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书评 怎样写一篇书评?

网友提问:

怎样写一篇书评?

优质回答:

书评怎么写?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总结以下几点:

书评,是对“书”进行评论。个人主观与客观的分析书籍的内容,探求创作者的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更形象生动、通俗的把作者的表达传播给更多读者。

①为了有阅读层次感,开始要对书做简单介绍,比如作者的姓名、书名、过去的作品、获得的荣誉等,也表示对作者的一种尊重。在评论前需要对原著深入的阅读、理解,否则你评论写出来的内容会有偏差。

②根据不同的类型书,就要有不同类型的评论。比如,如果是介绍性书评,则可以篇幅小一点,不必长篇大论。抓住书的特点,大多用于书的推广。如果是评价性书评主要是在介绍其创作内容的同时,还对其特点、文笔风格、优点或缺点简明扼要的评论,要有一定的导读性质。如果是专业性书评,篇幅要相对长一些,对书内容的评论、分析也要深刻,它尤其注重书在理论方面的优劣,要有有一定的学术性。等等。

③个人观点要鲜明,否则跟注解没什么区别。对于书的精华处评论要凸出,所谓画龙就需点睛,不能一篇论到底。如要更生动些,可用一些比较活泼的语言表达,当下的大众读者更容易接受。最后要做总结,内容要对称、相符,不要虎头蛇尾。

九步连环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个阅读推广人,我也自己开写作课,培训阅读推广人。不用担心是广告,我已经不招人了。

我个人觉得写书评的关键在阅读和素材积累。

先说阅读,自从今年1月各平台开始争夺作者,图书类稿件的价格开始水涨船高,某平台开出每篇1万2千元的高价之后,大家开始扎堆写图书类稿件。有非常多的人咨询我,如何能写好。

大家都在研究如何写好,实际上,图书类稿件的重点在于阅读。图书类稿件的重点在书,你没读明白,回头写,肚子里没货,你能写好吗?成为阅读类签约作者的关键在于阅读能力,你得把书里主线梳理出来,干货择出来,这是写阅读类稿件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后面的都是空中楼阁。在学习阅读上,学习思维和自学方法很重要,造成迷茫,收获不佳的三种情况:接触不久以为全面,掌握不多急于推翻,领悟不够夸夸其谈。学习最重要的是谦逊和耐心。

我们在系统性学习阅读之前,多少都有自己的阅读方法,难免有先入为主的情况,我写作课大部分的同学不能签约都被卡在阅读上,很多人不想改变自己的阅读方式,造成阅读效率和阅读速度不能提高,制约后面的课程学习。

阅读上,我推荐3本书《高效能阅读》

《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书评这类图书类稿件的第二大问题是素材积累,亮点解读要重新解读亮点,这也是制约稿件价格的主要因素。这个还得回到前面的阅读上去,新手我的意见是主题阅读,比如写思维方式,把5本思维方式的书都看完,整理好,素材积累下来,一方面可以写书单赚稿费,另外一方面有了这部分素材,以后写这类型的书评、讲书稿、拆书稿都信手拈来。

很多人的问题在于素材积累的方式不对,我推荐两本书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我推荐的这些都是新手,初级入门选手要看的书,那些这也懂,那也懂,比我写的还好的人,不用看啊。

对于新手,我的建议还是要摆正心态。中岛敦的《山月记》有这样一段话:“因为害怕自己并非明珠而不敢刻苦琢磨,又因为有几分相信自己是明珠,而不能与瓦砾碌碌为伍,遂逐渐远离世间,疏避人群,结果在内心不断地用愤懑和羞怒饲育着自己懦弱的自尊心。”这很可怕,如果你想学,就踏踏实实的,刻苦练习,而不是借着自己浅薄的知识,看不起这些基础练习。

其他网友回答

文学书评的写作是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完成的,其中涉及到一些技巧、理论以及规则,自然也会有很多陷阱和误区。

