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回答如下:
洋务运动实质是清朝一场官僚地主阶级发起的自救运动;其持续时间为30年,从1861年1月清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到1895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是洋务运动结束标志事件;其代表人物是:中央官僚以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奕訢、文祥等为代表;地方官僚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及沈葆桢、丁汝昌等为代表。其口号为“自强”、“求富”“抵御外侮”,其目的为“师夷长技以制夷”;坚守的理念是“中学为本,西学为用”。
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
第一,设立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与外国联系开始纳入国家职能,像现代国家迈出重要一步。
第二,认识到中国落后,主要是军事工业落后,帝国主义之所以梦用坚船利炮撬开中国大门,就是因为世界已经发展到火器时代,中国还是用大刀长矛冷兵器。使中国近代官僚阶层和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军事工业的重要性。
第三,设立北洋水师,锻造海军舰队,守卫祖国海洋权益。
第四,洋务运动的开办使更多的人被唤醒,要是国家富强,必须创办现代工业。北洋水师覆灭,也使更多的知识分子精英认识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办法虽然可取,但是上层政治制度不改变中国是没有出路的。
第五,洋务运动的失败,欢迎更多的国人走进“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许多仁人志士成为时代先驱。
其他网友观点
晚清洋务运动的弊端是什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是由哪些人发起的?取得了哪些成果等等这些问题。否则,如果我们只针对历史上的运动(改良)谈弊端都是不客观、不全面和不负责的。
(慈禧太后像)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清朝的恭亲王奕?和军机大臣文祥、桂良等人面对惨败的现实和残局,意识到不能贪图暂时的安稳,通过清政府在军事上的失利,他们从英法联军那里得到了三个教训:一是西洋的军器和练兵的方式确实要比清朝强得多。二是恭亲王等人发现西方列强不但愿意卖给他们军火,同时愿意帮助清政府训练士兵和制造军火。三是他们发现英法联军并不是像他们之前想象的那样“坏”,在得到利益后,英法联军竟然乖乖撤出北京城,这完全出乎了他们的想象。由此,恭亲王等人想出了一个“以夷制夷”的策略,也就是用西方列强的武器装备制造技术和练兵方式来对抗西方列强的侵略。而此时在京外的一些比较有见识的大臣,如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也同样认识到了这样的问题,并互相进行书信交流。此外,在他们周围也有一批比较了解国内外形势,希望开办洋务、富国强兵的官员和开明人士。由此,在清朝的统治集团中形成了一个势力比较强大的派别,习惯上我们称他们为洋务派。洋务运动也开始兴起。
(李鸿章像)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任何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当时那种“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洋务派提出的“自强运动”虽然没有触及到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但仍然招致了以倭仁、徐桐等奉行“祖宗之法”和“圣人古训”的顽固派的激烈反对。洋务派的各项举措都受到了来自上层和清政府内部的极大阻力。在我们看来,当时的那些顽固派又是多么的可笑和自以为是呢?而这也为洋务运动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即:顽固派势力的强大,使洋务运动的很多举措寸步难行,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西方列强是根本不希望清政府能完全发展起来的,所以洋务运动的困难可想而知有多么大。因此,洋务运动所发展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努力其实都只是表面上的修修补补,很多举措的实行都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和制约。虽然,我们不能否认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巨大缺陷,它最终没能使中国真正的走上富强、民主的道路,而以失败告终了。
(曾国藩像)
参考资料:
1、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2014年版。
2、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武汉出版社,2012年版。
3、丁兴富,荆世杰,晚清洋务运动局限性之成因新探,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回答者:孙启平,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其他网友观点
马哲告诉我们凡事都有正反两面,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客观地看待李鸿章和他的洋务运动。
公元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设立,正式拉开了洋务运动序幕。洋务运动开始开始后李鸿章先是在上海购买洋枪洋炮,又请英国人训练中国本土组建的洋枪队,用以镇压太平军,并且取得了胜利,也正是因为这次镇压的胜利,让李鸿章看到了西方武器的先进。
李鸿章任南洋通商大臣时收购了虹口机铁厂,造枪炮,并成立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容闳负责去美国采购制造机器。两年后,生产规模扩大,工人超过2000多人,并且还设立了翻译馆,专门翻译西方科技书籍。
拿别人的好用,自己制造出来却是很难。还有一次由于管理不善,在给大沽炮台制造的重炮的过程中,发生了爆炸,导致大半个工厂的损坏。
尽管李鸿章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他们制造出来的东西都是西方国家丢下的东西,根本不能起到抵御外敌的作用。后来国库紧张,李鸿章深感经费不足,转而向矿山、铁路、工业、邮政等方面着手,后来还兴办轮船招商局。
轮船招商局主要做些内河航运的业务,这也算是李鸿章最得意的事情了。因为在开办的仅仅三年里所辖的轮船数量,便由最初的3艘,扩大到30艘,且在和外国轮船打价格战上,取得了胜利,因为便宜。后来连续为国库赢利,然而,他打算趁大好势头开办远洋航线的计划却没有成功,西方列强的强烈阻挠,后来也只能作罢。
但是李鸿章并不气馁,他紧接着兴办起矿务局、织布局、金矿、电报局等,还相继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水师,拥有铁甲舰2艘,巡洋舰7艘,还有其它战舰等20多艘。当然,这些东西不是他自己造的,而是从外国哪里购买的。后来,甲午战争爆发,在抵御外敌中,他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时也意味着洋务运动的失败而告终。
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在于它是官僚资本和封建主义的混合产物,其主要的举措并不是为了实质意义上的富强富国,一旦威胁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必然会遭到他们的猛烈报复。虽然说李鸿章倡导的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但在推动我国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领导(倡导)的洋务运动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进程开辟了条件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他网友观点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是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主要思想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先是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后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种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洋务运动的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为“求富”。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中央代表:恭亲王奕訢、文祥
地方代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但是它对中国近代的影响是巨大的。虽说它是由封建地主阶级领导的自救运动,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推动清政府灭亡的一股力量。洋务运动引进大机器生产,推动了我国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洋务运动期间,爱国商人与政府合办工厂或者政府、地主自办工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去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思想等等,为我国近代培养了大量人才,还有改革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打开了封建教育制度的缺口,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洋务运动购买、制造新式武器和训练军队,促进了我国国防的近代化。虽说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自强富裕的道路,但是它对我国近代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
不知大家的看法?
我是掘史官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
洋务派或者洋务运动的初衷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至于后来在中国大办洋务,大办兵工厂,使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破天荒的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并进而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最终推翻了两千年的封建统治。这些都是洋务运动所始料未及的。 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屈服,出现了所谓“中外和好”的局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在勾结外 国侵略者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看到了西方坚船利炮的重大作用,于是对其大加赞赏。
曾国藩说,火轮船“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除向外国购买船炮,还要自己制造。
李鸿章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在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因而必须购买外国枪炮,设局制造枪炮,“以资攻剿”。 奕?也说,“自强之术,必先练兵”。这表明在一部分官员中逐渐认识到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必须在军事上和工业技术等方面,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创办新式军事工业。
在洋务活动兴起之际,咸丰十一年(1861),冯桂芬写成了《校邠庐抗议》一书。他在书中明确提出“采西学”、“制洋器”的主张,认为对西方国家“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
他还提出一条兴办洋务的宗旨,即“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一宗旨,不仅成为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而且成为后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滥觞。
其他网友观点
师夷长技以制夷,过去留学招商都算是师夷长技,现在应该逐渐往以制夷的方向发展了!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如何评价洋务运动?】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