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读后感:《影响力》这本书怎么样?

网友提问:

《影响力》这本书怎么样?

优质回答:

学一点好营销理论,更好地发展完善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从傻子瓜子,到南街村,中国人比任何时候更注重营销。营销理论也时刻浸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小到一般的街头商贩,个人超市购物,大到公司,集团,联合国有控股公司,无一不与营销打交道。

正常的正确的营销或将使我们营利发展,选择利益的最大化。现在商贩不选择支付宝,微信支付恐怕少而又少。

灰色的黑色的营销,传销,带给我们的伤害或许是致命的。为此,我们应该学一点营销理论,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比较一下世界先进国家的营销理论。

《影响力》这本书作为斯坦福大学的权威教材、有史以来发行量最高的书。美国相关评论曾说到:这是一本同领域无争的、最好的书,是营销心理学的奠基之作,国内专家说也许这是外国与中国营销理论相比较的最好专著。

它是书的作者花了几十年的时间与上至高级政客,下至骗子打交道,总结得出的宝贵经验之妙谈。营销环节中尽管使人服从的策略五花八门,但最终都能归结到六条基本的心理学原理中去。

互惠、投入和一致、社会认可、喜好、权威、匮乏。

营销人员往往就是有意识的利用了这些原理中的一条或几条使你心甘情愿的与其达成交易,而对于一般人而言,若是能够火眼金睛清楚地识破营销者的花言巧语、阴谋诡计,大概很多时候就不会后悔不已的为自己稀里糊涂莫名其妙所做的决定懊恼了。  

这本书所讲的资料与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课堂上老师讲授的具体细微理论性比较强的营销心理学教材不同,它摒弃了各种纯理论性的知识点的讲解,站在一个更高更广阔的视角来阐明人们之所以会采取某种行为的原因。

这种讲解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大道理的讲解,而是在超多实验资料数据和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鲜活的事例的背景下,用心地来引导我们读者去思索其本质的原因及内涵。

与其说是作者在给我们讲解他个人透过长时期的观察实验的结论,不如说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指南针,给我们自己亲身体验探究奥秘指明了方向。尊敬的读者抽时间读读,或许对你有帮助。

其他网友观点

全书拆解6种形成影响力的策略,辅以不少案例解释(虽然有点案例有点老旧了),整体来说非常清晰。

另外,在每种影响力策略下,作者还提供了“如何不被其影响(拒绝)”的方法,至于方法是否真实有效,就见仁见智了。

以下是全书精华分享:

01 互惠

原理:互惠带来的亏欠还债感,会使我们在接受别人给与的好处之后尽可能地回报他人(用我们的俗话来说,就是“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现实背景:社会成员为“礼尚往来”“知恩图报”理念同化,为免遭社会的嘲笑与制裁,大家不太愿意违背这些原理(当下社会倒不存在明显的制裁,但往往会有嘲讽,说到底是自己面子上过不过的去的问题)。

相关案例: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毫无防备的士兵把手中的食物送给敌方,逃过一劫

超市给客户设置免费试吃的环节,更容易完成安利(当然,也有人就是试吃不买的)

海尔工作人员检修洗衣机,顺便提出免费做水质的检测,兜售净水器

如何拒绝:

避免激发互惠原理:拒绝请求者最初的善意与让步(比如,如果你不喜欢一位女生,那在最初就要果断拒绝对方的单独邀约,避免造成误解,以及由互惠原理造成的亏欠感)

意识到对方有所企图时,置之不理;反之,不妨接受(现实中就有一些诈骗套路就是,先借钱给你,然后再频繁向你借钱,但还是有很多人跳入了这些陷阱)

02 承诺一致

原理: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做出一个选择或者采取某种立场,我们就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承诺来做事

现实背景:言行一致的人给人留下好印象,符合社会成员的最佳利益

相关案例:

用书面形式或当众承诺的方式来改掉坏习惯,比如减肥或戒烟计划(典型如在朋友圈立flag,当然也有很多被打脸的案例发生)

玩具店在节日前做广告使父母给孩子做出承诺;在节日期间停售,用其他玩具替代;在节日后再销售之前广告过的玩具,父母仍会给孩子买

如何拒绝:

遵守身体器官的反应(书中这些写到,“当你觉得上当了的时候胃会发出不舒服的信号!”,我就不太相信)

如果时间倒流,是否做出同样的选择

03 社会认同

原理: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依据别人的意见行事

现实背景:社会认同的存在,使我们免于费劲地思考每个决定的正确性与优劣利弊

相关案例:

