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sd是什么意思梗,ptsd是什么意思梗b站?
近年来,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个心理学名词逐渐被大家熟知,网友们更是发明出各种“XX”PTSD的新词,用来形容某些字眼、人或事物对自己造成心理阴影、留下“后遗症”。
调侃归调侃,我们还是回到心理学层面,来说说到底什么是PTSD。
什么是PTSD?
既然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我们首先应该对“创伤”作出定义,它是指那些会对我们的生命和躯体产生实际伤害或者威胁的事件。如果我们目睹死亡或者伤害、身体受到攻击、参与了战争、受到性侵、经历了一些意外事故——比如车祸、自然灾害、儿童和青少年群体受到虐待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创伤事件。
一个人在经历创伤一个月后,如果还有非常强烈的应激反应,还会感到非常痛苦,症状不仅没有消失的趋势,反而更加严重,那么就有可能是患上了PTSD。
PTSD有哪些症状?
PTSD的一个核心症状叫做闯入再体验。也就是说,患者会经常觉得重新回到了创伤发生的时候,同时伴随有非常严重的应激生理反应,如手抖、心跳加速、脉搏加速、出汗、紧张等等。在睡眠中会做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噩梦,或者大脑中会经常出现创伤场景的闪回。
由于一些关于创伤的刺激物会让患者产生焦虑,患者就会出现一些回避的症状,极力地去回避与创伤事件有关的人、事、物,甚至地点和想法等等。
因为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患者会经常失眠、焦躁,甚至出现一些对其他人的攻击行为。
患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会出现非常消极的改变,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不再安全,觉得自己是有罪的,长期处在悔恨之中等等,慢慢变得愤怒、麻木。
PTSD与战争
创伤性心理研究最早起始于美国。越南战争后,归国的退伍军人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战争场面不断在脑子里盘旋,很多人出现精神麻木的状态,性格变得孤僻、暴躁,甚至工作、学习和人际功能严重受损,这些症状当时被称为“炮弹休克”或者“战争神经症”。美国社会动员了大批心理学者对这些退伍军人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创伤性心理伤害的研究开始兴起。
PTSD与人防
中国是个多灾国家,自然灾害的种类、强度、频率均是世界首位。除了自然灾害,还有车祸、火灾、化学事故、爆炸等人为灾害。据统计,经历创伤事件后20%的女性和8%的男性会逐步发展成PTSD。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PTSD就会变成伴随他们终身的疾病。因此,在防灾救灾的过程中对受灾群众和救灾人员进行心理状况筛查和干预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对于PTSD的研究起步比较晚,最早的灾后心理创伤研究和救援行动开始于1994年的克拉玛依大火之后。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害心理和灾后心理援助受到高度重视,灾害心理与行为的研究随之大量涌现。但针对灾后心理创伤的预防和康复的临床心理学研究工作较少,创伤治疗人才也比较缺乏。
近年来,各地人防部门陆续组建了心理防护专业队伍,在防空袭和抢险救灾行动中,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上,安抚好、稳定住群众的情绪,消除战争与灾害对群众心理的影响。
在组建心理防护专业队时,要确保参加人员的专业性,成员必须经过系统正规培训并拥有心理咨询师资格,具备丰富的心理测量与咨询实践经验。可由人防部门牵头,以社会组织为依托,以心理咨询协会为平台,以各科研院所心理专家、各大医院心理医生为骨干,组建人防心理防护专业队。
人防心理防护专业队的主要职责有三项:
加强对策研究
根据应对现代战争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需要,选择若干课题,进行专门研究,提出对策方案。
加强心理学知识宣传
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战时防空需要和平时应对突发事件需要,编写心理防护宣传教育资料。在立足本职岗位的同时,积极参与专业队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类人群普及心理学知识。
参与处置突发事件
针对战争和灾害给人带来的精神创伤,加强研究、组织演练。战争预警时,主要解决恐慌心理;战争(灾害)发生时,主要解决伤残带来的精神痛苦;消除战争(灾害)后果时期,主要解决亲友伤残离散和财产损失带来的精神创伤。
当下,国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大规模持续发展;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局地仍不时出现病例。年初疫情凶猛时,很多人身遭不幸,普遍的社会心理问题严重,更多的人紧张、焦虑甚至恐慌,茶不思、饭不想、眠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导致恶性循环。面临疫情,人防心理防护专业队提供一些操作性强、简单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
正确认识情绪
面对肆虐的疫情,有些人可能会表现出害怕、恐慌、担心、生气、烦躁、发脾气;有的人可能会花大量时间看疫情的相关新闻,反复跟他人讨论;而有的人则可能表现为话少、状态消极,食欲差、睡眠差等。
这些都是人体自然产生的应激反应,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轻到中度的情绪应激反应是正常现象,不会影响个人的学习和生活,会随着疫情的消失而逐渐消失。因此,我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这些不良情绪。
若应激反应明显影响了个人的生活,比如很多人长时间“宅”家,在反复刷微博、微信后,出现胸闷、头晕、心里难受、失眠、做噩梦等症状;有时仅是出现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普通感冒症状,却总是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则需及时进行心理调整或者心理危机干预。
学会情绪调整
控制刷屏时间。每天固定时间点了解疫情信息,时间不超过 1 个小时,且不要安排在睡觉前。睡觉前刷屏容易超时,导致失眠,甚至影响第二天的心情。
