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来历 元宵节是从什么时候有的?它的来历是什么?

网友提问:

元宵节是从什么时候有的?它的来历是什么?

优质回答:

据可靠资料显示:2008年6月,元宵节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历部分,汉语汉字文化圈地区都盛行欢渡这个隆重的节日,现在飘洋过海,在异国他乡谋生发展的华人依然遵循闹元宵的习俗,民间流行“正月十五大似年”的说法,体现了人们对元宵节的重视。

元宵节,又称元夕或灯节,作为节日是指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是中国春节年俗诸节令中的最后一个,过完元宵节,意谓“年已过完”。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以观灯习俗为主,体现出的热烈喜庆的喜庆气氛;在 古代文人墨客还相邀出门赏月,吟诗作赋,是一展才华的机会;传统习俗中,举办燃放鞭炮焰火、拟出灯谜竞猜谜面,全家齐集共搓糯米汤圆,户族联欢喜拉兔子灯等活动。

“正月里来闹元宵”,广大农村地区现在还流行举耍龙灯,舞狮子戏,踩高跷,跑旱船等有强烈地方色彩的活动,这几年还增加了打太平鼓,广场舞、扭秧歌等表演形式。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中有:“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这一夜,火树银花,万人攒动,热闹非凡,令人神往。

元宵节在西汉已现雏形,史载汉武帝刘彻有在正月“上辛夜”,于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开创了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河。但正月十五成为元宵节,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兴盛于大唐,薪火相传于宋元明清,至今,仍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

其他网友回答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第一个月的月园之夜,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源自远古时代的“火把节”,人们手持火把在田野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自然灾害,祈祷获得好的收成。

汉代“平吕”后,朝庭十分重视元宵节。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逝世,刘邦和吕后所生的儿子刘盈16岁继承皇位,号汉惠帝,刘盈优柔寡断,大权由母亲吕太后撑握。汉惠帝在位7年后逝世,年仅23岁。吕太后违背刘邦“非刘家人不得封王、没有功劳不得封王”的决定,封自己三个吕姓侄子为王,封六个吕姓家人为列侯,自己亲自把持朝政。吕后姓吕名雉,是中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皇后和皇太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

公元前180年,吕太后逝世后,朝庭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一举歼灭在朝当权的诸吕,拥立刘邦第四个儿刘恒为王,号汉文帝。为纪念“平吕”,汉文帝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之夜,汉文帝微服私访,与民同乐,天上明月高悬,地下彩灯万盏,人们观花灯,划彩船,猜迷语,吃元宵,家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夜又是情人节,古代宵禁制度规定,不准普通人晚上出来玩,但元宵节之夜例外,男女青年都可以出来观看花灯,在灯火阑珊的茫茫人海中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人们习惯认为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是情人节,其实不然,元宵之夜才称得上古代真正的情人节。

宋代著名诗人苏轼曾经赋诗,回忆元宵夜与人约会,“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稍头,人约黄昏后”。

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作词,感叹元宵夜遇上意中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其他网友回答

元宵节始于汉朝,汉文帝时下今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乙神祀定在元宵节,中国古俗,上元节为天宫节,中元节为地宫节,下元节为水宫节,合称三元节。

其他网友回答

节日起源:1.汉武帝刘彻祭祀”太一”2.汉文帝刘恒纪念”平吕”,结束吕后的祸患。

其他网友回答

一张图告诉你元宵节的所有知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元宵节是从什么时候有的?它的来历是什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元宵节来历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