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发呆有什么好处或是坏处,从心理学上说,人为什么会发呆?
优质回答:
从我们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看,发呆并没有好处和坏处之分。
发呆,只是一种状态!因为每个人都会有精力不集中的时候,思想开小差的时候。
打个比方,你上课的时候,也许根本就没有听见老师在讲什么,满脑子都是看到的言情小说中的情节。
如果不是在上课,在生活中的时候,可能有一个人一直在跟你讲话,但是你忽然醒过神来发现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他讲了什么。
或者工作的时候忽然走神了,想起昨天的一件事情,随之思绪万千,前进在想象的世界里。
这种现象,在我们心理学的专业名词称之为白日梦。
程度严重的时候,我们称之为幻想。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做白日梦的经历,所以说,这只是一个每个人都会有的现象,不要焦虑。
对于很多的人来说,白日梦和幻想的内容包括四个主题。
第一、成功或者是失败。
例如,这一次如果我和我的女神约会成功了,或者是约会失败了。我考试成功了之后会怎样?我做某件事情的成败。
第二、攻击或者敌意。
例如,我会幻想自己变成了奥特曼,超爽的攻击我的大怪兽老板。
第三、性幻想或者是浪漫的奇遇
例如,刚刚看见了一个帅哥或者美女,从而幻想我和她慢慢开展怎样的剧情。
第四、内疚
为了我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情而懊悔不已,就像有时候我们说错了话或者是做错了事,但我们在幻想的时候就会想,要是我之前会这样做,这样做,这样做也许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当然白日梦的内容并不限于这些,就像你发呆的时候内容也是思绪万千。很大的程度上发呆是基于个体的记忆或者是想象的内容,自发产生的。
记忆主要依赖于我们过去的经历,所以。我们经历的事件会对我们发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电视对儿童发呆会有影响。儿童看电视节目越多,做白日梦里发呆的频率就会越高。
·
京东搜索《聚英国》,2018年度最具批判性的心理学专著。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少儿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简单来说,发呆就是思维处于暂时停顿的状态。
我们的思维就像一台生物计算机,无论白天黑夜都处于不间断的运行状态,随时处理与我们生活和情感有关的各种问题,并指挥身体和情绪做出相适应的反应。
白天的大部分时间,我们的思维与当下的认知和意识有关,忙碌于应对工作、学习、生活、情感….等等。到了夜晚,思维的运转处于发散状态,由于意识在睡眠状态下监控不严格了,思维就呈现出记忆交错的状况,形成各种各样奇妙的梦境。
所以说,发呆就是暂时的思维当机了,大脑出现一片空白,没有过去、也没有现在,彷佛整个人都定格了一样,心里空荡荡的,是一种似我又非我的存在。
短暂的发呆人人都会有,这对于调整情绪、缓解心理疲劳有好处,可以从繁重的压力中暂时解脱出来,使思维放松,身心愉悦。
但如果一个人突然陷入长久的发呆状态,这就不是放松了,而是某个严重的心理问题导致的“木僵”,即精神运动性抑制。比如精神分裂症的紧张性木僵,抑郁症的抑郁性木僵,癔症的心因性木僵以及紧张性木僵等。
这些“木僵”也会呈现出类似“发呆”的状态,整个人呆滞不动,僵化在哪里。但和“发呆”不同的是, “木僵”无法被打断和唤醒,不受外界刺激影响,有些严重木僵会保持僵化状态长达数月或数年之久,面无表情,不吃不喝,大小便失控等。这种症状属于心理疾病引起,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
