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者:《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哪两个?

网友提问:

《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哪两个?

优质回答:

国家图书馆颜彦的一篇作品《<红楼梦>作者问题再思考》中,介绍了学术界对于巜红楼梦》作者的考证,指出了学术界存在的观点差异,以及支持“曹雪芹说并非《红楼梦》作者的最终定论,‘文献不足徵’造成了考证上的困难,对作者身份的认定及其家世的探索的确存在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因此留下了猜测和揣度的空间。”

据个人参阅一些相关书籍发现,大致上还有吴梅村、洪昇等多种看法。比如洪昇说认为曹家当时有印刷出版机构,洪昇携带自己的作品曾住在曹家,并死于曹家,其作品便流落曹家,之后曹雪芹基于其稿增删之后分出章节,著成《石头记》流传于世。

其二是吴梅村一说,有些人认为此书中有大量帝王生活场景,非臆想能写出来,因此认为此书乃明朝遗老写就,而从早期版本“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而《风月宝鉴》一书,乃其弟棠村为序也”中提出了吴梅村一说。

不过个人还是支持曹雪芹一说。毕竟有好友的诗作等支持。单从其好友明义的《红楼梦诗二十首》而言,一些人认为他见过完本《石头记》,因为其有一首诗是写宝玉和宝钗婚姻的,诗中提到宝钗婚后“未破瓜”,只因宝玉“意难平”。再就是《脂砚斋评石头记》第十九回中有一段批注提到“情榜”中贾宝玉为“情不情”、林黛玉为“情情”,加之《石头记》一书中多次提到一些章节散佚,因此基本可断定此书应该完成,但后因曹雪芹及其抄稿评点人脂砚斋等相继离世,至丁亥年只留畸笏叟(个人看法)一人,于是八十回后的章节散佚,无法补足,最终未能传世。至于高鹗续作,有可能是乾隆时期集体创作,不再详述。

其他网友观点

《红楼梦》前80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基本还是比较认同的。后续40回多数倾向于高鹗续写,待定。

《红楼梦》开篇以石头口吻记述了小说的来龙去脉,我认为与其多方奇思怪想去揣测作者是谁,更应该以原著记述为根本标准。

据原文第一回所述,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有一块女娲补天遗弃的石头,其通灵幻世历劫之后,将历劫幻形入世的经历自己记录在了石面上,被空空道人抄录传世。这样看起来,《红楼梦》作者竟是一块顽石了。

当然,这是作者云雾罩山的笔法,不可当真。所谓的“石头”,不过是作者曹雪芹为了行文方便,假托的一物,实则指代的是作者。毕竟石头即使通灵,可记自身述所历世事经过,但断不会人间写作小说的技巧,把所谓真事隐去,假语村言敷写出一段闺阁故事来。

文中写空空道人抄录石头所记,经吴玉峰、孔梅溪,又传至曹雪芹。

然后所记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编出此书回目,这是重点所在!此前所述都是一笔带过,因为那都是假托的人物,所以写真正作者曹雪芹时,才详细交待创作时间(十载)、地点(悼红轩)、创作过程(披阅、增删、编出回目)。

有人会说,这是披阅,并非创作。其时,底下有脂砚斋批语,言作者故意隐晦是自己创作,又举实例“开篇楔子”以证明作者是曹雪芹。盖脂砚斋与曹雪芹关系密切,知晓创作前后过程,曹雪芹虽欲隐藏自己名字,但脂砚斋不忍心作者曹雪芹被埋没,故于此处特意举实证点出作者就是曹雪芹,不要被曹雪芹“笔端狡狯”所迷惑,也是用心良苦。

《红楼梦》一书开篇已明言,将真事隐去,而假语村言成此小说。虽是小说,却是真实生活中真事的艺术化处理,作者云“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可见,这是一部假托虚妄,实则是一部写实的现实主义巨作,所写的故事都有现实中的原型。

但正因为小说影射了现实的情景,所以此书在流传过程中,会触犯很多人忌讳,而存在被删改、扭曲、伪续的可能,这也造成了红楼梦的版本众多,真伪难辨。而辗转流传至民国时期,胡适俞平伯等人对《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否曹雪芹原本存疑,这就导致各种伪续之说传开,而且影响至今。

所以,目前有很多研究者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笔,并非曹雪芹所作。

其实《红楼梦》一书,确实并非完本。第一回目有作者曹雪芹写的一首五绝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此诗下有脂砚斋于甲午年八月的双行夹批,点明曹雪芹创作此书虽然十载有余,但于壬午年除夕郁郁而终,以致此书竟没法完稿。

