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古时中举,相当于今时考中什么了?
优质回答:
在古代中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连考取秀才都要经过诸多考验,更何况是中举人了。
有了秀才的资格才能继续往上深造,秀才就相当于一块敲门砖,如果连这个资格都没有,举人就更是妄想了。
考取秀才之后才可以享受各种待遇,比如见官不跪、免除部分赋税等等特权,话虽如此,但这也带不来实质性的好处,范进在没有中举以前就是秀才,因为家境贫寒,娶了胡屠夫家的闺女,但他依然会因为没有钱而被胡屠夫而侮辱。
所以,只有走向更加高的位置,才会赢得更高的社会地位,那便是考取举人了。
范进中举后的前后差距
范进多年来屡试不第,也正因为如此,他经常受到胡屠夫还有邻里的嘲笑、侮辱,他在那没有阳光的日子里忍气吞声。
没有钱赶考,去向岳父胡屠夫借钱时,还被啐了一口痰在脸上,邻里之间也不甚友好,他们还时常会嘲笑他的落魄。
在范进中举之后,那些嘲笑他的人开始各种奉承、逢迎,说他是文曲星下凡,胡屠夫的态度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这种前倨后恭的待遇,深刻的诠释了权力、财富所带来的好处,虽然范进才刚刚中举,这些人已经感受到了范进未来的前程应该是什么样子。
这些世俗的看法,让范进的心里产生了极大的差异,在面对大家态度的转变时,他的内心是矛盾的,在重重矛盾下,他自然无法控制住心里那份激动之情,对于正常人来说,谁也没有办法淡定的面对一切。
假如有一天,你从尘埃到了云端,也很难相信那一切的真实性。
科举考试的流程
范进中举之后,突然就疯了,可能很多人会说他玻璃心,连这点事情都受不了。
虽然激动,但是也不至于把自己整疯吧,可假如是经历了他所经历的一切,可能大家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穷尽一生的力量,终于在头发花白的时候中了举人,用读书改变了命运,不疯也得脱三层皮,那是经历了嘲笑、侮辱、寂寞的种种困境才走到的一步,就像现在的人们形容努力得到的一切时说,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了与你平等喝咖啡的权力。
范进没有任何特权,也没有任何靠山,他是靠一步步考上去的,你说他能不高兴得疯掉吗?
范进中举之后,身份就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要经过县州级考试,这场考试被称为“童试”,考中者被称为“秀才”。
在这一场考试中已经刷掉了一个县里百分之七八十的学子,所以就算考上秀才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有很多人做了一辈子童生,也未必能考得上秀才。
有了秀才身份之后,才算有了敲门砖,有了这重身份才能去进行“乡试”,“乡试”中了才是“举人”。
这又是一路拼杀下来,再淘汰掉一批人,能中举人者也并不太多,中了举人之后才有做官的资格,才勉强拿到了官场的入场券。
拿到入场券后,还不是最后的一步,还要经过“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
这四个流程下来就是童生——秀才——举人——贡士。
中了贡士后,还有一场“殿试”,依然是先笔试,再面试,前三名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第一甲称“进士及第”,第二甲称“进士出身”,第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中了进士后,便会被朝廷分配到全国各地做官。
中举后等于一只脚进入了官场
看过《孔乙己》的小伙伴一定知道有一个举人老爷,孔乙己去举人老爷家里偷书,被举人老爷打断了腿。
举人老爷为何敢打断孔乙己的腿,一是孔乙己自己犯了偷盗罪,二是举人老爷在当地是有地位的。
在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下,中举等于拿到了官场的入场券,享有了更多的特权。
古代的科举考试与现代还是有区别的,有些官职或者学历是没有办法对等比较的,毕竟制度是存在差异的嘛。
如果硬要对比,从童生开始,就像现在的九年义务教育,到秀才就是中学毕业,举人相当于考上了大学,贡生就是研究生,之后的殿试,就相当于公务员招考,其严格程度也是难以想象的。
范进出身贫寒,没有靠山,没有金钱,被所有人嘲笑,没有一个人看得起他,他默默地忍受着人生路上的各种冷漠,他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还有咸鱼翻身的一天,这让一个对未来不报有任何希望的他,如何去承受那突如其来的刺激呢?他的疯癫,其实是科举制度的严苛所造成的必然产物。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春风解语
