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寓意代表什么意思(夏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意思)

文/农夫也疯狂

天气越来越热了,降雨也明显增多了。从这周星期六开始,这几天一直都是下雨。翻看了一下手机日历,发现周六居然是农历五月十三。这一天对于农民来说在过去可是很重要的日子,小时候就听大人们说起过“大旱不过五月十三”的农谚,从那以后就一直关注这一天,发现在农历五月十三这一天基本上都会降雨。往后面翻了一下,找到了最近雨水多的答案:原来马上就要夏至节气了。今年的夏至是6月21日,也就是本周五。那夏至节气是什么意思呢?夏至节气后哪一天入伏呢?

夏至是24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夏至节气这天,在北半球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因此这一天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在民间有着“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农谚。从夏至节气这天以后,白天的时间就开始不断缩短了,而夜晚的天气就开始增长了。那夏至是什么意思?意味着夏天到了吗?

对于夏至节气,古人是这样解释的:“日长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极也,故曰夏至”。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说这天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而夜晚是最短的。其中“至”就是极致的意思,并不是“到达”的意思。在我国夏至这天,白昼时间最长的要数黑龙江的漠河了,其时长可达到17个小时。而在北极圈以北,则会出现极昼。

有人说夏至是夏天到的意思,其实这个是不准确的。因为夏至并非具体哪一天,而是一个准确的时间点。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时也就达到了夏至点。而且夏至点对应的是天文含义,并不能说夏至就是最热的,而冬至就是最冷的。不过到了夏至节气以后,随着地表不断吸收热量,并且将其反射入大气使得气温也就逐渐升高了,等到夏至后约20-30天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了,因为三伏天已经到了。那今年什么时候入伏呢?三伏天是哪几天呢?

农谚说“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是说夏至节气以后第三个庚日就开始进入伏天了。而要想确定入伏的时间,就得先了解什么是庚日。在古代是采用干支纪日法的,其中天干又称10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地支又称12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将天干与地支顺序搭配可得到60个干支“对子”。在古代的时候,古人就是用这60个干支依次循环来记载日的顺序。其中带有甲字的称为甲日、带乙字的称乙日,以此类推带有庚字的就是庚日了。可是一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因此庚日就是变化的,今年是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了,这也就导致了每年入伏的时间也是不同的,但入伏日期总是在7月11日至7月21日之间。而今年入伏是在2019年7月12日,而出伏的时间是2019年8月20日,总共是40天。

老话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最热的也就是三伏天了,而今年的头伏是10天,中伏是20天,末伏是十天。因此,在7月12-8月20这段时间是最热的,尤其是二伏和三伏这段时间。但等到出了伏天,一般气温也就开始凉爽了,因为这个期间已经是立秋后近半个月了。今天就分享到这里,喜欢文章的朋友们,记得点赞、分享和关注哦,农夫每天都会为大家免费分享一些农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谢谢大家(图片来源网络)!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