所以,要想写好一篇文学书评,就要知道什么是书评,如何写书评以及什么样的“书评”作品是不合格的。

“书评”写作的三大误区

01

读后感

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写作训练的写手,认为书评很简单,看了一本书就可以去写。所以就让我们看到了市场上有很多类似“读后感”、“个人阅读感受”一类的作品,打着“书评”的名义,拉低了这一领域的门槛。

针对这种现象,需要牢记的是,“书评”评的是“书”,而不是读者的阅读体验。

举个例子,你看了一本书,感觉很震撼,于是决定写一篇书评。那么,你的侧重点是在这本书为什么会给人震撼,而不是它带给了自己多大的震撼。

前者是“书评”的侧重,后者是“读后感”的创作。这是必须要明晰的概念。

02

书籍简介与内容复述

很多写作者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写书评就一定要联系书籍讲述的内容,很多影评也是有这样的问题。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很多所谓“书评”类的作品中出现了大段大段的内容复述,尤其是以小说类“书评”居多。

这样写作已经成为了一种套路,先介绍一下书籍的基本信息,比如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甚至其他人对其的评价、有关趣事,然后开始对小说的内容进行梗概式地概括,主人公、主要剧情等等。最后再升华一下这本书的意义,如何如何伟大、崇高。

这种模式是劣质“书评”的特征,有一点书评的影子,但实际上不是合格的作品。

针对这样的现象,需要记住的是,“书评”注重的是个人对“书”的评价,它是好是坏,它为何好、为何坏,它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何取得了这样的地位……

总之,介绍书籍的内容是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通过对书籍内容的介绍来提炼其中的观点。

如果可以将语言组织地清晰、明了,即使不去介绍书籍的内容又有何妨呢?

03

拆书稿

“拆书稿”是新流行的一种文本,主要是配合有声平台而出现的作品,但有些人用这种套路写“书评”,就出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作品。

“拆书稿”类似于软文,也就是广告,是一种商业文体,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购买。

所以,其中很多内容都不会讲得很透彻,说得太明白就没有人去读原书了,甚至在有声平台播出的时候会构成侵权。

而“书评”不会对作品构成侵权,它代表的是写作者的态度,是以读者的身份做客观的评价,体现的是在更专业的视角下,这部作品是何种形象。

所以,如果以“拆书稿”的形式,将书籍主要内容提炼出个“一二三”,那就失去了创作者的专业视角和理论支撑。

针对这一现象,需要牢记,“书评”是主体对作品进行的客观评价,主观和客观都很重要。

这三种误区是比较常见的,当然还会有其他的误区,但影响不大。

要想写好书评,这是必须要打好的认知基础,如果地基打得歪了,上面的建筑修得再高都不会符合需求。

如何来写一篇合格的书评作品

甄别“书评”创作的误区之后,再来讲如何来写真正的“书评”就容易得多了。

“书评”写作有两大技巧和两大方向,需要同时遵循。

技巧:主观评价需有理论支撑

这是“书评”最难的地方,也是最为重要的地方,它需要理论的积累。

只有见过了江河湖海的全貌,才能更好地判断,你面前的这一条水脉到底是小溪还是大川。

所以,除了对书籍本身足够了解之外,还需要去系统地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

要知道什么是浪漫主义,什么是现实主义,什么是现代主义,什么是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什么是荒诞戏剧,什么是黑色幽默,什么是意识流,什么是反思,什么是伤痕……

这些理论的基础可以不写入作品,但创作者必须要有这样的概念,能清晰地判断出所评的这本书大致属于什么类型,在这一领域中有什么样的定位,这样做出的评价才客观。

但是,也要看到,因为这些理论的重要性,出现了一些“讨巧”的作者。

这些人写“书评”,喜欢介绍一个理论,然后用书籍内容来进行印证。所以作品看起来非常的工整、漂亮。其实如果细细来分析的话就会发现,除了这些早已经被印证过的“理论”之外,通篇都是废话。

写作合格的“书评”作品,理论虽然是基础,但它要为观点服务。

也就是说,我们用理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用观点来套固有的理论。这些理论早就被证明了无数次,何必多此一举地再进行“论证”呢?

