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日出郊,二月二日出郊翻译及赏析?
春来处处有花看,一种芳心欲吐难。
陌上鹅黄初染柳,不禁烟雨袅轻寒。
——宋·释行海《丙辰二月二日喜晴·其二》
迈过冬日的凛冽,冰雪融化,春雨霏霏里,节令便走到了“二月二”。春节、元宵节的喜庆还余味缭绕。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
农家大门上这副春联依然还是红彤彤的。门前柳树已萌发新芽,鹅黄、浅绿渲染着初春的朦胧颜色。抓一把田野里软软的泥土在手里,闻一闻带着春天那股特有的气息。春风细细,柳色如烟,呢喃细语的燕子唱响了春耕进行曲。
春潮昨夜没平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宋·方岳《二月二日即事》
中国人自古就崇拜龙。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风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人们祈望龙王抬起头来,兴云作雨,为大地、农田撒下甘霖,使农作物获得丰收。同时龙又是鳞虫之长,人们也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毒虫,保人畜平安。诗里写了春社来,花树新开,燕子归来,要好好报答天地赐予的美景,和儿女承欢膝下,就是最大的快乐。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宋·张耒《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张耒的这首诗写的就是宋代二月二挑菜的习俗。春二月,百草生发,人们便纷纷到郊外挖来野菜,或到园中摘取新菜,既可尝到鲜菜的美味,又能讨到发财的吉利(“菜”“财”同音)。
对旧时的农家来说,二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日,还好,“草芽菜甲一时生”,地里的野菜争先恐后从酥酥的土里钻出嫩嫩的绿绿的芽儿,挖野菜就是孩子们的活儿。麦垄里的荠菜最受孩子们欢迎。
寒冷的冬天里荠菜在麦苗的庇护下,躲过严寒,春风一吹,马上柄碧叶绿,特别鲜嫩。不一会儿就能剜一篮子。篮子里野菜满了,女孩子就会到地头玩“跳房子”,“拾宝鼓”的游戏;男孩子就会在麦田里放风筝,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宋·魏了翁《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这首诗反映了宋代二月二迎富的习俗。因为“穷神”难以驱逐,许多人已对“送穷”没了兴趣,只不过是“漫随人意看儿嬉”罢了。二月二算不上一个大节令,但是知晓率很高,男女老少都知道“二月二龙抬头”。其实,“二月二”节日风俗因为时光的过滤,一些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只有枯萎的影子留存在久远的记忆中。
如今民间仍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俗语云“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小孩动了“龙头”交好运,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剃剃头、刮刮脸,也是图个吉利,希望在新的一年福星高照,顺顺利利。
二月二忙坏了剃头匠,人们挤挤插插要在这天把蓄积的头发打理一下;若理发排不上号,自己就用剪刀剪一下头发梢,为的就是取个好彩头。小时候孩子大多刮光头。因为小孩头发长得快,刮光头省事经济。大人们就拿我们这些小孩子的光头寻开心,他们会出其不意地弹我们的光头说:“试一试,瓜熟了没有?”我们痛得龇牙咧嘴,陪着大人傻笑。
“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古民谣)。记忆最深的是“二月二打囤子”的习俗。太阳刚刚冒红,爷爷领我先到村东土地庙前烧一卷香纸,放一串鞭炮,然后左手端着冒尖一簸箕草木灰,右手拿可把粗一根椿树棍,用椿树棍击打簸箕,正应了一句古诗“处处遥闻打囤声”(陆游轶诗句)。爷爷先围着房屋撒一圈草木灰。
爷爷说,二月二正是惊蛰季节,蛰藏了一冬天的百虫都开始活动了,今天早上太阳出山的时刻,围上一圈灰,一年当中蜈蚣蛇等毒虫就不会钻到屋里。期望村舍安宁、无灾无病,有个安居乐业的好日子。接着来到场院中间,嘴里边念念有词:“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边击打簸箕画出大又圆的大囤子,在囤子的南面再画出一长长的梯子,“梯子”越高越好,最后在囤子中间放上一捧五谷杂粮。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宋·王庭珪《二月二日出郊》
农谚说的“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就是这个季节。农历二月已是万物复苏,大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沐着晨晖清风,人们扛着犁耙,走向田野,开始了又一个轮回的春播春种。新翻的泥土暖暖的,松松的。我们男孩就跑到刚犁过的农田里“把骨碌”(摔跤)。牛把式不让我们把刚翻过的泥土踩硬,抡起长长的赶牛鞭半空里甩响,吓得我们惊叫鼠窜。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唐·李商隐《二月二日》
春色撩人,去野外踏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寻访古人之乐,享受大自然的桃红柳绿,怎不叫人春心荡漾?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白居易《二月二》
雨后天晴,大地生机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游的绝好时节。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踏青走着。
山村如画里,小市两三家。
几担白莲藕,一篱黄菜花。
草沾旗角湿,柳拂帽檐斜。
津吏逢迎熟,行人静不哗。
——清·吴大澄《二月二日龙阳道中作》
草色青青,绿柳依依,只有两三户人家的小村庄,荷塘岸上,放着几担刚挖上来的雪白的莲藕,田野里的油菜花一片金黄,开得正好。安安静静的,就像一幅静止的山水田园画;触目所及的都是美好的意象,更像是一首宋人小令,处处是平平仄仄的韵脚,是蓬勃飞扬的诗情,令过往的行人深深地陶醉其中。
旧苑新晴草似苔,人还乡在踏青回。
今朝此地成惆怅,已后逢春更莫来。
——唐·韩琮《二月二日游洛源》
尽管我们对农活已很生疏了,也远离了这生我养我的泥土,就连二月二的习俗也渐行渐远,但我们毕竟是农家的后人,这泥土给我们带来多少童年的欢乐,在这泥土地里我们长大成人,我们的血液里依然还搏动着泥土的脉息。
陌上依然草色薰。柳棉犹未卸,雨如尘。
相望珠箔一年春。江城畔,无地展芳尊。
桃蕊两三分。竹篱茅舍外,乍含颦。
少年何处醉红裙。风光好,留与白头人。
——清·谭献《小重山·二月二日同冯笠尉江皋村行》
站在二月二这松松的、酥酥的、软软的泥土上,我心里默默地吟咏着这首古诗……
-作者-
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教学论文、散文随笔、诗歌、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二月二日出郊翻译】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