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别称有哪些(清明节的别称又叫什么)

清明节的别称有哪些

[闽南网]

清明节,全国性、多民族祭祀节日。俗称“三月节、三月三、思亲节、扫墓节、踏青节、真清明、大清明、做清明、清明祭、挂号节、墓祭、乌饭节”等。除中原汉区外,还广布壮、布依、朝鲜、侗、瑶、白、黎、土家、傈僳、拉祜、纳西、土、布朗、撒拉、阿昌、普米、达斡尔、仫佬族、俄罗斯族等二十余个少数民族地区。

清明节源起2500年前的周代,始于明物候、促春耕。《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流行中,与节期甚近的“上巳、寒食”两节合一。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的决定》,将“清明节”纳入国家法定节假日,旋于2008年起实施。

我国节日众多,“清明”唯“节气”兼“节日”,共融悲思、欢娱,凝聚祭祖扫墓与亲和自然两大主题。具体表现为四大节俗:1、扫墓祭祖。千百年间,赓续不辍。唐代杜牧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活画出沐雨扫墓孤行者的复杂心境。而今,人们已从拜坟茔、除荆草、供祭品、焚纸钱祭祖,扩展到祭祀先烈英杰、先贤名士,丰富了宏扬传统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社会功能。2、趋吉辟邪。隋唐盛行寒食“赠画蛋”;继而出现“戴柳”,头戴柳枝圈或柳帽,或径插柳枝于檐、窗,祈吉祥。3、踏青游玩。斗鸡、荡秋千、蹋蹴、作假花、放风筝、踢毽子、拔河……4、植树造林。“清明不插柳,红颜成皓首。”春阳、春雨更利“插柳成荫”。1915年,在孙中山先生的倡导下,北洋政府定“清明”为“植树节”;1928年4月17日,国民政府定孙中山逝世日3月12日为“植树节”;1979年2月23日,全国人大复定3月12日为“植树节”;此后,每逢清明,国家领导人皆引领“全民义务植树”,为国更添新绿。

鉴“三节”合一等因,节期因地有异:云南兰坪、维西普米族于二月二十五;山东荣城于春分后十五日;广西罗城仫佬族“清明祭”三天。浙江温州于清明前一日;俄罗斯族于清明前两日;朝鲜族于清明之日或四月初五;北京昔有清明“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说;白族于清明前后十天中自择某日;贵州罗甸布依族、黎族、畲族、青海海东土族等,于三月初三;鄂伦春族于三月十二,仅祭三年内亡灵;云南丽江傈僳族于三四月间不与祖先忌日冲突之日;东北满族于三月初(或四月上旬)某日;保山施甸县布朗族于泼水节前七日;甘肃积石山撒拉族于四、五月间某日;广东嘉应八月初一过“大清明节”。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编:《守望中国节——中国民协2012年传统节日系列活动回眸》,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清明节的别称】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

与清明节的别称又叫什么相关的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