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囊取物什么意思:古代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可信度高吗?

网友提问:

古代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可信度高吗?

优质回答:

不是可信度的问题,你应该问有没有这一存在。或者这一事实的发生。

从语法分析,百万军中,这个百万是不是指100万呢,会不会是数百和数万呢。文言语法有个差处,就是没有连字成词的习惯。比如凡三往,三不是往的数词,而是形容词。

然后是取上将首级,这个上将是多大将。是主将还是副将,是主力还是侧翼。

比如你一百万军队过来打我,你肯定不是一字长蛇的奔袭而来,必定想要围困我。对吧,这就带来了一个地域的问题。百万军中,是不是说人挤人,人挨着人站一百万呢,显然不是吧。拿他一定是在广大的地域里面,散布着的。

霍去病俘虏匈奴王,斩首7万余。李靖奔杀突厥可汗,一战俘虏十几万人。所以说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这个事情你要放到真实的场景中去。打仗真不是一排人整整齐齐的冲锋陷阵,谋略战术,天时地利都要考虑。不要一上来就质疑不可能,吹牛皮。

古语说,擒贼先擒王。就是反应了古代打仗军事首脑对军事指挥的绝对影响,那么取上将首级某种程度上也就成了战术的目标。玩过中国象棋的都知道,象棋是怎么断胜负的。是不是主将灭,棋局终。所以这个取上将首级,既是军事目标,也是胜负关键。不是可不可信的问题,能够达成这句话的人,就代表着他有着过硬的军事素质。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这不可信,也无根据,在漫卷史书中,更是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战争。一切源于《三国演义》中关羽对曹操说: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从此经典被奉为传说。

第一:三国演义中的这个说法,是作者运用夸张虚构的笔法写成的,如果张翼德真有书中表达的那么厉害,他大可以单骑冲锋陷阵杀将上去直取曹操首级,这样就没有后来的曹军追击和赤壁鏖战了,杀一将而止兵戈,割一发而破万军,这是多么划算的事情呢!关羽和张翼德不可能不知道这样的厉害关系,只不过有些话只是场面上说说而已,不能信以为真,付诸现实更是不可能。往前回溯至楚汉争霸时期,勇猛精进的霸王项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本事,他冲锋陷阵的能力肯定也不比张飞差,他如果于百万军中取刘邦首级就像探囊取物般容易,那么楚汉之争早就画上句号了,失去主帅的汉军又岂能和楚军数年争锋,到最后项羽也不至于自刎乌江。事实证明,这些勇将猛员,靠匹夫之勇,无论如何是做不到这点的。

第二:我们再来说一下上将的能力,古之军队等级森严,有着严格的考核选拔制度,能够最终当上将军的人,其武力值不会太差。要么他曾经通过武举考试获得过武状元的封号,要么他是家族世袭从小习武长大后进入军营任职,再要么他曾经在战争中立过汗马功劳取得巨大成功被破格提拔为将军。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渠道可以走上将军之路,毕竟行军打仗非同儿戏不可弄虚作假,轻者兵败被俘重则身死国灭,所以作为将军其综合素质肯定要比一般人高,尤其是武功不会太弱。俗话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这就充分说明了在古代将军的稀缺性和可贵程度。即便如此,也不能说明将军可以以一敌百有万夫不当之勇,身陷重围还能毫发无损的撤退,实际上在战场中1个将军能够和5个士兵对抗就是极限了,更不用说突破百万大军冲进敌营而屠戮对方的将领了。

第三:百万大军是什么概念呢?这在几千年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过这样的军队,比如三国演义的夷陵之战,说是刘备八十万大军,而实际上刘备带了不到10万兵,因为彼时蜀国的总人口不过300-400万,全国的兵力都不会超过30-40万,所以八十万大军是不可能的。而历史上规模巨大的长平之战,很多人认为秦国出兵60万,赵国发兵45万,实际上这个数字也被虚夸了,战国时期七国人口合起来不过2000万左右,极限兵力最多200万,这两个国家怎么可能就投入上百万的军队呢?近代有史学家考证说当时可能秦军15万左右,而赵军10万左右。而刘备和项羽的彭城之战,魏晋南北朝的淝水之战,说是达到了百万级别的战争,实际上都有夸大的成分,因为彼时的人口数量决定了在那段历史的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单方面发动百万军队的战争。

综上所述,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说法不可信,不但没有这个本事,而且没有那个国力。

其他网友回答

吹牛的说法,古代打仗也没有斗将的习惯,一排箭射过去,都成刺猬了,还拨打雕灵箭呢。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先启回答。

古代战争和战将已经被人们吹得神乎其神了。对于古代战争,只需要摆明几个事实,做几个实验,就能轻轻刺破善良的人们对英雄们的迷而崇拜。

古代武将的选拔标准与实战关联度不大

我们都知道,古代武将的选拔为武举。如步射、骑射、拉弓,舞刀,举石等等,换成现代体育项目就是:射箭、马术,马术+射箭、哑铃、举重等。这类项目是武举的规定动作,完成了方有资格成为低级武将。

在现代体育中的拳击、举重等项目,会根据选手的体重来分级别比赛,同级别的选手之间的竞争才是公平的,而重量级的力量成绩往往和选手的体重是成正比的:人的体重越大,其力量才会更大。轻量级的选手拥有绝对强大的力量基本不太可能。因此,我们在小说、评书、影视里看到所谓“力大无穷”的将军,有可能是笨拙的大胖子,这种灵活性差、爆发力弱的将军冲进敌阵,“取上将首级”会是什么样的场景?

结论是:战将吹嘘的力量与实战关联度并不大。

人类体能极限的常识告诉我们,什么大战三百回合纯属扯淡

人们津津乐道的什么“张飞战马超,挑灯夜战三百回合”基本属于扯淡。

即使现代的运动健将,连续竞技运动几个小时,其体能肯定跟不上。人类的无氧运动的体能是有极限的。古代战争,真实的对阵,应该时间很短。阵地的肉搏战也不会持续很久。在激烈的搏杀中,应该在很短时间就分出胜负。除了敌我双方的搏击和武器对战分出胜负外,更多是兵士体能消耗完毕,成为待宰的“羔羊”。

试验证明,战争中没有特别高强的武艺,生死只在一念间

有人曾经做过实验,给三名击剑专业人士胸前挂上气球,再让五十名业余选手也在胸前挂上气球,进行三对五十人,以胸前气球刺破为“阵亡”。激战结果是:三名击剑专业人士胸前全都被刺破,五十名业余选手被刺破气球为10人。

这个试验说明:寡不敌众是最最平常的正常表现。以一敌十是奇迹,以一敌百是妖怪。

胜利,并不是一个战将独自取得的,而是与一群卫兵协同作战完成

二战中日军崇尚的“猪突”战术,曾经让苏军和美军胆寒,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场面的重现。“猪突”实际起源于我国的明朝。意为骑马武将作战时,周围带着一小队精选的步兵战士一起冲击敌阵。骑战马的战将拥有一批忠于自己的下属,他们用血肉之躯,对敌进行集团冲锋,这种场景往往令敌人、精神崩溃至失去战斗意志。

这种战斗在于战队频繁的反复冲杀,明朝的曹文诏、曹变蛟就是骑兵“猪突”的名将,通过依靠换马保持战马冲击力,精选卫兵进行协同作战,最后达到“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特效。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古代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可信度高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探囊取物什么意思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