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孙中山和蒋介石的关系
#心动的瞬间#
术语表达
孙中山:中国近代社会民主革命先行者。生于1866年,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病逝于1925,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1894年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主张,被拒绝,遂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由欧洲到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创办《民报》,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各省响应。12月由欧洲回国,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在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后,主张起兵讨袁,但党内意见分歧,在袁世凯出兵进攻时,仓促应战,旋即失败。1914年在日本建立中华革命党,次年发表《讨袁宣言》。1916年又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1917年反对段祺瑞(1865—1936)解散国会,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组织护法军政府,当选为大元帅,誓师北伐。1918年因受桂系军阀和政学系的挟制,被迫离职去上海。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俄共产党、列宁的帮助下,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中国国民党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学者观点
邵 建:大体上都对二人曾经的友谊与交往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相对一致的观点是二人早期有过较为密切的交往,特别是在郑观应隐居澳门期间,曾经有频繁的交流,相互切磋救国大计,这也是后来在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事件中郑观应给予孙中山极高评价和请盛宣怀、盛宙怀兄弟引荐给李鸿章的重要原因,二人关系由热转冷则是由于 1895 年之后孙中山走上了武装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之路。但是,真正的历史事实是否如此?孙中山、郑观应都是学术界研究比较充分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封信都有人关注,但是,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确凿的资料,证明他们有很好的私交和比较密切的交往。(介绍一般认为孙中山与郑观应的关系及孙中山如何给李鸿章上书,但由于目前尚无资料直接证明二人有密切接触,故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孙中山与郑观应的交往并不密切)——邵建:《郑观应与孙中山关系再讨论》,《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
林绪武: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五权宪法是建国纲领。“所谓宪法者,就是将政权分几部分,各司其事而独立。”这是孙中山对宪法的定义。五权,是中国文化中的考试权和监察权加上西方文化中的三权。考试权就是中国的科举 制度,监察权就是中国的御史台,长期存在于以儒家文化为意识形态的封建政权中。五权宪法既吸收了中国文化中的考试权和弹劾权,又借鉴了西方文化中的三权,是“中西合璧”的文化结晶。中国的维新或革命人士大多赞同三权分立,因为他们也都是要求变成资产阶级的人,不过不是农民,而是地主阶级在野派要求变成当权派,即地主阶级自由派。汪精卫指出: “三权分立说实为完全无缺。”但是,孙中山并不如此认为,他说:“余游欧美,深究其政治、法律之得失,知选举之弊。”无论洪秀全还是孙中山,都出身农民,而农民的革命思想都受到中国墨家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中,墨子是为广大劳动人民仗义执言,革命成功之后,墨家文化宜于共和国体。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 的主张,实际上也是反映农民希望变成资产阶级的要求,手段则是和俄国十月革命一样: 暴力革命。孙中山对墨子非常崇敬,《民报》创刊号上即刊有墨子的画像,并标注文字“世界第一之平等博爱主义大家”,他提出的平等、博爱和墨家主张的平等、兼爱基本一致,可以说,墨家文化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五权与三权的关系,要作“逆定理”式理解,对分权主义的否定,即是对集权主义的肯定。所以,五权宪法并不是三权分立的扩大,而是以中国文化纠西方文化之偏;并不是“分权学说的继承和发挥”,而是集权主义的体现。(孙中山五权宪法思想与三民主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林绪武:《孙中山五权宪法的“中西合璧”文化解读》,《广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
张芳:军事外交是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军事及其相关领域所进行的对外交往的活动。包括军事人员交往、军事谈判和军备控制谈判、军事援助、军事情报合作、军事技术合作、国际维持和平行动、军事同盟活动等。孙中山的军事外交思想及实践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研判国际格局,确立外交策略。孙中山早期对国际战略格局的判断是:“盖今日国际,惟有势力强权,不讲道德仁义”。他将西方列强对革命的中立或不干涉作为最低目标,而将从西方列强那里获得各种形式的援助以实现“民族主义”的政治目标作为较高的军事外交目标。(二)积极开展外交,谋求军事援助。其争取军事援助的外交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领袖外交;二是联盟外交。(三)倡导维护和平,主张伐战与伐交的结合。孙中山重视军事力量建设,但强调军事力量对外运用的积极防御性质。对于中国所面临的现实威胁,孙中山认为“可用和平手段即用和平手段,必须用强力时即以强力临之”,这反映了孙中山反对战争,但决不惧战的思想。(介绍孙中山军事外交思想)——张芳 王萍:《论孙中山军事外交思想与实践》,《军事历史研究》,2014年第3期
学者观点分析: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举足轻重,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国父”。因此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内容,邵建介绍了孙中山与郑观应之间的关系、林绪武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五权宪法”思想的渊源、张芳介绍了孙中山先生的军事思想。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在高考题中也是常考点,主要考察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内容、影响、评价,考察形式一般是引用孙中山先生的原话或他人点评,考察难度可难可易,一般偏难。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孙中山简介】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