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哪里(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山东哪里)

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哪里?

清末,在山东省冠县梨园屯(现属于河北省威县)中央,有一排坍塌的低矮房屋,是玉皇庙和义学。玉皇庙建于1861年,后被毁坏,一直失修。随着镇中教民的迅速增加,到1869年,大家商定教民与村民分掉寺庙的地基和38亩香火地,并签订了一项协议,教民应分得一部分房宅地。但这份协议遭到了反对。

教民与村民争论的焦点是玉皇庙这排建筑物到底归谁所有。玉皇大帝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神,村民不愿轻易放弃。在1873和1881年,冠县县令采取临时措施:在承认很难赶走教民的情况下,只好允许教民暂时借用这块地基;一旦购买到新地基,建好教堂,便让教民退还地基。

玉皇大帝

1887年,一名方济各会修道士带来砖瓦,企图拆除旧有建筑物,修建教堂。开工后不久,下层士绅中的两名监生刘长安、左见勋带领一些愤愤不平的村民,赶走了教民,并用其砖瓦重新修建玉皇庙。时任冠县县令何士箴干涉,但直到第二年离任也没有完全解决。继任县令无力解决此案,何士箴奉命重返冠县,请冠县一位年长士绅居中调解,达成一项协议:教民同意将教堂所占庙基归与该村为庙;刘长安答应另购地基来修建教堂。何士箴和新任县令每人捐助白银100两,资助新教堂。这样,从县令和梨园屯村民角度看,此案已经解决了。

但事情没有结束,意大利传教士及其法国护教者拒绝接受这个裁决。他们声称教民已将庙基转让给传教士,只有传教士而不是中国的教徒,才有资格签订一项权威协定。何士箴坚持自己的立场,认为这是村中信教与不信教的中国任两派之间的争端。既然村中教民已经非常满意,他将不与外国神父见面。这期间,村民和教民相安无事。

总理衙门大门

1891年长江流域发生了教案,清政府颁布敕令,要求处理所有重大教案。1892年2月,法国驻北京公使利用这一敕令,企图再次推翻地方上已经达成的协定。面对强大的外交压力,地方官员告诉村民,自己已经无能为力。

在法国提出抗议后,冠县的上级——山东省东昌府立即开始重审旧案,裁决的结果可想而知:庙基归还教民。何士箴捐白银200两、铜钱1000吊,另择地基修建新庙。但是,教民不肯善罢甘休,企图报仇,要求惩办长期阻碍他们活动的村民,导致了冲突升级。

有村民从临清请来了道士魏合意,魏合意把地方团练的枪械遗存到玉皇庙,以图保护寺庙,抵抗教民。官方非常重视事态的发展,并作出了积极反应。当地的道台亲自率领县令何士箴、东昌知府、临清知州以及直隶所属威县、曲周、清河三县的县令一行前来视察,向村民们晓以利害,并想通过向教民让步来维持和平。官员们说服士绅,解散追随者,拆除寺庙,将旧庙基归还教民,并提供资金在其址上重建教堂。

教民重得旧庙后,便开始修建教堂。但他们很快遭到一些年轻穷苦村民的袭击,这些人后来被称为“十八魁”。据记载,教民躲在教堂里,以石头和枪炮进行抵抗。这更加激怒了进攻的村民,他们猛攻教堂,打伤了几名教民。一些人逃到武城县的传教士处,甚至一时不敢回家种地。双方形成了僵局,并一直持续了好几年。无论士村民建庙还是教民建堂,另一方都进行干扰,将其拆毁。十八魁中的成员高元祥被判处监禁两年,其他成员自知不能长期抗拒教民,需要联盟,因此投奔当地有名的武术大师梅花拳首领赵三多。

赵三多之墓

1897年春天,在教民重新开始为修建梨园屯教堂筹集砖瓦木料时,赵三多在梨园屯举行了一次大比武。尽管有意回避明确的反教民行动和口号,但几天后一场大规模冲突爆发了。4月27日,有500或2000人攻打并占据了这块争论已久的地方。教民们进行反抗,其中许多人受伤,一人重伤。教堂被毁,教民的家被洗劫,所有教民及眷属都逃离了这个地区。村民和梅花拳暂时占了优势。在官方主持下,签署了一项新的协定,官方给教民另置地基,并提供建筑材料。旧地基归村民。

李秉衡故居塑像,时任山东巡抚

好景不长,村民寺庙重建不久,巨野教案爆发,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巨野被杀。德国人借机占领了胶州,巡抚李秉衡被革职,山东境内的教民权势骤增。传教士利用清政府当时要求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冲突的敕令 ,以报复的心理再提旧讼。意大利主教否决了1897年的协定,并施加压力,迫使官方不久便拆毁寺庙,将庙基归还教民。

由于冲突的激化和升级,梅花拳内部其他首领同意赵三多的单独行动,但不准其使用梅花拳的名义。因此,赵三多被迫给反教拳民取了一个新名:义和拳。1898年秋季,有组织的拳民攻打了位于梨园屯西北一个村庄的教民,并毁坏两户教民的房屋,并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随后,更多的拳民动员起来,以至于清政府不得不调集军队去镇压。1899年的形势更趋紧张,水旱天灾,和外国势力的深入,促使义和拳迅速的席卷鲁西北及华北地区,最终在1900年夏天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山东哪里】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