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这首《望岳》为何誉为绝唱?
优质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要先来看看杜甫的写作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也称杜拾遺,杜工部,杜少陵,河南巩县人。杜甫生在一个有文学传统的世家,其祖父就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詩人,由于受到了家庭的熏陶,杜甫七岁就会写詩,后来与”詩仙”李白齐名,人称”詩圣”,”李杜詩篇万古传”说明杜甫詩歌的巨大影响力。
《望岳》是杜甫在年轻的时候写得三首诗中的一首,詩中字里行间处处都洋溢着作者的蓬勃之气。詩中是这样写到: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詩主要是写了山东的泰山,其中的”岱宗”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夫如何?怎么样了的泰山,”齐鲁青未了”,当时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跨着两个国界看泰山,烘托出泰山的遥远和泰山的高峻。”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形容大自然的造化,使泰山这样的雄伟壮丽鬼斧神工。自然也是很钟情秀美的,山南为阳坡,山北面为阴坡,一山都能”割”昏晓,可见詩人的炼字用词的功夫很是了得,一个”割”字如同神来之笔,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体现了杜甫的艺术造诣之深,字字珠玑的功夫。”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是詩人还在细看泰山,不断的缭绕的雾烟,激荡着胸怀开阔的视野,老是瞪着眼不停的看着,眼眶都要决裂了,看到了暮色中的归鸟,詩人对大好的景色观赏一天,可见詩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情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最后的结尾,通过描写了泰山,带出了富含哲理的思考,一定要登上顶峰,不怕任何困难,你就会知道周围的群山都那样的矮小,会领略着成功后无限的风光,体现了詩人的豪迈和坚定的信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一个千古名句,流传至今妇孺皆知。
所以说这首詩是杜甫的一个杰作,是五律中的精品。被人称为绝唱也不为过,但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还是不用绝字为好。
谢谢问答平台!谢谢大家的鼓励支持!
其他网友观点
我个人认为,杜甫的《望岳》,的确堪称是唐人五律的一篇压轴之作。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全诗贯穿“望”之意而不著望字,额联写远望之色,颔联写近望之势,颈联写细望之景,尾联写极望之情,凡写泰山,无人能及此诗。
谢灵运的《泰山吟》,总共八句,前两句写泰山高大,三四句写泰山险峻,还算古秀;后四句却写封神,失之平浅。李白也作《泰山吟》古诗六章,洋洋洒洒,虽然不乏佳句,但意境多有重复。杜甫这首五律,气骨峥嵘,体势雄浑,空前绝后,因此《登东郡望岳楼》问“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清代学者吴起龙认为唐人五律”当以是为首”:”杜子心胸气魄,于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坐镇。”
明代《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说“齐鲁青未了”五字雄盖一世。“夫如何”跌荡,“青未了”语好,他人游泰山记,千言不了,被老杜数语说尽。只言片语,说得泰岳色气凛然,为万古开天名作,句字皆能泣鬼磷而裂鬼胆。《潜溪诗眼》说杜诗“齐鲁青未了”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高妙有力,题东岳与洞庭之大无过于此。后来文士极力去写,但没有人赶得上杜甫。《唐宋诗醇》说:四十字气势,欲与岱岳争雄。
杜甫《望岳》诗,前人评价已近极致。
这首诗也有它的毛病,比如违反五律一般用韵原则,使用了仄韵。但这样一首诗,用平韵写不出来,平韵徐缓,仄韵有力,因此凡抒激烈情感,宜用仄韵。杜甫诗一 惯瘦硬峭拗,赋仄韵了就不足为奇了。在格律上也不完美,有失粘处,但瑕不掩瑜,意境开阔宏远,在唐人五律中就如他的诗句,“一览众山小”。
其他网友观点
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作者于开元二十三年(七三五)应进士考试落第的四五年间(七三六一七四O)曾漫游赵:齐(今河北山东一带)这诗即写在这一時期内,是早年的作品,诗篇以简炼的笔调,高度的概括,着眼在题中的"望"写出了泰山的崇高雄奇和远望中的一時感念,笔力豪健,富有浪漫色彩,结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表达了高瞻远瞩的雄伟气魄,是历来传颂的佳句,受人们喜爱。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文子心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年,杜甫到洛阳考进士;结果不中没考上。
既然走出家门了,那就在齐鲁一带,好好漫游一下吧。《望岳》这首诗,就是诗人在漫游旅途中所做的。
当时的杜甫,虽然进士不第,但尚年轻,正处在朝气蓬勃的时期。初次受挫,并没有影响他的锐气,仍然胸怀豪放,情感激昂,与后期沉郁顿挫的风格迥然不同。
《望岳》写诗人望泰山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色,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表现了开阔的胸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早至晚。
a、诗人开篇就提出了“岱中夫如何”的设问:泰山啊,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
这一句开门见山,问得苍劲有力。表现出诗人遥望泰山时的激动喜悦心情。(遥望)
紧接着,诗人开始自己回答。
远远望去,绵亘巍峨的泰山矗立在齐鲁一带,一片青玉苍翠笼罩着齐鲁天地,造物者让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
诗人用雄奇矫健的笔触,把青翠苍茫、气势磅礴的泰山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简括的写出了泰山横跨齐鲁的雄伟和气势。
这一问一答,是通过遥望写出了泰山的高大和绵亘。
b、雄伟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色吸引了诗人。
他举头仰望,只见泰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把山南山北分成明暗的两个天地:山阳明如白昼 山阴暗如黑夜。(仰望)
