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几岁登基为皇上(乾隆几岁登基,在位时长)

乾隆几岁登基,乾隆几岁登基为皇上?

乾隆自二十五岁登基,执政六十年,成为了继康熙之后,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统治者。康熙至乾隆的康乾盛世是清朝最辉煌的一段时间。

但一直以来在人们的眼中乾隆似乎没有达到康熙所作出的丰功伟绩。但事实上这位自称是十全老人的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上也在不断向他的祖父看齐。

一、扩大国家版图,促进民族融合

在历经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后,清代在乾隆一朝达到了鼎盛时期。乾隆继承了其祖先的宏图壮志,继续开拓着国家的疆域版图

这是乾隆一生的功绩之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平定准噶尔,解决了大小和卓的叛乱,一举统一了边境的西域,才有了新疆的由来。

在乾隆时期的边境是历代以来最受到重视的一朝。乾隆牢牢掌控着对边疆的控制,将新疆、西藏等地区成功划入清朝版图。

乾隆在《十全记》中记载了他在位期间发动的十次战役:

"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乾隆统治下的清朝疆域,南起曾母暗沙,北至外兴安岭,绵延至巴尔喀什湖、库页岛。乾隆时的疆域之辽阔远胜于其他国家,全国人口也高达三亿之多。

因此在对外战役的功绩上,乾隆并非远远不如康熙。乾隆不仅重视边疆的控制问题,还十分注重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因为清朝本身来自于少数民族所以在民族的融合上耗费了更大的精力。乾隆自己就会说汉语、满语、蒙语以及多个少数民族的语言。他在扩大版图、促进民族融合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推动文化传播

1、研究书画古器

乾隆不仅是一位有宏图壮志的统治者,更是一位极具审美的文化与艺术爱好者。乾隆对书画玉器、奇珍古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陆续得到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以及王献之的《中秋帖》之后,乾隆专门在养心殿辟出一块地方放置这三幅真迹,并命名为三希堂。

仅从《快雪时晴帖》中便能看到乾隆对书画鉴赏的痴迷。在这幅画作中王羲之的真迹只有短短四行,所占篇幅不多,而其余四周都布满了乾隆不同时期的题诗和印章,多达六十三处。

除此之外,乾隆还将清廷中的所有陶瓷藏品经过修复、鉴赏分为一等、二等、三等,在他看来只有一等品才能算作真正的收藏品。

并依次将它们造册保护起来。乾隆对于古物的鉴赏能力达到了历代统治者的巅峰。《咏哥窑葵口碗》中说道:"古器虽髻垦,人亦珍之"

乾隆希望通过当时的修复技术,力求将瓷器恢复原有的模样。他对古迹文物的认真不亚于作为一位统治者对国家的负责程度。

乾隆对诗文的热爱也不可小觑,因其自小便勤奋好学、擅长书画诗文。所以在他在位期间共作书法作品一千余篇,诗文共计四万余首。

虽然乾隆的诗词流传并不广泛,但他对诗书画艺术的热爱由此可见。乾隆时常通过书画,抒发自己心中的希冀以及对文化的热爱。

乾隆下江南之时,特意召见了南明的遗士,以一位文学爱好者的身份与他们一同探讨。虽然乾隆惯于在古迹上留下自己的感慨,但是凡经乾隆之手鉴赏过的古迹都保存完好,清晰可见其流传的途经。

2、编撰典籍

乾隆在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还组织了一批文官共同修撰《四库全书》。《四库全书》从开始到完成全部的修订、造册持续了二十年的时间。

乾隆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将稀有的刻本、古籍等一一收集汇聚到京城,将它们全部录入到《四库全书》中,像《旧五代史》等珍贵的作品也因乾隆修书的举措而保留了下来。

《四库全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总结,即使有许多书目或许在战乱中遗失,但乾隆尽最大的可能保留下了更多中华文化的瑰宝。

还有《御制五体清文鉴》、《国朝宫史》等著作都对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有很深刻的总结。

三、颁布惠民政策

1、减免农业税收

乾隆在文治武功的同时还是一位仁慈的统治者。清朝的百姓从前要承担各式各样的农业税,庞大的支出使百姓们有苦难言。

乾隆即位以后,首先做的就是减免农民的农业税。并且在《大清律例》中规定,各个地区的官员不得再重新测量农民所有的土地,也就是说农民新开垦出来的土地,不用给国家交税。

正是因为乾隆鼓励全国的农业生产者开垦荒地,使得全国耕地超过了十亿亩,但国家的税收,始终保持着七亿多亩征收。

每当有地区发生水灾、旱灾、等自然灾害时,乾隆帝就会减免当地的赋租。只要是有需要减免税收的地区上报朝廷,乾隆一定不假思索的给予批准。

有时碰到国家派遣军队出征,途径之地需要向军队提供一定资助的地区,也会同时减免一定赋税。

乾隆十年、三十五年、四十三年、五十五年和嘉庆元年,曾先后五次普免全国一年的钱粮。乾隆在当政之时,共计少收了农民白银约两亿多两白银。

而当时清朝一年的税收也不超过四千五百万两。乾隆认为只有减免了农民的税收才可以让农民真正的得到休息。此项政策确实有很好的反响。

2、带动百姓生产,兴建水利工程

乾隆深知国家的兴盛与否在于百姓的生活是否富足。因此他始终坚持着在民生问题上下功夫。

在他看来"务本祖国,首重农桑",乾隆将许多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典籍,交给专人进行统计整理,编撰出了一套农业生产体系,再交由各地区组织学习,对农民进行农业指导。

