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江南》这首古诗怎么赏析?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谢谢回答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有红色,粉红色。也有白色。竞相开放。配上绿色的荷叶。再加上水中的鱼儿游来游去。采莲的姑娘。坐着一叶小舟穿行在莲花荷叶之间。真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啊!无数的文人墨客,用牡丹。莲花。竹子。梅花。这些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吟诗作画。,来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和人性的高尚纯洁。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也为后人留下了千古绝句。每一首赞美自然的好诗篇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是社会的宝贵财富。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其他网友观点
《江南》,这诗在乐府分类中属《相和歌辞》。“相和歌”原是一人唱多人和的,所以有的学者认为“鱼戏莲叶东”以下四句是和声。从诗的结构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不管怎么说,前三句是诗的主体,后四句只是敷演第三句“鱼戏莲叶间”,起到渲染、烘托的作用。
主体部分的三句,描绘江南采莲风光,实际着重于表现采莲人的快乐。开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首先把读者引入一个碧叶鲜丽、小舟穿行的画面。“何田田”流露出感叹、赞美的语气,本身是带有情绪的。虽然没有写人,人已在其中。它令我们想到:如此良辰美景,旖旎风光,采莲的人们自然免不了一场嬉闹。何况,采莲的活儿,习惯上总是由年轻的女孩子干的,她们平日拘束得紧,如今似鸟出笼,更兼结伴成群,欣喜活泼,自是如水荡漾。然而诗在这里逗了一逗,却不再写下去,转笔落到“鱼戏莲叶间”。“戏”是嬉戏取乐。开头两句之后,本该有人的“戏”,作者却将它转嫁为鱼的“戏”。这就是移情的表现。但虽是写鱼,“戏”的情绪却是从上二句流贯而来的。所以,你不必想清楚这里暗蕴着什么,凭直感就能体味到采莲人的情趣正在其中。不过,这里也并不是比喻、象征的手法,“鱼戏”也是实景,是一个完整画面中的一部分。采莲人本是快乐的,看到成群的鱼儿倏忽往来,潜沉浮跃,似乎自己也同鱼一样,轻松活泼,自由自在,无挂无碍。
至此,诗意本已完足。后四句只是将“鱼戏莲叶间”逐一铺展为鱼戏莲叶之东、西、南、北。然而缺此四句,全诗即索然无味。因为诗的功效,主要在于给读者以美的感动。而“鱼戏莲叶间”一句,叙述的意味重于描写,又是孤零零一句,实在无法造成足以感动读者的浓郁气氛,必待于后四句的铺排渲染。这四句真是稚拙而又神奇。第一,它就这么简简单单地东、西、南、北一路写下来,却让你好像眼见到一群鱼儿倏忽往来、轻灵活泼的样子。第二,这种简单的重复,造成了明快的节奏感。因此诗的形象、情绪,不仅通过语言的意义作用呈现出来,而且在语言的节奏中流泻出来。如果你想起这本就是一支歌曲,后四句又是合唱的和声,这种感受更是强烈。第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旋律,经过歌唱、诵咏,会在人的感觉中形成自我重复,长久地萦回不息。所以,有了这四句,鱼群,也是采莲人的活泼轻快,才表现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在读者这一面,感受语言所体现的画面形象和音乐节奏。好像在自己的内心里也有一群生气盎然的鱼儿自由自在地嬉戏游玩着,他不免要像庄子在濠上一般,感叹说:“这鱼儿真是快乐啊!”于是他也成了鱼,成了采莲人。感情就这么沟通起来,融为一体。
其他网友观点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江南》这首诗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实为汉代民歌,运用比喻、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该诗以鱼戏莲叶为框架,描写采莲时莲田风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隐含青年男女渴求自由,追逐甜蜜爱情的涵义。