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
高考中音乐欣赏考什么内容?
问题补充:尤其是山师的音乐欣赏考什么内容? 能自学吗?用什么教材(最好是带光盘的)? 考音乐欣赏的学校多吗? 谢谢了!
●山师考得很简单 你有普通的音乐素养就行了 恩 考山师 你最好买张准 李志伟(还有俩人我忘名字了)出的高考音乐指导 山师门口和声书店就有卖的 那后面有音乐欣赏 一般从那出题
请问湖南卫视金鹰卡通榜样东西栏目结束时动漫音乐欣赏每次放的那首叫什么题目?
问题补充:应该是一部欧美的。。有个女的在唱歌的。。 那首歌。。叫什么?
●《here by my side》英文版 歌手mink 附送一句,那不是动画的op或ed等等啥啥啥的啊 话说,我最近疯狂地回答此类问题= =|||
松花江上的歌曲含义及其音乐欣赏
问题补充:松花江上的歌曲含义及其音乐欣赏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张寒晖作于1936年。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张学良电令时任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保存实力,消极对待日本关东军的挑衅,致使东北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西安事变前夕,西安爱国青年去临潼请愿时,行至十里铺,张学良将军驱车赶来,劝导学生勿去临潼,怕有危险。这时,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悲壮的歌声令人断肠。张学良听了,沉痛地说:“请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内,用事实来答复你们。” 抗战开始后,周恩来曾代表中共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出席东北军军官会议。会议结束时,周指挥与会军官唱了这首歌。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当歌声进入“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时,全场军官有的热泪盈眶,有的低头哭泣,有的举起了拳头,“一定要打回老家去!”的决心,充溢着歌唱者的胸膛。 《松花江上》初由省立二中唱起,后流传东北军,并迅速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而且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张寒晖,可是,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却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一直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就是这样代表着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 歌曲赏析 1936年,被蒋介石驱赶到“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布满西安的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归不得,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人人心中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当时正在西安二中教书的张寒晖,天天见到这种流浪徘徊的惨景,耳鼓充满嗟叹痛苦的呼声,于是便谱写出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歌曲,以含着热泪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张寒晖曾说:“我把北方‘娘们’在坟上哭丈夫、哭儿子的那种哭声变成了《松花江》的曲调了。当然,这也要变一变才成……。”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倾述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申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长处呼天抢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张寒晖谱成这首歌曲后,先亲自教二中学生歌唱,后来传到东北军的学生队里,不久就传遍了东北军。1936年11月,“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全城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唤醒民众的作用。解放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也选用了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的结构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具有倾诉性,叙述性兼抒情性的特点。歌词内容有很强的说服力,真切感人。第一部分是由两个乐段组成,每一段又都由三个乐句构成。这一部分的音调富于叙事与抒情的特点,倾诉着自己的家乡东北,有丰富的物产,还有自己的爹娘,第二部分的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得到了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这首歌以带尾声的二部曲式为结构。倾诉性的音调贯穿全曲,并兼有叙事和抒情的特点,真切感人。旋律以环回萦绕,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感情越来越激动,具有回肠欲断的效果。当尾声唱出呼天唤地似的旋律时,歌曲达到了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起来抗争的力量。 依据歌词的内容和感情的脉络,这首歌分为怀故、漂流、呼唤三个层次。词的开头部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诉说了家乡的美丽富饶和丰富资源。第二部分“九一八,九一八,在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整夜在关内流浪。”概括地描述了国土沦丧后的悲惨遭遇,控诉了日本侵略军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尤其第三部分是歌曲的高潮。“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那撕心裂肺的旋律,无限感慨地向故乡的亲人发出呼唤,抒发着对早日收复失地的强烈渴望。歌中的“我”那满含热泪、悲愤交加的音调,使每个中国人为之动容。 上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男高音李光羲在大型歌舞剧《东方红》演唱这首歌曲,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施鸿鄂的演唱堪称经典。
寻找好听的中国古典音乐欣赏网站?
问题补充:寻找好听的中国古典音乐欣赏网站?
