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苏轼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怎样赏析?

网友提问:

苏轼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怎样赏析?

优质回答:

应答,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诗句中的得意之作,也只因为作者带着自悲的感慨,在人生不得意时,游赤壁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遥想公慬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里告一段落,周愉在年轻时已指挥千军万马,官拜都督,而以少胜多取得了阶段性的大胜利,实是服了周愉的才能与气魄,苏轼连想本人也是才华横益怎么就得不到施展呢?(惊涛拍岸,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这是写景,战时状况,以及游赤壁的心情如潮,这里讲(小乔初嫁)更是羡慕周郎又能施展才华,又取了江东美女,把周郎一生带入高潮,反之自己被贬就有了悲观词句,(多情因笑我早生华发)年龄不大而已有白发,(人生如梦,用一樽还酹江月)来自抛自弃,也有了前部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再英雄也成为历史,用酒来打发时光,借酒消愁,若苏轼不被贬心中忧郁,鲜明对比,出现差异悬数太大,灵感特发,才写出这千古绝句。浅谈!!

其他网友观点

如果说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苏轼则是豪放派的伟大词人。李白的诗以飘逸雄奇闻世,东坡先生的词却以豪放雄奇惊人。李白是醉酒诗仙,而东坡则是一个通才。他多才多艺, 善绘画,能书法,精通诗词散文,又是一个美食家。李白的一首“行路难”被人称道,而东坡 的一首“大江东去”则为人叫绝。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人面对雄伟的山川,缅怀千古风流人物,回首自己屡遭贬谪的身世,感慨万端,抒发了自己的愤懑及对人生幻灭的感叹。不仅具有感愤与感伤的双重色彩,而且具有独步词坛的艺术特色。气势雄伟,意境悲凉,千古称颂不朽。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人站在一定高度,昂首天外,放眼千秋。起句豪放,从大处落笔,从无限的流水、广阔的时空写起,若擎天巨笔破云而落,极有伟人气概。以非凡的气魄与笔力,突破了宋初香艳狭小的天地,开创了豪放词的风格。写出了万里长江奔腾不息、雄伟开阔的意境。波涛汹涌的长江,从古到今,日夜奔腾,势不可挡,滚滚向东流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则一语道破了人生哲理,富于思辨色彩。那汹涌澎湃的浪潮淘尽了千古以来无数的风流人物。大江东去代表着时间长河的无情流逝,带走了千古以来的大好岁月,也带走了千古的英雄人物,气魄雄浑悲壮,笔意沉郁苍凉,大有“天风海雨唱大江”的宏伟气势。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卷头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是由这里演变而来。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那旧时营垒的古战场,人们常常议论,便是三国周郎大胜曹操的赤壁,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几句点明了所要赞美的英雄人物。

以下对赤壁山川的奇险峭石作了十分壮观的描写。“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是写景的名句,描写了赤壁景色,有声有色地刻画了赤壁的奇险雄伟。“乱石穿空”,形容赤壁山峰的峥嵘陡峭及穿云冲雾的气势。“乱石”是仰视,写姿态:陡峭不平的石壁刺破天空。“惊涛拍岸”,描摹巨浪冲天,震崖裂岸的惊险。“惊涛”是俯视,写声音:怒涛汹涌,江水狂奔,使人惊骇的巨浪阵阵涌向海岸,远远望去,极为壮观。“卷起千堆雪”描绘波涛万里的长江掀起层层浪涛,犹如千堆雪花席卷而来。“卷起”是目视,写色彩,用词精当,描摹贴切。以江为主,照应开头,整幅画雄奇壮丽。词人高度浓缩的艺术手法,将雄奇险峻的赤壁再现于纸上,从而衬托出当年周瑜大败曹军的英雄气概。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如画”总写赤壁景色,渲染豪杰竞现的大背景;“一时”则划定时空界限,点明赤壁战役之时。放眼如诗如画的山川江河,不免回想起历史上的英雄豪杰。

