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萨斜塔在哪个国家哪个城市(比萨斜塔在哪个国家怎么倾斜的)
举世闻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正面临着“身份危机”。
因为它正逐渐变得“不那么斜了”。
据BBC,意大利比萨斜塔的监测小组专家近日证实,比萨斜塔正在逐渐变直。报道称,在过去20年间,比萨斜塔“纠正”了4厘米的倾斜。
监测小组专家Salvatores Settis称,“看上去似乎这座塔年轻了200岁”,“而好消息是这座塔正不断地、慢慢地变得更直”。
已经存世800余年的比萨斜塔也倾斜了800余年,为何突然“变直”?
有网友称,“是超人把它推回去的啊!”
还有网友称,“很显然,是所有这些游客把它给推回去的”。
所以,你有“贡献”一份力吗?
歪了800余年的斜塔要“变直”了?
比萨斜塔矗立于意大利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比萨大教堂的一座独立式钟楼。塔高54.45米,倾斜角度约为3.99度。
该塔修建于1173年,其设计原本是垂直竖立的,后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5年后该塔便开始倾斜。
该塔的修建耗时200余年,期间建造方一直试图纠正倾斜,但未能成功。但是,正是这座塔的“倾斜”造就了这座塔的名声。
据《纽约时报》,负责该塔管理的非营利组织Opera Primaziale Pisana负责人Gianluca De Felice称,“当地人以前一直将它视为一座失败的建筑,但此后这座塔却成了城市的福音”。
倾斜的比萨斜塔成了比萨城甚至意大利的标志性建筑,每年约有80万游客专程为比萨斜塔而来。
据BBC,一直到1990年,由于担心比萨斜塔处于倒塌边缘,比萨斜塔首次对公众关闭。此后,从1993年至2001年,一个国际委员会开始对比萨斜塔进行固化修复,耗资2亿英镑,终于将比萨斜塔的倾斜度纠正了45厘米。
2001年,比萨斜塔再度对公众开放。
《纽约时报》称,监测专家Settis在电话采访中称,比萨斜塔目前处于“健康状态”。
但是,虽然在不断“变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完全变直。一位专家称,“以目前的速度,塔(变直)将需要大概4000年”。
“不那么斜了”是好事坏事?
据《纽约时报》,比萨斜塔大概是世界上“监控最多”的一座塔,有超过100个传感器每小时读取包括外部温度、内部温度、风速、材料中的微裂、土壤运动等信息。
比萨官方也正在逐渐控制登塔的游客数量,此前每年大概有40万游客登上比萨斜塔。
然而,虽然比萨斜塔“不那么斜了”意味着塔的状况更加稳定,倒塌的风险也有降低,但以“倾斜”闻名的塔可能不再“倾斜”,也许不完全是好事。
《纽约时报》称,虽然比萨斜塔依然是世界上最倾斜的塔,但瑞士和德国正在争夺这个名号。
德国之声也称,若是比萨斜塔全然变直,比萨城、意大利将会丧失一个最著名的地标建筑。
有网友称,“本准备明年去这儿呢,现在找不到要去的意义了……”
还有网友玩笑称,“听到它变直的消息,LGBTQ群体大概不会开心。”
世界十大看上去“岌岌可危”的建筑
美国《时代》杂志2010年6月评出了世界十大看上去“岌岌可危”的建筑。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意大利比萨斜塔。
阿联酋阿布扎比 “首都之门”
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或许是个意外,但阿联酋“首都之门”的倾斜则是人为。这座建筑也被评为“世界上最倾斜的人造建筑”。
“首都之门”集酒店和办公场所为一体,高160米,共35层,倾斜角度为18度,是比萨斜塔倾斜度的5倍。
荷兰阿姆斯特丹 WoZoCo老人公寓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当地住房协会在被要求为老年人提供100间公寓,但只有87间能满足有充足阳光的规定。为避免占用更多绿地,它们将其他部分悬挂或固定在公寓的外部,形成悬挂式套房。
希腊 米特奥拉修道院
米特奥拉修道院位于希腊特里卡拉州色萨利区,修道院修建在高耸的山岩顶点,形状各异、色彩不一,就像“悬浮在空中”。
西班牙马德里 欧洲门
坐落于西班牙马德里的“欧洲门”由美西两国联合建造,1996年完工。两座塔形写字楼相对而立,倾斜角度为15度 ,是世界上第一座倾斜的高层办公楼。
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 苏特亚金屋
这栋奇特的建筑位于俄罗斯西北部的偏远小城阿尔汉格尔斯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的木质房屋。该建筑共有13层,34米高,由俄罗斯人苏特亚金于1992年开始建造,并在那儿住了15年。
德国 雅特塔教堂
德国雅特塔教堂建于13世纪中期,但塔尖是在1450年加建的。然而此后塔尖不断倾斜,但一直未倒。90年代末,德国政府有效阻止其继续倾斜,目前教堂仍在使用中。
日本 高杉-1茶馆
该茶馆位于日本长野县奇诺地区,其名字“Takasugi-an”的含义是“一个很高的茶馆”。茶馆建立在两棵板栗树的顶端,只有一个独立支撑的梯子通行。
德国 利希滕斯坦城堡
利希滕斯坦城堡建于19世纪,位于施瓦本山西北埃哈茨河谷的悬崖峭壁上,被视为中世纪后期最强壮的城堡之一。
中国山西 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峭壁之间,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著称。悬空寺始建于1500多年前,距离地面约50米,其建筑特色可概括为“奇、悬、巧“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