●雅燃音乐网,可以在线欣赏,也可以。不过需要积分,不过不难搞,收藏几张专辑或是发表点评都会有比较多的积分奖励,还可以写写博客。
大学《欧洲古典音乐欣赏》交响乐各体裁及结构的关系论文
问题补充:大学《欧洲古典音乐欣赏》交响乐各体裁及结构的关系论文
●介绍你参考我在大学授课时的一篇备课笔记,希望能够帮你。浅谈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结构和贝多芬的贡献 一、交响曲含义的渊源“symphony”一词源于古希腊,“sym”是“一起、同时”的意思;“phony”是两个以上音和谐的意思。一般指乐队各声部同时奏出和谐的音符。二、交响曲体裁的渊源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的结构是:“快板–慢板–快板”。 在18世纪逐渐脱离歌剧,吸收其他器乐曲的因素,发展成为独立的有3个乐章的器乐体裁,依然属于小型乐队或器乐重奏的作品。三、交响曲体裁的定型海顿、莫扎特的大量创作实践,最终确立了规范的交响曲式,即古典交响曲。它通常包括有4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或稍慢),节略的奏鸣曲式、三段式、复三段式、变奏曲式,具有抒情性;第三乐章,快板(或稍快),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奏鸣回旋曲式等。与此同时,交响曲整体的调性布局、和声结构、各乐章间的对比与平衡、乐队中乐器的组合与规模等均得到规范化而基本定型。 四、交响曲体裁的发展交响曲在贝多芬手下则被发挥到极至:1、展开部与尾声得到扩大;2、主题对比强烈;3、和声富于动力性;4、第三乐章以谐谑曲取代小步舞曲等;5、注入了前所未有的人文主义思想。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交响曲进入19世纪浪漫主义交响曲的新阶段。五、交响曲曲式结构特别强调是第一乐章所必须采用的奏鸣曲式的结构。一般分为引子、呈示部、发展部(展开部)、再现部和尾声。1、引子奏鸣曲式可以有引子,也可以不安排引子。引子是主题的高度概括,是一个特别的提醒。比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的引子,贝多芬自己称为“命运在敲门”。引子出现,马上渲染了音乐的气氛,确立了主题的基调。早期奏鸣曲的引子一般不参与发展,但是贝多芬、舒伯特等人都曾在发展部当中引用引子的材料或者进行再次适当地提示,比如《命运交响曲》。2、呈示部呈示部包括主部、连接段、副部及小结尾。主部:主部主题又称第一主题,调性就是交响曲的调性。反映交响曲主要的、最基本的思想;副部:副部主题也称第二主题,在调性上与主部主题要有明显的对比。古典奏鸣曲式要求主部与副部之间保持严格的调性关系,即副部出现在主部的属调(纯五度)上,而贝多芬后期的作品呈示部中出现三度关系的主部和副部,浪漫主义作品甚至有二度关系的。一般来说,主部和副部的乐思往往是对比并置的或者是对比冲突的,这种并置或者冲突构成了奏鸣曲式的主要结构力量。主部和副部的主题是后面发展部发展的主要素材。3、发展部(展开部)发展部也称展开部或自由幻想部。呈示部中的乐思在发展部中得到展开和发挥。展开的方式一般有:1)主题在发展部里面变形、模进(严格变奏和自由变奏方式);2)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同时出现;3)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交替出现;4)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在不同调性上出现;5)用复调手法发展乐思;6)把主体中的单独动机进行拆分发展;7)引入新的被称作“插部”的乐思(其实就是采用主部和副部以外的新材料);以上一切手段的目点,就是为了营造两个主题间的对比、冲突,使矛盾激化,产生戏剧化的冲突效果。4、再现部当音乐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发展后,主部主题在主调上进行再现,通过一个连接部再将副部主题提升到主调上再现,将矛盾冲突进行协调统一,手法是用两个主题的调性统一来使音乐的戏剧冲突得到平衡和解决。5、华彩段华彩段也就是炫技的段落,在早期古典音乐的器乐和声乐中都是存在的,在这个段落到来时,歌唱家和演奏家可以即兴发挥,展示高超的歌唱和演奏技术,藉以烘托音乐氛围,获得听众赞赏。但贝多芬写定了华彩段,从此华彩段不能随意进行发挥。个人认为,贝多芬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一个必然:交响乐队的编制和乐器品种的发展,以及作品篇幅的大规模提高,已经很难有即兴发挥的空间和必要性了。6、尾声尾声是交响曲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终结,采用完全终止式(稳定终止),有时尾声的篇幅也很长,类似第二发展部。这样尾声显得很有内容,避免了不匆匆一笔带过而显得苍白。 你可以适当改写一下,祝你好运!
