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秋节起源于何时?它是如何成为我国传统节日的?
优质回答: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
在我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那些王公贵族,文人墨客也仿效帝王的做法,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对着天上的一轮像玉盘似的月亮拜月,赏月。这天的月亮是一年当中最亮最圆的时候,又有嫦娥奔月成仙的神话故事,给人于无限美好的遐想,期望神仙给人间带来好运。
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节日。到了八月十五月儿圆这天,人们拜月赏月吃月饼。据说月饼以前叫胡饼,有一年中秋节,唐太宗李世民和贵妃扬玉环在月下赏月,品尝月饼,唐太宗觉得胡饼的名字不好听,贵妃娘娘望着明月,若有所思,不如把它叫做月饼可好?唐太宗一听高兴坏了,名字好听,圆圆的形状像月亮,,象征着阖家团圆,太有寓意了。从此胡饼改为月饼了,一直沿袭至今。
中秋节盛行于宋朝,成为传统固定节日,与春节齐名。节日期间上至宫廷,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换上节日盛装,准备丰富的菜肴,拜月,赏月,吃代表团圆的月饼,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盛况空前。
元朝末年,为了反抗元朝统治者残酷的压迫,朱元璋率领义军反抗,联合各路义军准备起义。由于统治者搜查严密,起义的时间传送不出去。军师刘伯温想出一个办法,把写着: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里,派人以送礼的方式向各路起义军送达,以遮人眼目。各路起义军及时收到信息,共同高举义旗,大获全胜。朱元璋把月饼犒劳三军,以示奖赏。到了明清,中秋节人们互赠月饼,演变成我国传统节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其他网友观点
中秋来临之际,按照惯例再来讲讲起源于何时,是如何成为我国传统节日的,大家不要嫌我絮叨,作为一名文史普及作者,水平有限,主要是将繁杂的古代历史,以浅显的方式讲出来。
中秋节的说法都有哪几种?
中秋节的说法很多,其中仲秋节应该是最像的,古代说一不说一,而说“伯”,说二就说“仲”,成语伯仲之间的意思就是差不多的意思。仲秋的意思,就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除了仲秋节外,还有称为八月节的,这种说法在唐朝时期就有,具体为什么要这么叫,我认为跟老百姓的习惯有关,在我们农村,管一月十五元宵节叫正月节,管五月的端午节叫五月节,管八月的中秋节叫八月节自然就更容易理解。
也有根据中秋的寓意叫团圆节的,意思是中秋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叫团圆节。
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与中秋节是怎样的关系?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以及形成的说法,至今说法不一,一般来说都与古代的神话故事相关,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故事,一般来说,通过各种影视剧,我们都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奔月讲述的是,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导致民不聊生,后来有一位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而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又娶了善良美丽的嫦娥,成为令人羡慕的恩爱夫妻。
然而好景不长,在后羿到昆仑山时遇到了王母娘娘,求得长生不老药,服用此药后可以升天成仙,因为长生不老药只有一颗,后羿舍不得嫦娥,就没有食用,并且交给嫦娥保管。
有一天后羿出门狩猎,他的一个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土地逢蒙趁机去逼嫦娥交出长生不老药,嫦娥为了不让仙药落入坏人手中,只能自己吞服,最终成了月亮上的神仙。
后羿回家之后,悲痛欲绝,发现嫦娥就在月亮上,后羿思念嫦娥,就在后花园里面摆上嫦娥爱吃的东西,祭奠在月宫的嫦娥,后来百姓也知道嫦娥成仙,因此都纷纷在月下祭奠嫦娥,中秋节的风俗逐渐传播开来。
这些神话故事最早记载于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当中,是我国古典神话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祭月的活动早在汉朝之前就已经存在。
中秋节是起于祭祀,还是农耕?
