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由来简介(八月十五的由来和风俗)

八月十五的由来,八月十五的由来简介?

?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吃月饼据流传是起始于元朝,从明朝开始盛行。在元朝时蒙古人执政的后期,那些拥有特权的阶级日渐暴虐,民不聊生,于是各地起义军纷纷反抗,要将蒙古族驱逐。当时最有实力的抵抗军就是由朱元璋领导的反抗力量。当时元朝对起义军的搜查非常严格,所以起义军互通消息是很困难的。朱元璋的贴身智囊刘伯温军师就想到了一个绝妙的点子,将八月15起义的秘条藏在了中秋必吃的饼子里,然后又派人分别将那个饼送往了分散在各地的起义军和汉人民众。于此同时又散播一条瘟疫即将来袭的消息,又说只有吃了起义军派发的特制月饼才不会感染,当他们切开月饼的时候,就都会发现一条与八月十五起义的信息,起义军和汉人民众齐心协力,赢得了关键的战役,朱元璋的先锋徐达更是攻破了元大都,起义大获成功,朱元璋很高兴,非常重视在打仗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月饼,让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美,同时每到中秋都赏赐给朝中大臣,月饼也因此成为了上至朝堂、下到民间的馈赠佳品。

还有一种说法,月饼是由杨贵妃提出的。相传汉代张骞去西域的时候,引进了芝麻、胡桃加入月饼的制作中,产生了胡饼。到了唐代,在一次中秋节晚上,唐玄宗和杨贵妃边赏明月,边品吃胡饼。这时唐玄宗感觉这个胡饼名字叫起来不好听,这个时候,杨贵妃看到一轮明月,心有所念,提议不如就称月饼,唐玄宗欣然同意,从此月饼才开始盛行起来。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八月十五的由来和风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网友提问:

八月十五的由来,八月十五的由来与传说?

“八月十五杀鞑子”的传说是真的吗?有历史可以考证吗?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优质回答:

好的,我来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提一下八月十五必备的食品——月饼。

我小的时候,月饼可是非常难以吃到的好东西,想吃到月饼,得有几个前提:首先家境要宽裕,能买得起月饼。其次得等到中秋之夜,父母或祖父母在院里摆好桌子,桌上放些祭品,长辈磕头祭祀之后,再把“月姥姥”或“天帝”吃剩下的月饼拿刀切开,视人数多少而分食。

我家兄弟们多,小时候每次总是一个月饼(当年都是半斤的大个月饼)切成四块,抢到了其中一块后,我总要先在鼻子下闻闻,再拿到灯光下欣赏一番,最后才一小口、一小口地细嚼慢咽。

而每年吃到的月饼虽然不同,但里面都有青丝和红丝,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所以我对青红丝格外留意。

曾经问过大人,这月饼馅里的美食到底是什么做的,又为啥是青色红色夹杂着呢?大人没给出答案。

年龄大了后,听到好些人说,月饼里的青红丝,是因元朝末年“八月十五杀鞑子”而流传下来的。

一,元末的残暴统治。

大家都知道,元朝是由蒙古人靠武力建起的,被汉人称为“鞑子”。蒙人视汉人为下等人种,向来随意摆布。有些汉人便主动反抗,跟踪独自出行的鞑子到某个僻静之地偷偷杀死。甚至采取了被动的反抗,就是生子不养。

元惠宗末年,为了对百姓进行控制,防止串联和反抗,便出台了一项政策:派一些士兵居住到各家各户,没收这家的各种铁器,监视百姓的一举一动。

这些分派下来的鞑子兵,都是没有文化的职业军人,住到了谁家,就成了这家的“祖宗”,吃要好,穿要好,玩乐当然免不了。只要看中了这家的媳妇、闺女,就得任由他奸淫,稍有反抗,轻者被暴打一顿,重者全家丧命。

更令人可气的是,谁家要是娶媳妇,必须先交由鞑子过目,新娘子如果被他看中了,那么洞房和新娘子就都属于鞑子了。对此,百姓们恨不得把鞑子碎尸万段。

在这种毫无法度的政策下,遇到这些毫无人性的鞑子,百姓们的生活暗无天日,纷纷揭竿起义,朱元璋就是这个时候参加义军的。

二,妙计除鞑子。

怎么办呢?是这样忍气吞声地将就下去,还是团结起来,想个办法惩治一下鞑子呢?