我想在成都报一个古典音乐欣赏或者西方音乐史的课程,不知道哪里可以学?业余的,谢谢.
问题补充:我想在成都报一个古典音乐欣赏或者西方音乐史的课程,不知道哪里可以学?业余的,谢谢.
●电驴上不是有耶鲁开放课程么?讲的很不错啊,强烈建议的,西方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欣赏礼仪有哪些? 包括中西方的。
问题补充:古典音乐欣赏礼仪有哪些? 包括中西方的。
●1,进场的时候注意不要拥挤,坐下以后可以小声和同伴交流,但是演奏家上台以后就不要再说了。2 不携带水、零食进场,保持音乐厅的整洁。3 演奏中不要在下面制造噪音,因为有可能干扰演奏家的演奏和对音乐的表达。4 乐章中间不要鼓掌,那样人家会觉得你是XX你懂得。(一般就是3-4个乐章)整首完了再鼓掌5 如果要献花,倒数第二首曲目的时候去后台准备。如果有返场的话,就是返场完了再上去,后台就不要鼓掌啊啥的,因为台上又听不见。差不多就这些了,手打望给分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的困惑。
问题补充:西方古典音乐的表现方法,除民族音乐采用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变化外,还大量采用其它创作技法和音乐元素,如和声、复调,及复杂的织体和频繁转换的各种调式,尤其是大型严肃音乐作品,本人在欣赏时一头雾水,欣赏时总是尽力分辨各种和声、复调,及复杂的织体和频繁转换的各种调式,很是辛苦,越是这样,反而分散了精力,影响欣赏。伴着解说欣赏似乎很有道理,但脱离解说,与事后的解说当中的深刻含义相对照,总是感觉相去甚远,不能全面理解作品丰满的艺术形象。艺术欣赏应该是自然而然,愉悦与过程相伴,并得到极大的满足才对。是欣赏习惯的问题,还是缺乏听力训练,耳朵不够灵敏,分辨不出和声、复调,及复杂的织体和频繁转换的各种调式,或者是严肃音乐脱离了现实大众呢?欣赏严肃音乐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是不是还要大量学习各种音乐理论呢?每当我无法理解作品的时候,总是怀疑作曲家是否故弄玄虚的“炫技”,刻意营造其作品的“深刻性”呢?但看着那心如痴如醉的听众我又困惑了,很是感慨!
●请先看看你提出的几个关键词:旋律,节奏,和声,复调,织体,调式。 古典音乐是所有艺术中创作过程最为复杂的(构思-起草-创作-修改-二次创作-再修改;最后两步甚至可以无限循环),是时间的艺术,比较抽象;另外,欣赏周期也较长(首次聆听-感性反射音乐形象-反复多次聆听–理性欣赏纯音响;最后两部也可以无限循环),需要长时间的集中对声响注意力,对声音的记忆也是一种考验。而这些都离不开你对音乐基本元素的理解程度。我不能说你在欣赏过程中一定要懂得乐理,要懂得配器或者其他种种技术。但是你对这些元素的理解程度越高(比如音高感和节奏感),则对欣赏越有利。 对于具体的欣赏作品。最好是先了解,多收集资料,然后再欣赏。不然你的“想象”和音乐本身永远是南辕北辙。理性欣赏音乐是最重要的。
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给我推荐一些比较经典的西方古典音乐,偶尔来陶冶一下情操。
问题补充:西方古典音乐欣赏,给我推荐一些比较经典的西方古典音乐,偶尔来陶冶一下情操。
●先为你介绍一个乐团——伦敦爱乐乐团。这是世界著名的一流交响乐团。自从1932年托马斯比切姆爵士创建了伦敦爱乐乐团以来,该团以其演奏曲目的多样性和卓越的艺术性而享盛誉。1973年,伦敦爱乐乐团访问中国,这使得伦敦爱乐乐团的名声和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观众心中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多年来该团在美洲、欧洲和日本进行了多次巡回演出,还出访了印度、澳大利亚和南非。然后为你推荐雅燃音乐网的《最佳古典音乐50篇 The 50 Greatest Pieces of Classical Music》这张专辑,收录了伦敦爱乐乐团的50首经典音乐:01.Peer Gynt Suite No. 1, Op. 46: Morning Mood02.