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初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八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先秦)佚名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注释:

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从容:悠闲自得。

鲦(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是:这。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全:完全,完备。

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追溯。其,话题。本:最初。

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云者:如此如此。安,怎么;哪里。

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问题探究:

  1.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答: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2.两人辩论的结果且不论谁输赢,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两人的性格 。

  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这个辩论争了很久了。谁在这场辩论中谁才占据了上风呢?

  答: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4、怎样看待庄子与惠子的关系?

  答:庄子这般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其高超之生活情趣,自然超离人群与社群。无怪乎在他眼中,“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既然这样,就只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了。像庄子这样绝顶聪明的人,要想找到一两个知己,确是不容易。平常能够谈得来的朋友,除了惠子之外,恐怕不会再有其他的人了。他们都好辩论,辩才犀利无比;他们亦很博学,对于探讨知识有浓厚的热忱。

问题批判:

  近年来,也有哲学家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庄子所说,只是自己的一种体验,把体验当成知识,固然表现了其超然的态度,但对认识却大有不利,因为认识与体验是两回事。严格来说,庄子并没有从逻辑上反驳惠施,而是把逻辑引到了它够不到的地方,即各人当下的内心体验,而这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的。不过,庄子既然运用了逻辑推理,就应该把它运用到底。假如我是惠施,就会继续追问:你说你在濠上时知道了鱼的快乐,但那是刚才的你,而现在说话的当下你已经不再是刚才的你了,你怎么会知道刚才的你知道鱼之乐呢?比如我,我也不知道我刚才怎么知道你知道鱼的快乐。面对这样的诘难,我想庄子不会再说什么,他在语言上是输了,即被剥夺了说话的资格,但在内心却未必认为输了,他只要诉之于内心体验,就是永远的赢家(精神胜利法)。但恐怕不会有任何人愿意真正充当这样的赢家,因为一个每一个瞬间都不认同自己另一个瞬间的人将不再会是一个人了,甚至于将什么都不是。也许庄子的真正意图正是要说人什么也不是,但他决不可能说出这一点,因为一“说”他就“是”了(语言是存在之家)。实际上,就连纯粹内心的体验,甚至就连沉默,也是需要时间的(所谓“保持沉默”),而一进入时间,就“是”一点什么了(所以海德格尔把“存在”与“时间”看作不可分的),就有在先在后之分了,就可以用语言和逻辑来“说”了。所以只要提到“刚才”的你和“现在”的你的区别,就会彻底取消庄子的发言权。

鉴赏:

  该文节选自《秋水》。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初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网友提问: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初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的对话谁赢了?

优质回答:

庄子赢了的,请看历史典故!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

惠子赢了!

因为庄子的那一句“鱼在水里游得那么哈皮”是普通的陈述句,或者是一句感慨。但惠子的那句话“你又不是鱼儿,你咋就知道鱼那么哈皮涅?”瞬间上升到了哲学范畴。

差距就在这里。

庄子是一个哲学大师,更是一个超级辩手,一百个遥远的哭声和少奶奶来了都不可能是他的对手,但惠子是!所以惠子的这句话恰恰启动了庄子的辩论模式,所以才说“你又不是洒家,你凭啥子说俺不知道这些鱼游得哈皮涅?”听起来有些无赖,事实上也确实有些无懒,因为庄子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利用语言技巧把问题扔了回去。

庄子,不地道啊!

而惠子显然更胜一筹,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偶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因此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是否哈皮”,而庄子却所答非所问“因为你问俺的意思就是俺知道啊(未必哦)!”

所以,这一次庄子输了。

我们不难看出,惠子的辩论很接地气,而庄子的思想太过超前。庄子未必懂惠子,但惠子懂庄子,不仅懂,而且尊重。

世界上最美好的友情不是管仲和鲍叔牙,也不是俞伯牙和钟子期,而是庄子和惠子。确切地说不是惠子和庄子。这个顺序不能错!

