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历史上真实的杨广是怎样一个人?
优质回答:
你好,很高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处心积虑弑父登基
隋炀帝杨广出生于权贵世家。他的爷爷杨忠是西魏的十二大将军之一,北周时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他的外公独孤信是西魏八大柱国之一,地位更加显赫。他爷爷去世以后,他的父亲杨坚袭爵随国公。后来,杨坚的女儿、杨广的大姐嫁给了周宣帝宇文赟为皇后,周宣帝在为一年就传位给太子宇文阐,即周静帝。北周大象元年,太上皇驾崩,幸臣郑译、刘昉为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假传遗诏,命杨坚入朝,掌握军政大权。此后,杨坚打击北周宗室,平定地方叛乱,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于北周大定元年二月称帝,建大隋朝,此时,年仅13岁的杨广被封为晋王。
杨广自小看多了争权夺利的残酷与血腥,看到父亲成为皇帝后,掌握大权,拥有财富,他深深的感到这才是政治胜利的幸福感和满足感。灭陈以后,杨广驻守扬州10年,这段人生经历,他得到了历练,增长了政治经验。在做太子期间,杨广小心谨慎,得到隋文帝的信任,大臣们也夸他任孝、有治国之才。隋文帝直到临死前,才看到了杨广的真实面目。仁寿四年,隋文帝病重,杨素等大臣与太子杨广侍驾。此时,杨广与杨素商量文帝的后事,而杨素给太子的回信却错误地送到文帝手中。老皇帝这时候看透杨广的不择手段跟处心积虑,于是命人传废太子杨勇前来。杨广随即与杨素密谋,杨素假传圣旨,将知情的大臣逮捕入狱,更换皇宫宿卫。历史上对于杨广是否弑杀了隋炀帝是有争议的,假设这件事是真实的,那么权力跟亲情相比较,杨广本人更加看重权力,为实现梦想,他不惜清除一切阻碍,不惜向父亲痛下杀手。
自欺欺人炫耀国力
公元605年,隋炀帝改年号为“大业”,隋文帝为杨广留下了大量的财富、众多的人口,这些为杨广的“大国梦”提供了人力、物力上的支持。为了显示国家的强盛,继位不久后,首先宴请突厥、西域诸国的首领来东都洛阳欢度新年,甚至不惜挥洒重金向来朝者炫耀国势。随后大业五年,隋炀帝亲率大队人马进行西巡,西巡最重要的活动还是以武力破事长期在西北地区称雄的吐谷浑政权归降隋朝。正如《资治通鉴》记载:大业六年(610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西域各国使臣云集洛阳,隋炀帝派人在洛阳城端门街搭设规模宏大的百台戏场,参与演奏乐器的乐工多达一万八千人,乐曲声响彻天宇,数十里外依稀可以听到。可以看出,过度的炫耀,给大隋政权的只有一天天的衰落和人民政权的日益不满。
大摆排场南下北上
为了便利南北交通,也便于南下扬州迅游,隋炀帝于大业元年下令河南、河北各郡百万人修建通济渠,据史料记载通济渠仅170多天就竣工了。同年8月,隋炀帝组建了规模宏大的船队开始南巡,想象一下数千艘不同用途的大小船只装载各种物资随性,在船队的最后是数千艘兵船负责安全保卫。陆地上,几万名纤夫、骑兵一路相随,极度的满足了隋炀帝的个人权欲。
隋炀帝还多次北巡边疆,特别是突厥地区。甚至在北巡途中,隋炀帝乘坐了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观风行殿,住在“行城”里面。其实,观风行殿就是一座巨大的车,车子的底部有许多大轮子,上面用模板做地面,而在上面修建宫殿。这车的运行主要靠人力,隋炀帝的舒适是建立在大量人力为其服务的基础上的。
迷信武力兵败辽东
隋炀帝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梦想大隋政权能够得到海内各国的拥戴与臣服,自己能够成为万国之主,对于不归附的政权,他决不会手软,三次出兵高丽就是一个例子。三征高丽虽然取得了胜利,同时也使得隋国国势衰败,等待隋炀帝的不是举国欢庆,而是大规模的岁末农民起义。
纵观隋炀帝的一生,他有野心有抱负,但是过于理想,纵然他开凿了举世闻名、泽被后世的京杭大运河,但同时他留给人民的伤痛也是不可挽回的。隋朝的灭亡为后来的唐朝盛世的到来也做了必要的准备,所以历史总是在偶然性与必然性中不断前行。
其他网友观点
一个外国人对杨广的评价
首先声明:本人绝不是广告商,也不是为下面这个人作广告的!主要是非常认同崔瑞德这个英国人的观点!现转发给爱好历史的朋友们!以供借鉴,仅次而已!