38个市民目睹凶杀事件无一人报警,原因在于在场的人都认为其他人可能已报警,镇定自若的观察周围的人,寻求社会证据

堵车时,前方几台车都变道,后车会效仿

如何拒绝:

面对明显是伪造的社会证据,保持警惕

面对误导性的社会认同,多加观察再做出判断(很多时候,我们是被群体裹挟着行动的,除非你一开始就不在群体里,这样才有机会得到全局观察的视角)

04 喜好

原理:由各类喜好诱发好感会使我们自然而然的服从

如何起作用:

外表魅力:颜值高的人更占有社会优势,更具说服力,更容易得到帮助

相似性:我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并倾向答应与自己相似的人提出的要求。销售人员可通过“模仿和迎合”顾客的身体姿态,语气口头表达风格等促成交易

恭维:我们面对恭维总是做出无意识的正面反应,无论恭维者所言是真是假

条件反射:人固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想法,条件反射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关案例:

最典型的就是粉圈的各种行动,喜好在其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何拒绝:

把注意力放在要开展的事情上,不要牵扯进太多个人好恶。

喜好带来的好感,无法总是将其识别出来并严防死守,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直到喜好的带来的好感超出合适的正常程度,必须唤醒防御机制,注意力放在效果上而非成因上。

05 权威

原理:从出生起社会就教我们服从权威

相关案例:

典型如这几年知名人物代言的理财APP暴雷,大家因为相信这些所谓的“权威”所以会为之买单;

还有护士不敢质疑犯错的医生;

还有高分剧《切尔诺贝利》,它通过对切尔诺贝利事件抽丝剥茧地还原,让我们看到不完善制度以及盲目迷信权威是造成这场惨剧中的关键因素。

如何拒绝:

提高对权威的警惕性,给自己提问:

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其权威的资格是否与眼前的主题相关?(比如明星人物&理财产品,两者主题相关吗?下决定前多思考,是对自己负责)

这个专家说的是真话吗?专家会不会因为我们的顺从得到什么好处?

06 稀缺

原理: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越高(这个其实就是经济学的大前提,资源是稀缺的)

如何起作用:

物以稀为贵: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比对获得同一样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的行动力。若瑕疵能把一样东西变得稀缺,垃圾也能成宝贝。

逆反心理:每当有东西获得起来比以前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到了限制,就越发想要得到。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逆反心理的核心。(之前不是有一句歌词不是这么唱的吗,“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

相关案例:

典型如带“限时限量”字眼的促销案例,以及疫情爆发时的口罩短缺

如何拒绝:

倾听内心的警告信号

将问题放在为什么需要它的问题上(当然,很多时候人是没有那么理智的,不会等到充分分析利弊后再进场)。

最后附上全书思维导图:

如果图片模糊的话,可直接复制下发链结?浏览器搜索查看导图源文件▼

《影响力》读书笔记 – 思维导图mm.edrawsoft.cn/template/54782

其他网友观点

非常感谢邀请回答

影响力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影响力》就一直是畅销佳作。由于它的影响,劝说得以成为一门科学。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为某一产品或事业观点游说的人,这都是一本最基本的书,是你理解人们心理的基石。 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隐藏在冲动地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这一切的根源。那些劝说高手们,总是熟练地运用它们,让我们就范。下面摘录一下

[目录]

D1章 影响力的武器

动物可能会因为看到某种颜色的羽毛而变得具有攻击性,或是听到某种叫声J对自己的天敌呵护有加。动物这种愚蠢可笑的机械反应在人类身上也有,D某一个触发特征出现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地作出相应的反应。之所以会这样,J是因为我们被难以察觉的影响力武器摆布了。

为什么无人问津的东西,价格乘以2以后,反而被一抢而空?

为什么房地产商在售楼时,会先带顾客去看没人会买的破房子?

为什么汽车经销商在顾客掏钱买车之后才会建议顾客购买各种配件?

D2章 互惠

互惠原理认为,我们应该尽量以类似的方式报答他人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简单地说,J是对他人的某种行为,我们要以一种类似的行为去加以回报。如果人家施恩于你,你J应该以恩情报之,而不能对此不理不睬,更不能以怨报德。于是,我们身边这一Z有效的影响力武器,J被某些人利用谋取利益了。

为什么精明的政客会让连普通人都能看出来的愚蠢的“水门事件”发生?

为什么我们明明不喜欢某个人,却对他提出的要求无法拒绝?

为什么超市总喜欢提供“免费试用”?