写作的时候,理论的应用可以为观点提供客观性的证明,让人知道,创作者主观得出的结论,是符合理论认知的,而不是个人化的感受。

所以说,创作者的“书评”不是“读后感”一类的作品,它所表现的“主观观点”其实是符合大众认知的“客观事实”,这样才能引起共鸣,才能让别感觉“你说得对”!

方向:内容的解读和形式的特征

一部作品由两部分构成,即内容和形式,书评需要兼顾的就是这两个方向。

很多“书评”都只看到了前者,忽略了形式所带来的意义,这是不全面的,也是不专业的。

内容的解读往往是观点的由来,而形式和作品的整体地位有关。

比如《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我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它在形式上的特色非常明显。

首先,故事内容简单,但是小说的架构却是用了“新闻”的格式,因为其内容来源于对真人真事的“改编”。

那么,“新闻”简洁的特性就体现在了文学手法之中,这就导致了故事丰富但篇幅不长。

其次,它应用的手法是“意识流”,主要讲述主人公的意识流动。

那么,现代主义文学中思维的跳脱就成为了这部小说的一个特色,它给读者造成了两种错觉。仿佛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但其实只有三天而已;仿佛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但实际上只是一个老人出海钓鱼而已。

最后,“新闻手法”和“文学手法”融合,会发生什么?

这意味着在传统叙述方式和新兴的文学潮流之间,找到了一个共同点,验证了传统的叙述方式同样可以在新文学潮流下找到出路。

一部伟大的作品,绝不仅仅是内容的优质所能决定的,必然和其形式的意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形式和内容一样,都是作品必不可少的要素。

总结来说,要想写好“书评”: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对“书评”这一形式有着正确的认知,只有先了解,然后才能理解,最后才能创作。

其次要做的就是对于理论的积累,“庖丁解牛”的道理正是如此,只有对“牛”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到“游刃有余”、“目无全牛”。

最后要做的就是对内容和形式的关注,内容可以让创作者得出所评书籍的观点,而形式可以让创作者更准确地判断作品在整个文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这是一种需要专业技巧和理论支撑的写作,需日积月累,非一日之功。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问的“书评怎么写”这个问题,事实上重点您已经表述出来了。自己在头条平台上还从未写过书评,但学习过“明月共读书”“倾城月”等很多师友写的精彩书评。归纳这些师友的书评,结合自己的思考,查了一些资料,权且提点抛砖引玉的书评写法。

书评,首先应该是评论。但评论不是泛泛的文学评论,也不是某门学科的学术评论,而是图书评论。由此我们明确了书评只是评论领域中的一种,是对图书的内容、装帧、插图、封面设计及印刷质量等方面的评论。我们看到,文学作品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不同样式一样,书评也应该有许多样式。看这一些诗友的精彩书评,主要有以下几种:

书评的写作样式

论文式。就是作者就书中的某个或某些论点,充分阐发自己的观点,或赞同、或批评、或深化、或补充、铺衍成一篇学术味较浓的书评文章。这种论文式的书评,常常对作者有点穴振心之功,对读者有拨雾解迷之益,多半是专家学者们所为。当年延安整风时,毛泽东认为,恩格斯的名著《反杜林论》,是对杜林三本书评论的专辑,是很好的书评。

争鸣式。即是不同观点的双方对书中的内容或装帧通过争论,写成商榷性的文章。这类书评文章对于活跃学术思想,提倡文人之间的坦诚相见,吸引读者是很有意义的。然而,这种争鸣式的书评文章不算多,较多的是所谓“一面倒”的主观批判文章,而被批判的一方是绝对被剥夺了发言权和申辩权的。比如,当年贾平凹的《废都》出版后,千夫所指,一片口诛笔伐声。