前半部着重写景,咏赤壁之景色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赤壁之战造就了多少英雄人物。写景为咏史,咏史为抒怀,是怀古之佳作。后半部着重写人,成功地刻画了周郎的英雄形象。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词人只用了十几个字就塑造了一个活脱脱的周瑜。讲人品,他“雄姿英发”风神俊逸;论风度,他“羽扇纶巾”、温文尔雅;军事上,他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生活上,“小乔初嫁”、美女伴英雄。他用“遥想”领起所要歌颂的英雄人物,然而却不写周公的雄才大略,也不渲染兵戎相见、金鼓齐鸣的战争气氛,而是写当年“小乔初嫁”,周瑜年少有为,雄姿英发。乍看似信笔挥来,实则有意暗示英雄有用武之地,侧面歌颂了周瑜卓越不凡的英雄气概。“羽扇纶巾”形容周瑜潇洒自若的儒将风度。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一派古代儒将的洒脱。显现出他指挥若定,仪态潇洒,从容不迫,谈笑间就轻而易举地战胜了曹操的水军,顷刻间“樯橹灰飞烟灭”了。用语极简,却十分生动传神,仿佛使人们看到了曹军一败涂地的战争场面。以他那生花妙笔,把一代豪杰蓬勃的英气与潇洒的风度描写得深刻、动人。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用周郎的叱咤风云来映照自己的坎坷潦倒,从而委婉曲折地流露出自己的郁结悲愤之情。这是词人自比古人后所产生的奇思遐想:假若周郎能够神游故国,定会笑我过于多情,以致未成一事而华发早生。这笑是带泪的笑,笑自己无所成就,人生在世没有像周公瑾那样大干一番事业,不禁感叹道:人生如梦啊,只有举杯洒酒祭奠江月,聊以自慰。但词人并非只是借酒消愁,徒增伤感,而是将自己的悲伤与感奋寄托于广阔无垠的天水之间,收笔处亦可谓沉郁之中不乏慷慨。这既是词人对自己功业未建、白发已生的慨叹,同时也流露出由于屡被贬官而产生的悲愤郁结的心绪,最后不禁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嗟叹,显露出一种意兴潇洒的豪情。

综观全词,不愧为“新天下耳目”的千古名作。全词不仅以其奔纵的激情和雄浑的气势,展现出凌厉无比的恢宏气象,而且借古抒怀,描绘了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赞美年轻英俊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既包含了不平凡的赤壁江山图,又刻画了不平凡的赤壁人物图。人物屹立在江山图上,江山衬托了人物,人物又点缀了江山,使江山生色,人物生辉,从而显示出词人旷达的人生态度,一扫凄凄惨惨之气,洋溢着胸襟开阔的豪迈气概,唱出了为天下人叫绝的失意英雄的慷慨悲歌。

其他网友观点

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此词为词人贬官黄州后游赤壁所作。赤壁奇伟的景色令词人豪情进发,感慨万千,通过对赤壁之战主角周瑜的追思,表达了词人对先贤的仰慕之情。上片写古战场的雄奇之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人由物兴感,既写出了长江的气势,又寓含了词人关于人事的感叹:既然千古风流人物尚且湮灭在历史的长空里,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又有什么值得悲叹的呢。随即进入对赤壁之战的追怀,引出所咏之风流人物。”崩”、”裂”、”卷”几个字的运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了古战场形势的险要。”江山如画”,总括景物特点。”一时多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下片着意刻画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下片首三句概括周瑜的英雄气质,他才华横溢,年轻有为;美人相伴身边,意气风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三句极写周瑜之儒雅淡定,进一步突出人物风姿。”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词人由周郎联想到自身:与周瑜的年少有为相比,自己是多么落魄呀,满头白发,却还功名未就。”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词人心中的愁绪无法排遣,便强作旷达之语,说人生既然如梦,就不必太过执着,不如端起酒杯纵饮,寄情自然。(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1057)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因党争多次遭贬。赠太师,谥”文忠”。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其文学创作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水平。)

其他网友观点

《念奴娇 赤壁怀古》赏析

一、原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二、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三、写作背景

苏轼被贬黄州时,他游赤鼻矶的时候,误以为这里就是当年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写了这首词。

四、名词解释

乱石崩云:石高大穿透白云,夸张写法凸显当年战场的艰险。

惊涛裂岸:浪大到撕裂江岸。

卷起千堆雪:浪花飞溅,就像一堆堆白雪。

小乔初嫁了:小乔周瑜之妻,刚刚出嫁,就是周瑜刚刚结婚间接说周瑜年轻。

雄姿英发:描写周瑜帅气英武。

羽扇纶巾:描写周瑜儒雅风范,突出周瑜儒将风度。

强虏灰飞烟灭:强大的曹军船队被一把火烧得无影无踪。

酹:酒杯。

江月:江中的明月,也比喻周瑜等英雄豪杰。

五、赏析

上阙作者看到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作者感叹时光流逝,那些创造了丰功伟绩的历史人物已经不在了。抒发自己被贬的郁闷之情。作者以为他所在的地方就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址,自然想起赤壁之战的主要人物周瑜,然后是惊涛拍岸的景物描写,最后“一时多少豪杰”似一声叹息,叹息那些英雄豪杰创造了多少功业呀!而自己只落得被贬的厄运。

