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事例:中国古代宽容的人物事迹,你知道多少?

网友提问:

中国古代宽容的人物事迹,你知道多少?

优质回答:

老活讲的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有大量,话虽这么说,可真正事情摊到自已头上宽容起来就难了。

我国古人讲的四大恨事,亡国、灭门、杀父、夺妻是四大不共戴天之恨,如果能宽容这些不共戴天之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宽容。

下面说点古代宽容的人物事迹。

一,说说能宽容亡国之仇的刘禅,“三国演义”中刘备与东吴火烧连营大战失败后,在撒手人寰之际,将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诸葛亮握着大权不放,大智若愚的刘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左耳进右耳出,打哈哈哈消磨时光。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记载,蜀亡后,后主刘禅被虏安置在晋都洛阳,司马昭问他“颇思蜀否”他说,“此间乐,不思蜀”便有了“乐不思蜀”的成语,也成就了历史维一一位能宽容亡国的皇帝,再大的宽容也比不上这位的宽容。

二,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四个妻子全部出轨,他还整天乐的屁颠屁颠的,我觉得帝喾的宽容历史上只有一没有二。

三,郭子仪,在唐朝历经四位皇帝,官位被罢了回复,回复了再罢,而且,最困难的时候是带着家奴去赴约的,他的宽容使他成为历史上在位30多年,辅助了4位皇帝,唯独罕见寿终的战将。

其他网友回答

  管仲是春秋时齐国人,长得相貌堂堂,他博古通今,有经邦济世的才能。年轻时,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分帐时,管仲总是多拿一些。大家都很生气,鲍叔牙说:“管仲不是一个贪小便宜的人,他多拿是因为家里穷,我是心甘情愿让他多拿的。”

  后来,管仲参了军,每次打仗都缩在最后面,撤退时又跑在最前面,别人都骂他是个胆小鬼,鲍叔牙出面制止别人的耻笑,说管仲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他赡养。

  管仲听了这些话,十分感动,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能真正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从此以后,他们俩结成了生死之交。

  却说齐襄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纠,母亲是鲁国人;小儿子叫小白,母亲是莒国人。管仲对鲍叔牙说:“齐襄公死后,继承王位的不是纠就是小白,我们俩现在分别去给纠和小白做老师,到时不管他俩谁做国君,咱们俩都相互推荐。”

  鲍叔牙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管仲就做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齐襄公是个昏君,被大臣杀了。当时公子纠在鲁国,公子小白在莒国,大臣们决定迎接公子纠回国当国君。

  鲁国派人送公子纠回国,莒国派人送公子小白回国,管仲怕小白先回国,就追上公子小白,射了他一箭。公子小白假装中箭,骗过管仲,然后与鲍叔牙快马加鞭先回到齐国,当了国君,即齐桓公。

  鲁庄公听说公子小白当了国君,十分生气,就派兵攻打齐国,结果大败而还。在齐国压力之下,鲁国杀了纠,把管仲送回齐国。

  齐桓公要鲍叔牙当丞相,鲍叔牙说:“管仲这个人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他比我强十倍,希望大王不要记恨他射您一箭,让他当丞相。”

  桓公想了想说:“好,我先见见他,看看他有什么能耐。”

  齐桓公选了个日子,亲自把管仲接到宫里,管仲就向齐桓公谈起了自己的治国政策。管仲讲得头头是道,齐桓公听得津津有味,两人连续谈了三天三夜,齐桓公十分高兴,就把所有国家大小事情交给管仲去处理,称他为“仲文”。

  管仲死后,齐桓公让鲍叔牙当丞相,鲍叔牙说:“我这人善恶分得太明,恐怕难以胜任。”齐桓公为了让鲍叔牙当丞相,就把自己宠爱的三个小人赶出了宫门,鲍叔牙才当了丞相。

  宽容的智慧:

  鲍叔牙对管仲的知遇和推崇,最终让“管鲍之交”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

  宽容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化害为利,化敌为友。宽容往往能够使对方从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毕竟人心不是靠力量可以征服的,宽容大度可以感化一切心灵的坚冰。

其他网友回答

当提关羽华容道放曹操。关二爷,知恩图报,义薄云天。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中国古代宽容的人物事迹,你知道多少?】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宽容的事例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