一个“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入云的雄伟气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生命力。
诗人通过想象和夸张,表现了泰山的高峻和阔大,并对开端的提问作出了具体的回答。
写到这里,诗人换了角度,由遥望改为仰望。
c、诗人的目光又转换为凝望,由整体的描写准备具体的景物。
层层云雾从山峰中涌现,在山峦中缭绕、翻腾。它荡涤了诗人胸中的郁闷,使他心旷神怡,胸襟开阔。
鸣叫着的小鸟在泰山上空回旋高飞,飞向山林,寻找归宿。
诗人必须睁大眼睛极目远眺,才能把这些景物尽收眼底。
这里用云、鸟,烘托泰山的高俊、陡峭。
“归鸟”点明时间已是黄昏。
这两句写凝望泰山,表现作者胸怀开拓。
雄奇的泰山,让作者产生了登临绝顶的愿望。
诗的最后两句,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
“会当”是唐人口语,就是“一定要”的意思。
面对这神奇壮丽的山峰,诗人不禁心驰神往,产生了登临绝顶的愿望。
“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
“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着登上顶峰之后,放眼四望泰山,巍然屹立,高耸如云,周围的群山显得低小,仿佛拜倒在泰山脚下。
表现出诗人浩瀚开阔的胸怀,高瞻远瞩的气魄。
诗人在这里抒发了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
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从这两句富有启发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历代传颂的佳句至今仍旧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前强烈共鸣的原因所在。
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峦。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其他网友观点
谢谢题主。这首五言古诗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代表作。被后人誉为绝唱,意为歌咏泰山之诗,没有人能和其比肩,是空前绝后的孤篇。它被雕刻在石碑上,树立在泰山之麓,千百年来,一直被人广为传颂。它为何如此受青睐,为何被誉为千古绝唱呢?
走进诗歌背景。
本诗写于开元二十四年,诗人二十出头,正值踌躇满志,风华正茂,精力充沛之际,曾北游齐,赵等地。泰山乃五岳之尊,诗人登临泰山,不禁为其壮丽景色折服,于是,挥笔写下这首朝气蓬勃,意蕴深远的传世佳作。
全诗紧紧扣住一个“望”字,展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雄壮之美。
鸟瞰泰山。岱宗夫如何,首句发问,颇有情趣。泰山为五岳之尊,到底怎么样呢?齐鲁青未了。只见它横亘在齐鲁大地上,绵延不绝呀。这一句如从高处鸟瞰泰山,境界宏大。明代莫如忠赞扬道“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你看,发端之语,就劈空而来,摄人心魄。
近望泰山,秀美,壮美之景俱收眼底,一个“鈡”,一个“割”,炼字匠心独运,出神入化。造化钟神秀,造化,指大自然。鈡,钟情。大自然多么富有情义,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聚集到了这里。阴阳隔昏晓,山南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北背日的一面为阴,泰山如此巍峨高大,把天都分成了一明,一暗两部分。这句体现了老杜“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正是文章千古事,得失存心知。
凝望泰山。荡胸生层云,山中云雾弥漫,令人心怀激荡。决眦入归鸟,决眦,极富夸张,为了欣赏美景,睁大眼睛,几乎连眼眶都要睁裂了,可见景色之美。无奈,天色已昏,归鸟已开始投林了。
结尾两句,实为诗眼,极其雄壮豪迈,为全诗之魂。
天色已晚,又有什么关系呢?人生在世,就应该勇攀高峰,那样才能登泰山而小天下,才能看到绝色美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唐朝口语,应当,后句引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这两句诗极富启发性和象征意义,至今还能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从中我们可以读出诗人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豪迈,和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其他网友观点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望岳》里的诗句。
全诗为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为什么被称作绝唱,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志青年
这首诗写于杜甫的青年时期,也是发现杜甫现存诗的第一首。当时杜甫24岁,科考失利。去看望在兖州做司马的父亲,在省亲途中写下了这首诗,虽说科举失利,还是自信满满。杜甫这样的大诗人都考不上,从小生在官宦家庭,小小年龄就气度不凡,就连李邕,王翰老前辈们都屈尊访问他。
二、没有登山,写出了登山的感觉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是望岳
由于着急去省亲,杜甫没有登上泰山,在泰山脚下把登上山顶的感觉就表达出来了,而且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览众山下”,登上山顶,其它小山都尽收眼底,豪迈,自信,表现出杜甫的雄心壮志,兼济天下。
杜甫站在山脚下,思绪万千,由远及近,仔细凝望,从上到下,抒发感情。远望的泰山作为齐鲁两国的界山,雄伟壮丽,近望的泰山,山的阴面阳面同一时间却成两个时分,仔细凝望,眼眶都要爆裂。看着归宿的小鸟,迟迟不愿离去,被泰山美景深深吸引。
三、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的诗的一直追求的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个“钟”字把大自然写活了,把美丽景色都给予了泰山,“割昏晓”,大自然的力量就是鬼斧神工,一座泰山分出了时间。“决眦”更是传神,这盯的看的神韵。“会当”就是一定,表达了杜甫的决心之大。要为朝庭效力,建功立业。
综上所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称为千古绝唱,名副其实,众望所归。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这首《望岳》为何誉为绝唱?】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