下阕作者主要写周瑜,年纪轻轻就能够在轻松愉快大破曹操几十万雄兵,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那是多么令人羡慕呀!可是,自己头发已经白了,到现在还没有实现人生梦想,心情霎时沮丧起来,这把年纪恐怕再也不可能实现了。只能以酒一杯祭奠一下那些为国做出贡献的古人。

其他网友观点

↑↑ 关注【文学名句】温暖情怀的文学,动人心坎的名句 → 记得点赞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因写诗攻击朝廷,曾被下狱。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他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诗人贬谪在黄州期间。此时,政治上颇失意的苏轼,游览了赤壁,很自然地想到这个古战场的往事,于是发思古之幽情,写了这篇显示雄浑气魄的“千古绝唱”。

词的上阙,诗人触景生情,用比兴手法,把“大江东去”的后浪推前浪,与“千古风流人物”的代代相传联系起来,为下阙写“赤壁”和“周郎”创造了条件。开头一句,就颇具英雄气概和艺术魅力。第二句指出,据传说,这里是八百七十多年前,东吴名将周瑜进行赤壁之战的战场。这个著名的战场,激发诗人对这一英雄人物的深厚感情和赞叹。

第三句以“乱石”、“惊涛”、“千堆雪”描绘今天赤壁的奇特景象,画面颇为壮观,把读者引到一个怪诞的艺术境界。这一句,委实是惊人之笔。第四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似是上阙的结语。前后呼应,把雄伟、壮丽、“如画”的“江山”与产生在它的背景下的“豪杰”(即第一句中的“风流人物”)联系起来,其艺术手法,真是妙不可言。

词的下阙,写“风流人物”周瑜的英雄行为和诗人自己的感受。“遥想”句写周瑜与小乔结婚的事岂不有点突兀之感吗?然而,这样却使词显得波澜起伏,情趣盎然。更加有趣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在谈笑间”,就把“强虏”打得“灰飞烟灭”。据历史记载,这场战争,“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据《三国志》转引《江表传》)。所以,诗人用“谈笑间”三字,描写周瑜轻而易举地打败五十万曹军;用“灰飞烟灭”四字,描写烧船的盛况,是非常逼真的。“灰飞烟灭”,是曹军不堪一击、彻底失败的形象;也是善战善胜的周瑜这“风流人物”的功绩。

“故国”以下,是诗人的自叹。这自叹与诗人当时贬谪黄州的寂寞处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诗人游览了赤壁,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今天都不复存在了,联系到自己坎坷的一生,于是感慨万端。末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就是这种心情的写照,这末尾一句的“江月”,照顾到开头一句的“大江”,表现了诗人的艺术匠心。

应该指出,这首词固然以磅礴的气势写了古代的英雄人物,但却也流露出诗人一丝消极、悲凉的感情。当然,苏轼是北宋时代的大诗人,他的这篇具有阳刚之美的艺术佳构,是令人击节赞赏的篇章。苏轼填写此词后,人们在采用“念奴娇”词牌时,往往用“大江东去”或“大江东”作为牌名,可见此词对后人确有深远的影响。

你喜欢苏轼哪些诗词?留言说一说。

关注【文学名句】遇见动人语言是美妙的缘,总有贴心文字温暖着你我↓↓ 记得点赞,喜欢就分享和收藏 ↓↓

其他网友观点

这是词人被贬黄州时所作,当时他独游赤鼻矶时,把赤鼻矶误当作赤壁之战所在地,一时兴起,写下了这旷世之作。

面对赤壁古战场,江水汹涌,山岸巍峨。古战场在流年里伫立百年,而这里曾经造就的英雄又在何处?生命的短暂,长江的永恒,词人不禁发出了感慨,无论英雄还是平民,都是寄生在这天地间的过客,我们又何必在乎贬与不贬呢!这都是词人在自我安慰。

但转瞬之间,赤壁之战的英雄周瑜跃入了词人的脑海。赤壁之战发生时,周瑜只有二十几岁,风流倜傥,那时他已抱得美人归,最关键的是赤壁之战让周瑜一战成名;而词人呢,虽年少成名,但还未来得及施展才华,就被贬到荒芜之地,如今已四十好几。词人暗自将自己与周瑜的年少有为一比,心中的落寞可想而知。

哎!现实已如此,人生本像梦一样短暂,不如以酒为伴,在这永恒的江水、明月面前,随遇而安吧!词人于是作下此词,以此自慰!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不足之处,请指正!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苏轼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怎样赏析?】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