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学校怎样做好小学一年级新生幼小衔接工作呢?
优质回答:
我是小学老师,我来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
再开学我教的学生就该上三年级了,我给大家谈谈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是怎么做新生的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给准一年级孩子的家长们开了一个家长会,先解决家长们的意识问题。
现在每家孩子都很少,每家的孩子都是宝,家长的眼珠子,心尖子,那么这些家里的小王子和小公主们聚在一起,如果没个规矩,那还不反了天呀。
开家长会的目的就是先解决家长的意识问题,跟家长做好沟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家长就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和老师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不能跟老师唱反调,这样老师的工作才好做。
开家长会还有个目的就是给每位家长敲警钟。每家的孩子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丁点的苦没有吃过,一丁点的活没有干过,都是在多位家长的呵护下长大的。
没有吃过一点苦的孩子们,没有经过任何磨难,他们是吃不了学习的苦的。他们的依赖性太强。加上在幼儿园也是家长一路帮助过来的,开始上小学了,想让孩子有出息,家长就要放手了,配合老师培养孩子们的独立自主的能力,因为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将来都是孩子一个人要面对的,谁也不能保护孩子一辈子。
大家想想,现在每家的孩子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想要什么一句话就得到了。如果孩子一直是这种状态,舒舒服服地享受家人的照顾,过着寄生虫一样的生活,就会让孩子很多的能力自动消失。遇到任何困难,他们不会主动的去想办法克服,直接退缩,寻求家长的帮助!
大家觉得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会有好的品质吗?我觉得够呛,他们一样吃不了学习的苦,遇到难题,一样是当逃兵,找家长帮助。
所以我觉得溺爱孩子是现在家长最大的弊端,会直接阻碍孩子的进步。可是我们很多家长们不自知,就连很多高知们,理论知道很多,但是真的做了家长,大家还是对孩子很溺爱。爱孩子是应该的,但是爱要讲究个度,不要过分,否则就是溺爱。溺爱孩子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进步。
开家长会叫家长们正确地对待孩子,对于孩子不要在大包大揽,应该叫孩子们学会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连简单的生活能力都没有的孩子,也不会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即使一时学习突出,也不会优秀一辈子。
其次老师们要慢慢地在课堂中给孩子们渗透一些作为学生应该遵循的制度。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仅是称呼的转变,学习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幼儿园大多以游戏为主,画画啦、唱歌啦、跳舞啦,形式多种多样,时间也很随意,有小朋友举手说去撒尿,这节课可能就终止了,随意性很大,小朋友在课堂随意说话走动,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可是到了一年级,还是有很多规矩要老师们在课堂上慢慢渗透的。
比如,每节课是40分钟,这40分钟时不允许上厕所的,这就要告诉孩子,课间不能只记得玩耍,一定要记得去卫生间解决个人问题。
上课要坐端正,不能随意说话和走动,回答问题要举手等等一些课堂常规,老师一点点就会在课堂给孩子们渗透了。
再就是对于孩子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老师和家长双方都负责的事情。
有的家长很看重孩子的分数,觉得孩子考了100分,就很开心,其实我觉得家长和老师们不要过分地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关注点应该在课堂上学习和课下回家写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认真的学习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好的学习态度,孩子知道自己努力学习,那么她的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好。
反之,孩子的学习必须在家长的非常严厉的督促下才进行,就算在低年级学习成绩也不差,但是我敢断言,如若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不是自发的,而是靠家长的强迫,那么这孩子到了高年级,家长帮助不了的时候,成绩就会很低,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形成好的习惯,从来没有把学习当做自己的事情,没有人监督,就会懈怠,或者对学习根本不感兴趣,学习成绩低落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一开始上一年级,家长就要培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叫孩子明确,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不是家长的,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对于没有学会的知识,要告诉孩子,一定要及时请教家长和老师,对于每天的知识点不能打马虎,得过且过。一定要认真对待。
家长还要多观察孩子,看看孩子对什么感兴趣,要多加培养,也许这兴趣就是你孩子将来赖以安身立命的本领。
最后是关于幼小知识的衔接。
很多家长怕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不到东西,因为现在幼儿园不让教拼音和计算,所以很多家长退园,上专门的幼儿衔接班,去学拼音和20以内的加减法,怕孩子们输在了起跑线。
造成很多孩子在上一年级前,就把一年级的书学了一大半了,那么大家都抢跑了,还不是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一样吗?