鸟瞰式。从一本书、或一套丛书的评论,引伸到对一个时期以来的整个出书倾向或者一类书的出版问题的评论,或者对作者的纪念和感怀,高屋建瓴,涵盖全貌,点出经验,指谪问题。著名作家路遥去世后,60位作家发表文章怀念路遥,集成书叫《守望路遥》,一些作家在书中对《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等作品进行了精彩的鸟瞰式评论,看完此书,对路遥作品的文学意义,顿时豁然开朗。

剥笋式。对一本书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艺术技巧、逻辑结构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进行层层剖析,以便读者能逐层了解,全面掌握全书。日前,师友“明月共读书”写了一篇“《人生海海》:三个掺杂情爱与人性的反转,是欲望,也是执迷不悟”的精彩书评,围绕主题,条分缕析,层层递进,直指作品本质。看后,不由自主地把这本以前没读完的书认真读毕。

对话式。用对话体裁写书评,给人以亲切感。让评论者和读者像朋友似的坐在一起,促膝谈心,谈该书的优劣,帮助读者选书,辅导读者读书。我们看到,央视的《诗书》栏目,包括 董卿主持的《朗读者》,通常运用这种方式。

求疵式。求疵者指出的问题,一方面说明了作品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另一方面展现了“求疵”者的专业能力。现在,这样的“求疵”者非常多,活跃在各条战线,专以“求疵”为快事。“求疵式”的书评一般短小精悍,尖锐泼辣,批评一针见血。在《杂文》报上,专门开辟有“书评”专栏,这里的书评大多采用这种方式。

序跋式。这是一种最常见的书评样式。一本书出版,作者一般都会请师长学友为自己的书作个序,写个跋的,以此来扼要道出书中主要思想或故事情节。作序跋的人,大多是德高望重、学深艺精的专家学者,故序跋常是很好的书评文章。他们或就书中学术观点大抒己见,或就书作者的人品和文品作出评价,或由所评之书扩及某个流派乃至整个文坛,或泼墨纵论与此书相关的学术史,读者多读些序跋对学习提高书评写作水平实是一条重要途径。记得我原单位有一领导,为中国作协成员,另一处室同事喜欢写些罗卜条、豆腐快式文章,为了求进步送“大作”给上级领导,自己到印刷厂花钱集成了几本所谓的书,毕恭毕敬的找那位中国作协领导给写个序,领导看后没敢给写。

随笔式。这是一种较为自由轻松的文体。书评作者在读了一本书后,书中的某个现点如燧石一般撞击出他的思想火花,而写长篇大论又不到火候。于是,就将这些思想火花随笔记下,稍加整理便是一篇可读性、思想性俱佳的书评小品,由于字数较短,读者都比较喜爱看。由于功力不到,过去自己在新浪微博上写的一些所谓书评,大多是这样的。

集评式。即请若干书评作者集中评论一本书。这种集体评论方式早在30年代,著名作家萧乾就作过尝试,当时他就曹禺的剧本《日出》组织过茅盾、朱光潜、叶圣陶、沈从文、巴金、陈荒煤等作家学者进行集体评论,文章虽短,长则千余字,短仅200来字,但对《日出》的方方面面都照射到了,对于广大读者全面而又深刻地读懂一部杰作是很有帮助的。

比较式。这种书评文章要求作者在评论中善于作比较,因为有比较才能鉴别,有鉴别才能有发现,这是个好方法,也便于初学者入门。比如,我们若要评论朱自清和俞平伯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自然就要认真的做比较。

文无定法,书评的样式或许还有很多,用一首诗或一首词进行感怀,未尝不可。但关键是通过作者对书的认识,怎样写好,才是关键。

书评的写作“三见”

有“定见”是前提。书评是一种评论。因此书评作者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才能评论;而要作出科学的评论,作者就必须具备书评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这应该就是“定见”,没有定见,也就没有出发点,没有判别是非功过的标准,更没有能引起读者共鸣的能力。一言以蔽之,没有定见,就不能写好书评文章。

