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诗出塞(王昌龄的诗小学)

王昌龄的诗,王昌龄的诗出塞?

1,《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千古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千古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千古名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4,《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千古名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5,《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千古名句: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6,《塞下曲》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千古名句: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7,《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千古名句: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8,《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千古名句: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9,《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千古名句: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10,《西宫春怨》

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千古名句: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

11,《西宫秋怨》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

千古名句: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12,《出塞二首·其二》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千古名句: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13,《胡笳曲》

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

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

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

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

千古名句: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

14,《朝来曲》

月昃鸣珂动,花连绣户春。

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千古名句:盘龙玉台镜,唯待画眉人。

15,《太湖秋夕》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

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

千古名句: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

16,《九日登高》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谩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千古名句: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17,《浣纱女》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千古名句: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18,《西江寄越弟》

南浦逢君岭外还,沅溪更远洞庭山。

尧时恩泽如春雨,梦里相逢同入关。

千古名句:尧时恩泽如春雨,梦里相逢同入关。

19,《少年行二首》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走马远相寻,西楼下夕阴。

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

高阁歌声远,重门柳色深。

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

千古名句:夜阑须尽饮,莫负百年心。

20,《行路难》

双丝作绠系银瓶,百尺寒泉辘轳上。

悬丝一绝不可望,似妾倾心在君掌。

人生意气好迁捐,只重狂花不重贤。

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

君不见,眼前事,岂保须臾心勿异。

西山日下雨足稀,侧有浮云无所寄。

但愿莫忘前者言,锉骨黄尘亦无愧。

行路难,劝君酒,莫辞烦,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

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千古名句:行路难,劝君酒,莫辞烦,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

欢迎转发,收藏,关注!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王昌龄的诗小学】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网友提问:

王昌龄的诗,王昌龄的诗小学1一4年级?

一个边塞诗人的磅礴大气,王昌龄的边塞诗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

优质回答:

王昌龄的边塞诗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

答曰:在国家层面,希望国家安定;在家庭层面,希望家庭幸福。这就是诗人的家国情怀,也是所有人的家国情怀。

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期,所以,在他的边塞诗中,都能体现岀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来,以及克敌制胜的坚强信心。但是,频繁不断的护边战争,也使得人民不堪重负,大有对战争厌烦的情绪。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很多首,但我不准备一一道来。故选择其中一首进行赏析。这首名曰《岀塞》,诗云: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还是首先翻译一下,才能够对诗的本身大意作一个初步的了解。其译文曰:

依旧是那秦朝时代的明月,依旧是那汉朝时期的边关。万里长征连年不断,在边关上征战的亲人至今没有回来。

如果能够任用象卫青、李广那样的人来做守边将帅,匈奴的战马就不敢跨过阴山半步来侵扰中原的人民。

这首《岀塞》正是反映作者及当时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心情。我们具体赏析一番: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个“秦时明月”和“汉时关”,是一种互文的写法。不是说秦朝时的明月和汉朝时的边关,而是说: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秦”“汉”“月”“关”四个字交叉说岀,以“秦时”和“汉时”对“明月”和“边关”进行修饰,具有很好的艺术水平。“秦时明月汉时关”这样的句法,给人一种久远的历史感。护边之战从秦至汉,直到唐朝,从来没有间断过。“万里长征人未还”呢?这“万里长征”四个字给我们提示的又是地域的广阔。“人未还”,人到哪去了?有的牺牲了,没牺牲的还在边疆守护着国门,反正就是不能回来。两句合起来,一句揭示了护边战争时间的太长太长,一句揭示护边战士离开自己的亲人太远太远。中心意思是什么?答曰:厌恶战争,期望和平,亲人团聚,国家安宁!

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呢?后面的两句就作岀了回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只要能够任用并信任象卫青和李广那样的人才做守边将军,匈奴的战马是不敢跨过阴山这边来的。这句中的“龙城飞将”,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飞将”比较容易了解,大家都知道就是飞将军李广;但“龙城”则需要解释一下:汉朝车骑将军卫青曾奇袭龙城,故以“龙城”借代卫青之名。所谓龙城者,乃是唐人所说卢龙城也。这两句可不是说只要有了好的将领就能够拒敌于国门之外那么简单。其中的深意就是:朝庭不识人才,忌贤妒能。一是没有识人之慧眼,二是没有用人的胆量。在封建社会中,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糊里糊涂地把自己的皇位看得比国家的安宁统一更为重要。这就难怪好的人才往往会埋没一生的了。

《岀塞》一诗体现的家国情怀是:国家强盛,边关坚固,人民幸福,家庭团圆。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观点

说起边塞诗,它最早启源于先秦时代,至盛唐边塞诗达到顶峰。盛唐时边塞诗人很多,形成边塞诗派,其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王之渙、李白、杜甫也有边塞诗作,但为数不多。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作的主要代表,其代表作体现了盛唐边塞诗创作的美学风格。他的诗雄浑、磅礡、豪放、浪漫、悲壮、瑰丽,其诗作思想深刻,想象力丰富,艺术性很强。他的诗通过对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抒发了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壮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及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着力展现戍边将土单调艰辛的塞外生活。他的诗作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强烈奔放的爱国情怀。

我们看一下他的诗作:

1.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城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雾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3.

《从军行》

平沙万里余,飞鸟宿何处。

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

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百战苦风尘,十年履霜露。

虽投定运笔,未坐将军树。

早知行路难,悔不理章句。

4.