我觉得根本其实没必要,那些抢跑的孩子,有的开始还可以,后来却越学成绩越差,可见过早的学一年级的东西根本就不会使孩子们以后变得优秀,反而会越来越退步。
我个人认为只要正常的上幼儿园就可以,没有必要专门上什么幼小衔接班。很多人误会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零基础”的本意,“零基础”入学不是孩子什么都不会,而是针对有的幼儿园在幼儿大班拿着一年级的课本来讲课,这是不允许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习了三年怎么会是零基础呢,他们在幼儿园里学会了不好的东西,并且在每位家长的教育下,也学会了很多的生字,这些都是孩子们能够轻松胜任一年级的原因。
至于拼音教学方面,有的孩子的确学的比较费劲,这和孩子的语感有关系,就算你上了衔接班也未必就能很好的掌握,而大部分孩子却能轻松的掌握,就跟语感有很大的关系,没有巧妙办法,叫孩子各种形式的多读就好了。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学业中很关键的时段,而一年级更是关键中的关键,开个好头真的很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最后祝愿小朋友们都有个好的开始,取得优异成绩!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朋友们有什么补充可以留言分享一下,期待您的留言。
其他网友观点
帮助孩子走进小学生活,“仪式感”是一个好帮手。
1关于名字的仪式感
从孩子准备上小学开始,我们可以有意识地用孩子的大名来称呼孩子。在孩子 6 岁生日这一天,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贺卡上写上孩子的大名;在庆祝的同时,正式告诉孩子:以后,爸爸妈妈只会在家里叫你的小名,在家庭之外的任何场合,任何人面前都将称呼你的大名。
你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你会拥有学籍卡、学生证——也就是说,你除了作为自然人拥有出生证、身份证之外,将会拥有你的第一个社会身份,你是张俊豪、你是杜景怡、你是李明澈……那么,你和那些还在被妈妈爸爸叫作“宝宝、妮妮、玲玲、冬冬……”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大不一样了。
这是对你的尊重,更是认可和期许。孩子,从名字上你就是独立的,你将是一个独立的人。
帮助孩子,降低孩子入学的焦虑感。进入小学后,和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方式有了明显的不同。这种不同,一方面使孩子感到新奇,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给孩子带来压力。作为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缓解这种焦虑: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到学校看看,尽快地让孩子熟悉小学的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节奏。可以给儿童讲讲小学里面发生的趣事,进入小学以后,可以认识更多的同学和朋友,可以学习更多有用的知识,学会更多好玩的游戏。使儿童对小学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当孩子认为学校生活是快乐的,对学校生活充满向往的时候,焦虑感自然会烟消云散。特别要指出的是,一些孩子对家长有过分的依赖,离开家到学校去会很不适应,尤其是到小学去。和幼儿园不同的是,小学对孩子的纪律管束上更加严格,这会让一些孩子很不适应。每年开学后的几周里,小学的教室外面都会有个别不愿进教室的孩子,或者干脆在校园外面扯着家长的衣袖不愿进校园的孩子。对于即将走进校园的孩子,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一天中离开父母一段时间,并训练孩子在家里能够坚持坐下来一段时间的能力,为入学做好准备。
2关于入学照的仪式感
现在,拍照已经成为生活中很普通的行为。无论大人孩子,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拿起手机,给别人、给自己拍几张,拍得漂亮的话,发朋友圈晒一晒也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但是,即便是在拍照已经平常得如同每天吃饭睡觉的时代,我还是想提倡年轻的父母们在孩子入学前的那个 8 月底,找个时间,带着孩子到照相馆去照一张标准的入学照片。
最好选择传统的老字号照相馆,也就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人们照全家福的地方,那样的照相馆自带一种庄严端正的氛围,既不同于当下时髦活泼的影楼,也不同于日常父母用手机单反记录的生活瞬间。
如果校服已经发下来,就让孩子穿着校服,拍一张正正经经的照片,留下自己作为小学生的第一个形象,也可以备用于入学后的各种证件照片。这样的照片,会让孩子最直接地感受到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是多么地不同于以往,从而在心里就先庄严以待起来。
3让孩子参与入学登记报名的每一个环节
父母要从自己开始,意识到:我是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了。比起知识的准备,孩子更需要我们从心理上帮助他进入到小学。
比如,提前带着孩子上小学门口看看。如果开学的时候他才第一次来,他可能会抗拒学校。陌生的环境与不熟悉的老师都会增加他对学校的恐惧,甚至不愿进校门……尤其内向的孩子,更需要早一点来熟悉熟悉。从报名登记开始,就带着孩子一起去学校,让孩子更直观地看到他将要开始的新生活。