D3章 承诺和一致

承诺和一致原理认为,一旦作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J会立刻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的言行与它保持一致。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们想法设法地以行动证明自己先前的决定是正确的。

为什么像宝洁和通用食品这样的大公司,经常发起有奖征文比赛,参赛者无需购买该公司任何产品,却有机会获得大奖?

为什么一些二手车经销商在收购旧车时,会故意高估旧车的价格?

D4章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认为,在判断何为正确时,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尤其是D我们正赛特定情形下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正确时。如果我们看到别人在某种场合做某件事,我们J会断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什么才是Z有效的求救方式?

为什么到自杀事件广为报道时,报道所覆盖的地区自杀事件反而增多了?

为什么圭亚那琼斯城的910名教徒会集体自sha?

D5章 喜好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所提出的要求,对于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感到吃惊。令人吃惊的是,有些我们WQ不认识的人却想出了上百种方法利用这条简单的原理,让我们顺从他们的要求。

为什么特百惠公司的家庭聚会能使每天的销售额超过250万美元?

为什么在审讯嫌疑犯的过程中“好警察”、“坏警察”搭档的方法巧妙地运用了喜好原理?

为什么狂怒的球迷会在比赛输掉以后杀死运动员和裁判员?

D6章 QW

QW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即使是具有D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也会为了服从QW的命令而作出一些WQ丧失理智的事情来。

为什么受过正规培训的护理人员会毫不犹豫地执行一个来自医生的明明漏洞百出的指示?

为什么行骗高手们总是以换装作为一种行骗手段?

D7章 稀缺

“机会越少见,价值似乎J越高”的稀缺原理会对我们行为的方方面面造成影响,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为什么面值一元的错版纸币,其价值远远超过了面值的几百倍?

为什么在拍卖场里,人们会不由自主地不停举牌?

青少年反叛的根源在哪里?

尾声 即时的影响力

在正常情况下,促使我们作出顺从决策的几个Z常用的信息,都可以引导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这J是为什么我们在决策时频繁、机械地使用互惠、言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QW以及稀缺原理的原因。每个原理本身都能够J为可靠地提示我们,什么时候说“是”比说“不”更加有利。但现实中,大量的、J易伪造的信息被人利用,他们借此引诱我们作出机械的反应并从中获利,我们不得不防。

本书是西奥迪尼的社会心理学经典作品,在书中,作者从专业角度为读者阐释了顺从他人行为背后的六大基本原则: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QW和稀缺,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J具说服力,而我们总是容易上当受骗。本书对于商业人士以及广大普通读者有深远的意义,教你学会对顺从业人士说“不”,帮助你成为一个真正对他人有影响力的人。

西奥迪尼经典作品 风靡30载

其他网友观点

罗伯特西奥迪尼写的,对普通人来说,这本书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很有帮助,里面的观点也浅显易懂。他把理论性的心理学整理为了更实用上手的规则,使没有心理学基础的人也能看懂。

但是,大部分人看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会影响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如,里面有一条权威原则。那么,什么情况下权威有效,什么情况下权威原则会失效?如果不分情况的应用,只会适得其反。这就需要对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做详细的了解,书本篇幅有限,无法详细解释。但是有心理学基础的人就明白权威原则在哪种情景下使用最有效。

所以,综述,这本书作为没有心理学基础的普通读者很实用,但是如果想深入了解背后原理,更好的应用在生活工作中,还需要多看一些补充书籍。

其他网友观点

《影响力》原著大约30万字,普通人阅读需要2-3天时间。

以下回答大约3800字,阅读需耗费30分钟时间,请耐心阅读~

《影响力》这本书,商家看到了财源滚滚,普通人看到了商家的险恶。

在电影“楚门的世界”里,主人公楚门,从出生到结婚,一直生活在一场被精心编排的电视剧里。所以他的人生,是活在了导演的剧本里。

然而,很少有人能意识到,我们的生活,也有“楚门”的影子。 比如,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有过非理性消费的经历,这就是因为商家精心编排的营销手段,在影响着我们。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常常难以觉察到这种影响,就像主人公楚门,电影中当他意识到生活的骗局时,已是中年。

相信这些描述,你一定不陌生:现在不论是各大电商还是大型商场,打折促销一次次来袭,双十一,双十二,生活中充斥着“买买买”的气氛。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扛着低价的大旗,吆喝着“买到就是赚到,错过就是损失”,我们相继败下阵来,开始囤货。 反正不管东西能不能用完,先囤着。我们以为这样就赚了。 可是购物没有终点,突然我们就会发现家里的东西越来越多。 你原本是为了省钱,可结果反而造成了浪费,因为商品是会过期的。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其实很容易被人影响。

