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逃避型人格是如何产生的?怎么克服?
优质回答:
这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改变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别人无法改变他,除非他看到自己逃避的行为模式,自己有了要改变的想法才行。
如果看到自己的阴影面积了,意识到自己存在问题了,就会潜移默化发生改变。前提是,这个逃避的人是否具有反思的能力,是否真的想改变。
其他网友观点
逃避型人格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专业概念。
这与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成长经历等因素有关系。
要改变,只有一条途径,就是坚定的行动,其他的都是没用的。
其他网友观点
这是典型的责任感不强。
责任,分布在各个领域,不能让孩子只学习,别的都不要管,这样孩子也不可能为学习负责。
要引导孩子对所有的事负他应该负的责任。
把最坏的结国预想出来,让孩子看到事情没那么糟糕,同时给他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他网友观点
先来看看,逃避型人格有什么样的特点:
1、遇到问题或矛盾,会感觉很有压力,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回避;
2、惧怕面对问题,所以会一直拖延,不去解决问题;
3、逃避和拖延一般会让问题越积越严重,这又会加深逃避者的压力和愧疚感,从而更加逃避,形成恶性循环。
而为什么会形成他们逃避型人格呢?
1、过往经历:成长早期(儿时和少年),常被否定责骂,甚至暴力虐待,导致他们对问题和矛盾本能地恐惧和害怕,本能逃避;(过往经历)
2、周围环境:生活中缺乏宽容、友善和支持性的环境和关系,导致缺乏安全感;
3、性格特点:天性敏感、情绪体验丰富,对于压力和情绪的敏感性高,所以,面对矛盾和问题时,内心的压力感更强,不良情绪体验强度更大,产生对于行动(解决问题)的阻力也变大。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呢?
1、接受自己的性格特点:
其实,大部分人在面对某些困难时,都会本能选择逃避。想要逃避,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反应,也是很正常的人性,所以,也要允许自己有时候会逃避,不要在内心谴责自己,”permit to be human”,没事的,接受自己,不给自己额外的心理压力。
2、可以将自己的压力和困惑跟很信任的朋友、亲人倾诉:
逃避和拖延的根源是压力,释放压力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倾诉。但前提是,倾诉的对象会真的为你着想,愿意认真的倾听你,真正理解你、接纳你和鼓励你。如果你生命中有这样几个朋友,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将想要逃避的问题和矛盾,跟他们倾诉,听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就算仍然误解,也会很好地释放压力,让你心情变好。
3、如果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可以试着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小的部分,然后从容易到负责进行排列,试着从最容易的做起:
太复杂的问题本身会让人产生压力和恐惧,但分割本身是在直面问题,会让你感觉到一些自信;同时,分割的行为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让从最容易的部分入手,也会不断建立和积累成就感和快乐。而这些自信和成就感,有助于你往下解决更难的部分。
4、如果没有很信任的朋友和亲人,可以试着写下来。
写日记是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治疗中目前被实验数据验证对抑郁和焦虑最有效的一个流派)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其原理是ABC,也即事件(activating events)、认知(Beliefs)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具体方法是;
1)试着记录和描述让你矛盾的事件(不要评判,比如,某人说了某句话)
2)然后写下,对这个矛盾事件你之前的想法和评估(比如,他那么说是在责备你,肯定是看不起你的意思,其实这是你的本能认知反应)
