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概括 历史上著名的管鲍之交结局如何,你有什么感悟?

网友提问:

历史上著名的管鲍之交结局如何,你有什么感悟?

优质回答:

千百年来,管鲍之交的故事被人们称为交友的楷模,成为千古美谈,其意义在于告诉了后人如何交友的问题。我的感悟有以下两点:

一,布衣相交。互相关心,以诚相待。

管仲和鲍叔牙两人合伙经商时,赚了钱管仲总是多拿,鲍叔牙理解他,知道他穷,不以管仲贪。管仲曾做过小吏而被解雇,鲍叔牙不认为他无能,而是没遇到“伯乐”。管仲当兵临阵逃跑,鲍叔牙不认为他怕死,而是家有老母,为不义战去送死不值得。鲍叔牙对管仲的这些看法并非故意为管仲开脱,这是基于在彼此的交往中,对管仲为人、能力、处世的深刻认识,在此后的事实中也证实了鲍叔牙对此识识的正确性。可以看出两人相交之深,可以说是心心相印,可谓知已。

二,官场相交。大公无私,以国为重。

管鲍进入官场后,开始安排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鲍叔牙认为小白没前途,不愿接受任务,是管仲说服了鲍叔牙同意辅佐小白。当小白抢占了君位(桓公)之后,本想让鲍叔牙为相,但鲍叔牙自知能力不如管仲,主动说服桓公,把相位让给管仲,情愿在管仲手下工作。四十年后,管仲临死前,桓公和管仲商量是否死后让鲍叔牙接任相国,管仲以鲍叔牙性格不适合任相职为由,推翻了桓公的决定。鲍叔牙知道这件事后不但没埋怨管仲,而且认为管仲说的对。从以上官场相交的事例,可以看出管仲和鲍叔牙在对待个人地位和官职问题不带一点私心,完全从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大局出发,这是何等高尚的一种境界!

管鲍之交是中华文化的一笔优秀遗产,后人应继承和弘扬。

其他网友回答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情谊深厚。早年一起做生意,赚的钱,管仲给自己多分,鲍叔牙少分。

放在其他合伙人身上早散伙了;管仲曾给鲍叔牙出主意办事,不仅把事情办砸了,还更加难以解决了,此时,就该想想这到底是不是自己的朋友?管仲多次做官,都被逐出,不能不怀疑他的能力;还有管仲多次打仗,都会做逃兵,胆小如鼠,这被逮住早杀头了;侍齐国公子纠,后来,公子纠败亡,应保节自杀,却一直活着,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活着就是耻辱(当然不赞同无谓的牺牲)。

想想生活中,遇到管仲这样的人,躲避还来不及,谁会跟一个贪财、愚蠢、无能、胆怯、不知羞耻的人做朋友?可谓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但当别人问起这些事的时候,管仲没有回避,据实回答,而且回答的很巧妙。他说:“

当初我贫困的时候,同鲍叔牙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牙不将我看成贪婪的人,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处境恶劣,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也要分时候,无非有利的时候未到。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牙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胆怯,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管仲把自己描绘成一个清贫、心怀抱负、不拘小节,忍辱负重的经典好男人。好像无从反驳,但也不能怀疑他说的不是事实。可谓把说话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在生活中,会说话的人,真的可以让人倍觉好感。往往还能化腐朽为神奇,不可谓不巧妙、艺术。

鲍叔牙举荐管仲为齐国国相,让齐国称霸诸侯国,这一切的都是鲍叔牙成就的管仲。

其他网友回答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历史上著名的管鲍之交结局如何,你有什么感悟?】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管鲍之交概括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