看似无趣,实则有韵,其韵在于三点:一是用简单的语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清新明快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荷叶下,“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用“戏”而不是用“游”,就是通过鱼儿忽东忽西忽南忽北的嬉戏场景,让人们构思出鱼儿在莲下做游戏、抓迷藏的场面,表喻人们在自由的天地间,欢快、活泼的心理状态。二是用水面采莲的场景反映汉代民间的劳动民俗和达官贵人的嬉戏民俗。江南水乡,莲的生长极普遍。一到夏秋间,莲子成熟,年轻姑娘们(采莲一般由年轻妇女承担)划着小船,穿行于碧荷间,一边歌唱,一边采莲,“田田”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表明莲子丰收,采莲人高兴之情。另外,在汉代宫廷,采莲是水嬉方式之一,采莲女在水中采莲,无意中也成为了岸上人观看的风景,突显“水与岸“”看与被看“的相衬画面。三是用比兴、双关的手法,把男女之间渴求爱情的心境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在汉代,重视男女有别,重视女德,重视女性在整个家庭中所起到的教化作用和稳定作用。虽然婚姻家庭的理论是基于法律的。 “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在当时看来,奉祀祖先、传宗接代则是婚姻的意义所在。在这样的理念下,婚姻并不是男女之间的两情相悦,而是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在于将包办包买的婚姻套上 “合理”的外衣,并成了历代人们都延续的风俗。在这种情况下,青年男女渴求自主、自由的爱情也就不足为怪。
水平有限,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予你一点启示。
其他网友观点
野狐试答
题主好。《江南》是汉乐府中南朝民歌,民歌来自民间的生活,包含和沉淀了很多深刻的东西,看是简单通俗的句子,背后是民风民俗和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等复杂内容。
一《江南》浅析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原的战事远远多于江南,江南是安定的、富裕的、浪漫的、诗意的、繁华热闹的。
“江南可采莲”:采莲是江南传统的劳动,野狐认为采的是莲蓬,收的是莲子,不会是采莲花。不说采莲蓬或采蓬,而说采莲,一来顺口,二来劳动更有了诗意。一个“可”字透出江南人那种自豪和掩饰不住的喜悦,丰收富足尽在其中。
“莲叶何田田”:荷叶茂密厚实,充满了生机,言其叶而暗示出花的繁茂,莲蓬的硕大繁多。
“鱼戏莲叶间”更是写出了鱼米之乡的富有,也增加了生气和热闹。有学者认为以上三句是由一人领唱,后面四句由众人合唱,很有这个可能。我想,一个采莲的女子自己唱的时候恐怕更多。
这首诗中的“鱼戏莲叶”,闻一多认为是男女性爱的暗示,民歌常会有性的暗示,其实这正是民歌纯净健康的地方。“从十五国风”到现代民谣这种东西一直广泛存在,当然很多东西是不能给小学生讲的。
二 怎样给学生讲
作为老师应该尽可能的理解诗歌的内涵,但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根本谈不上赏析,主要是朗读背诵,有的东西记下来,可能要用一生去理解。
告诉孩子江南鱼米之乡的富有,人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热爱故土家园就足够了。不用给孩子解析,到很有必要用各种形式让他们来读,比如一人领读前三句,大家合后四句,如果配上漂亮的采莲图片会效果更好。
总结
诗歌教学本身难度很大,对小孩子更多的还是以读代讲为好。
其他网友观点
问题:《江南》这首古诗怎么赏析?什么意思?
小学一年级古诗,网上查到的解析都有点牵强,干巴巴。怎么跟孩子讲呢?希望大家解答。
前言
这首古诗的诗意并不难解,令人疑惑的是后面四句为什么不押韵?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一、重叠反复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江南》后面的四句是一种重叠反复的用法,这种用法出自《诗经》,先秦的《诗经·伐木》中有句: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传说卓文君作有汉乐府《 白头吟》,其中有两句:
郭东亦有樵,郭西亦有樵。
诗圣杜甫效仿这种用法,有《杜鹃 》诗中写到:
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 ,云安有社鹃。
不过,江南有一点奇怪。因为我们读到的诗都是押韵的,江南的后四句诗不押韵,是什么回事呢?