让孩子看一看,这是你将要读书的校园,哪里是教室,哪里是图书馆,哪里是操场,哪里是体育馆,哪里有洗手间,哪里有饮水间……环境熟悉了,孩子心里就不慌了。现在的小学一年级通常会在开学前安排班级参观,这个参观一定要参加。在这个机会里,认识老师和同学,孩子的心就踏实下来一大半了。
有心的父母更可以利用这样的参观机会,在同班的孩子里边瞄一瞄,看看有没有气质类型上有可能和自家孩子成为好朋友的同学,主动和他们的家长交换一下联系方式,先帮孩子一把,让他在新环境里有一两个好朋友,这样孩子对于新学校、新生活的陌生感就会减少很多。
.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学会放手。在幼儿园期间,因为孩子小,家长对孩子是百般呵护,很多事情都是包办代替。孩子小,这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当孩子步入小学之后,就要逐步地走向独立。如果家长始终对孩子不放心,事事仍然是替孩子做,孩子就很难获得成长。进入小学之后,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在不断的提高,家长不要过分担心孩子在学校中能否吃好饭、是否认真学习、能否处理好同伴之间的关系等。同时作为家长,遇到孩子的学习或者和同学相处时出现的小状况,不能着急,此刻,要首先给孩子更多的鼓励,要教会孩子和老师、同学沟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对孩子撒手不管,什么事都交给孩子处理,而是要教给方法,让他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走进小学校园,最重要的是先做好三件事:一是学会保护自己(遇到问题会找老师或同学处理);二是交到好朋友;三是喜欢上学校,喜欢上学习。做好这三件事,关键是“自主”意识的培养,当孩子慢慢地学会自己能处理一些问题,“我长大了”的成就感才会更强烈,成长得也会更快。
此外,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务性工作,也要放手给孩子干。比如,孩子的书包要让孩子自己整理,第二天上学要用的文具要学会自己收到书包里。要学会用削笔刀削铅笔等。
与老师一起,教育孩子懂得规则。
从入学开始,孩子就要遵守学校的规则。比如,上学不能迟到,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一些孩子经常迟到,原因可能主要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身上。家长切莫把这些当成小问题,要知道它会改变老师、班上同学对孩子的基本看法,从而影响到孩子在全班的形象、人际关系等。
遇到孩子不能遵守学校规则的问题,老师一般都会主动和家长沟通。对此,家长一定要给予理解和支持。要知道,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老师和家长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与你的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愿意因您的孩子进步而高兴,退步而着急,满怀期待,助其成才,舍小家顾大家并且无怨无悔的“外人”。如果老师反映的问题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比如上面所说的孩子上学迟到的问题,老师说了多次,依然如此。可能就会让老师对孩子和家长失去信心。
说到规则,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上课遵守纪律”。现在有一些家长看了一些教育类的书籍后,认为孩子的自由成长最重要,所以对学校在纪律上对孩子的约束持不同意见。可是,大家想一想,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每个班也就20多人,到了小学一个班50多人,有一些地区的班额甚至达到70人以上。如果没有纪律的约束,课堂学习的效果怎么能够得到保证?如果家长能够让孩子尽快地适应这种大集体的生活,学会遵守课堂规则,对他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
4让孩子参与准备学习生活用具的全过程
在购买书包、文具,准备校服和在学校使用的水壶餐具的过程中,让孩子全程参与,并充分听听孩子自己的意见,会让孩子直接产生“小学学习大不同”“我的学习我负责”的直观感受。这是因为小学的用具和幼儿园很不一样。
一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用品清单,请参考下表:
1. 书包,需要考虑其良好的负重性能和使用时的舒适性;
2. 铅笔盒,需要朴素实用、容量大、拿取方便;
3. 每天削好 6 支以上的铅笔备用;
4. 一把大的削笔刀放在家里,削多量的铅笔,一把小的铅笔刀,
放在文具盒中备用;
5. 白橡皮;
6. 包书使用的 8 开和 16 开的厚纸张,或者专用的包书纸;
7. 三个大号的文件袋,选择不同的颜色,方便分类语文、数学、外语的相关学习资料。
无论是在实体商店,还是在网络上购买学习用品,都邀请孩子参与选购的过程。选购的过程是财务交易实际发生的过程,是将来数学学习的实践场所,也是和孩子交流物质生活态度和审美观的过程。父母可以把自己的观点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加以说明,同时也鼓励孩子这样做。在交流中,引导孩子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物品,养成惜物的美德;鼓励孩子欣赏大气实用的产品形象,放弃浮夸粗糙的设计,逐步养成优雅从容的品位。