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Fate”: I. Allegro Con Brio03.The Four Seasons, Op. 8, “Spring”: Allegro04.Adagio for Strings05.The Valkyrie: Ride of the Valkyries06.Nocturne No. 2 In E-Flat Major, Op. 907.Canon In D Major08.Carmina Burana: O Fortuna09.Orchestral Suite No. 3 In D Major, BWV 1068: Air10.The Planets, Op. 32: 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11.Suite Bergamasque, L 75: Clair de Lune12.Nabucco: Chorus of the Hebrew Slaves (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13.Piano Concerto No. 21 In C Major, K. 467: II. Andante14.Brandenburg Concerto No. 3 In G Major, BWV 1048: Allegro15.Thais: Meditation16.Symphony No. 9 In E Minor, Op. 95, From the New World II. Largo17.On the Beautiful Blue Danube, Op. 31418.Hungarian Dance No. 5 In G Minor19.Swan Lake Suite, Op. 20: Scéne20.Gymnopédie No. 121.Requiem, K. 626: Lacrimosa Dies Illa22.Bagatelle In A Minor, WoO 59, “Für Elise”23.Pomp and Circumstance, Op. 39: Land of Hope and Glory24.Carmen Suite No. 2: Habanera25.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Choral”: Ode an Die Freude26.The Tales of Hoffmann: Barcarolle27.Adagio In G Minor for Strings and Organ (after T. Albinoni)28.Serenade No. 13 In G Major, K. 525, “Eine Kleine Nachtmusik”: I. Allegro29.The Barber of Seville: Overture30.Piano Sonata No. 14 In C-Sharp Minor, Op. 27:2, “Moonlight Sonata”: Adagio Sostenuto31.Má Vlast (My Fatherland): Vltava (The Moldau River)32.String Quintet In e Major, Op. 13: Minuet33.Symphony No. 40 In G Minor, K. 550: I. Allegro Molto34.Slavonic Dance No. 2, Op. 7235.Ave Maria (after J.S. Bach)36.Finlandia, Op. 2637.Piano Sonata No. 11 In A Major, K. 331: Rondo: Alla Turca38.The Magic Flute, K. 620: Overture39.The Messiah, HWV 56: Hallelujah Chorus40.Peer Gynt Suite No. 1, Op. 46: In the Hall of the Mountain King41.Pavane42.Double Concerto In D Minor for Two Violins, BWV 1043: Vivace43.L’Arlesienne Suite No. 1: Prelude44.Radetzky March, Op. 22845.Egmont, Op. 84: Overture46.Cavatina47.Concerto Grosso No. 8 In G Minor, Op. 6, “Christmas Concerto”: Allegro48.Vocalise, Op. 3449.Messa Da Requiem: Dies Irae – Tuba Mirum50.Symphony No. 5: Adagietto专辑地址: http://www.flamesky.com/cop/album/8111绝对艺术的精品,让人爱不释手的佳作。
以中国名曲或外国音乐名著为基础,谈对音乐欣赏的认识的论文