总体来说,发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只要不是频繁出现,没有什么坏处。但如果在某个时间段频繁的出现发呆,需要引起注意,查查看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老是走神?是否最近工作压力过大?或者遇到某个无法解决的难题?或者是遇到感情困惑?找到问题并积极解决。
以上回复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我是心理咨询师老唐,专注情绪取向治疗各类心理困惑和情感婚恋问题,坚持原创文章,坚持做有深度的头条号,真诚期待和朋友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谢谢阅读,谢谢您的点赞和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发呆,我想所有的人都会有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个人想,发呆应该就像是人的一种心理应激状态或者是白日梦的躯体症状表现。通常我们习惯把发呆叫做“犯傻”,因为这个时段,仿佛时空是停滞的,只是我们的意识在游离。发呆这种状态的产生纯粹属于自己难以控制突然性潜意识的神游。这与有意识的“发呆”我们还是有所区分的。对于发呆,也就无所谓好与坏了。
至于为什么发呆,我个人分析有三种可能性,一种是我们心理的疲惫感或者一种负重感,在自己还没有完全意识到的情况下,我们的神经系统的自我调节,这可以算是一种放空状态。就像一个压力调节阀,超过一定的压力就自动起跳和释放。以保证自己身心在一定的区间值内运行。
第二种是自己对生活的突然性有所感悟却没有明确得到这样的结果,致使自己无意识的追踪和寻找这份答案。这种现象其实还不止发生在心理层面,也会在艺术创作时也可能发生。记得自己以前也算是一个文艺青年,有时就因为想捕捉一种意境的表述,于是在会脑海中呈现这份意境,刚开始可能真的是思考和斟酌,再慢慢在联想中开始意识的游离,自己都不知道大脑跑哪里去了。我们也看到有人在憧憬自己爱情时,也会经常出现这种现象了。
第三种就是突发事情的冲击,超越我们意识的自我反应,让我们的意识在逃避和寻找更合适的应对方式。这个发呆像是自己的一道防御机制,给自己一些缓冲的空间来增加心理的弹性。
每次发呆,收回我们的意识后,我们会发现有时自己会呈现出一份疲惫感,有时却又如释重负。不过,我想在我的生活实践中,每次发呆有点像完成一次心灵的成长,还是有时收获的了。同时发呆从某种角度来看是自己身心最放松的一种状态,也可以说是自我防御能力最低下的时候,这个时候,哪怕是别人轻轻一拍,心脏不好的,都可能会促进病情的恶化了。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余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致力于情感,情绪,亲子,人际关系方面的咨询。荣格说过:向内看,你就醒来。我一直坚信:只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内看,人与人的相遇,就会愈发真实而生动。
在节奏越来越快,信息越来越丰富,紧迫感越来越清晰的当今社会,“发呆”似乎成了奢侈品。然而,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想过,它其实更是必需品。在讨论威慑那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发呆究竟指的是什么。
在百度百科中,“发呆”被定义为呈现出呆相,发愣,是人的大脑对于外界事务进行调节的一种应激反应。看起来,发呆似乎是一个表情乃至身体姿态上的整体停滞状态,换句话说,发呆的时候,生理表征看上去都停滞了,这或许也是发呆常常不被允许的原因之一。可以理解,在原始时代,发呆可能带来生命的威胁,在历史时期,发呆可能带来战略良机的错失,在当今社会,发呆可能带来落后,焦虑等等。
尤其是在亲子关系中,发呆在父母眼里,常常代表着孩子不够努力,态度不端。而落在讲台上的老师眼里,又或是办公室领导眼中,发呆很可能意味着心不在焉,心思离开了学习和工作,那便“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然而,发呆真的一定是心不在焉吗?