关注积极信息。负面及虚假信息传播快、覆盖广,让人难辨真假,很容易忽略正面的积极信息,要提高信息判断能力,不要仅看信息表面,而要根据信息发布方的公信力、信息的支持证据和逻辑做出科学研判,避免受谣言误导。因此,我们应该查看权威信息平台发布的消息,比如:国家卫健委官方信息发布平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
转移注意力。做些轻松愉快的事情,比如:与家人聊天、与朋友视频;做家务;陪孩子做作业、做手工;阅读、追剧、听音乐;坚持每天锻炼,如八段锦、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睡眠节律,早睡早起,半夜不要看手机。保持健康饮食,饮食清淡丰富,补充维生素C,保持自身的免疫力。即使不能出门,也要注意个人卫生。
学会放松自己。我们可尝试正念呼吸放松法,只需纯粹的坐下,留心观察自己的呼吸,感觉当下的生命。
正念呼吸放松法:吸气,缓慢并深深地按“1—2—3—4”吸气,约 4 秒钟使空气充满胸部。呼吸应均匀、舒适而有节奏。屏住呼吸,把空气吸入后稍加停顿。感到轻松、舒适、不憋气。呼气,自然而然地,慢慢地把肺底的空气呼出来。此时,肩膀、胸,直至隔肌等都感到轻松舒适。同时想象着将紧张、恐惧、压力都随着呼气慢慢地排除,感觉到身体越来越放松,心情越来越平静。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不良情绪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产生失眠、头痛等躯体不适,可随时拨打当地心理援助热线寻求专业心理救助。
作者:上海市民防科学研究所 秦苗苗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网络用语ptsd是什么意思】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网友提问:
ptsd是什么意思梗,网络用语ptsd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PTSD,导致PTSD的原因是什么?
优质回答:
PTSD是心理学里一个词,叫做“急性应激障碍”,也叫“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指的是一个人由于遭受到急剧、严重的心理社会应激因素后,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之内所产生的短暂的心理异常。一般在数天或一周内缓解。
PTSD的典型表现:
有时,个体会出现“茫然”状态,可出现定向不佳,对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注意力狭窄,难以进行言语交流的情况。
严重的,甚至会表情紧张、恐惧,动作杂乱而无目的,偶有冲动行为,或向旷野奔跑,恢复后不一定能全部回忆。
也有部分仅仅表现为兴奋、激越,躁动不安,言语增多。
还有部分人,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退缩,缄默不语,或呆若木鸡,长时间呆坐或卧床,无情感流露。
哪些常见的危机事件发生,容易引发我们的应激反应?
首先,是你可能早就知道的意外事情,它们都算较大的危机,比如交通事故、空难、海难、矿难;还有自然灾害,像是地震、海啸、洪水、SARS;
当然还有恐怖主义的一些行为,以及抢劫、绑架、爆炸等;
除了这些耸人听闻的“大件事”,还有一些危机事件你可能会忽略,比如我们关心的某个人,经历了非正常死亡,像是自杀、被暴力、猝死。
另外还有环境恶化,比如战争、暴乱、核泄漏、大气强污染、交通中断、通讯失灵都算。
还有你可能想不到的,在职场中,如果经历了企业的某些行为引发的危机,比如裁员、重组,公众事件引发形象被破坏、信誉危机等,都算。
目前心理学中处理PTSD的方法有:
一、药物治疗
二、心理治疗。初期目标是减轻焦虑症状,缓和情绪痛苦,最常用的是行为疗法和认知疗法。
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是“危机干预六步骤模型”:确定问题;保证求助者安全;给予支持;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制定计划;得到承诺。
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非常有价值。
如果你觉得有收获,请点赞和关注我。
欢迎留言讨论。
关注“子畅MrsChange”,心理集团联合创始人,心理讲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跨界创意人。带你用心理学元素,探索自由之路。每个人,都拥有改变的自由,可以自由的改变。
其他网友观点
PTSD又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
PTSD的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联,这些因素主要分为家庭、社会心理因素(如性别、年龄、种族、婚姻状况、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工作状况、受教育水平、应激性生活事件、个性特征、防御方式、童年期创伤、家庭暴力、战争、社会支持等)和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神经生化因素等)。其中重大创伤性事件是PTSD发病的基本条件,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期性。
PTSD一般在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后数天至6个月内发病,病程至少持续1个月以上,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个别甚至达数十年之久。其中病期在3个月之内的称为急性PTSD,病期在3月以上的称为慢性PTSD,而若症状在创伤事件后至少6月才发生则称为延迟性PTSD。若在创伤事件发生后能通过一些心理评定工具来初步评定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将有助于筛选出PTSD高危人群,从而有针对性地对高危人群提供有效的干预策略。
根据目前的循证医学,心理治疗是根治PTSD最为有效的方法,常用于PTSD的心理治疗有认知行为治疗、催眠治疗、眼动脱敏再加工、精神分析疗法等。药物治疗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加强心理治疗的效果是肯定的,两者的联合使用应该成为第一选择,目前首选治疗药物为SSRIs,其中,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具有较好的疗效。
借助阳光易德的“心理危机干预计算机辅助系统”中的“图片—负性情绪打包处理”技术,可有效的进行危机干预,预防PTSD的发生。
2、我神经特别敏感,只要有点风吹草动都能影响到自身的情绪,生活中我经常处于紧张和戒备状态中,感觉十分疲惫,什么原因啊,我该怎么办?