这时刘伯温出了个主意:大家都对鞑子恨之入骨,不如借民众之手除掉他们,一来百姓能免遭鞑子之辱,二来可以帮义军扫除障碍,一举多得。

他出了什么主意呢?

临近八月十五时,大街小巷都是化妆成商人的士兵,每人抱着一箩筐月饼沿街叫卖。

到了中秋之夜,各家各户都在院里摆上月饼、瓜果祭月,鞑子见有好东西吃喝,也会凑过来大吃大喝。分食月饼时,会发现月饼里有张绵条,为了便于发现,事先染成青红两色,上面都写有“请在今夜子时杀死住在你家的鞑子兵”。鞑子不识汉字,看了后会问道:“这是啥玩艺儿?”就会回答他这是饼芯子。

到了子时,有的鞑子早已入睡,有的虽在饮酒,但也毫无防备。这时,各家各户纷纷拿着木棍、绳索、农具等,或者对着住在自家的鞑子脑袋上猛击,或者挽好绳套往鞑子脖子上一套,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家伙便一命呜呼了。

天亮时,大家在大街上互相打听,倘若偶尔一家因为特殊原因没有杀死鞑子,大家便一齐拥向这户,众人合力惩治一个没有防备的鞑子,轻而易举地就把他了结了。

于是大家弹冠相庆,而月饼里的青丝红线,也随之流传了下来。

三,这一说法是真是假,史书有明确记载吗?

元末的暴政,引起广大农民、包括朱元璋、刘福通、陈友谅等的奋起反抗,这是毋容置疑的事实。

在元代徐大焯所著的《烬余录》中,详细描述了蒙元士兵对苏州一带百姓的虐行:“北兵之祸,杀戮无人埋,甚至缚幼童于高杆,以射中其窍者赌羊酒。城乡遍设甲主,拏人妻女,有志者,率皆自裁。欲两全者,竟出下策为舟妓,以舟妓不设甲主,舟妓不辱身云。”

可以看出这些北兵丧失人伦的暴行,令人发指。他们把幼童绑到高处,射箭取乐。派往各处的“甲主”,对于看上的女子随意凌辱,以致一些女子被迫屈身为妓。

另外,《元史》及其它史料也有士兵对百姓泯灭人性的摧残、凌辱有所描述,所以蒙元士兵对江南百姓的残暴统治,是不争的事实。

但关于“月圆杀鞑子”一说,史书并无任何记载,所以我个人认为无据可考,只是人们出于对鞑子的痛恨,口口相传所形成的美好向往吧!

后记

纵观史上各个时代,欲成大事者莫不借谶语和各种人为的”吉兆”来树立身份的正统、奠定自己的地位。比如陈胜起义时派人模仿狐狸叫出“大楚兴,陈胜王”。刘邦为自己编造了一个“斩白蛇”之典等等,无不都有自我炒作之嫌。

“八月十五杀鞑子”也是如此!元末群雄纷争,仅江南一带,在朱元璋独当一面时便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北有蒙元士兵,形势险恶。合理借用谶语或各种“预兆”,是谁能问鼎中原、一统天下的便捷路径,在民间提出这种口号,纵使不能将鞑子杀掉,但至少增强了民众对鞑子的仇恨心理,也让蒙元士兵感到四面楚歌,使他们军心涣散。

所以说,聪明的朱元璋,及时利用民众对鞑子的仇恨心理,杜撰出这样一个口号来,也未可知。

至于月饼里的青红丝,原本是古代宫廷和贵族食品中的调剂品和点缀物,是由青杏蜜饯和玫瑰蜜饯做成的。沿袭到了后期,青红丝也只是冬瓜、萝卜、橘子皮等通过加工上色,而正宗的杏丝玫瑰丝,已很少见了。