其他网友回答
古时中举,相当于考中国家级公务员。
[灵光一闪]
举人最初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作学官、当知县的机会。
而明清的举人则较为优待,一旦中举就永远具有继续赴会试的资格。明清的举人还有一个不同于前代的地方:可以因此进入仕途。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里的范进,进学后仍然贫穷,被人瞧不起;一旦中举,亲戚邻里都去奉承他,连张乡绅也去攀世交、送银送屋,就是因为范进中举人,不仅取得赴会试的资格,而且也算是有了做官的”正途出身”。
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但其中也不乏举人。
其他网友回答
大概相当于博士生考上了选调生。
其实用考试来比较的话并不准确!无论中考,高考,公务员,考研,考博都不能和当时的中举相比。因为中举以后是直接有机会做官的。
反对有人说高中生相当于中举,那时候举人秀才可以见官不跪,可是现代人见谁都不用跪,这是时代的进步。跟你是不是高中生没有关系。
在高考扩招之前,包分配的年代高考也许可以和中举类比一下。那时候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考上大学就意味着吃上商品粮,跳出农门,前途无限。可是自从高考改革加上无限扩招之后,大学生就遍地都是了。本科上线率高的省份都百分之七八十了。大学毕业都不一定找得到工作,拿什么和举人比。
举人享受的最高待遇是,有机会做官,而且可能性相当大。这也是范进中举之后连老士绅也上门攀关系的原因,更是范屠夫前倨后恭的理由。秀才虽说也比普通人强,但只是个私塾先生的水平,做官毫无希望。
这么看举人和考公务员有点像,但是仔细一想又不是那么回事,公务员刚考上就是干活的。类似于古代的捕快,文书之类的,要当官那还两说呢!
可是这几年对于硕士生,博士生的选调考试,可以让分别享受副科,副处的待遇。以中举以后可以当的官相比,硕士生级别好像还有点不够。因为副科差不多是武松那样都头的级别,不需要功名的。而博士选调生有很大概率可以定岗副处,这就是中举以后最接近现代考试的地位。
综上所述,中举相当于博士生考上选调生。
其他网友回答
举人类似于公务员考试,只是过去公务员不含办事员,考中就相当于现在的科级了,最有名的举人就是海瑞,被封个县教育局长。而现在的县教育局局长博士也不一定能当吧。古代没有公务员制度,现在的普通公务员叫吏,和官是没有关系的,基本不可能完成从吏到官的转变,想当官必须得考举人,举人就是当官的第一步。而现在的公务员考试考中了也只能当个普通公务员就是古代的吏,只是以后有机会晋升为官,所以古代的举人考试可比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高多了。
从录取人数来看,古代考中举人实在太难了,其实也不一定,因为古人读书的人少,读书就是为了参加科举,所以考生人数也少得多,相当于现在大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读的培训班,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是35岁以下大学生可以参加,从前的举人考试是秀才可以参加年龄不限,50岁也可以考。考试范围也小,参加个十次考试只要够努力应该能考得上。考举人容易的地方在于没有严格的体检、政审、面试。笔试的公平性在开明的政府下都能做到,而体检、政审、面试可以说在古今中外都做不到真正的公平。现在考个公务员舅舅是罪犯都不行,古代倒没这么严格,只是规定了下九流职业后人不得参加罪犯后人不能参加,连坐范围小一点。古代没体检不会因为这个不录取。古代举人考试是没有面试的,语言表达能力差长得丑都不影响考上举人,但在最后分配工作时会影响的,分配工作时有主管人员面试,完全没有公平性可言,全凭主管人员心情,没有任何标准,但长得丑肯定会吃亏的。考进士就有面试了,最后一关就是面试,长得丑语言表达能力差态度不好都会影响成绩。现在公务员考试最难的也就是面试,面试也是培训班的重要收入来源,举人考试没有面试,比起公务员考试是容易的多了。
所以可以理解为古代中举水平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
其他网友回答
相当于现如今考上公务员。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古时中举,相当于今时考中什么了?】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