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团聚的幸福的句子,一大家人团聚的幸福的句子?
《隋书·音乐志》曰:“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宋朝的元宵节,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会有燃灯活动。灯的样式繁复多样,逛灯市成了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
元宵节的习俗历经岁月,流传至今,还是一盏花灯一场喜,一碗元宵庆团圆的模样,这是人们在新的一年里,最好的期盼和祝福。
01 一盏花灯一场喜
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又称“元夕”,是新年后第一个月圆之夜,寓意着团圆美好。
据说,元宵节挂灯的习俗源自东汉。自那时起,人们便有了在元宵节家家户户挂花灯、赏圆月、祈福的活动。
灯谜,原是乡邻间有人把谜语写在纸签,粘于灯上让人来猜,增加节日趣味的事情。后来有文人收集整理,慢慢形成了一种灯谜文化。
写灯谜的人总是心怀期待,猜灯谜的人也会欢呼雀跃。
满街的花灯,满城的赏灯人,灯光与月光相映,照在孩子的脸上,泛出一种童年特有的光来,让长者慰藉。
辛弃疾在诗里写:“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沿街望去,一树一树的灯花,五彩缤纷,有风吹过,星光闪闪,好似下了一场灯雨。
灯,是光,是方向,是诗人心里文字的温度;
花灯,有常人眼中闲暇的时光,有小童嬉笑成长的希望,有农人们期盼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的喜悦和祝福。
02 一碗元宵庆团圆
元宵的圆,寓意团圆,最初,元宵叫“浮圆子”。
相传春秋时期,楚昭王复国归途泛舟长江的时候,见有物漂浮在江面,色白而微黄,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甜美。后派人寻问孔子得知此物是祥果,有复兴之兆。便令人以山楂为馅仿制供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
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后来,食用“浮圆子”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时光更迭,物是人非,人间最难是团圆。人们对团圆的节日和食物都格外珍惜,正月十五,是一年里第一个团圆节,所以备受重视。
地有分南北,人的口味也不一样,在不同的地方,制作“浮圆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
北方把需要用到的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机器就“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南方的汤圆做法完全不同,倒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再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
把元宵和汤圆放入滚水中,不一会儿,便漂于汤面。掌勺的人站在锅边细细地看着这一锅汤圆,仿佛看到了全家人的和睦美满,也看到了全家人的平安和团圆。
古人有:“唯愿在贫家,团圆过朝夕”的句子。团圆,是镌刻在骨子里的一种美好,日日相见,年年相守,生活清简,光阴美好。
团圆,是人们对幸福的定义。人们奔忙四季,奔袭千里,无一不是为了一家人能幸福团圆的生活。一碗元宵里的相聚,也印刻着人们对阖家幸福的期盼。
03 一季雨水百花开
元宵节过后,就是雨水了。大地复苏,放眼望去,一片生机勃勃。
过完元宵节,有的人便会离家外出谋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去寻找更多的机会。
元宵节是一年当中的一个分水岭,立春刚过,雨水要来,千百种花草,彻底舒展了身子,仰着头等着春雨的灌溉和滋润。
春雨如同春的使者,乘春风而来,或缓或急的落下,在陌上,在廊下。春雨一会踏着梯田而上,一会又顺着小溪流向远方。
因琐事缠身,未能及时归家的人们,被异乡的雨水打湿了春衫,心里一热,也忍不住伸出手去接上一掌心的春雨,这雨水,是暖的,能化了思乡的愁。
雨水过后,百花次第开放,林间的叶子也争相伸展着,草木的开心,在春天里一点也不遮掩。街上曾被挂满元宵节灯笼的枯枝上,也长出了嫩绿的新芽,摇曳成春天里的风铃,春风一过,便听见一树一树的问好声。
一季雨水盛,一季百花开,新的一年,被春天正式拉开了序幕。
一盏花灯一场喜,元宵节,是新年里最后的荼蘼。藏了一冬的生计,在节后都要忙碌起来了。
一碗元宵庆团圆,元宵节,是春天里农耕的开始。安静等待的大地,在节后就要随春而动了。
下雨了,花开了,一切都是新的模样,生命周而复始,一切都还有机会,都还有希望。
作者简介:亦文,热爱生活,热爱文字,执笔描摹一切美好事物。已出版散文合集《空谷幽兰》《那些幸福小事情》。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周末家人团聚的幸福的句子】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