据此而言,《红楼梦》一书确实未完稿,而我们现在看到的《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却是完整的版本,所以有人续笔是很有可能的。所以,现在通常看法就是此书作者是曹雪芹所作,高鹗续笔。

其他网友观点

《红楼梦》的作者,就是这个写: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知其中味。

这首五言的作者,就是《红楼梦》的作者。这本书从来而来呢?原来是说起书的来历,近似荒唐,是女蜗炼石补天之时,丢弃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被弃在青埂峰之下,被一僧一道看到,把石头带到人间温柔繁华之乡,经历了一段故事后,不知去向。

后来经历了几劫几世,有个空空道人访道修仙,看到石头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被两个人神仙带入人间,经历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的一段故事。

故事让谁抄录下来了呢?

空空道人思忖半晌,将这石头上的故事,又检阅一遍,觉得书上写得不过是一些异样女子的闺阁实事,看着故事真实性比较强,又非伤时骂时之作(正是一部伤时骂世之作)。于是从头到尾抄录一遍,问世传奇。

作者在这里云山雾罩的说了一通,不过是迷惑混淆一些观点,故意说一些疯疯傻傻的话。这些话呢,无论怎么解释、辩解,读者都一眼看出,作者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已。好给书蒙上一层面纱。

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熙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篆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作者明明白白的写清楚,这本有女蜗补天之石引起的一本书的作者,篆录者就是曹雪芹,在“悼红轩”写的。

《红楼梦》引发的思考

此曹雪芹是不是胡适大师考证的江宁织造贾家后人,这些且不枉论,书的作者原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曹雪芹,就是正确的。

自初中阅读《红楼梦》小时只看故事情节,长大一点开始看诗词,后来越来越觉得书中人物性格刻画的栩栩如生,笔力了得。现在呢,更喜欢挖掘《红楼梦》故事背后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社会。不管哪个年代,阅读《红楼梦》得到的不同,这就是此书的伟大之处。

从小说中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和处理方式,以及每个人的态度,学会人情世故的很多的启发。感受最深的就是性格决定人的命运,在《红楼梦》中表现尤其深刻。像探春和迎春的对比,不同性格造成不同的命运,让人唏嘘不已,也值得深思。

关于作者情感的一些感想

很明显,《红楼梦》带有严重的自传性质,即便没有脂砚斋的批语,在字里行间也能看出作者对于书中不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深浅情绪。对于贾母的慈祥一面的刻画,更是让人觉得,作者现实生活中一定有这么一位祖母,对他的溺爱,影响了他的成长。对主人公贾宝玉的情绪,或自责、或调侃、或谦虚、或无奈,活生生的就是一个人向你絮絮叨叨的述说他的一生经历。

虽然艺术高于生活,伟大的艺术也必定来源于生活。只有踏实、真实的生活经历,才使得故事更具有真实性。而江宁织造曹家,虽然没有叫曹雪芹的(为了逃避文字狱,不得不假以借名),其家中发生的大事件,与贾府有许多相似之处,也不一定不借助曹家从荣华富贵到被抄家的经历。

作者是不是怕别人不往曹家故事引申,所以特意用了真姓呢。毕竟作者写这篇小说时,曹家已经败落近三十年了。三十年前的故事,前辈不说,曹家后代都可能不知真相了。所以作者才有写出来的冲动。曹家虽然势败了,皇帝还在,文字狱还在,即便冤屈死,也不能说出真情来,这才是作者立书的宗旨。

就像脂砚斋在一旁的批语:

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义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进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

在《红楼梦》中谁是英雄?谁是忠臣孝子?谁是仁义志士?谁是词客骚人?这才是作者写书立传的目的。

其他网友观点

曹雪芹高鹗、程伟元   高鹗:生卒年: 约1738—约1815 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因酷爱小说《红楼梦》,别号“红楼外史”。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祖籍铁岭(今属辽宁),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程伟元:江苏苏州人,乾隆后期,在京花数年之功,搜罗《红楼梦》残稿遗篇,并邀友人高鹗共同承担“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的编务,三印《红楼梦》。   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萃文书屋活字印本《红楼梦》(程甲本)序据张问陶《船山诗草·赠高兰墅鹗同年》诗自注说:“传奇《红楼梦》80回以后,俱兰墅所补。”一般认为长篇小说《红楼梦》的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一说是程伟元与高鹗共同续成,也有据乾隆间萃文书屋本《红楼梦》程伟元“序”及“引言”谈及陆续购得后40回续书残抄本事,认为另有续写之人,程、高只做了修补整理工作;但无论如何,程高均是红学的功臣,他们对《红楼梦》的传播及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哪两个?】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红楼梦作者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