惠子成全了庄子,惠子用自己圆满无缺的逻辑丰富了庄子的思维空间。尽管他们相互抬扛,惠子总是输,可是惠子输在了现实,庄子却只赢在了想象。更精准地说,惠子是故意输的!

惠子故意站在了庄子的反面来激发庄子的思维,从而在其中得到一种成全的乐趣。

这一切,庄子心知肚明!

惠子心胸,天下第一!

所以在惠子身故后,庄子才说“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此人一去,再无知己。

庄子是多么高傲的一个人,高傲到宁愿做一个泥途之龟,也不愿意受到奉养,可是这么一个,称惠子为夫子。在庄子所著的文章之中,除了引用和泛指以外,享此殊荣者有一个人是惠子。

这是一个连孔子都不正眼看的人,视惠子为夫子。

惠子,赢了!

其他网友观点

这段对话载于”庄子”外篇,”秋水”的第七节。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当然是庄子赢了。现在把对话的原文和译文列后,大家一看就明白了。我们会佩服庄子的思辯。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也,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悠悠哉哉地游出来,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庄子回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晓得鱼的快乐?”

惠子辯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那么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很明显的了。”

庄子回说:”请把话题从头说起吧!你说”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这句话,就是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才来问我,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嚎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其他网友观点

庄子与惠子的这段对话,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两个杠精碰到一起的心灵碰撞,应该说是都赢了,不用别的证明,这件事过去了2000多年,我们还在来讨论这个话题,还在津津乐道,就证明他们的对话非常的有意义,非常让人感兴趣,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证明他们这段对话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呢?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水中)游得自由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呀!”惠施说:“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本来就不是鱼,你当然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肯定(是这样)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的本原。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这样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那么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在这里用了偷换概念的办法,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哪里知道”或者“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庄子这么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就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其实是有一点强词夺理的意味在里面,但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了庄子的智慧,他巧妙地回答惠子,而聪明的惠子显然也不想跟他再纠缠下去,知道这个话题在纠缠下去没有意义。

在这里,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是快乐的,真的是鱼快乐吗?那是因为庄子他快乐,庄子说这个话的时候是他自己愉悦心境的反应,这时候体现了庄子的心境与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表现出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在这段对话里面,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而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了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虽然表面上看他是辩赢了,但是他这种求实的态度近乎呆板,可能少了那么点生活情趣。而专庄子虽然看起来是狡辩,他的狡辩却极富灵性,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庄子输了,但是我们打心底里是不是更喜欢庄子呢?更喜欢他这样的人生态度呢?

所以,你认为是谁赢呢?我认为是双赢。

其他网友观点

庄子与他的朋友惠施是经常辩论的。虽然庄子是个道家的哲学家,而惠施则是学富五车的名家,是著名的逻辑学家,同时也是魏国的国相,是个高官。本来庄子是道家学派,道家学派崇尚的是无,是清静无为,是顺应自然,是蔑视权贵,为什么庄子能与一个高官成为朋友呢?而且是整天辩论吵来吵去的莫逆之交?

最主要的原因是,惠施也许是那个时代,唯一能有水平与庄子的辩论的哲学家,是唯一能战胜庄子的哲学家。

其实,庄子是不主张辩论的。在哲学上,庄子主张相对论。也就是说,庄子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没有绝对,世界上的一切看起来是丰富多彩的,但你要站在世界的最顶端用哲学的眼光去看的话,你会发现事物之间其实没有差别,这就是庄子的齐物论。所以,庄子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辩论是没有意义的,纯粹是浪费时间,辩论的胜负根本无法确定事物的是非,从万物齐一的角度,是非都是相对的,从更深远的道来说,是与非其实也是没有界限的。