但无风不起浪,正是一些北兵的暴行引起了民众的愤恨,才有了“月圆杀鞑子”的内心渴望,也就产生了青丝红丝的美好传说。

我是@非非空 ,一家之言,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其他网友观点u003Cpu003Eu003Ch1u003E“八月十五杀鞑子”是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民俗故事,北方比较少,古人又将称“月圆杀鞑”,这故事来自元朝末年。u003Cbru002Fu003Eu003Cu002Fh1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1.toutiaoimg.comu002Flargeu002Fb7660007d6ce915310c0″ web_uri=”b7660007d6ce915310c0″ img_width=”640″ img_height=”418″ fold=”0″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元朝时,蒙古人统治中原,他们对汉民族是十分歧视的,在各村、各镇、寨都派有一名士兵负责监管,当地人叫他们家鞑子。这些人都是穷凶极恶之徒,无恶不作,元朝时规定老百姓家里不允许放置铁质刀具,普通百姓人家连饭都不知该怎么做。在元朝还有一个非常变态的制度,就是“除夜权”制度,说的就是所有中原地区的妇女都归蒙古人所有,他们可以尽情蹂躏,不管你是大姑娘还是小媳妇,甚至是人家洞房的初夜。因此,u003Cstrongu003E汉人们对这项举动敢怒不敢言,很多人逼不得已,也就只能出高价钱来贿赂,防止自己家里的女孩受到祸害糟蹋,大家对于这些蒙古兵都非常痛恨u003Cu002Fstrongu003E。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却不知该如何联络各地共同举事,到了8月15这两天上,军师u003Cstrongu003E刘伯温想出了个好主意,那就是在月饼中塞上纸条来传达信息,内容是“今夜子时杀鞑子”,汉人多数能识汉字,但蒙古兵却不认识,还以为是月饼里的小游戏,保佑平安之类的祝福u003Cu002Fstrongu003E。因此,到了8月15这一天,大家掰开月饼,发现了起事的信号,争相而起,杀死了驻扎在村镇中的蒙古兵,全国举事一举成功,这就是中秋大家分吃月饼习俗的来历,至今在阜阳地区还留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民间传说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1.toutiaoimg.comu002Flargeu002Fb76a00047023d8dc2106″ web_uri=”b76a00047023d8dc2106″ img_width=”1024″ img_height=”680″ fold=”0″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1.toutiaoimg.comu002Flargeu002Fb7660007d6d48dce3aa4″ web_uri=”b7660007d6d48dce3aa4″ img_width=”1733″ img_height=”800″ fold=”0″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p1.toutiaoimg.comu002Flargeu002Fb76a0004702a776b7a35″ web_uri=”b76a0004702a776b7a35″ img_width=”616″ img_height=”342″ fold=”0″ onerror=”javascript:errorimg.call(this);” 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h1u003E亦文亦物出品,原创不易,关注看更多有趣、经典、实用的传统文化小知识u003Cu002Fh1u003Eu003Cu002Fpu003E

