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职称,大学教师职称等级12级?
昨日网上的一则消息,再次把高校推到了风口浪尖:据天目新闻报道,12月29日,四川成都某高校门口发生了一幕让人心酸的场景。该校数10名教授和老师拉着横幅在高呼“绩效不公,还我绩效”。不谈教授们的绩效绝对值是多少,根结似乎是在校内两类人员的绩效对比。我也是在高校工作,谈点自己的看法:
所谓的绩效,就是指奖励性绩效工资,记不得哪一年,所有高校都取消了奖金补贴一说(听说机关事业单位都一样),一律改称奖励性绩效工资,也就是工资以外的个人收入。在大学里,特别是前几年,这一块集中体现在老师们的讲课酬金,也就是过去的讲课费、课时费,叫法不同。每年年终,按照老师们的上课学时数,根据各学校的实际财力,发给老师们的报酬,目的也是激励老师们多上课,上好课。一定时期内,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前几年,每逢年终,老师们的问候多是“你们一个课时多少钱”。老师们也都争先恐后的要课上,教学科人员体会最深,这个时期很好排课,我们这样的普通高校,上好课还真是第一位。顺便说一句:这时的行政人员一般是按教师酬金的平均数,有的单位学院也不是,按照职级职称,对应到任课教师,一般就比较少了。还得交代一点:学校两类人员:教师和行政,细分的话还有工勤人员,这个概念也很重要,下面的问题就涉及到这两类人员的区别。
在大学里,教师按照职称,逐级逐年晋升,近十几年了,国家把职称系列分为十二级,教授(1.2.3.4)四级,副教授(5.6.7)三级,讲师(8.9.10),助教(11.12)两级。行政人员,也就是管理人员,除按职务级别分为校领导(正厅、副厅)、正处副处,正科副科,正科级、副科级外,也大体分了几级职员,但没有实质意义,因为高校一直没有实行职员制。工资来说:基本是(我说的是同工龄的情况),正科对应讲师九级,副处略低于副教授七级。以此类推,整体看,行政人员的工资要低于教师,但津贴方面,各个单位部门学院政策有所不同,多数或许高于教师。
最近几年,社会上风行高校排名,排名的主要依据就是看科研成果,也就是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及课题数、专利发明等上课以外的知识,这也无可厚非,考生家长也都看中这个,每年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都有些考生及家长咨询我,你们学校国内排名第几,我都是很尴尬的告诉他:数字很大。
话题远了,回来继续说绩效。说了半天,不论工资还是绩效,与本人的职务职称是密切挂钩的,因此这些年,无论是为了完成考核目标任务,还是能够多拿到绩效,老师们都在拼命的发论文,争取课题。即便如此,近两期目标考核中,身边仍有不少老师因没有完成科研任务而被迫降级。这几年老师们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所谓的科研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结果我不说你也懂。长此以往,利与弊到底是多少比例呢?
再说说晋级的事,老师们评职称难不难?难?但好歹一年评,每年都有名额,奔着这个目标去吧。行政人员呢,干了20多年的科长,我身边有的是。提拔干部可不是年年提,也不是广撒网、名额分配到学院到基层的。边缘单位基层的老科长们只有眼巴巴等着退休的份了。换条路走吧,想要评个职称,更是难上难,不搞教学科研,哪还能写出论文,和任课老师们竞争职称,无异于以卵击石。说到这,相信有的读者也有点蒙了,是的,说不清理还乱。
曙光来了,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明确: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
老师们,也包括我本人,加油吧,干好本职工作,上好每一堂课,学生的评价是客观的,家长的满意度是真实的。老师本就是个良心活。我选择这个职业,是因为初中语文老师写在黑板上的那句话: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关辉的事业!
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要辜负这个光荣称号!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大学教师职称等级】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网友提问:
大学教师职称,大学教师职称级别一览表?
请问高校之间的职称有区别吗?例如985副教授跟二本的副教授是一个概念吗?