有“创见”是关键。书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一篇有质量的书评文章往往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因此,若要写好书评文章,作者在有了定见的前提下,还心须有“创见”。若是作者不敢进行创造性思维,缺乏“创见”的勇气,那么,也不能得出有价值的书评观点。

有“主见”是保证。有了创见还不够,还要有主见。因为我们所评常常是让我们心仪的作品,而对某些作品又往往有过专家学者的权威之论,极易左右我们的观点,因此我们看书的时候就会先入为主地认同书中的观点。所以,我们在书评工作中要提倡有“主见”,舍此不能产生真正的书评。因此,书评作者应当不唯上,不盲从,独立思考,善于创造,读书时互相“印证”,这应是书评作者的基本品格。

书评的写作技巧

同文学创作一样,要写好书评文章,除了具有一定的基本功之外,还要认真研究书评写作艺术技巧。

最好用散文体。对此,老一辈作家萧乾早有研究。他主张书评文章最好是清新流畅,文笔优美的散文体,讲究文采,不卖弄学问,不故弄玄虚,读来轻松自然,适合广大读者阅读。萧乾的主张无疑也适宜于今天的书评写作。其实我们发现,一些高手写的书评文章就是一篇篇精美的散文。

做到博与专。书评作者首先应是杂家。有多少学科就有多少种类的图书,所以博览群书,博闻强记才能在写书评时做到文思敏捷,左右逢源。但是,每个书评作者又应是专家,因为只有精通一门或几门学问才能写出有相当理论深度的书评文章,胡适的“为学要如金字塔,又能博大又能高”的治学方法,对我们书评初学者是有启迪的。

精心构思结构。由于书评是给大众看的,所以更应该重视文章的构思。书评文章的开头最好是开门见山,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段落过渡明快,结尾干净利落。引文应在文章后面注明出处,便于读者查考。

选择好书评角度。写好一篇书评文章,不亚于文学创作。作者每写一篇书评文章,都要考虑如何超出常规,不落俗套,都要注意自己的观点、角度、结构是否有新意?别人是否用过?倘若别人已经用过的,就决不再重复用,竭尽全力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属于自己的观点、角度和结构来。

增强可读性。书评文章极易写成正几八经的说教式文章,缺乏可读性。为此,不仅要讲究散文化,而且还要在评论书的同时,结合对书作者的介绍和评论,最好能写些书作者一二件与书评有关的轶闻趣事。如此,书评文章便可做到意趣盎然,可读性增强。一旦阅读书评文章成为一种艺术享受,成为广大读者生活里不可少的乐趣时,书评便完全有理由在文坛上争得一席之地,改变那种“聊备一格”的命运。

精心制作标题。这适用于书评文章和其它一切文章。目前,报刊杂志上的书评文章的标题,大多是“评《 ×××》”、或“读《××××》”,或者写上诸如“一本富于开创性的书”的标题,再加上副标题“ 读 ×× ”,这样的标题太传统了,在当今时代已没有个性,更没有文采。所以,对于书评作者来说,重视标题制作就显得更为必要。现看今日头条上的文章,所有作者都卯足了劲儿在标题上下功夫,因此才出现了“标题党”的称谓。在头条上看到一位作者曾给自己评论《人论》的书评文章写了《人——符号的动物》的标题,既揭示了《人论》的核心思想,又不落窠白,新颖别致,读者看了题目就想读完文章。又有一位作者在写完《皖南事变》的书评文章后,按上了《史胆·史识·史笔》的题目,一下把握了小说的主要优点。

多用大众语言。既然书评文章是给大众看的,毫无疑问应当用大众所易懂的大众语言来写书评文章。我们发现,在今日头条的大数据统计上,有90%以上的人,是不会一字不拉地通篇看完你的文章的。因此,如果打造自己的人设, 应该也必须用大家能看懂的语言写作,写出的任何文字,都要对粉丝负责,对自己的付出负责,对自己的长远人设负责。

