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传说故事(腊八节的传说20字)
腊八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话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是过年的前奏曲。所以时序一进入腊月,街上的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也开始忙碌起来,注重传统的中国人更是觉得只有在腊八节喝下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才是对上一年的完美收尾。那腊八粥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喝腊八粥?还有没有其他节日食物?腊八节有什么习俗?不要着急,下面文史君就带你探秘腊八节的“前世”传说和“今生”习俗。
一、腊八节的“前世”传说
关于腊八节的来源,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了。梳理各种传说,比较流行的大概有这么6个,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
1、释迦牟尼
腊八也是佛教的盛大节日。相传释迦牟尼出家修行六年毫无收获,静思太过,饿晕在菩提树下。一个牧羊女路过看到,便以杂粮和野果配以清泉煮一碗粥给他吃。释迦牟尼吃完粥后气力恢复,继续在菩提树下打坐,七天后,终于在腊月初八悟道成佛。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佛,表达像佛祖那样艰苦修行的决心,各地佛寺在腊月初八举行浴佛会诵经,并用谷物果实等熬粥供佛,赠予门徒和信众以纪念佛祖。
2、赤豆打鬼
据说上古时期,有恶鬼专门作祟,小孩子生病、人们品行不端等都是因为恶鬼的原因。而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单畏惧赤(红)豆,所以人们在腊月初八这天熬粥,借粥里的红豆、赤小豆来打鬼,驱疫迎祥,这才有“赤豆打鬼”之说。
3、纪念修长城劳工
当年秦始皇下令修长城,民工们日夜赶工不能回家,管饱全靠家人送粮,难免有很多人家里隔山隔水,路途遥远,不少人饿死在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这天,民工们把自己残存的杂粮放在一起煮了一锅粥,每人一碗来抵御寒冷。后来为了纪念这些民工,人们每年煮腊八粥喝。
4、牢记祖先勤俭美德
西晋有个青年人,平日里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家里人几次相劝他都无动于衷,一直拖到了腊月初八那天,家里断炊了。小伙子搜刮完家里的米缸粮仓也就几捧杂粮而已,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这些杂在一起煮了一锅粥,从这之后他痛改前非,辛勤劳作。而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煮粥喝,既表示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5、纪念岳飞
当年岳飞率将抗金于朱仙镇,正直严冬腊月,数九寒天,岳家军饱受饥寒交迫之苦,当地百姓端粥相赠,岳家军饱餐百姓的“千家粥”之后浑身暖和,体力恢复,大胜而归。这天恰是农历腊月初八,人们后来为了纪念岳飞及岳家军的英勇,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煮粥,渐成习俗。
6、朱元璋挖“老鼠洞”
没错,又是朱元璋,“流浪鸡”、“珍珠翡翠白玉汤”、“凤阳豆腐”、“御香水晶锅”,中国很多民间美食似乎都与这位帝王有关,“腊八粥”跟朱元璋之间当然也有一段佳话为人们津津乐道。
据说朱元璋当年落难在监狱受苦,那天正是腊月初八,饥寒交迫的朱元璋意外发现牢房墙角有个老鼠洞。饿的奄奄一息的朱元璋正准备捉老鼠充饥时,竟在老鼠洞挖出了一些大米、红豆等杂粮,于是把它们熬了一锅粥美美饱餐了一顿。
后来当了皇帝的朱元璋吃惯了山珍海味竟无比怀念当年那碗粥的美味,同时也为了纪念坐牢的艰苦日子,朱元璋就下令把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把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二、腊八节的“今生”习俗
说完了腊八节的“前世”,咱们再来看看它的今生。如今的腊八节,依然是我国民间保存比较完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各地都还比较流行,也保留了不少传统的过节习俗,比较流行的有这么5个。
1、熬腊八粥