优质回答:
老甘闲聊,跟你聊聊。职称名义上是一样的,但是获取职称的难度是天地之别,含金量自然不同。
地方上二本学校上副教授,和你竞争职称的人有没有核心期刊或者sci文章都不一定。985学校上副教授,都要拼基金,顶刊顶会文章数,甚至会算引用率(引用率表示文章被引用次数,是高质量文章的客观衡量标准)。
地方大学招聘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就有资格,985学校招聘教师,除了看第一学历,博士毕业学校,海外经历在,还要看博士阶段发文数量。通常要求2到5篇本领域头部期刊和会议发表,才有面试资格。进入985学校都如此高的要求,评选副教授的难度可想而知。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其他网友观点
从职级上来讲,没有区别。目前我国盛行的带事业编的教师岗位系列为:助教(11-13级)-讲师(8-10级)-副教授(5-7级)-教授(1-4级),理论上一级教授是院士。
如果学校是正规学校,有编制,那么“三本”的教授或者副教授和“一本”甚至“C9“的教授副教授在职级上面是一样的,只不过有些学校会发职称证书,有些没有。还有区别就是,部属学校是教育部直管,省属学校是省教育厅管,有些部属学校可以自己评职称,省属学校可能会上报教育厅。
当然实际上副教授之间的差别比较大,从学术水平、工资待遇等方面,同一学校不同学科之间,甚至同一学科之间,那也是天差地别,就不细说了。
可以类比公务员系列,例如都是正处,在偏远地区县里那就是县长级别,出门威风凛凛;在北京部委,那就是个跑腿办事的,上面厅局级一大堆人。但是职级是一样的。
其他网友观点
就职称本身而言,各个高校的职称应该是一致的。都是包括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等。基本概念都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级别的学校相同职称的含金量和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以副教授为例,各高校都有一定比例的副教授,但是各学校副教授差别是很大的,985高校和二本的副教授差别可能就更大了。
比如,有些高校副教授在岗人员比编制少很多,而且学校的层次也不高,可能需要尽快增加副教授的人数,这种时候评副教授就会比较容易。有的二本高校博士毕业过一年就可以参评副教授,紧缺时甚至博士到校就可直接享受副教授待遇。
但985高校往往高职称人员本来就比较多,博士毕业到校可能只能认定成讲师,甚至只能参评讲师,要评副教授还需要按照正常评定副教授的条件,需要较长的年限和比较高的科研成果。
一些层次比较低的高校,评副教授可能只需要主持有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过2、3篇核心期刊以上论文就可以参评,而且参评通过率比较高。而大多数985高校可能需要有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过国际重要期刊(SCI期刊,甚至要求2区以上)等科研成果才可以参评副教授,而且参评了副教授通过率也很低。
所以各高校的相同职称的晋升难度差别是很大的,相同职称人员的学术水平也因此有很大的差距。
其他网友观点
天壤之别!茅台酒与二锅头都是酒,能一样吗?
我认识一个985高校的副教授,到一般一本大学直接去当系主任,后来系升格为学院后当院长!!!
其他网友观点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所谓一本、二本只是高校在高考招生中的批次而已,并不是高校的等级。简单说就是,同一所高校不同的专业,可能会出现有的在一本批次内录取、有的在二本批次内录取的情况。而且,同一所高校的相同专业有时候在不同省份高考招生批次也可能存在差别。以本人高考那年的徐州师范大学为例,部分专业在一本批次录取、部分专业在二本批次录取。那么,您说徐州师范大学到底是算“一本高校”还是“二本高校”呢?
高校之间的职称有区别吗
职称这个东西是一个行业统一的东西,医疗行业甚至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进行考试了。只要您职称考试通过了,论文、年资等等条条框框都满足了,科室也还有名额,医院基本就聘您了。高校的具体情况本人不太了解,但大概应当也是类似流程吧,大同小异。
三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是副高级职称,难道二甲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就不是副高级职称了?高校通理,211、985高校的副教授是副高级职称,难道非221、985高校的副教授就不是副高级职称了?很显然,在这个层面,高校之间的职称是没有区别的,副教授都是副高级职称、讲师都是中级职称……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等,都有一个共同名称——副高级职称。
不同高校的副教授有差距吗
我国的高校虽然没有像医院那样明确分为几等几级,但高校之间存在档次差别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否则也就不会出现那么多“高考移民”了,不是吗?说211、985高校跟非211、985高校没有区别,您信吗?说协和、北医与徐医、温医没有区别,您信吗?
既然高校之间存在档次差别,不同高校的副教授同样是存在差距的。这就和医疗行业是同样的道理,像协和、湘雅、华西那些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和你们县医院的副主任医师同样都是副高级职称,水平能一样吗?所处的环境不同、学术交流氛围不同、继续教育层次不同,不同等级医院、相同职称的医生之间是存在巨大“水平差距”的。高校通理,不同等级高校、相同职称的教师之间也是存在巨大“水平差距”的。
当然,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前面所说的一切都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在同一个系统、同一个大背景下进行比较。如果您非要拿主任医师去和教授级高工进行对比,那本人也只能“呵呵”了……所处的领域不同,根本没有可比性!主治医师(中级)能做的,教授级高工(正高)未必做得了;工程师(中级)能做的,主任医师(正高)也未必做得了。再如大学教授与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二者虽然都是正高级职称,但是让大学教授去教中学的课程,恐怕还真未必就一定比中学教师教得好。当然,都属于教育领域,大学教授真要去教中学,适应一下应该还是可以的。但让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去教大学,带硕士、博士,对于其中的大多数人而言,恐怕就有些勉为其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