而惠施作为名家的哲学家,显然对世界对哲学有完全不同的认识。

惠施也是一个哲学家。正是因为他对哲学和逻辑学的深入研究,使他拥有了与庄子做朋友的资本,否则,庄子不会把时间浪费在与一个高官辩论这种事情上的,因为庄子始终

惠施是个知识极为渊博的人。《庄子·天下篇》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这么多的书,不管是惠施自己写的还是收藏的,这在当时都是极为罕见的。这就是成语学富五车的由来。惠施的思想和著作没有流传下来,但是庄子替他留下了一些片段。

庄子在天下篇中说: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这十个命题,反映了惠施的“合同异”思想。惠施认为,有“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谓之大同异”;“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物方生方死”,“南方无穷而有穷”等。他认为一切事物的差别、对立都是相对的,归根到“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的思想。

但庄子与惠施又是完全不同的。庄子曾经批评惠施“强于物”,这说明,惠施关注的主要是具体事物,对天地万物和事物道理的思考,而庄子思考的是遥远深邃的道,换句话说,惠施关心的是现实的人生,而庄子则着眼于如何超越这个凡俗的世界,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这种解脱,庄子叫做“物物不物于物”的无所待的逍遥的境界。

从他们两人所持的思想来看,庄子与惠施的辩论,根本就是关公战秦琼,是没有输赢的。也就是说,从庄子的道家哲学来看,庄子赢了,从惠施的逻辑学辩论的原则来看,惠施赢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庄子与惠施之间那场中国哲学史上最有名的辩论:濠梁之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

庄周和惠施在濠水桥上散步。庄子随口说道:”河里那些鱼儿游动得从容自在,它们真是快乐啊!”一旁惠施问道:”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回答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惠施又问道:”我不是你,自然不了解你;但你也不是鱼,一定也是不能了解鱼的快乐的!”庄子安闲的回答道:”我请求回到谈话的开头,刚才你问我说:’你是在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这说明你是在已经知道我了解鱼的快乐的情况下才问我的。那么我来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岸边知道鱼是快乐的。”

我们从辩论的逻辑上来看:

庄子说他看到鱼儿很高兴,很开心地在水中游乐。而惠施说,你庄子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就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在这里,庄子很显然是输了一城。因为惠施的论点是,我不是鱼,我就不知道鱼的快乐。而庄子说,你惠施又不是庄子,你怎么能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很显然,庄子是利用了惠施的观点,这就相当于庄子认为惠施的观点是正确的,所以拿这个观点去证明自己的观点。

所以,惠施马上就说,我不是你,确实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而你不是鱼,你就无法知道鱼的快乐了。

庄子接下来只好诡辩了,他说,你是问我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我是在这个濠河的边上知道的。

从整个论辩的过程上来看,庄子最后转移了话题,这说明他在这一场辩论中输掉了。但是庄子真的输掉了吗?

上文我们说过,庄子是道家哲学的大师,是先秦道家哲学的集大成者。庄子的道家哲学有三个论点。第一是顺应自然,第二是齐物论,第三个是逍遥游。也就是说,庄子主张,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是没有功利的,是自在的,是自足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齐物的,没有差别,所以人生的艰难困苦也好,生死荣辱也好,功名富贵也好,最终都是一样的,没有差别,所以人也就没有必要孜孜以求那些本来就没有差别的东西。

而逍遥的人生哲学认为,人生来是不自由的,因为我们要与世界发生联系,这叫做有所待,而有所待就意味着人生永远是不自由的,是无法达到逍遥的境界的,只有放下一切的有所待,让精神处于逍遥之中,我们才能达到无计无名无功的逍遥境界。庄子在桥上,精神是自由的,因此他发现水中的鱼儿也达到了自由自在的境界,这本身就是与大自然为一体的逍遥哲学。

所以,惠施的关注度是具体的物,是逻辑的技巧,而庄子关注的是大自然之道,是人的生命如何达到逍遥的境界。惠施与庄子的辩论,基本上是现实与超越、凡俗与逍遥、有用与无用之间的辩论。作为一个关注具体现实的思想家,惠施无法理解庄子的超越。

在这一场辩论中,二者全是赢家。

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原文及翻译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