刚刚我们说了,发呆在生理表征上是一种看似停滞的状态,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心理层面又是怎样的。却是有很多时候,发呆仅仅就是一个“空”的状态,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这听起来似乎很不负责任,然而却是人类心灵成长的需要。就像植物生长也一定有一个停滞期一样,人类的心灵也需要暂停,需要休息。植物在停滞期之后,往往生命力爆发,快速生长,可见在停止期,并不是一切都真的停止,而是一种力量的积蓄。人类的心灵更是如此,停下来,我们才有机会感知到当下的状态,包括身体包括情绪,也包括关系。当我们停下来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身边的一些不曾留意的人事物,就像词里所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休息和停下对于能量的继续,资源的获得是必要的。然而这并不是全部。
分析心理学大师,曾任日本文化厅厅长的河合隼雄说过:发呆“正是心灵发育的表现。心灵的成长很不容易,就像酱或酒发酵一样,其外在表现就是心不在焉”。尤其是在社会节奏快速提升的时代,发呆不仅仅是从学习工作中暂离,喘口气,更是为了让身心从日复一日的机器般运转中暂离,停下来体验不同的世界。“世界很大,我要出去看看”的宣言之所以在网络上快速流传开来,继而脍炙人口,正说明了内心深处的这种需要是普遍的,共通的。而很多时候,机遇藏于变化之中,变化却在发呆的那一刻,才能腾出内在空间去发现。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体会一下,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停下来,并不是因为真的停下来就意味着落后和永远赶不上队伍,而更多的是我们无法忍受停下来后那种静谧的感觉,这就像在黑暗里行走,我们不敢有一刻停歇,其实是害怕一旦停下来,就陷在黑暗里了。我们的内心可能不断告诉自己,只要不停,就是在走出去。然而在这样的匆忙里,我们无法意识到我们错过了多少东西。
而当我们负担过重的时候,身体和心灵只好逼迫我们停下来,这就像抑郁的高发,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当我们的内在的念头此起彼伏无法停歇的时候,忽然就像是沉入了静谧的黑暗里,无法行动,抑郁就这样出现了。我们不得不停下来。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到这样的停止是给了我们的心灵一次休息的机会,去发现更多资源,看到更多的可能性,那么我们在黑暗中就会再次发现光亮,更自信的走下去。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关注我们的头条号,私信留下联系方式,向作者提问咨询。
关注我们的头条号,私信回复:“微课堂”,送华大心理精品微课啦!《走出两性关系中的孤独 》《直面内心的恐惧 》《如何支持孩子的情绪处理 》《抑郁那点事儿 》
其他网友回答
在修禅的过程中,每天清晨坐禅(称为“拂晓坐禅”)是我的必修课。其中包含了通过坐禅使内心变得清爽沉稳,并专注到当天修行中去的意思。经常有人问我:“坐禅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坐禅时会想到佛祖、缅怀过去或畅想未来吧可正确的答案却是:什么也不想。“只管打坐。这是曹洞宗坐禅的根本所在。只是一心一意地坐着。没有任何目的地坐着,坐着本身就是
目的,就是全部。也许可以说就是“一坐到底”当然,心中会涌上来各种想法我刚开始修行的时候,脚也很疼,还总感觉肚子饿(因为修行时的伙食极为简单)。就算你不乐意,还是会感觉脚痛、肚子饿。不过,我不会去刻意遏制这些想法。不去遏制,内心就不会被脚疼和肚子饿的感觉所左右。不予理睬,过不了多久想法便会消失。这就是“不去想”。我想所谓的“无心”(心无杂念)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然后,你就能感受到被自己忽略了的飒飒风声和啾啾鸟鸣。这才是真正的舒适惬意。我认为这种把身心完全托付给舒适惬意之感的状态,便是“只管打坐”。
舒适惬意感会给人的内心带去清爽和沉稳。所以我建议大家在清晨坐禅。只是对于那些毫无坐禅经验的人来说,门槛略微高了点那么让我们先“花点时间发呆”怎么样?现代人总是一刻不停地思考着什么。或是各种担心、各种烦恼,或是工作上的事情,或是人际关系方面的事情…不管怎样,都不会有让思绪停下来、发会儿呆的时间。当然,不同的人想法不同,也许有些人觉得发呆是浪费时间,把时间花在发呆上太过可惜吧但是,如果人一直在想问题,就会导致内心的饥渴和疲乏。为了使心灵得到滋润,恢复活力,变得清爽而沉稳,发呆比什么都重要。只是呆呆地注视着室外的风景,观看房间里的画作,或把目光投向观叶植物做什么都可以。给自己一些“发呆的惬意时间”,用一颗清爽沉稳的心去开启一天吧。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发呆有什么好处或是坏处,从心理学上说,人为什么会发呆?】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