说千道万,要想写出好的书评,不多看书、精看书、会看书是写不出来的。什么时候,你把读书看成和吃饭、工作、睡觉、健身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书评自然就会写好了。

其他网友回答

写作久了,自然而然地会对它有一种感情,写书评久了,也自然会拿到一本书时,就忍不住赶紧翻看,找到一些能打动自己或是觉得对别人有用的东西尽快分享出来。

最近我看了下我在简书上的文章,还算专注,98%以上写的都是书评,未来的我还会继续在这条路上努力下去。

在简书上写作的大咖很多,比我写书评写得好的也大有人在,好的就多多向他们学习,在这里,我只想说说我自己是怎样写好一篇书评的,同时也是对那天在简书大学堂分享的微课做一下整理。

一 书评和读后感的区别

刚开始学写书评时,可能觉得书评很简单,就是读后感,但其实,书评和读后感还是有区别的,我们都知道,读后感就是当我们读完一本书以后的感想,觉得:“啊,写得真好!或是嗯,很有用的一本书”,在笔记本上就记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可能刚开始写还有点像书评的样子,可是写着写着就成了一种自嗨的模式,如果陷入了完全是一种感情的抒发或是自娱自乐,别人看了这样一篇文章是没有用的,这样的文章就不能叫书评,只能叫读后感。

作为现在的新媒体写作者来说,我们写的文章不能自嗨,一定是要对别人有用的。

如果我们从书中的某一个观点展开来说明;

或是书中的某一句话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又或是这本书中有哪些干货,可能提炼出来会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把这些内容写出来,才叫书评。

也就是说我们和读者之间借着书评这把梯子,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本书,让书里的知识帮助到更多的朋友,这样的文章才叫书评。

书评就是关于书的评论,有人说了,有好的地方可以说,那要是这本书中有不好的地方,可以写出来吗?回答是当然可以。

一句话、一个观点、一个框架,都可以引伸出一篇书评来。

比如我的一篇《当你脱胎换骨,一定会感谢曾经的孤独》是陈果老师的书《好的孤独》的一篇书评,我当时是从书中的一句话:

“孤独是由自我思想的丰富性而带来的对独处的近乎贪婪的偏好与享受,那是一种对自我充实饱满的精神生活的不紧不慢的消化、悠然自得的回味,娴静而从容”

展开来写的,因为这句话强烈地引起了我的共鸣,我们写作的人,包括很多的大家,其实都是表面很孤独,但是内心却是很丰盈的,可能此时正在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中很多人也能理解这句话,所以当有能引起我们思想共鸣的语句,就顺着这股心流写下去。

又如我的一篇《想真正学会独立思考,这6堂课一定要听》是一本《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的书的书评,其实这6堂课就是这本书的6大章节,我看完这本书以后,觉得全是重点干货,对于不太会独立思考的人来说特别有用,我就想把它写出来,但是这本书的内容是非常多的,那怎么办?我就想到了提炼和榨取最有用的部分,对读者来说没有意义的,我就先不写,只写有用的,要提炼、要总结,这样我的一篇书评就写出来了。

这是我自己写书评的方法,也就是说无论是书中能引起我们共鸣的一句话、一个观点或是一个框架,你都可以拿来写,但前提是要认真看书总结,学会提炼最有用的部分。

这样,读者看到这样的书评,才会觉得是有用的、有意义的,这几篇当时也都上了简书首页,并得到300+、500+喜欢,有这样的反馈可能就是因为或多或少能给大家带来思考和收获。

