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 李世民明明立了李承乾为太子,为何后来把皇位传给了皇九子李治?

网友提问:

李世民明明立了李承乾为太子,为何后来把皇位传给了皇九子李治?

优质回答:

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唐太宗即位后,根据封建社会立嫡立长的正统法理原则,被立为太子,时年八岁。小时候,他聪明可爱,有上进心,颇得太宗与朝臣喜爱。

但是稍事年长后,由于自身有腿疾,行为出现不端与不良。开始对父亲阳奉阴违、又不听师长劝勉,甚至还曾派人刺杀自己的老师。而同母弟弟李泰是才华横溢的人,素有夺嫡之念,天长日久,兄弟交恶。

贞观十六年(即公元642年),李承乾试图暗杀李泰,事情败露后,遂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侯君集等人相勾结,密谋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被弹压。唐太宗废黜了他的太子之位,他本人被判充军到黔州。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有三位嫡子,分别是李承乾、李泰、李治。按理,现在应该立李泰为储君了,但,李泰虽然有本事却心术不正。

李世民说“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资治通鉴》

意思是李治不争不抢,对皇位无奢望,品德比李承乾、李泰优秀。李治上位后会保护自己兄弟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有能力保护兄弟的安全,足以说明他能力不差,而品质是最好的。

这样,我们再来理解:李世民明明立了李承乾为太子,为何后来把皇位传给了皇九子李治?

1.李治有一定的能力。他不争夺皇位,说明他心地纯正,无私心杂念。李承乾为巩固太子位,竟然要杀弟弟,还想发动政变把老爸赶下台。两厢对比,,品格立见高下。

李泰在李承乾被废黜之后,为讨李世民的欢心。曾对李世民说:我如果得到皇位,将来杀掉自己的儿子,把皇位传给弟弟李治。这样的表述,在通过玄武门之变上位的李世民面前太小儿科了。彰显了李泰是心机很重的人。所以,李世民否决了他。

2.李治讲孝道,在父母面前有儿臣之礼。李承乾想提前登基,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李治曾在李世民出征时,就担心得痛哭流涕。李世民生了大毒疮,李治用口吸吮脓血。他母亲长孙皇后薨逝时,他哭得死去活来。在忠孝立国的古代社会,这样的儿子最得父亲赏识了。

3.李治与人为善。如李承乾和李泰卑鄙行径与卑劣伎俩他从来没有沾染过。李承乾还搞 同性恋,李泰广培势力为己所用,而李治是清白的。

事实证明,李世民是知人善任的。李治登基后,联手朝臣开创了永徽之治。又开疆拓土,描述了中国唐代历史上最大的版图。还推行各种政策,使全国户口得以大幅度增长。这一切都说明,李治是有作为的皇帝。至于李治把朝政问题交给武则天来处理,这是由于他个人生病导致的。况且,他的老婆武则天确有治国安邦之才。后来,改唐为周,这就不是食人间烟火的李世民所能预测到的,他是帝王,不是算命先生。

其他网友观点

欢迎关注“猫叔说历史”。

关于这个问题,我写过三篇小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莅临我的页面一阅。由于篇幅限制,我只能贴一篇的一部分,不知是否能说清楚,如果没说清楚,欢迎留言补充。

先说说,李承乾。李承乾这不争气的玩意儿居然也想效仿自己的父亲,来一次山寨版的玄武门之变,夺取皇位。只可惜,手艺潮了点,运气背了点,队友蠢了点,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失败只是时间问题。李承乾最后被废为庶人,很快就被发配到黔州掏鸟蛋去了。树倒猢狲散,跟着李承乾混前程的那帮家伙自然也都逃脱不了惩罚,汉王李元昌被赐死,侯君集被斩首,一家老小被流放到岭南,连皇帝的女婿杜荷都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于是乎,一个政治小团体就这么灰飞烟灭。

废太子已去远方,这次,该立新太子了吧,毕竟这事儿关系着国本。这时候的李泰简直是志得意满,天天唱着过,高兴到要飞起来。这也难怪啊,即使是轮,也该轮到他了,嫡次子嘛,况且又那么受父亲的待见,在群臣中的威望又高。李承乾前脚刚倒下,这些按捺不住激动的大臣就开始行动了,你一本我一册,到处都在为李泰吹风。看这阵势,李泰当太子已经是煮熟的鸭子,难不成还能飞起来?还别说,这煮熟的鸭子还真就能飞,怎么回事儿呢?