一年级小学生的服装和生活用品清单,请参考下表:
1. 春秋季节校服一套;
2. 夏季校服一套;
3. 冬季校服两套;
4. 校礼服,根据需要购买;
5. 不同季节的运动鞋;
6. 保温水壶和夏季水壶各一个;
7. 餐具根据学校的要求准备。
小学生在校内的服装以运动服为主,绝大部分学校的校服也都设计成运动服的样式,这是由孩子们活泼爱动的天性和我们体育课的重要性决定的。
同理,孩子们在学校里主要穿的鞋也是运动鞋,这样才能在运动中最大限度地助力和保护孩子。装饰性比较强的服装,可以在校外合适的场合穿着,让孩子体验服装的多样性和场合感。订购校服的过程中,需要量尺寸、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小、向班主任老师提交尺码,或者直接到门店购买网络下单……这些都可以尝试让孩子来做一做。
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细致的准备工作,孩子才会一点一滴地体会到成为一名小学生是一件多么庄重严肃的事情;而在选购过程中,让孩子充分参与各种用品的选购,也会让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学习生活产生主人翁意识;孩子们也就自然而然地从心里重视起来,准备起来。
5、陪孩子一起,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成绩并不是最主要的,尤其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习的习惯,比如朗读的习惯、写字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等。习惯好的,成绩自然好。
在这诸多习惯中,阅读的习惯最为重要。家长如果能够每天陪伴孩子,和孩子一起读半个小时的绘本故事,听孩子讲讲他喜欢的故事,这对孩子的即将到来的小学学习将是非常有用的。上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大事情。尽快地帮助孩子实现身份的转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是每一位新生家长最需要做的事情。
愿每一个孩子都爱上学校、学上学习!孩子升入小学一年级,就意味着要开始长达十几二十年的全天的、规范的学习生涯了。
在这段生涯里,我们的孩子将从儿童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人生中最曼妙的年华都将在这段学习的生涯中度过,许多美好的事情也将在这些岁月中发生。可见,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开端,这个头开得好不好,它的影响力是绝对不可小视的。
所以,家有学童升入一年级,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也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成长里程碑。如果我们大人们能够意识到,这是家庭生活的一个标志性阶段的开始,是全家人进入一个生活的新阶段,坦然并且充满好奇地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生活形态,并愿意为之做出适当的准备。
那么,祝福你们,这样心态决定了你们很可能有机会拥有小学一年级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拥有了让孩子获得有品质的学习成长生涯的极大可能…
孩子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爸爸妈妈是需要先有所准备的。
这个准备,不是给买个新书包、准备好铅笔盒这么简单,也没有买个学区房居家迁徙、准备“陪太子攻书”这么复杂。这个准备是爸爸妈妈发自内心地认同并且接纳:我将是一个小学生的家长了。
我们都不是天生就会做父母的,很多时候,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孩子需要学习成长,我们也需要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己。
在孩子长大的每一个阶段,父母面临的课题都不同: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父母;我们在孩子的身上寄托了什么样的期许;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给孩子做出了什么样的榜样;我们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伸出援手…
这一切一切,都在汇入塑造孩子的洪荒合力之中,而且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力量。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幼升小的准备,最重要的是爸爸妈妈在心里认同:
我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妈妈 / 爸爸,我清楚我们的生活,我们与孩子相处和沟通的方式,我们对孩子的关注点都将完全不同于以往,我将为之准备,并且努力尝试。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在心里了解到:
我将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它不同于既往,我将承担新的任务,它需要我付出努力但它可能会很有意思,我好好准备,并且希望它还不错。
当然,没有人能够百分百准备好,我们现在就开始准备吧!