问题补充:以中国名曲或外国音乐名著为基础,谈对音乐欣赏的认识的论文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在他们的钢琴曲目中,肖邦都占有着重要地位。原因并不仅在于肖邦的作品特别适合于钢琴音乐会和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听众观众,尤其在于肖邦音乐的美,在于它的诗意和韵味,在于表情和调性的富于变化,在于始终与内容化为一片的、形式的开展。但所有表达肖邦的钢琴家,并不都有资格称为肖邦专家,虽然绝对准确的表达标准是极难规定的,甚至于不可能规定的。一方面,随着音乐表现方法的发展,随着钢琴音响的进步与机械作用的日趋完美,随着美学观念的演变,大家对肖邦作品的了解也不断地在演变着。另一方面,关于他作品的表达,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见解同时存在,这是需要看表达的人的个性和反应而定的:有的倾向于古典精神,有的倾向于浪漫气息,有的倾向于表现派。其实,一切乐曲的表达,都由这些不同的观念在不同的程度上表现出来。 在艺术领域我们得到一个结论:若要不顾事实,定出一些严格的科学规则与美学规则,那不用尝试,注定要失败的。肯定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找另外一条路径去了解肖邦,这路径是要抓住他音乐的某些特征,可以作为了解他作品的关键的特征。看看肖邦在19世纪音乐史中所占的地位,即使是迅速的一瞥,也能帮助我们对这个问题加深了解。最流行的一种分类法,是把肖邦看作一个浪漫派。这评价,从时代精神和当时一般的气氛着眼,是准确的,但一考虑到肖邦的风格,这评价就不准确了,因为浪漫主义这个思潮显然已趋没落,把肖邦局限在这个狭窄的思想范围以内,当然是错误的。 肖邦的音乐以革新者的姿态走在时代之前,调式体系的日趋丰富是由它发端的,它的根源又是从过去最持久最进步的传统中引申出来的:肖邦认为莫扎特是不可企及的“完美”的榜样,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是他一生钻研的对象。 至于肖邦作品的内容和他的表现方法,可以说是用最凝练最简洁的形式,表现出最强烈的情绪的精华,浩瀚无涯,奇熠恣肆的幻想,像晶体一样的明澈;心灵最微妙的颤动和最深邃的幽思,往往紧接着慷慨激昂的英雄气魄和热情汹涌的革命情神;忽而是无忧无虑、心花怒放的欢乐,忽而是凄凉幽怨、怅然若失的梦境;雕刻精工的珠宝旁边,矗立着庄严雄伟的庙堂。的确,在肖邦的作品中,没有一个小节没有音乐,没有一个小句是只求效果或卖弄技巧的。体会他的思想,注意他的见解演变的路线,他的学生和传统留下来的、当时的佐证,卓越的肖邦演奏家的例子,凡此种种,对于有志了解他不朽的作品的艺术家,都大有帮助。只有在肖邦最全面的面貌之下去了解他的作品,才能说是恰当的、忠实的,至少不会有错误的看法。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三位钢琴家演奏的《波兰舞曲》。著名的波兰钢琴家、作曲家肖邦,自从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后便在巴黎定居。有一天,在巴黎的波兰贵妇人吾汀斯基家里,来了三位客人,他们都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也是吾汀斯基家的常客。他们是德国的希勒、匈牙利的李斯特和波兰的肖邦。音乐家相见,话题自然而然地围绕着音乐的内容,渐渐地谈到了对民族音乐的看法,这时,他们之间就出现了分歧。原来,希勒是一个主张“绝对音乐”的作曲家,他不承认音乐有民族意识的存在;李斯特是近代标题音乐的鼻祖,他承认任何音乐必定有它的内容;肖邦则认为,他的音乐是绝对的民族音乐。三人在这一问题上争论不已。于是吾汀斯基出来说话了。她说:“肖邦刚好完成了一首《波兰舞曲》,争论是难有结果的,不如大家都到钢琴上来演奏一遍,以便证实一下乐曲中到底有没有民族意识这回事。”大家都同意她的建议。 于是,首先由希勒坐在钢琴前,他把《波兰舞曲》以最纯熟的技巧,严谨地、一丝不苟地弹奏了出来。因为他的理论是:如果音乐具有内容,必会破坏音乐的完美的意境,所以他的演奏,确实能令人惊叹他的准确和技巧,但除此之外,就只有茫然和空虚之感了。 李斯特接着坐到钢琴前,他知道,肖邦这首《波兰舞曲》是为被敌人瓜分了的波兰而作的,李斯特也为此感到同情和激愤。于是,在他的音乐中,人们听到了枪声和火焰,战斗和奔马,战斗结束之后,是被蹂躏的波兰女人和儿童在啼哭,最后是绝望的呼喊和激愤的爱国志士们的热血在沸腾。一曲既罢,希勒的脸庞已紧张地为不幸的音乐所感动。吾汀斯基、李斯特和肖邦都流下了眼泪。 最后,肖邦坐到了钢琴前。他坐着沉默了很久。因为他觉得,李斯特对这首舞曲的解释是错误的,他必须自己来给以正确的表现。当他的心已全部进入音乐境界的时候。只见他轻轻地、喃喃地说:“波兰还没有灭亡!”接着,音乐从钢琴中倾注出来,弥漫着、扩散着。这里出现的不是波兰的恐怖、可怨的命运,也不是战争和死亡。这里出现的是波兰的阳光,阳光下是波兰的村庄、羊群;田野里开放着繁茂的鲜花。接着,波兰的山川流水,愉快而幸福的村民,仿佛在一个假日吹着笛子在舞蹈,还有孩子们在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