本来,李世民也已经想好了,并且亲口告诉了李泰,要立他当太子。李泰一听,那真是激动万分,赶紧翘起尾巴给自己的父亲一顿马屁,说出一句令人后怕的话:我就有一个儿子,您要是立我当太子,我就把他杀了,等我百年之后,就传位给我的弟弟晋王李治。这顿马屁,还真给拍到了马蹄子上了。此时的李世民毕竟也上了点年纪,对亲情相互残害的事情很敏感,也很反感。估计,这时候已经对李泰有看法了。当然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给他总结了一下。

第一、立李泰为太子,群臣意见不统一,尤其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位深受信任的重臣不支持李泰,是煮熟的鸭子飞走的重要原因之一。褚遂良的建言非常耿直有力,戳到了李世民的软肋。他说了:陛下要是立李泰为太子,不如现在就把晋王李治杀掉,即使您不杀,将来您百年之后,晋王李治也活不成。这话在点子上,以李泰的性情,这事儿他干得出来,李世民听了之后居然潸然泪下,这个长孙皇后给他留下的幼子,实在是令人担心。于是,保全各个儿子的性命成为李世民选太子的第一要素。那么,长孙无忌为什么不支持李泰呢?这也正常,毕竟,他跟李泰平日里关系比较远,让李泰当太子当然对他不利,况且李泰已经成人,很多事都有主见,不太好控制,李治多好啊,才十几岁,是个听话的乖宝宝,立李治对长孙一脉有利。作为一个跟了李世民大半辈子的好基友,同时又是大舅哥,长孙无忌的意见当然至关重要,于是,李世民开始倾向于李治。

第二、毒蛇死而不僵,又反咬一口。李承乾被抓后,李世民出于愤怒,亲自提审了他,质问他为何要造反。面对严厉的父亲,李承乾哭了个稀里哗啦,一五一十把真相都告诉了李世民。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他大概是这样说的:我已经贵为太子,将来就是皇帝,我为何还要谋反呢,要不是李泰苦苦相逼,我肯定不会走到今天这步田地。李世民的优点很明显,那就是善于接受纳谏,同时,也是耳朵根子软的意思,听了李承乾的哭诉,他顿时动了恻隐之心,潸然泪下。这事儿,使李世民对李泰的看法也急转直下。估计李泰机关算尽,也没想到已经被废的李承乾还会给他来一只致命小鞋。

第三、李泰飘过了头,手握一副好牌却打得稀巴烂。怎么回事儿呢?举个例子吧,李泰觉得自己的太子之位已经妥妥的了,却不知为啥,脑子抽风,找到弟弟李治,给他来一场恐吓。由于汉王李元昌平日里比较喜欢李治,平日里二人关系不错。这就给李泰把柄了,他对李治说:听说你跟咱那个叔叔李元昌私交不错,现在那位坏叔叔都已经死了,你难道不怕被牵连吗?这下子,还真把李治给吓到了,毕竟只有十几岁嘛,天天惶恐不安,很快,这个异常现象便被细心的李世民发觉,在追问之下,李治把被恐吓的事情一五一十都告诉了父亲。得,这下坏菜了,李世民听后勃然大怒,好你个李泰,还没当上太子就开始恐吓自己的弟弟,要是将来当上了皇帝,还不把自己的弟弟当鸡杀啊!