其他网友观点
今年我家的二女儿正好是一年级新生。作为家长我心里还是有点儿担心。我担心孩子小会不会马上适应学校的各项要求和规章制度。比如说上课时间问题,幼儿园一节课20分钟,而学校一节课要45分钟,在课堂上孩子她能坚持下来吗?她上课会认真听讲吗?幼儿园课堂上要求比较松散,而小学的老师会比较严格一点。孩子刚开学要面对新的老师,新的同学。老师和家长之间,我们都需要一个互相了解的阶段。我觉得尤其是教一年级新生的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应该很和蔼可亲,还应该非常的有耐心,应该循序渐进的让孩子接受学校的各种规定,及时和家长反馈孩子在校情况,各个方面都要进行沟通。学校更不要只顾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更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素质。还可以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开设一些公开课,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在校平时的表现和情况,也好让家长放心,真正做到家校共育。
孩子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更是家长的希望。让我们联起手来,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而努力!
其他网友观点
我们知道幼儿园和小学很不一样,幼儿园是“玩学并存”,而小学是“以教为主”,因此大部分孩子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不适应小学生活,跟不上学校学习节奏,从而影响成绩。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学校和老师该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
在了解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之前,先来简单了解一下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异。
学习方式和内容不同
幼儿园教学中都是以游戏的形式体现,老师以培养学习兴趣和教会孩子一些道理为主。而小学教学中,整节课都以教授知识为重点,给孩子进行教学。
制度要求不同
幼儿园的课程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一节课,然而在小学通常是45分钟一节课。在学业要求方面,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的学业要求不高,而小学孩子要面临学业水平,压力较大。
环境不一样
幼儿园每个班级通常会有2-3位老师照顾班上孩子,孩子的日常事务都会受到老师的帮助。而小学虽然每个科目都有对应的科任老师,但是他们并不能对孩子进行全面的照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只能靠自己解决。
学校和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成人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二)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如教孩子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其他网友观点
1.根据学生数量合理安排教室、桌椅、多媒体、书籍等。
1’、合理安排师资,优化教师配置
2、做好学生通知、新生报名流程工作
3、做好教师、学生分班工作
4、做好教学研讨和教学计划
5、做好安全排查、宣传工作
其他网友观点
一年纪新生的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做好孩子的心理建设,要让孩子有个准备,知道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区别。比如幼儿园主要是玩,上课时间也很短,而小学就以学为主,要上45分钟的课。很多孩子开始都是不适应的。比如打铃了,就要安静下来准备上课了,而下课铃响了就可以休息了等等。这些都是要一个适应过程的,老师也会引导孩子该如何去做。但是家长可以先和孩子谈谈,让他有个准备。
其此,在孩子上学之家就可以让他先适当做点家务活,比如扫地,抹桌子等,这样他上学后打扫卫生就不会手忙脚乱了。一年级主要还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学习怎样握笔写字,坐姿,自己完成作业等等,家长开始要陪孩子做作业,主要还是给他念题目,等他认识更多的字,养成独立意识后,就可以让他自己做作业了。
最后,祝愿小朋友们都能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学校怎样做好小学一年级新生幼小衔接工作呢?】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