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春秋》一书是按什么记事的?对以后的史书有何影响?
优质回答:
谢邀,《春秋》是按鲁国的年号为顺序记录历史事件的书籍,体例上属于编年体。与司马迁的《史记》的传纪体不同。编年体以时间为纲,传纪体以人物为纲。后世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春秋》是孔子编修的史书,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很有个性的,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这个人很轴。形成了自已的世界观后,先是云游天下,宣扬自已的主张,没有人听,就把自已的主张,贯彻到自己编修的史书中,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就是根据自已的主张,对历史事件进行点评,好的点赞,坏的吐槽,以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孔子毕竟是大家,不象我等粉丝或喷子来得这般直接,而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选择定性来体现,好的铺陈,坏的删削。这种办法称为”笔则笔,削则削″。山东话″削你″。恐怕是孔子这里学来的。这套办法,懂历史的可能心领神会,不懂历史的可能摸不着头脑,因此,儒家的门徒将这种套路称为″微言大义^。需要专门注解才能彰显出来。所以《春秋》传世,分别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从不同侧面来彰显《春秋》中隐含的大义。″春秋笔法″对后世史书的编纂影响是深远的。中国史书的担当主要有两点,一是知兴废。就是通过历史总结成败得失的经验,为后来的决策者提供案例。二是明善恶。就是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褒善惩恶,让当事者懂进退,知荣辱。因为人是有生命限度的,很容易象路易十五那样犯浑″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中国是个宗法思想很深的国度,个人名声会波及后代,所以对史书的记载看得很重,因此,史官是一个风险很高的职业。而″春秋笔法″提供了一种秉笔直书又规避风险的可能,所以为后代史官所依重。当然,也为后代史学研究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其他网友回答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春秋》一书是按什么记事的?对以后的史书有何影响?】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