3)由于2)所导致的行为后果(比如,你决定逃避,你们的关系变得疏远,你变得不开心孤独)
4)回到第2)步,重新想一下,想一个这个事件可能的其他的认知和解释(比如,他当时很烦躁,心情不好,可能在生他自己的气)
5)进一步写下当你重新思考评估事件之后,你的感受和结果(比如,你释然了,不再在意他说的那句话,甚至打算主动关心下他)
发现没,当你记录ABC日记的过程中,当第4)步重新改变认知的时候,你的行为就已经启动了。你其实已经不再逃避了。
以上,如果你觉得我说得有道理,还多多给我点赞留言哦。
也可以关注我的心理学科普账号:燕妮的心理成长札记。这个账号会定期更新心理学学习笔记、科普文章以及欧美最新的心理学科研发现的同步翻译。
其他网友观点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普遍存在社会抑制、无能感以及对负性评价过分敏感的人格障碍类型。患有这种障碍的人群因为害怕被拒绝、被批评和被反对而避免参加社会或职业交往。他们的行为特点包括过分害羞和社交场合的不适感,他们担心他们说的话会被别人认为很傻。他们还害怕脸红或在别人面前哭,真实或感知到的他人的反对意见会让他们很受伤害。
除非彻底确证不会被拒绝,否则回避型人格障碍的人可能会完全避免结交新朋友。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核心是羞怯和无能感,这会导致在社会和职业生活中的明显功能损害。他们可能完全避免谈论自己,由于其潜在的对批评或反对的恐惧,他们非常退缩和克制。
气质会受到遗传影响的并会导致人格特质的一些变异性,所以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成因也可能是遗传造成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经历过了创伤性事件,他们可能会在脑生物学上产生深刻和长远的影响。
?以上均为每日谈心·顾老湿 原创
转载请联系作者
其他网友观点
如楼上所说,逃避型人格多是曾经经历了一些创伤性的事件,事件出现在我们尚未拥有应对它的成熟能力之时,于是当时的我们选择回避其。却不想,后来慢慢地,越来越频繁地使用了这种回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回避型的人,多是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能够完成某事的个人主观上的把握)不足、自信匮乏,甚至是安全感缺乏的人。曾经的那个巨大的挫折,一击即让自己感到十分无助、无能、无奈,这种感觉慢慢深入成自我概念中,变成一种歪曲的自我认知,使得遇事时,即便没有去尝试,就已觉得无可奈何。回避成了一种应对困难的习惯,也成为了个人的舒适圈:回避比挑战更令自己熟悉,而选择挑战则意味着面对陌生,跨出了舒适圈,很可怕。
改变逃避的习惯,最直接的方法是慢慢扩张个人的舒适圈——由全面逃离,转变为稍稍去“窥探”挑战的“模样”(事件真的那么可怕吗?它对自己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再而,尝试围绕困难做一些细微的尝试……(行为主义心理学称之为系统脱敏)循序渐进,建议不要立刻进行180度转变,一下子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因为如此做失败的话就很难再积累勇气去挑战了(这种突然将自己完全暴露于恐惧的环境称为“暴露疗法”、“满灌疗法”,一般需要有专业人士在场才会使用,否则遇到危险情况难以进行挽救)。
如果想要挖掘深层次的原因,通过根除根源性问题来解决这些表面上的问题,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想想看,自己持续了这么多年的逃避,想要改变,是否也需要一段时间?)。
首先,在引发逃避倾向的时刻,或是之后,进行反思:自己现在碰到的困难真的是那么可怕的吗?还是,这件事勾起了以前的一种熟悉的感觉,让自己感觉非常担心、非常没有安全感(说明:大多事件是不足以让现在的自己那么害怕的,它之所以变得很难去尝试,多半是它勾起了原始的那种创伤性的感觉,这种原初的感觉往往是逃避当下事件的起源)?经历过一次或多次的反思后,我们会挖掘到根源性问题。接着,我们可能会感受到非常大的负面情绪体验,因而建议找一个朋友来倾诉以寻求心灵支持,告诉他们“可能我不需要你的建议,我只需要一个人在旁边听我说,在我感觉难受时给我一个拥抱就好”(一个人面对那个问题,往往是很难得,在问题面前我们又仿佛变成了小孩)。关键是,要不断找出那个原初事件的积极意义,以平衡它在我们心中的消极看法,唯有平衡了,我们才可能去接纳它,然后重新收回放在上面的心理能量,去全力成长。
祝你成功!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逃避型人格是如何产生的?怎么克服?】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