第四、群臣支持李泰用力过猛,反而弄巧成拙。这边李承乾还没凉透,那边已经敲锣打鼓为李泰唱赞歌了,鼓吹李泰是合格的太子人选。这反而引起了李世民的猜疑,您想,一个亲王,按理说不应该有这么大的能量,既然今天有这么大的阵仗,说明你平时背地里不少经营,要不然,这些人不可能这么支持你。细思极恐,原来这孩子是个心机婊啊。于是,李世民对李泰的看法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喜欢到厌恶,仅仅用了几天时间。

至此,李世民心里的主意算是定了下来。就这样,李泰不但没当上太子,还被剥去了封赏,降为郡王,软禁了起来,李治很快被宣布为新任太子。就这样,大哥跟二哥掐,大哥被发配到远方掏鸟蛋,二哥被关起来数蛐蛐,李治就成了最大的黑马,躺在床上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晕,你说,找谁说理去。

其他网友观点

因为太子李承乾喜好声色、阳奉阴违,在忌惮同样深得父亲宠爱的魏王李泰时竟然试图暗杀李泰,失败后遂与汉王李元昌、杜荷、侯君集、李安俨、赵杰等人勾结造反,起兵逼宫,后遭镇压被废。

而魏王李泰娇生惯养、持着李世民对自己的疼爱图谋不轨,萌生夺太子之意,而且越演越烈,使得李世民对其失去信任,未能立其为太子。

经过这次的兵变之后的李世民,认识到个别儿子也学习杨广为了夺皇位不守子道、兄弟相残、还有弑父之心,而晋王李治性格温顺,与世无争,孝顺父母,聪明好学,故而李世民改立九皇子李治为太子。

其他网友观点

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李世民玄武门兵变后登基马上就立年仅8岁的李承乾为太子。唐太宗对李承乾可谓寄于厚望,请当朝最德高望重的大臣辅佐太子,还很早就让他学着处理政务。李承乾从小就聪明,学的快,处理政务也有板有眼,“颇能听断”。于是唐太宗每次外出巡幸,常令李承乾留在京城监国。这说明唐太宗对李承乾还是比较满意和放心的。

唐太宗像

但是治理国家光有聪明机灵是不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性格中的缺陷逐渐暴露了出来。李承乾太贪玩,且自控能力弱。飞鹰走狗,游畋无度,以致荒废学业。开始李承乾还怕他老爸责怪,于是耍起了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小聪明。在太子府的属官面前,李承乾经常高谈忠孝,谈到深切处还眼泪鼻涕一大把,让这些属官也很感动。但一回到太子府,就关起门来与群小相亵狎。属官有想劝谏,李承乾每次都能先揣知其意,还没等人开口就先迎拜,然后一脸严肃、正襟危坐危坐,引咎自责,滔滔不绝,弄得劝谏的属官都没功夫开口。所以一开始太子府里的那些龌龊事,外人还都不知道,舆论还认为李承乾贤。

随着年龄的增长,李承乾自控能力不但没增强,反而更肆无忌惮。于是李承乾的这些亵狎行为渐渐也掩饰不住,或则根本就懒得去掩饰了。且看他都干了些啥。李承乾派人作了八尺大的铜炉、六隔大鼎。招募逃亡的奴隶去偷老百姓的马牛,然后亲自烹煮,与所幸厮役一起分吃。堂堂太子竟然偷牛吃,还亲自动手。李承乾喜欢突厥语及其服饰,选左右长的像突厥的,五人为一组,梳突厥式样的辫发,穿着羊皮牧羊,作五狼头纛及幡旗,设帐篷,自处其中,收拾肥羊烹煮,用佩刀割肉吃。又对左右说:“我来扮演可汗死,你们来效法下可汗的葬礼。”于是僵卧于地,左右都号哭,在“可汗遗体”旁跨马环走,还得按照突厥的风俗割破脸表达悲痛。玩够了还说:“一朝有天下,当帅数万骑猎于金城西,然后解发为突厥,投身到思摩(突厥大将)手下,冲锋陷阵一定不居人后。”李承乾还大修宫室,沉溺于靡靡之音,还特别宠昵宦官,和他们形影不离。

李承乾(剧照)