“八月十五杀鞑子”是南方地区广为流传的民俗故事,北方比较少,古人又将称“月圆杀鞑”,这故事来自元朝末年。

元朝时,蒙古人统治中原,他们对汉民族是十分歧视的,在各村、各镇、寨都派有一名士兵负责监管,当地人叫他们家鞑子。这些人都是穷凶极恶之徒,无恶不作,元朝时规定老百姓家里不允许放置铁质刀具,普通百姓人家连饭都不知该怎么做。在元朝还有一个非常变态的制度,就是“除夜权”制度,说的就是所有中原地区的妇女都归蒙古人所有,他们可以尽情蹂躏,不管你是大姑娘还是小媳妇,甚至是人家洞房的初夜。因此,汉人们对这项举动敢怒不敢言,很多人逼不得已,也就只能出高价钱来贿赂,防止自己家里的女孩受到祸害糟蹋,大家对于这些蒙古兵都非常痛恨。元朝末年,朱元璋起义,却不知该如何联络各地共同举事,到了8月15这两天上,军师刘伯温想出了个好主意,那就是在月饼中塞上纸条来传达信息,内容是“今夜子时杀鞑子”,汉人多数能识汉字,但蒙古兵却不认识,还以为是月饼里的小游戏,保佑平安之类的祝福。因此,到了8月15这一天,大家掰开月饼,发现了起事的信号,争相而起,杀死了驻扎在村镇中的蒙古兵,全国举事一举成功,这就是中秋大家分吃月饼习俗的来历,至今在阜阳地区还留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民间传说故事。

亦文亦物出品,原创不易,关注看更多有趣、经典、实用的传统文化小知识

其他网友观点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十五晚上杀鞑子——活要老子的命”。

老百姓用这句话,多为发泄一种不满情绪,有时表达的意思已远远偏离其本身含义。

“八月十五杀鞑子”看上去似乎是一首民间谚语,但每一谚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相随。

鞑子是谁,鞑子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征服华夏时,民间对蒙古人的称呼。忽必烈统一中国后按民族把人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高高在上的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指被征服的西域色目人和没被汉化的北方少数民族;第三等是汉人,指原被金国、西夏统治的汉族人及被汉化的北方少数民族;第四等南人,指的是原南宋汉人和南方少数民族。

等级制度的建立,蒙古统治者为统治需要在每个非蒙古人的村落,都要派住蒙古人来领导,而这个领导在被当地人称为鞑子,当时鞑子这个称呼已包含了统治者的意思。在全国范围内鞑子的在当地高高在上,规定在特定鞑子管理区域内,每当辖区内有人结婚,第一晚上新郎必须靠边站,由鞑子来完成新娘的初夜。

没有尊严的手无寸铁的“下等人”,只能过着忍辱负重的生活。可是忽然有一天人们忍耐达到了极限,己忍无可忍,就有人提出不如把鞑子杀了以除后患,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拍手称快,约定杀鞑子于八月十五的晚上。鞑子被蒙在鼓里,结果丢了性命,也许鞑子坏事做尽,天要灭他,八月十五这个晚上竟成了所有鞑子的噩梦,也就是说八月十五晚上天下所有鞑子被杀。民间传说杀鞑子是天命所归,所以大家不约而同,是神的意志,那当然是后话了。

民间传虽然无从考证,但口口相传到今天,也并非主观臆造,历史上确实有蒙古人黑暗的血腥统治,受压迫民族反抗是必然的。

“八月十五杀鞑子”我知道的都说了,希望友友们探讨批评!!!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我也答一答,在我们当地流传的的不是八月十五杀鞑子,而是农历五月初五,岳飞杀鞑子。

那时候汉人民间把蒙古人称为鞑子。鞑子侵犯大宋,并占据了大片彊土,同时也给百姓带来灾难,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鞑子首领下令,凡是汉人家中有年轻女人的,都要养一名鞑子兵,有很多女人不堪忍受其辱,而悬梁自尽。

后来岳飞暗地下令,屠杀蒙古兵,凡是汉人家有蒙古兵的,农历五月初五,门口挂葫芦作为记号。

可是这个计划,并没有宰杀到蒙古兵头领,他从西窗户逃脱了,至此蒙古后人为了纪念这一天,家家户户住房都留有西窗户,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们松原就有一个蒙古族自治县,在生产队时期,农村都是土房,当地的蒙古族人,就是所谓的鞑子,那怕是住两间小土房,也留西窗户,而汉族人,就没有这个习俗。

自从有了砖瓦房之后,汉族人也开始留西窗户了,当然不是为了纪念,而是图意夏天通风凉快。

岳飞杀鞑子一事,也是当地民间传说,究竟是否真实,很难考证,就当是一个故事好了。

与八月十五的由来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