再者,如果有人想要具体深入了解这本书,也可以通过看一些有用的书评决定买还是不买,这样书评这个桥梁作用,才能得到一个很好的诠释。

二 阅读速度和效率

经统计,每天出版的新书达400本以上,这么多书,如果看一本书要一个月才能看完,那等你看完一本书的时候,别人可能早已看完5、6本了。

当然这里读得快但消化得不好也没用,我说的是那种既快又好的阅读方式。

特别要是有一些约稿机会的话,出版社想让你尽早的交稿,你却迟迟写不出来,甚至还没有看完书,那结果可想而知,人家可能下次也不会找你约稿了。

还有很多新书刚出来,还处于它的一个宣传期,等你很慢的才看完写完,可能那个宣传期早已经过了,这样就算你写得再好,投稿能被采用的机会也会很小。

所以我们要学会加快看书的速度,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关于速读技巧方面的书,如果实在想要训练,可以找几本来看一下,我最近写的一篇《用这3个步骤阅读,我们读书将速度快效果好》就是一本《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书的书评,在这本书里,作者大岩俊之就介绍了要学会找到一本书中最关键的20%的内容,这篇书评当时也成功被出版社采用。

总结归纳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专注、集中精力地好好看书、好好总结,不能一味求快,更不能一味摘抄,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总结能力。

当然,在这里经典书籍和一些不适合快速阅读的大部头书不在我们这个讨论范围之内。

三 开头结尾的写作技巧

书评的开头可以由要写的某本书中的一个观点或是一句话,又或是一个故事引申出来。

如我的一篇《看完这本书你就知道有好的逻辑有多重要了》文章,它是《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的书评,就是从一个故事开始的,这样开始,能够自然引出这本书,而且娓娓道来,不会显得太突兀,还亲近、自然,能够引起读者们的兴趣。

至于结尾,对于一些方法类的书籍,最好要亲自实践一下,再把要点总结出来。

如我的一篇《坚持这个好习惯,我们的思绪将整理得又快又好》的文章是一本《零秒思考》的书的书评,这本书很薄,归纳总结倒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我通过这本书,和大家一起学习到一种整理思绪的好办法,用这种方法来整理思绪将会又快又好。

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是先是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然后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给出了一些总结和注意事项。

四 运用多种手绘思维导图读书笔记

我经常会在我的书评文章里放入一些自己手绘的思维导图和视觉笔记,在文章中放入一些自己制作的图片会给文章增色不少,但不放也不影响一篇书评的写作,重要的还是我们的内容。

思维导图电脑版的有百度脑图、Xmind、Mindmanager等,手机版的有imindmap、mindNote、ithoughts、marginNote等,这些有的只有电脑上有,有的电脑和手机APP上都有、随便找个自己喜欢的下载下来多尝试几次就会制作了。

值得注意的是画思维导图时也不能乱画,它是有一定的规则的,这个也可以找几本思维导图的书具体来看一下会更清楚。

如我的《实用性阅读指南》这本书的书评《用这3个步骤阅读,我们读书将速度快效果好》,当时就分别通过书籍信息、阅读目的、书籍章节等分别画了思维导图,同一本书也可以画很多张不同的。

同一本书的三张不同思维导图《情感暴力》思维导图教主的《进阶》笔记《哈佛6堂独立思考课》思维导图《刻意学习》视觉笔记《自控力》思维导图《别扯了,时间才不会改变一切》视觉图《练习的心态》读书笔记《清晰表达的艺术》视觉图《超从容时间管理术》视觉笔记《简单思考》封面图《纵然明日离世,不碍今日浇花》手帐《零秒工作》思维导图

五 投 稿

写完书评发布后,就可以投稿了,在简书可以投首页,可以投读书专题或谈写作专题,如写职场干货类的书评还可以投上班这点事专题,总之按照以上的思路写好后就大胆地投稿吧!不要怕拒搞,一次拒稿了就再写第二篇、第三篇……要相信自己的付出,总有一天会有回报的。

其他一些好的平台以及与一些大号的约稿机会,我们也不要错过。

要努力,遇到困难更不要轻易放弃。

好的综上,希望我分享的这些内容对大家学写书评会有所帮助,最主要的,还是行动。

对于写书评,我自己也还在成长的路上,我会不断精进自己,和大家一起共同进步!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怎样写一篇书评?】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如何写书评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