真正的关于中秋的记载,最早在《周礼》中出现。关于中秋的起源,版本较多,但比较科学的说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中秋起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礼记》记载道:“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的意思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就已开始有祭月、拜月的活动了。
后来贵族大臣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于是中秋赏月也成为了一种祈求阖家团圆,吉祥如意的传统。
另一种说法是关于农耕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也有收成的解释。《尚书·盘庚》记载:“若农服田秸,乃亦有秋。”农历八月,庄稼和果实也陆续成熟了。百姓们就在中秋时庆祝每年的丰收,来表达喜悦的心情。
这两种说法究竟谁对谁错至今还没有确定的结果,而且还有很多种关于中秋的起源在等着史学家们发掘。
不管哪种说法,都可以看出中秋的起源是非常悠久的。历朝历代中秋节习俗的演变与发展也不尽相同。
中秋最早到底形成于唐朝还是宋朝?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可以明确的看,宋朝时期中秋节就已经成为官方节日,因为宋代已经将八月十五日作为官方承认的节日,并且还有节假日。
北宋商市的发展与繁荣也为中秋时节多钟多样活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描写过,在中秋的傍晚,百姓都争着去酒楼定位置赏月,而且丝竹声不断,大家都在举行活动庆祝中秋,甚至很多人在中秋玩了个通宵。这都可以见得宋代赏月风俗之兴盛。
实际上,但是我认为中秋节的形成最早还是追溯到唐朝中期,不能因为在宋朝时期得到官方以及民间的承认就认为中秋形成于宋朝。
可以说,在唐朝它就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没有宋朝流行范围广而已。
很多资料都表明,唐玄宗与八月十五有着紧密的联系,唐玄宗本身就崇尚道教,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在唐玄宗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升级,当时有传说唐玄宗在八月十五游览月宫。
在全唐诗中,也有大量描写中秋的诗词作为佐证,可以说,中秋应该是在唐朝至少是小范围内流行开来。
其他网友观点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起源于美丽的神话传说,经过不断发展演变,由赏月到祭祀到节俗,一步步发展而来,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中秋的起源
在中秋成为节日之前,我国人民就有中秋赏月的习惯,中秋的月亮最大最圆,关于美好的月亮也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它就是嫦娥奔月的传说。
李商隐:“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后羿的妻子嫦娥偷吃了不死药,飞到了月亮上,所以月亮如此美丽吧。百姓们因此传说,会在中秋这天在家中月下设下香案,向美丽的嫦娥祭拜。这是中秋拜月的传统习俗。
中秋赏月经过不断演变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1.吃月饼的习俗
在皇家一直有着中秋祭月的传统。皇家非常重视中秋这个日子。
在唐高祖时期,有一次打了胜仗,军队在八月十五这天得胜还朝,吐蕃人进献了一种夹着核桃和芝麻等馅料的圆饼给唐高祖。唐高祖把它称为胡饼赏赐给兵士,从此中秋吃饼食成为一种习俗。而杨贵妃在一次中秋吃胡饼时把它称为月饼,从此月饼有了月饼的名字,流传下来。
2.中秋夜放花灯
到了宋代,除了赏月吃月饼,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子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3.中秋月饼送礼的习俗
最早从元末开始,就有了中秋之际以月饼等礼物互相送礼馈赠的习俗,称之为“走月”。相传朱元璋曾把纸条加在月饼中跟兵士相约举事,虽是传说,也说明当时月饼送礼蔚为风俗。及至清朝和民国年间,有很多用月饼送礼的记载。“中秋送礼遍京城”,可见当时的中秋送月饼的习俗已经与现在别无二致。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美丽的神话传说,开始于人们对美丽神秘月亮的崇拜,后来一步步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庆典风俗,流传至今,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寄予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他网友观点
中秋节的来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月亮的礼俗,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农历八月中旬,又是秋粮收获之际,人们为了答谢神祗的护佑而举行一系列仪式和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因此,后来祭月的成分便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而这一节庆活动却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及中华传统文化中其他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重要节庆。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围绕着月宫的一系列神话,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它们给月宫挂上了七彩霓虹般神秘绚丽的光环,使之充满浪漫色彩。唐代中秋赏月宴饮之俗已颇为盛行。从流传下来的众多描写中秋的诗句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把嫦娥奔月等神话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唐朝初年,中秋节可能已成为固定的节日。不过,当时中秋节似乎还是以赏月和玩月为主,还没有在民间广泛流行。
其他网友观点
中国民间过中秋节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即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相关,又与民间农业生产有联系。《礼记》说,天子春天礼朝太阳,秋天祭拜月亮。可见祭月早在春秋已经成为区域性的礼数。贵族文人争相效仿,逐步流传到民间。可是民间也有“秋报”的习俗,这个习俗甚至早于祭月,所以雅俗之间可以因此一拍即合。
至于中秋何以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那是因为中秋节以月亮圆缺预兆人们的团圆,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作出这个历史性的决定也很复杂,因而也有把中秋节叫做“端正月”的,一年里有十二个月就有十二个月圆之夜,但只有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最亮。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月球、太阳、地球的位置正好成180度,此时月球反射太阳的光线集中朝向地球的夜空,在光学的作用下显得最圆最亮。也有些地方认为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所以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其他网友观点
中秋节是一个经过时间演变形成的节日,曾经有过很多称谓,比如月夕、八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等等。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对月亮的崇拜。
上古时代的人们认为,月亮是女性之神,代表着收获,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个叫嫦娥的女神住在月亮上,永恒地俯瞰大地。
“秋暮夕月”,收获之后,人们设香案,摆祭品,迎寒,拜祭,祈求来年五谷丰登。
但“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却是在《周礼》中。《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意思是说,每年秋季赐给高龄老人粥喝。从这人性化的记述中,我们了解了中秋节的挚诚。
“中秋节”被正式确定下来是在唐代。
《唐书·太宗记》曾经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到了唐玄宗时期逐步盛行民间。
唐玄宗酷爱音乐,曾经招募梨园弟子三千,亲自教授宫廷音乐。
因为痴迷,他做了一个神游月宫的梦,写出了霓裳羽衣曲,自此民间月下过节逐步成为习俗。
宋元时期,中秋节开始盛行,到明清逐步发展成为和元旦、春节一样盛大的节日,甚至还出现了具有节日标识性的月饼。
苏轼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人们用月饼祭月、赏月、拜月,佐以赏桂花、饮桂花酒成为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中秋节起源于何时?它是如何成为我国传统节日的?】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