心理过于敏感,就是感情脆弱,承受能力差,微小的刺激就能引起严重的不安,紧张得要命,好像要发生什么事。多数人是在心理能量较低,或者是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身心疲劳的状态下出现此类情况。也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家庭教养方式、自身的性格特质等有关系。
对于过度敏感的问题,一般要从调整自己的方式入手,建议您:
1.学会强化自己
如果别人以异样的眼光盯着你时,你不必局促不安,也不必神情窘迫,唯一的办法是——用你的眼波接住对方的眼波。久而久之,你就会发现自己就是自己,可以自如地生活在千万双眼睛织成的人生网格里。而且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平常心和信任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不要妄加推测别人对你的评价。
2.心胸宽广,不计较小事
遇事应乐观一些,大度一些。每天生活中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撞甚至冲突,都是无法避免的。有些小事发生了,也就把它当作雨过云消了。如果一个人被生活中的繁琐小事牵着鼻子走,人也会变得琐碎,不仅不讨人喜欢,自己也会自寻烦恼。
3.认识自己,善待自己
要认识到自己不能代替别人,别人也不能代替自己;别人不会事事赛过自己,自己也不可能事事出人头地。要有大处着想的胸怀,敢于公开自己的优缺点,而不是尽力去掩遮一切;要有“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勇气。
4.提高人际的“敏感度”
这里的“敏感度”是指正确分辨别人话语的意思,即了解别人背后的含义,理解别人的立场。同一句话根据不同的证据和环境,会有不同的含义。例如,“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这一句话,当你强调的语气落在不同的词的时候,含义完全不一样,不信你一个个尝试一下。如果别人在开玩笑,你会不会以为她在嘲笑你呢?对方在跟你闹着玩,你会不会和别人较真呢?这就是一个“敏感度”的问题。
5.充实业余时间
参加集体娱乐或读点你自己感兴趣并有益的书籍。当有“敏感多疑”干扰时,即用松弛身心的办法来对付。可进行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如转移话题、有意避开现场等。另外,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也有助于防止“心理过敏”的现象发生。
如果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周围好友的帮助仍无法很好地解决,需要及时地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联系沟通。
其他网友观点
PTSD成因
遗传因素、持续不断的高压环境以及许多风险因子,比如精神疾病的患病史,或者缺乏情感支持,都有可能决定谁有PTSD症状。但是PTSD的发病机制在医学上仍是个谜。
其他网友观点
PTSD就是指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到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的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后,所导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比如我们了解最多的,就是从战场回来的军人,经历了战场的死亡,出生入死后,回到和平的时期也总是不断的在梦中或者脑海里想起战争时候的场景,涌现出于创伤相似的内容,还有比如过度警觉,避免参加相似的活动等。应激事件是PTSD发生的必要因素,所以有很大的不可预期性,除此之外,社会与心理原因,生理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对于PTSD,药物加上心理治疗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和任何精神疾病一样,PTSD涉及生理的改变,比如神经递质的改变,所以药物治疗是需要的。除此之外辅助以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方法很多,比如认知行为疗法,改变你对这个应激事件的错误的理解,事情是客观的,但是每个人理解不同,所以可能就有不同的解释,认知行为疗法就是从这入手,减少这个应激事件对你的影响。很多精神疾病都有应激事件的影响,而对于PTSD,这个事件的解决尤其重要,它既是根源之一,也是导火索,所以事情本身是入手点之一。但是由于自有认知的限制,患者往往不能自己走出这个困境,这也就是需要认知行为疗法的原因。还可以采用脱敏治疗,一点点的帮助患者回到正常的生活。
你的心事与困惑,我们愿意倾听,欢迎关注我们“青音约”的头条号,阅读并收听更多情感心理困惑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