二、押韵
清朝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写到:
吴曾《漫录》:乐府《江南词》:“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子美正用此格。
古韵西与北叶,北音悲。
仇兆鳌引用了吴曾《能改斋漫录》中的话,认为杜甫《杜鹃》用了《江南》的这种表现方式。
另外,他还提到,隋唐以前的古韵中,北与悲同声,是平声字,与西押韵。
如果这样看的话,这首《江南》前三句韵脚是:莲、田、间。后四句换韵,有两个韵脚:西、北。
三、爱情民歌
唐朝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
《江南曲》古词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又云:“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盖美其芳晨丽景,嬉游得时。若梁简文“桂楫晚应旋”,唯歌游戏也。又有《采菱曲》等,疑皆出於此。
古人常以莲象征爱情,以鱼比喻女性。而莲与”怜“谐音。这是一首表达爱情的劳动者的民歌。
南北朝时期,梁朝的简文帝萧纲曾作诗云:
桂楫晚应旋,历岸扣轻舷。紫荷擎钓鲤,银筐插短莲。人归浦口暗,那得久回船。《江南思二首 其二》
虽然都是写采莲,但是萧纲的诗有明显的文人特点,和《江南》的质朴有明显区别。
萧纲另有《采菱曲》一首:
菱花落复含,桑女罢新蚕。桂棹浮星艇,徘徊莲叶南 。
吴兢说,萧纲的这两首都是学习《江南》,但是风格却不相同。
四、比兴与双关
江南水乡可以采莲, 莲叶盛密而美丽。鱼儿就在莲叶间游戏,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
这莲叶和鱼儿就像一对快乐的好友……….
写景物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是兴的手法,把鱼儿比作追求爱情的人,是比喻的手法。不直接写人,而是通过莲和鱼来表达爱情,就是比兴的手法。
利用多义或同音的条件,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双关。莲与怜谐音,表示”怜爱”。南朝民歌中常见这种手法,例如《西洲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结束语
这种质朴的作品,可能没有经过文人的加工。前面三句是主唱,后面三句很像是助唱的和声部分。
在《钦定词谱》中有一个词牌叫做《竹枝》,只有两个七字句:
芙蓉并蒂(竹枝)一心连(女儿)。花侵槅子(竹枝)眼望穿(女儿)。
不过上下句,都在句中有和声:竹枝,句尾有和声:女儿。
或许,江南的后四句也是和声。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观点
《江南》出自汉乐府民歌。该诗大量运用了重复和叠字,诵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了我国古代民歌的朴实无华和明艳爽朗。王国维曾赞美王维作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样的美誉用在这首诗歌中,也再恰当不过。
全诗六句,句句写景,是一幅初夏时祥和明艳的江南水乡图。读者在诵读时,画由心声,仿佛身临其境,眼前一片美景。翠绿的莲叶一望无际,勤劳的采莲人划着小舟,穿梭于莲叶之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采莲曲悠然跌宕,衣袖间满是清甜的荷香,额头上不知是露珠还是汗水,闪着晶莹的光芒。不用问,荷塘边上,免不了有三五成群的孩童在剥莲蓬,静谧处更少不了独坐的钓鱼翁。更远处,几个浣女正在洗着衣裳,粉粉的荷花,掩映着她们勤劳的身影。欢快的鱼儿也在莲叶之间嬉戏,不知道是莲叶让鱼儿更开心,还是鱼儿让莲叶更动人。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人在画中,画在眼前。一幅夏日采莲图如此完美得呈现在眼前,怎么能不让人惊叹!全诗未见人影,只闻人声,处处欢歌笑语,而这些皆来自读者之心。读到此处,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古人的诗词智慧:叠字和重复的巧妙使用,无论吟唱还是诵读,都是那么清脆爽朗;动静结合的手法,让人觉得惊艳绝伦!全诗短短三十个字,字字珠玑,诵读犹如珠落玉盘;掩卷而思,画面依然浮现于眼前。
可以说,《江南》这首乐府民歌,是汉代民歌当之无愧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璀璨明珠之一。它用超强的画面感,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江南采莲图,让我们游走画中,闻荷香,听笑语,赏美景,继而流连忘返……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江南》这首古诗怎么赏析?什么意思?】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