崔瑞德(Denis Twitchett)是丹尼斯?克利斯平?崔瑞德的简称,文名杜希德,1925年9月23日生于伦敦,最初研究地质和地理学,《剑桥中国史》主编,发起人,2006年逝世。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对这个历史上称为隋炀帝的人的性格刻划是非常困难的,除了一些模糊的感觉外,人们不能期望在集中把他说成是古典的“末代昏君”的大量被窜改的历史和传奇后面,对此人的实际情况有更多的了解。历史文献把文帝的谨慎节俭与炀帝的放荡挥霍进行对比,但从下面建设东都和完成运河体系这一节可以看出,这种鲜明的对比过分夸大了。民间文学把炀帝描绘成荒淫无度的人——以各种异想天开的方式沉迷于女色。但人们会发现,即使怀有敌意的修史者也不能掩盖这一事实,即他的正妻,一个聪慧和有教养的妇女,从未遭到他的冷落而被宫内其他宠妃代替,她始终被尊重,而且显然受到宠爱。隋炀帝毕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点像政治美学家,这种人的特点可用以下的语言来表达:“的确,自欺欺人也许是一个规律,因为带有强烈的艺术成分的政治个性具有一种炫耀性的想象力,它能使其个人的历史具有戏剧性,并使一切现实服从野心勃勃的计划。
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关于他(杨广)对三个年长资深的批评者采取的粗暴行动并在607年将他们杀害之事,我认为并无夸大;而这一年正是颁布刑罚较轻的新律之时。这些严酷的措施预示着以后几年不幸地加剧的暴虐行动方式的来临。即使我们姑且假定处决先皇的三个主要政治家的指控有一定的根据,609年年迈的薛道衡因含蓄地批评时局而被蓄意判处死罪之事,也肯定使炀帝的执政由此进入了更黑暗的第二阶段。“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人民生活在一个无节制地使用权力、有豪华宫殿和享有无限声色之乐的世界中,只能产生这种感情上的共鸣。在中国的帝王中,他决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但是他希望历史会肯定他的执政以及他追求豪华壮观的欲望,这就使他的判断力不能发挥出来。那种骄奢淫逸的作风只能使阿谀奉承之辈得势,而他周围确有这样一批人,这对他是致命的。远征高丽——这种企图的目的我相信是合理的,即使是传统的——随着每次失败,却使他越来越着迷,而着迷对于拥有最高权力的专制君主及其统治的人民来说往往是致命的。”
其他网友观点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
因为隋朝和秦朝都是二世而亡,因此很多演义都把杨广写成了和胡亥一样的昏君。只是他被描写的更加残暴和聪明,因为胡亥基本是个傻子。
但实际上的杨广真是这样的吗?真实的答案当然不是。
杨广对于中国的历史贡献是非常显著的。最有名的就是修建了京杭大运河。这条在中国水利史上最为著名的运河,把中国的南方和北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京杭大运河的很多河段,到今天依然能够通航,这可以说是千秋功业。
北京的通州区,有一些临河而居的人家,他们的住宅形式和江浙地区一模一样,据说他们的祖上就是通过大运河来到北方定居的。据此资料,央视还做过北京人南下寻根的节目,在南方的祠堂里找到了北方家谱中祖宗的名字。这些都是大运河带来的影响。
另外杨广在位时,发动了针对高句丽的战争。尽管结果是非常的悲惨,大败而归。几十万隋军将士的尸骨被高句丽人筑成了“白骨京观”。但是作为当时中原政权迫在眉睫的敌人,这个战争是无法避免的。
等到李渊建立了唐朝,和高句丽的战争一直没有停歇,一直到了他的孙子唐高宗李治的时候,才取得了对高句丽压倒性的胜利。时间跨度是非常大的。唐军著名将领薛仁贵就是征讨高句丽的主将。
很多演义都把修运河和征高句丽当成杨广的罪过,这是很失偏颇的。
杨广之所以快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他对世家大族的镇压。两晋南北朝以来,天下形成了许多实力强大的世家,如清河崔氏,山东卢氏等等,他们把控了大量的教育资源,进而也就把控了天下人进阶朝廷的梯子。天子经常会被他们联起手来掣肘,有利于百姓但不利于世家的政令难以推行。
杨广是个急性子,他即位后就开始对世家的问题进行处理。他发明了科举制度,旨在让更多的百姓能够受到教育,从而摆脱世家对朝廷官员系统的控制。于是世家和杨广之间成了生死矛盾,无法调和。最终,隋炀帝被赶下台,身首异处。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依然在进行着与世家的斗争。所以公允的说,杨广作为皇帝,肯定有很多槽点,但是功绩同样是不可抹杀的。
其他网友观点
历史上真实的杨广
杨广他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他登上了皇位这一生可谓是顺顺利利,但是后世之人对于他的评价全是骂名,听到隋炀帝这个名字,很多男孩很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昏庸无道,不顾百姓安危,只顾贪图享乐等等这些,而且最后还导致了国家的灭亡,而且曾经有着这样一段传说,隋炀帝听说扬州的琼花特别的美就想要去看一看。
但是根据当时古代的交通状况来看,如果走陆地再转水路来回折腾折磨几次,应该也要好几个月,那时候的情况恐怕早已经凋谢了,不仅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光是身体上的来回折腾,就已经是承受不住,所以说隋炀帝就命令自己的手下直接开通了京杭大运河,于是乎民间百姓们就开始跟着受苦,我们先不管这个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只是先简单的说一下。
