杂的。知识博杂的不是有大学问大知识的。
博而不精是不可以的。
传世本错抄成了【善】和【辩】,这两个完全没有逻辑关系,强行解释成善良和争辩,也和前后强调【不要多】要【无积】也不是一个意思。
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善者不贪多,贪多者不善。这个很直接。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通过三个正反对比,总结出要【无积】,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利万物而不害万物,圣人之道(返本归源、知雄守雌)为基层的平民服务和谋福利而又与民无争。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非常感谢题主的邀请。
“信言不美”就是信实可靠的引人入道之言,必以真为本。言语质朴简约,其语言既不像表现情感的诗词,也没有献媚的奉承。另一方面,美言不信是说,虚美华丽的美言,也能传世以扬名,邀宠以获利,但不能启人本性,说得难听点就是“媚世以求扬名”。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一般擅长美言献媚的人,更能快速的去的人心;不过长久而言只有多交“信言之人”才是成功之道。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是说有真知灼见的人并不一定是知识渊博的人,相反,知识渊博的人也不一定有真知灼见。当然这里的知者也可理解为有特长,有能力。这与生活中的事实也相符,在民间有绝活,有一技之长之人,并不一定知识渊博;相反,博览群书对各种事物都有所了解的人并不一定有超越他人的一技之长。
其他网友回答
不翻译字面意思了。用通俗的话就是辩证的看待问题。
正因为“道”即过程,所以我们的思考和解读以及对事物的理解最好在过程中化解,而不是用一个东西解释另外一个东西,不然,这样就把解释的对象固定了,固定就难以理解了,就像“东西”这个词本身就是过程,而不是英语固定的thing。
所以,我们的审美是那样的平淡,而不像西方哲学要求的那样令人惊奇,如西方哲学发展出来的裸体艺术。我们不需要显示夸张的漂亮,信服,善意,好辩,渊博,智者。这些都在过程中趋于平淡,自然而然罢了,在变化的大自然面前,我们甚至不需要说话,沉默反而包含了一切。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怎么理解?】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