他号召北方的种植者向南方学习他们的耕种技术。鼓励农民多种植高产的红薯、玉米等农作物。长此以往清朝的农产量大幅上升,解决了农民的粮食与生存问题。以及向全国推广提升棉花、桑叶、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量。

在乾隆朝以前,贵州遍地桑树,但不饲养蚕和经营纺织行业,他派遣善于养蚕纺织技术者前往贵州传授技巧,成功带动了贵州的纺织产业。

过去边界地区地广人稀,他便资助甘肃贫民前去开垦,扩大植树造林的种植面积。使荒漠地区稳固了水土,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环境。

在指导农民正确生产的同时,乾隆还督促各地兴修水利,为农业生产添砖加瓦。

完成了许多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工程,如河南至商丘的黄河河堤重新修建了近两百余里、江南淮阳运河的修建,还有清河的千里堤坝。

最为浩大的要属浙江的金山绵延到的五百里海塘。这些民生工程的修建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能够起到防洪的作用。

乾隆不仅将修建工程都安排妥当,还时刻监督着工程的进度和人员的管理问题。乾隆四十六年,发生了一件贪污案件

浙江巡抚王望,在负责修缮海塘工程之时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使钱塘江溃堤,洪水倾泻而下流入杭州城内,导致杭州百姓伤亡惨重。

此事惹得乾隆大怒,不仅直接抄了王的府邸,没收家产全部充公,将其以死罪论处。更使有关官员七百多人受到牵连降罪。

乾隆对修建工程的重视程度使百姓感受到了乾隆对民生的重视,对于农耕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正是由于乾隆知道民生为国之根本,所以他不仅时刻关注着民间百态,更鼓动大臣积极参与到百姓的生产建设当中,随时上报百姓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乾隆推动农业生产的同时也同样带动着商业的发展。他采取了一些惠商的政策。

引导各地商人前往收成不好的地方售卖粮食,便可以免除其关榷米税,使各地的百姓都能够拥有足够的粮食生存。

并且打破了从前不允许私人贩盐的禁锢,允许百姓贩卖少量的食盐,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毋庸置疑的是乾隆在位的六十年间一直在为国家殚精竭虑。

作为一位统治者,他在自己的职位上尽到了应有的职责。从乾隆一朝国家的粮食生产大幅提升,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足,便可看到乾隆所做出的努力。

结语

乾隆身为一代帝王,将康熙所打造的盛世再次推向一个高峰,若说他与康熙相比,也是各有千秋。

倘若乾隆是一位无为的统治者,又怎能承接住康熙所留下的局面呢。乾隆的功绩在清朝俨然是继康熙之后又一个有为的君主,他们在各自所处的局面下都为国家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乾隆几岁登基,在位时长】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网友提问:

乾隆几岁登基,乾隆几岁登基几岁死?

乾隆皇帝活了多大岁数如题?

优质回答:

乾隆皇帝出生于公元1711年,驾崩于公元1799年,享年89岁,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掌握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帝王。

乾隆皇帝盛年登基,从雍正皇帝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经济实力强大、军队势力枪声、百姓安居乐业、人口众多的强盛帝国。影视剧中演绎的,乾隆朝银库、粮库空间不足,需要扩建的桥段并不是虚构,而是真实存在的。乾隆皇帝接过一个盛世帝国,又牢牢掌握了这个偌大帝国整整六十三多的最高权力,一生抚育皇室众多,后宫嫔妃如云,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虽然边界多有战事,但几乎都是以强大清朝的胜利为主。

乾隆皇帝25岁时,其父雍正皇帝驾崩,步入青壮年才失去生父,虽然算不能庆幸,但也绝不能算作不幸。乾隆皇帝生母孝圣宪皇后崩逝于乾隆四十二年。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六十七岁的时候,其生母才离开人世。乾隆皇帝无疑是历史上最为幸福的帝王。

感情方面,乾隆皇帝和其原配嫡妻孝贤纯皇后伉俪情深、鸳鸯比翼,富察皇后满族了乾隆皇帝对感情的所有追求。虽然孝贤纯皇后崩逝于乾隆十三年,带走了乾隆皇帝所有的感情,也让乾隆皇帝追忆一生,让其性情大变,从此纵情声色、变成多情帝王。但乾隆皇帝到底完成了对感情的追逐和付出。无疑,在感情方面,乾隆皇帝也是最有幸运的!

乾隆皇帝在乾隆六十年宣布禅位于皇十五子永琰,以履行自己在位年限不超过圣祖康熙皇帝的六十一年的在位年限。其实,乾隆皇帝完全没必要这样做,康熙皇帝虽然8岁继位,但其在康熙八年,智除鳌拜以后,才真正掌握了朝政大权,才成为大清王朝名副其实的康熙皇帝。从康熙八年到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实际掌握大清帝国最高权力的年限仅为五十三年。而乾隆皇帝继位时已经25岁,刚一登基便掌握了朝政大权,直到乾隆六十年,乾隆皇帝掌握实权整整六十年,他对朝政大权的掌握时间已经超过了康熙皇帝。

与乾隆几岁登基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