开通京杭大运河到底有着哪些好处和坏处?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极大的促进了南北之间的经济交流,并且直到现在还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杨广真的只是想要去看花才开通的京杭运河吗?其实不然,在现实中是杨广从小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明好学,而且刻苦用功,还非常的喜欢诗文,甚至做事情也懂得如何去变通。对于国家大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说隋文帝杨坚在众多的儿子中独独就喜欢他一个人。
甚至超过了当时的太子杨勇,就是看了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其实并不只是为了看花而已。而且还有一些人说杨广后宫中有着好几千的妃子,其实我们也误会他了,隋炀帝去世之前,只留下来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且历史上有哪个皇帝的孩子如此的少,他的妃子真的到达好,几千的话又怎么会只有四个孩子,其实隋炀帝杨广只有这两位夫人。
他也并不是好色之徒,在杨广在位期间,他就曾经把东都迁都到洛阳,而且他还曾经做过很多的举措,都对于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文采很好的杨广曾经做过一篇诗歌,一直被人们传颂到现在,看完这些之后,不知道大家对于杨广有没有一个新的认识。其实历朝历代书写的历史都是胜者为王,而真实还是有待考证的。历史上真实的杨广,非但不昏庸,就连妃子也只有两位。
其他网友观点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这个问题。杨广出生于公元569年,是杨坚与皇后独孤伽罗所生的第二个孩子,史书上记载,杨广:美姿仪,少聪慧。可见应该的个长得超好看的才子!杨广在十三岁时就被封为武卫大将军,十八岁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杨广二十岁的时候,就挂帅统领五十万大军,去攻打富裕、强盛的陈朝,当时陈朝依据长江天险,可杨广不慌啊!他统领的军队军纪严明,英勇善战,最后度过长江,一举攻克陈朝,统一近四百年分裂的中国,实现了大一统。
杨广在位期间,重建了东都洛阳,修建的大运河,实现了南北文化经济的充分交流。在军事方面他三驾辽东,西巡张掖不仅开拓疆土、安定西疆、还开展贸易、畅通丝路。在国内的人才培养方面,他重视教育、寻求典籍、开创科举。
在他的个人文学方面,他留下脍炙人口的《饮马长城窟行》、《纪辽东二首》、《春江花月夜二首》,杨广创制新乐府,推动诗歌格律化的成熟,拓展诗歌题材,尤其以边塞诗歌开拓宏阔激昂的新气象,启发盛唐边塞诗的先声。他的诗歌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南北诗风的融合,促进了南北诗风的融合发展。在齐梁至初唐这一段由南北诗风向盛唐气象转变的历史上,杨广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
隋炀帝杨广失败的地方就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修大运河、东都的时候伤民大重,据史书记载,杨广在修建东都的时候,用了百万民众,并且定期一年完成,修建大运河的时候那可是征民无数了。在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看出。
最遗憾的是杨广在宫庭政变中死于鲜卑族的复辟。公元618年杨广死在宇文家族手中,因为他爹隋文帝杨坚从鲜卑族皇族宇文家族手里夺得王位,宇文化及又从杨广手里抢回。一代大帝杨广是被暗杀的。
隋炀帝被害死后,天下才真正大乱、各路诸侯纷纷割据。后来他的手下的唐国公李渊也是杨广的表兄弟,打着为杨广报仇的旗号,剿灭了宇文鲜卑贵族的复辟,并平定了农民起义与战胜各路诸侯,最后建立唐朝。后来李渊二子李世民篡位成功。
可以说杨广为唐的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杨广为李世民做了嫁衣。而如今唐太宗成了千古名君,隋炀帝却成了万恶的昏君。可这是为什么?因为唐史是唐朝人写的历史,隋史也是唐朝人写的历史,真可谓是胜利者书写一切啊!
其他网友观点
从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隋炀帝杨光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帝王。
在位期间开疆辟土、修建京杭大运河、改革官制开创科考、尊儒重道弘扬圣学,为大唐盛世打下了根基。
可惜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最后民不聊生,所有宏大抱负被民意击碎。加上自两晋以来,门阀兴旺,各政治军事集团势力鼎盛,中央政权尚未完成真正的权威统治,导致天下大乱,群雄奋起,最终为中华文明留下了居多遗产,也留下千古一“炀”。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历史上真实的杨广是怎样一个人?】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