在《影响力》这本书里,就点出了六个核心的心理学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大部分,关于顺从方面的事例。

分别是: 互惠原理、 承诺和一致原理 、社会认同原理 、喜好原理 、权威原理 、稀缺原理

比如,前几年大热的饥饿营销法,它就是运用了心理学里的稀缺理论。 稀缺理论的心理学基础在于维护既得利益和对稀有资源的竞争。

稀有资源就是指物以稀为贵,至今以来我们的价值观也是这样,物品越稀有就越珍贵,所以古董字画价值远远高于其原材料,就是因为艺术属性的稀缺, 黄金钻石如此昂贵,也在于其集美观、稀有于一体。

对稀有资源的竞争,这一条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表述为: 1.参与竞争稀缺资源的感觉,有着强大的刺激; 2.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几乎是出于本能的反应。 这两条就是“饥饿营销”的真谛,低价吸引眼球,利用数量有限和最后期限的招数,让我们迫不及待去哄抢。

而维护既得利益可以这样描述: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也就是指,当你得知你有可能失去你拥有的某件物品之后,你会变得对它格外珍惜,并且如果真的失去了,你会付出更大的行动去争取。 比如爱情,比如生命,比如自由!

相信大部分都感受过,谈恋爱初期那种朦胧的感觉。两个人都能感知对方心意,但就是没捅破那层窗户纸,这个时候就是一种若即若离,欲迎还拒的状态。如果这时候第三者出现了,此前的羞涩,不好意思就立马会被抛之脑后,然后不顾一切的向对方说出你的心意。这就是你意识到可能要失去爱情之后,迸发出的行动力。

至尊宝的经典名言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到我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 这些都是在讲失去之后人的心态的变化。

古希腊一位哲人对自由也曾有过这样的描述:自由这种东西,给一点又拿走,比完全不给更危险。

这就是指人性中这种倾向于维护既得利益的特点。 所以,《影响力》这本书就是在通过这样的一些心理学基本理论,去解释我们生活中的诸多现象。难能可贵的是,书中不但点出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理论依据,还给出了应对对策。

针对稀缺原理,比如前文提及的打折促销和饥饿营销法,书中就告诉我们首先应该要冷静,克制自己的冲动欲望。比如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使自己冷静。当冷静下来之后,再明确自己的需求,或者找父母、妻子(丈夫)商量需求,这样冲动购买的次数就会大大减少。

本书作者罗伯特?西奥迪尼,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名誉教授。 《影响力》 刚出版时并没有什么名气。与他同时代的奥登就曾写过这样一首严厉劝诫意味的诗作——“不要与统计学家同坐,也不要轻信社会科学。”但是四年以后,销量便慢慢上来了,一跃成为畅销书,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西奥迪尼在他的新书《先发影响力》提到了原因,他说:“时代变了。现在,循证决策的观点得到了普遍接受,《影响力》提供了一种大众以前很难直接接触到的宝贵证据,把来自社会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转换成了成功的说服术。”

被巴菲特称为精神导师的查理?芒格曾这么评价这本书: 在影响力这一主题上,罗伯特?西奥迪尼博士对我看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科学家。

书的前言中提到,他研究的方法与前人有所不同,他是利用参与式观察的方式来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书中很多例子都比较贴近生活实际。

比如他就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假装成“县青年辅导项目”代表,去校园接近大学生,并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花一天时间去陪伴一群少年犯逛动物园。结果可以想见,83%的人都不愿意。可是,当西奥迪尼对提问手法稍加调整之后,答应的大学生人数是之前的三倍多。 这个调整就在于请他们无偿陪少年犯逛动物园之前,先要求他们每星期花两个小时为少年犯当辅导员,为期两年。等他们拒绝之后,再提出陪同去动物园的要求。

为什么仅仅调整了一下问法,差别这么大?