《从军行》

秋草马蹄轻,角弓持弦急。

去为龙城战,正值胡兵袭。

军气横大荒,战酣日将入。

长风金鼓动,白露铁衣湿。

四起愁边声,南庭时伫立。

断蓬孤自转,寒雁飞相及。

万里云沙涨,平原冰霰涩。

惟闻汉使还,独向刀环泣。

5.

《从军行》

大将军出战,白日暗榆关。

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还。

6.

《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纵观王昌龄边塞诗作,作者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他运用简单的创作技巧,开拓出一个丰富多姿的广阔视野,在平实无华的主题中凝炼出贯穿于时间与空间中永恒的思考。他不愧为后世冠誉他的“七绝圣手”之名。他的边塞作品无愧为七绝诗中的旷世佳作。

他的爱国情怀及他的作品将千古流传!

其他网友观点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早年家里比较贫困,被困于繁重的农事中。直至不惑之年,得中进士。他的诗以七绝见长,尤其是《出塞》,被誉为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的诗磅礴大气,雄浑高昂,积极向上。这首边塞诗,作者希望能够任用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乱,使百姓都过上平稳安定的生活。

纷纷扰扰的战事从未停息过,从秦到汉再到如今,战争带来了多少的灾难。作者对生命的陨落,对百姓的苦难,对将士的艰苦,都报以深深的同情。

“不教胡马度阴山”,虽然作者不希望有战争,但面对外族入侵,必须毫不留情地反击。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诗里有他对祖国的爱国激情。他的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将士都有自己的职责,服从命令,保卫国家,是他们的使命。所有的流血牺牲,都只是为了未来的和平。

再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百战,可见战事之频繁、艰苦、漫长。边塞之地多荒凉,有思乡,有怯弱,有死亡,但报国的斗志并没有消磨殆尽。在战争中成长,在磨炼中坚强。

将士的付出,因为诗人的作品而流传,被世人知晓。他们不是孤独的人,有理解他们的人在。古往今来,保家卫国的人,永远都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

其他网友观点

“七绝圣手”王昌龄字少伯, 太原人(按:太原当是郡望)。他的诗歌艺术高超,内蕴丰厚,以边塞诗最为出名,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01.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

投笔从戎,保家卫国,这是盛唐边塞诗的主题,体现着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一首《出塞》诗堪称压卷之作: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诗人王昌龄起笔描绘了一幅跨越时空的边关图景。从秦汉以来,边关战事未平,“万里长征人未还。”将士们一直在戍守边关保家卫国。

后二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诗句表层上是说,期待有一位“飞将军”李广似的将领戍边御敌,使边境长久的安宁,其实也间接传递出盛唐诗人王昌龄渴望投笔从戎,能施展雄才的用世之心。

诗人在极短的诗篇中将深沉的历史感与昂扬的民族自豪感相结合,蕴含深厚的爱国情怀,是当之无愧的七绝压卷之作。

02.英勇顽强的英雄气魄

王昌龄善写七绝,他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其中就描写了戍边将士的英勇顽强。

大唐将士们在西北边关的恶劣环境中身经百战,斗志昂扬,“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其四)英勇顽强的英雄气魄喷薄而出。

《从军行》(其五)则描写唐军在风沙蔽日的大漠里出征,场面壮观雄伟,“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浩荡的大军在行进中就得到了前行军已生擒敌酋的消息。“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这场战争旋即奏响凯歌,突出了大唐军队的战斗实力。

王昌龄身处大唐繁盛的时期,因此诗人对于边关战事的看法是乐观积极的,不仅热情地讴歌戍边的将士们英勇善战的英雄气魄

而且表现盛唐强大的军威与国威。

03.对征人戍士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连年的边关战事势必造成广大士兵离乡背井,不得与家中亲人团聚的现实境况。王昌龄《从军行》(其一)写道“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从军行》其二)孤月高照,关山肃立,“羌笛”、“琵琶”这些西域特色的器乐,曲中含情,情景相生,渲染与烘托了边关将士与思妇的离情别绪,寄予了诗人对征人戍士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诗人王昌龄在边塞诗创作中由最初的投笔从戎,热情讴歌直至对征人戍士的深切关怀都蕴含着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其他网友观点

唐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辉煌时期。国力的增强,带动文学艺术飞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领土的不断扩张与巩固,出现了很多以“边塞”为题材的诗人。在这批边塞诗人中,边塞诗歌成就最高的当属“七绝圣手”王昌龄,他的许多描写边塞生活的七绝被推为边塞名作。王昌龄一生写诗无数,尤其擅长七绝诗的创作,有“诗家天子”、“七绝圣手”之称。唐朝的大文学家殷璠对王昌龄的评价甚高,把他举为体现“风骨”的代表,说王昌龄的诗是“中兴高作”。王昌龄的边塞诗雄浑苍茫,慷慨昂奋,既反映了盛唐时代豪迈勇敢、一往无前的时代精神和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弥漫着英雄主义的社会氛围。

其中尤以 出塞 和 从军行 两组组诗最具代表性。王昌龄的边塞诗中多充斥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愿为国家安边宁民、长治久安做出贡献的雄心壮志,以及盛唐时代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进取精神。“三面黄金甲,单于破胆寒”(王昌龄《从军行》),“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王昌龄《少年行》),“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王昌龄《从军行》)等等,都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王昌龄意欲投身报国的抱负和胸襟。这种高扬英雄主义气魄与满腔爱国主义的热情洋溢于字里行间,一种盛世进取精神始终引人奋发向上。

与王昌龄的诗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