李承乾这样胡闹,太子府的属官们肯定得劝谏。李承乾以前还能装装纳谏的样子,现在也不耐烦了。太子詹事于志宁因屡次上书切谏,李承乾就派了两个刺客去刺杀于志宁。结果刺客到了于志宁家,看到他家很简陋,竟然没忍心下手。左庶子张玄素劝谏李承乾不要挥霍无度,要节俭,要居安思危。李承乾竟然派手下奴才在张玄素上早朝的时候用大棍子殴打,差点把他打死。

李承乾和叔叔汉王李元昌亲善,喜欢一起胡搞。李承乾和李元昌弄了两队人,各带一队,披盔带甲,手操长槊玩打站游戏。还规定必须真打,要见血,有不用命的就绑在树上打,有的甚至被打死。李承乾还叫嚣:“假如我今天当皇帝,明天就在宫里弄个万人营,与汉王分领,观看两队战斗,这难道不很快乐吗!”还说:“我要当了天子,一定极情纵欲,谁敢劝谏就杀谁,不过杀数百人,就谁都安静了。”

李承乾的性取向也有点问题,有同性恋倾向,天天和太常乐童称心同卧起。唐太宗知道后大怒,把童称心给杀了,并严厉警告李承乾。李承乾反而怨恨在心,对童称心思念不已,还在太子府给他弄了房间,立像,每天早晚祭奠,还徘徊流泪。还在花园里给童称心修坟,立碑。唐太宗知道后更不高兴。李承乾知道老爸不高兴,却也不在乎,反而以脚有毛病为由不上朝了。

李承乾如此“失德”,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这样的人怎么能继承大位?唐太宗的另一个儿子魏王泰看在眼里,就有了夺嫡之心。魏王泰处心积虑,处处给人一种和李承乾相反的样子。李泰好学,模仿李世民当年做秦王时的措施,大开馆舍,广延时俊。于是魏王府人物辐凑,门庭如市。魏王泰的行为深得李世民好感。唐太宗给魏王的拨款甚至比给太子的还多。唐太宗还一度让魏王泰搬到武德殿居住,要知道武德殿曾是唐高祖和唐太宗曾经住过的地方。魏王泰还派人收买人心,交结朝士,重金贿赂权贵,散布“魏王聪明,宜为太子”的舆论。

李承乾看到唐太宗对自己不满,魏王泰又在后面步步紧逼,心里非常焦虑。阴养刺客纥干承基等及壮士百馀人,谋杀魏王泰。正好开国功臣吏部尚书侯君集不满意自己待遇,劝李承乾谋反。汉王元昌也劝李承乾谋反。于是李承乾下了谋反的决心。但是谋反还没施行就败露了。原来李承乾手下的卫士纥干承基因为齐王谋反的事被下狱,为保命,纥干承基供出了李承乾谋反的阴谋。就这样李承乾的太子被废。

李承乾的太子地位被废后,唐太宗向李泰当面表示要立他为太子。李泰可能被这巨大的喜讯冲昏了头脑,他一下子扑到唐太宗的怀里,说到:“今天就是我的再生之日。我要是能当上太子,我就把自己的儿子杀了,这样我百年之后还能传位给弟弟李治”。唐太宗李世民估计也被立储的事弄得头昏脑涨,居然被这句话感动得不得了。一个人为了照顾弟弟,可以把自己的亲儿子杀掉,这是多么有仁爱的哥哥啊。但当唐太宗把李泰的这句话告诉手下大臣褚遂良的时候,褚遂良马上一针见血地指出:那有自己当皇帝后杀掉亲儿子传位给弟弟的呀,我看李泰继承大位后,李治的性命就难保了。一句话就点醒了唐太宗李世民:这李泰也泰虚伪了,绝不能让他当太子。于是唐太宗在废掉李承乾太子之位的同时,也把李泰流放,选了老实的李治当太子。李治就是后来的唐高宗。

其他网友观点

在古代的皇宫中,历来都是腥风血雨的争夺,兄弟之间,父子之间都少不了尔虞我诈的猜忌,一切都是为了权力和皇位,在唐太宗时期他自己经历了玄武门之变,所以对于选择继承人问题上非常谨慎,害怕出现兄弟相争的局面。