原因就在于这里使用了互惠原理中的“拒绝——后撤”术。 互惠原理的心理学基础在于愧疚感和感恩图报心理。

我们可以从进化层面来理解互惠原理:在原始社会部落成员合作狩猎生活中,难免会有人提出其他成员无法接受的要求。为了使这种有益的合作保持下去,整个族群必须设法解决那些互不相容的个人欲望,互让一步,双方都易于接受,因此,这一条就慢慢刻进了我们的社会规范里,不自觉的影响着我们。

联系我们从小一直接受的教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等等,诸如此类。

互惠原理的使用,有的是直接给人恩惠再索取回报。这种方法其实比较低级,如果你心思不纯,别人是很容易看出你真实的目的。 比如你想吃人家手上的李子,假惺惺给别人桃子,等他吃完你再去索取他的李子。这种方法就太低级,人家以后都不会搭理你了。

而互惠原理比较高级的办法是互惠式退步,也就是“拒绝——后撤”术。上面提到的,要求大学生陪少年犯逛动物园,就是用的这种办法。 互惠原理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互相让步: 1.它迫使接受了对方让步的人以同样的方式回应; 2.由于接受了让步的人有回报的义务,所以有人就率先让步,从而达到对自己有利的交换过程。 这就是“拒绝——后撤”术的理论依据。

其实,书中没能明确的一点是,“拒绝——后撤”术,同样利用了人们的认知对比心理。相对于两年时间,陪少年犯逛一天动物园实在算不得什么。

“对比原理”指的是两样东西一前一后展示出来,我们怎样看待其间的区别,对比原理起了关键作用。 比如,如果我们搬一件重物,再搬一件相对较轻的物品,我们会觉得第二件物品,比实际更轻。反之也能得到相匹配的结论。

西奥迪尼为了研究对比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就亲自去当了一回售楼导购。 他带人去看房子,总是先带他们去看公司的“垫底货”,这些房子一般都有明显的缺点,而且价格还被虚标了。当客户看了好几套这样不大满意的房子之后,再带他们去看真正要卖的房子。这样下来的结果就是,客户满意度比不这样做要高出许多。 这就是对比原理的力量。

实际上对比原理有效的关键在于,通过对比,降低了我们的心理预期。 当然,我们强调为人要真诚,不能为一己私利去使用这些技巧,更不能去伤害别人。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我们学习这个,是为了不被心怀不轨的人利用。 应对对策就是首先要分清“敌友”,恩惠用恩惠回报,如果通过分析,发现是诡计,则大可不必理会。用“我们面对的敌人是互惠原理或对比原理”这样的话来说服自己,不去回报那些使诡计的人或商家。

同时,书中还讲到一个社会认同原理。 社会认同原则表述为,我们天生对那些不熟悉的事情会产生从众心理,因为这样付出的代价更少——即使判断出错,大家一起承担后果。 在哈珀·李的《杀死一只知更鸟》里,对从众心理揭示的更为深刻:

主人公所在的小镇,平时邻里和睦,相处融洽。当一位黑人男孩,被告强奸了一位白人女孩时。小镇里的居民都像陷入疯狂一般,要立刻处死黑人男孩。即使后来作为律师的主人公,找到大量证据证明黑人男孩的清白,他们依然毫不理会,处死了黑人男孩。

从众心理还有一个概念,叫集体无意识。 简单来讲,就是我们常常会陷入盲目的跟从状态。 当集体里的大部分人,对某件事认识都有偏差,那少数人也会受影响,从而相信那种偏差的认识是对的。 就像小镇居民对待黑人男孩的残忍行为一样。 这也是书中提到的多元无知效应,即个人在社会群体中,会认为自己的责任减轻了,因此更愿意盲从。

然而这本书也并非完美,正如豆瓣书评人“大而化之”所言,书中忽略了人们对于安全感的需要。比如书中提到的社会认同和盲目跟从,跟随大众作决策,这是为了求简的需要。但其实,这也是安全感的需要。 再比如安全感会要求我们去争夺那些即将失去的东西,因为安全感的缺失会让我们本能的产生恐慌,这种恐慌感会使我们迸发行动力。 所以,安全感在心理学中是扮演很重要位置的。但是不知有意还是无意,西奥迪尼并没有明确这一点。

但这一点点瑕疵,并不影响它对我们实际生活的指导。这本书重要的贡献在于,通过对生活中提炼的事例,以一种我们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提醒我们生活中的“雷区”。我想这才是《影响力》经久不衰的秘密。

另外,你在第一段看出来我用了《影响力》里哪条原则吗?

欢迎留言~

其他网友观点

这本书,有六大原则,揭示影响力法则,主动影响和被影响,主动营销和被营销,是一本适合普通大众、推销员、心理学方面学习的书。

因为作者本人就是一个研究心理和营销的社会学家。

读了这本书,熟练掌握运用,你就能分辨套路的背后,避免被套路。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影响力》这本书怎么样?】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影响力读后感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