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小石城山记翻译】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网友提问:
小石城山记,小石城山记翻译?
如何赏析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
优质回答:
首先谢谢邀请回答。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原文】
自西山道口径北①,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②,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③。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④;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⑤,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己。环之可止,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⑥,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⑧,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
① 径北:直往北走。
② 少:稍微。
③ 当其垠(yín银):横挡在山路的尽头。垠,边际,尽头。
④ 睥(pì必)睨(nì匿):女墙,即城墙上齿形的矮墙。欐,屋栋。
⑤ 洞然:深远而清脆的样子。
⑥ 其疏数偃仰:指那些树木和竹子疏密合度,有的倒伏,有的挺拔。疏,稀。数,密。偃,倒伏。仰,挺拔。
⑦ 伎:同“技”,技巧,这里指小石城山的美景。
⑧ 气之灵:即地气的灵秀:“不为”句:不造就伟大的人物却单单造成这些秀美的景物。
⑨ 楚之南:楚国的南部,这里指永州一带。
【品读】
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八篇,即是终篇。
作者先描写小石城山的奇特美景,其奇特之处在于由石头自然堆积而为城堡,石缝中居然还能生长出美好的树木和箭竹,因而成为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然后就小石城山的美景发表感慨,感叹如此奇妙的美景,不在繁华的大都市附近,却处在偏僻荒凉之地,进而怀疑这是天意和天地灵秀之气所使然。作者发表这种感慨,显然是“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他怀疑天的意志,也就是对自己遭贬的不满,他不相信这些美景是天公用来安慰贤人,也就是对自己在政治上遭受迫害的怨愤。作者用这样一段议论结束全文,不仅增添了文章的抒情成分,而且也是“永州八记”的一个总束。
文中所述“睥睨梁欐”“旁出堡坞”“嘉树美箭”“疏数偃仰”,将小石城的自然美景与神奇景观作了最为生动而美好的描述,用词清妙,用意深刻,意境引人入胜,情景发人深思。是一篇蕴藉着思考与反省的山水小品,区别于其他七篇文章,立意独树一帜。
纵观“永州八记”所有文章,作者笔下所描摹的景致,所表达的情怀,所突出的思想,所伏脉的深意,大抵皆同,感悟一致。这些美妙多情风景的背后,都藏着一颗寂寥郁郁不得志的心啊!
如您喜欢我的回答,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江晓英”和“一块儿吃吧”!
其他网友观点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文学中年为您答疑解惑!
《小石城山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之后所作,是大名鼎鼎的《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这篇作品与《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等作品的感情一脉相承,能理解这一点就能比好的赏析《小石城山记》。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特将《小石城山记》整篇原文复制在下面。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这篇文章柳宗元以小石城山自比,小石城山有什么特点呢?偏远难寻,简单质朴。柳宗元刚刚被贬到偏僻的永州,一身抱负无法施展。心情中只剩下苦闷与迷茫。他不禁向天问起了答案:如果真的有造物者,那为什么不将小石城山造在繁华的中州,而是置于偏远的夷狄?千百年来无人能见,这不是白费功夫么?英明的神灵为何这样做这样的蠢事?
其实有没有神灵对于柳宗元真的不重要,柳宗元就是想知道自己这样才华横溢、正直高尚的人为何会沦落到如此境地?心中有无穷的不甘、无奈盒怨愤。文章最后一句话非常耐人寻味,是二者,余未信之。呵呵,这两种说法柳宗元都不信! 柳宗元信什么呢?——如果神灵做出埋没小石城山的事,那么神灵就谈不上英明了,不英明的神灵还能算神灵?皇帝将自己埋没于此,那么皇帝也谈不上贤明了,不贤明的皇帝(省略一万字)。可见,诗人的怨气是有多大。
心疼柳宗元。不过也正因如此,柳宗元没有将一身才华耗费到无谓的朝堂斗争中,而是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幸甚至哉!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觉得有用就点个赞吧!
文学中年,带您领略文字的魅力!
其他网友观点
非常感谢邀请。
首先大家看看柳宗元写的《小石城山记》的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以上是原文,要赏析此篇文章,首先要看作者创作背景:此文作于元和七年(812年),作者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807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亲又病故,王叔文也被处死,柳宗元空有一身抱负而不受朝廷重用,心情悲愤。作者就在这漫长的被贬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此篇游记就是在这种心态之下写成的,作者一共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部分教科书简作《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此篇游记是最后的一篇。
这篇游记以作者的游小石城山为线索,作者以观赏者游历小石城山的眼光,渐渐展开了一幅画卷,从小石城山的方位、奇特面貌、神秘洞穴、洞深不可测,而有水,此处极其幽静而奇美;顺理成章的让作者发出“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的感叹,为下一步抒发情感打下很好的伏笔。
通过第一段的作者对小石城山的神秘描述,在第二段很自然的便产生了联想和思索,作者感叹像小石城山这样神秘美好的自然景观却埋没在荒僻之乡,借以抒发像作者这样的贤才遭贬逐的天涯沦落之感,对身遭贬逐的不平和悲愤;作者在这篇里发出这样的感叹: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作者不相信这些美好景物是上天用来安慰贤人的,也不相信楚之南(今湖南、湖北)一带缺少伟大人物而多奇石;而是感叹自己的被贬至偏远蛮荒之地,远离庙堂,空有本领,难以实现抱负的复杂压抑、还带有清高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