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清朝康熙时为避讳玄烨之名,唐玄宗改称唐明皇。后代帝王这改前朝帝王庙号,合理吗?
优质回答:
清朝康熙帝只是为了避讳,擅自将唐玄宗的庙号改为”唐明皇”,这种作法肯定是不合理的。岂止只是不合理,而且是有些太霸道了。这种事,也只有古代的帝王,权臣们才能做到,一般人没有这个胆量也肯定是做不到的。
从此事笔者不由想起了成语”指鹿为马”的典故。秦二世时,宰相赵高为了纂权,辩别其它大臣们的态度,便牽着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这就是馬。秦二世不信,便问身边的大臣,一些大臣惧怕赵高的淫威,只能违心地说是马,一些不怕死的忠臣说是鹿,而后来说是鹿的人都被赵高杀了。世上象这种极不合理的事,也只有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们才能做得到。我们老百姓给小孩起名字时,首先都看和长辈们有无冲撞,如果长辈们有用相同字时,小孩則不用这个字。而决不会去更改上辈人的名字。
其他网友观点
不合理,纯粹小丑心态!人家先叫的,你后叫的。并且人家也是帝王。
其他网友观点
合理的
王道就是天道
一切要遵循天道
三国时期司马昭
还没有称帝
就把前朝美人――王昭君
改称“明妃”
其他网友观点
我的观点认为避讳是在当时是合理的。原因如下:
首先要清楚康熙避讳是为了体现他一个封建统治者的威望。毕竟他的地位是万万人之上的。
然而封建社会时期,即使是普通人也要避讳的,唐朝著名诗人李贺就是为了避父亲李晋肃的名讳放弃了自己考进士的机会了;《红楼梦》中林黛玉凡是看到敏字都要读成密音,就是因为他的母亲叫贾敏。所以这是一种尊重,是对长辈对统治者的尊重。
即使当今,我们也不会直接叫自己父母,爷爷奶奶的名字,及时被询问到父母名字不得已要说时,我们吐出他们的名字来也有点别扭,因为我们直称父母名字内心总有一些冒渎长辈的感觉。这就是尊重,普通人希望被尊重,一代帝王要求被尊重当然合乎情理。
其次唐玄宗李隆基的尊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取一个英明神武的明字,也是对李隆基的一种尊重,唐明皇这个称谓一点贬义也没有。要求别人尊重自己,自己也去尊重前辈,康熙这么做也是合理的。最后唐玄宗的庙号更改成唐元宗,开元盛世之开创者,元宗也。挺好的一个褒奖,人家也没拿安史之乱来贬他。
其实避讳从先秦就开始了,一直传到清朝,对于统治者而言说白了就是巩固自己威严的手段。只是去看帝王们怎么去使用,当年旗人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就表示可以不避他的讳,诏告天下:不可为朕一人,至使天下万民无福。这个做法也是值得称赞。然而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大兴文字狱,使得很多写书的人因为在书写过程中校阅过程中没有注意避讳而丢了性命,这就有些残忍了。
所以避讳这只是个手段,并没有不合理。最后补充到的文字狱事件是不合理的是残忍的!
其他网友观点
在古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敢叫皇帝的名字?不要说重名了,就是重一个字也不行,那是藐视皇帝,是大不敬。当朝皇帝的名字中的任何一个字,别人不能重,即使比皇帝叫的早也不行,要改。
不但皇帝的名字不能重一个字,皇帝名字中的任何一个字也不能用,以前用了就要改。为避康熙玄烨的讳,唐玄宗就变成了唐明皇。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道德经》第一句话“道恒道,非恒道”就变成了“道可道,非常道”。
如果遇到当朝皇帝的名字的字,不能说出来,说了就会遇到杀身之祸。要用怎么办?就念同音不同调。写字的时候遇到怎么办?这个字就少一笔,或者多一笔,有的甚至把这个字空下来不写,这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古籍中,经常出现的我们认为的错别字或者空白字。当时的人能看明白,时间一久远,后世的人如果对历史没有研究,学术底蕴不厚,就看不懂这些古籍。
在古代社会,尊卑贵贱,等级森严,不能逾越。名字避讳不只是皇帝一人的特权,尊者、长者的名字也要避讳,地位低或者晚辈的人也不能重,不能说出来,以示对尊者、长者的尊敬。比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遇到他母亲贾敏的“敏”字时,念成“密”,就是被她母亲的讳。但他们与皇帝还是有差别的,他们的名字可以书写。
其他网友观点
题主没搞清楚庙号的概念。清朝皇帝没有、不需要、也没地方去改唐玄宗的庙号,“唐明皇”只不过是一个习惯性的称呼而已,由李隆基的谥号简化而来(完整谥号很长),这不是庙号!
什么叫庙号?简而言之,就是皇帝死后被供奉在祖庙中的称号,写在排位上的,供后代祭奠用的。那请问清朝需要祭祀唐朝的皇帝吗?显然不需要。那清朝有唐朝的祖庙吗?自然没有了。唐朝祖庙都没了,清朝去哪里改唐玄宗的庙号呢?
清朝只有清朝自己的祖庙,也就是说,只有清朝自己皇帝的庙号才是有意义,其他前朝所有皇帝的庙号都只是个称呼而已。只是正巧康熙皇帝叫玄烨,所以唐玄宗这个称呼在清康熙朝开始就不能叫了,这不需要什么官方去改庙号,只要不叫就是了。不能叫唐玄宗,其实还是可以叫李隆基的。对于清朝皇帝来说,也不用保持对唐朝皇帝的恭敬,完全可以直呼其名。所以,无论怎么算,清朝都不可能出现改唐玄庙号这个事情。
虽然清朝官方可以对李隆基直呼其名,但是民间还是对皇帝有一种摆脱不掉的“敬畏”,而且清朝戏曲艺术兴盛,唐玄宗李隆基因为曾训练宫廷乐班和发展唐朝出现的萌芽式的戏曲,被尊为“梨园祖师爷”,被戏曲行业的人供奉。并且在康熙年间还诞生了中国戏曲最著名的剧目之一——长生殿,讲的就是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所以,民间非常需要另一个尊敬又不犯忌讳的代称。
皇帝除了庙号,自然还有谥号,所以不能用庙号可以叫谥号。只不过,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越来越长,唐玄宗李隆基的谥号是“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要真这么叫也太啰嗦了了。所以抓住一个重点“明”字。那为什么叫唐明皇不叫唐明帝呢?这恐怕还是缘于著名的《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诗中将李隆基称作“汉皇”,所以唐玄宗就在清朝被称为唐明皇了。再次强调一下,只是一个民间的称呼,不是改庙号。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清朝康熙时为避讳玄烨之名,唐玄宗改称唐明皇。后代帝王这改前朝帝王庙号,合理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