宋代煮腊八粥的配料为胡桃(核桃)、松子、乳蕈(蘑菇)、柿饼、板栗,加上米和豆,共七样,象征佛家“七宝”,蕴含着酸辣苦甜咸人生五味,故称“七宝五味粥”。后人不明其义,多称腊八粥为“八宝粥”,有时还一定要凑够八种米豆果子来熬粥。事实上各朝各代的腊八粥配料都各不相同,老舍先生还笑称腊八食材是“小型农业展览会”。所以说只要是多种食材熬制即可,不必纠结于八种配料。
同样我国地大物博,地域特色显著,腊八粥也有“甜党”、“咸党”之分,形式虽然多样,但在这个节日里,不变的是大家随粥喝下的那一份热腾腾的情怀。中国人总是喜欢把美好愿望与诱人食材通过舌尖上的味蕾联结起来,那些食材自然也被赋予了美好的希冀,桂圆代表“团圆”,核桃象征“和和美美”,百合意味着“万事和睦”……
2、泡腊八蒜
泡腊八蒜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腊八蒜用醋腌制而成,成品色如翡翠,口味偏酸微辣。老北京吃腊八蒜还有小故事源自于“蒜”与“算”谐音。旧京时各家店铺有在年前腊月结账的习俗,一般从腊八日起查算,正如俗语“吃过腊八饭,就把年事办”,所以腊八节也称“腊八算”。
自腊八这天起,放债人带一小罐腊八泡蒜送给欠债人,欠债人一看就明白是几个意思了。一些借债的穷苦人无力还债,为了回避算账索债的人“算账”,就做“腊八蒜”吃,以消除“晦气”,欢欢喜喜过个吉祥年。
3、晒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黄山市黟(yī)县的民间风味特产,腊八豆腐由大豆、辣椒、五香等原料经传统手工艺精制而成,有“素火腿”之称。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带甜,又香又鲜。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又造一道菜,明清时期,徽商外出经商,一般的食物不易保存,一家商户的妻子运用腌制的办法给她丈夫做了豆腐作为外出经商跋涉的食物,味美且干燥容易携带,后来收到大家好评,纷纷效仿,那位商人为了感谢自己的妻子就之为“老婆豆腐”,黟县的“老婆”字音发声很像“腊八”,久而久之这豆腐也被称作腊八豆腐。
4、煮腊八面
腊八面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中国北方一些地区不产或少产大米,人们不吃腊八粥而吃腊八面。前一天把面条擀好,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到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这种习俗至今依然沿袭。
5、吃腊八冰
俗语说“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腊八这天一大早,人们要到河边砸冰背回家,谓之“腊八冰”。谁起得早,第一个打上冰,谁就更有好运气。还有说腊八前一天,用盆子舀水结冰,到了腊八节就把冰从盆子里取出敲碎吃。据说吃了这天的冰,以后一年都不会肚子疼,当然这只是一种“据说”。
三、腊八那些事儿
在过去,老北京人多选腊八这天聘闺女、娶媳妇。有句歌谣:“腊八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当时老百姓认为腊月是大喜临门的季节,俗称为吉腊月,而腊月初八又是最喜庆吉祥的好日子,所以多选这天办喜事以示吉庆。
北方有些地方还有让树木花草“喝”腊八粥的习俗。凡是前庭后院,树木花丛,乱干柔根都要浇上一勺浓嘟嘟的腊八粥,据说这样做,春回大地时,不但葱翠茁壮而且花繁叶茂,果木也不歇枝。
有的地方,腊八吃粥之前,老人们还是保留着先盛出一碗放柜子里的习惯以图个“年年有余”的吉利;“腊八吃了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还有说在腊八这天,外嫁的闺女不能回娘家吃饭,否则会对婆家人不利,会把娘家人吃穷;还有的腊八忌食蔬菜,否则农田多长杂草;有些地方流行在腊八争相理发,因为“正月理发死舅舅”;还有的在腊八举行击鼓驱疫的巫术活动等。
文史君说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很多富有神秘色彩的美丽传说,有的甚至缺乏逻辑,但这并不影响民众过节,更不影响过节的喜庆气氛。腊八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不管各地过节的方式差别多大,也不管熬粥出自何种缘由、用什么配料、甜粥还是咸粥,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延续了上千年,至今都未改变,节日里传递的温暖情怀也从未间断。对于节日来说,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吧!
参考文献:
吕传彬:《腊八节和腊八粥》,《档案时空》,2018年第1期。
刘朴兵:《汉字中的美食》,人民出版社,2018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维他命橙)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