长孙皇后当时育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因为李承乾是嫡长子,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被册立为太子,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成年后的李承乾慢慢暴露出来不少缺点,比如他生活比较奢侈,而且沉迷于玩男宠,这件事让唐太宗很不舒心,后来父子之间也有了隔阂,李世民也慢慢觉得李承乾难成大器,就有了废太子的想法。

李泰是一个聪明的人,当时也非常受宠,但是他的人缘不太好,所以开始没人支持他,后来发现李世民和李承乾之间有了嫌隙,他觉得机会来了,就开始讨好李世民,李世民也有意传位于李泰,结果这件事让李承乾知道了,担心自己太子之位不保,所以就联系了一帮大臣打算逼宫,这件事情暴露后,李世民大怒直接废黜了李承乾,但是之后的李泰却聪明过头了,向李世民保证,说要以后做了皇帝后杀了自己的儿子,立弟弟李治为太子。

大臣们这个时候都不满意李泰的做法,所以联合起来拥立李治,李世民这个时候也发现李泰心机太重,为了避免出现兄弟相残的局面,最终确立了比较老实的李治继承皇位。

其他网友观点

很多人都认为帝王家是无情的,毕竟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皇家出现过很多的杀兄弑父事件。可是单单以此否定所有的皇帝,是不是就有些过分了呢?其实我国古代还是有很多皇帝,都有着普通父母的心。就比如说清朝时期的康熙,毕竟这家伙宠儿子可是一把好手。

不过我们今天的主题并不是他,而是一位来自于唐代的著名皇帝李世民。那李世民他在现代的名气可不小,哪怕是一个孩童,也能知晓李世民的部分事迹。而提到李世民的儿子,想必大家都会有一个疑惑,为何最后是李治呢?要知道他最疼爱的孩子可是李承乾。 要知道这位和皇后的感情是非常的深,而李承乾又是他们两人之间的孩子,所以被受关注,在6岁的时候就得到了很多名师的教导。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承乾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熟读诗,礼,甚至还颇有小天才的迹象。

也正是因为如此的李世民登基之后,才直接将其立为了太子,而对于他也是越来越重视,一直把他当做新任帝王培育。要知道在12岁的时候,李世民就让他上朝旁听,其目的就是让他接触国家政事,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李世民对于李承乾的宠爱。 而在历史上,李世民是一个不相信任何神话宗教的人,可是在李承乾病重的时候,他居然邀请了道士和尚前来祈福,要知道这可以说是头一遭。而在李承乾病好之后,李世民还修建了道观以及寺庙。可是在贞观7年的时候,李承乾在一次重病,没有办法,李世民就请来了天竺高僧。

而这一件又一件的事情,难道不足以证明他在李世民心中的重要性吗?如果按照这样的剧情发展下去,接替李世民的必定是李承乾。可是随着年纪的不断变化,李承乾便变得十分的荒唐,而这便让李世民对其十分的失望。 可是哪怕如此,李世民仍然在坚持,他认为自己的儿子还是有救的,于是乎便整出了10多位老臣,前往东宫教育太子。但我知道当时李世民可是顶着多大的压力,面对着朝中各臣子的谏言,一次又一次的压下废除太子的言论。

可惜的是最后李承乾犯下了大罪,不仅仅太子的位置不保,按照律法,甚至连性命都难以留下。而李世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再一次想尽了办法。 当时文武百官认为应该立李泰为太子,可是李世民却在心中否认了他,于是乎便让李治做了太子。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李治性格软弱,温和。如果他当上位,一定不会对自己的兄弟下手,但是选择李泰作为太子就不一样了,在他坐上皇帝之后,为了保护自己的政权,极有可能会屠杀自己的兄弟,而首冲其次的莫过是李承乾。而李世民会封李治,说到底还是因为父母心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李世民明明立了李承乾为太子,为何后来把皇位传给了皇九子李治?】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李世民传位于哪位皇子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