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说来不好意思,就口吃来说,老夫可是“老资格”了。后来,我注意矫正,竟然矫正成功。现在,我向大家分享一下矫正口吃的亲身体会。全是干货,有口吃的朋友不妨一试。
一、我口吃的原因
我小时候淘气,在幼儿园里为了撩拨小朋友,就学人家口吃,大约在6岁的时候,自己就不知不觉地口吃了。那个时候人们都管口吃叫“磕巴”。以至于“磕巴”最严重的时候,去商店打酱油都说不明白,急得我直搓脚啊。
小学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好,又经常做好人好事,学校领导和老师多次让我在全校大会上“讲用”,现在叫做“分享”,就是介绍学雷锋做好事的经验体会。我自己写了发言稿,可无法上台宣读。没有办法,我的班主任郝晓峰老师就上台替我念发言稿,再后来还让我的弟弟替我上台发言。在小学,即使我入了团,当了学校一号的学生干部,口吃依然存在,无法在班级发言,无法在全校大会上发言。
后来到了中学,我依然是学校一号的学生干部,出头露面的机会很多,还在毕业前夕入了党,可还是“磕巴”依旧,自己觉得很苦恼,很没有面子。
1975年8月7日,我中学毕业就要上山下乡了。这是离开家的头一天晚间,全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顿丰盛一点的晚餐。父亲慈祥地对我说:“我和你妈都相信你会把口吃的毛病改掉,希望你第一次探家的时候就能流利的说话。”父亲的这句话,让我这个即将离家的游子,深深地感觉到,我的口吃,是父母心里的痛啊。
我和2000多名知青一起下乡到昭乌达盟翁牛特旗,到了插队的东山大队,在欢迎大会上带队师傅让我代表知青们讲话,结果是“磕巴”成串,很不像样子。
但是我没有灰心。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在思索,在回想。我记起来,在毕业前夕,我的恩师丛玉文、谭金荣不止一次地提醒我,你唱歌不磕巴,说话磕巴。不妨你说话的时候唱着说,一点点就会改过来了。于是我由此感悟到,磕巴的根子就在于有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自觉不自觉地给自己设限,也就是老有自己是磕巴的心理负担,造成发音与脑子思维动作不够协调、流畅、自如。既然是这个原因,那么“戒掉”磕巴的办法,显然就是通过练习,让发音与脑子思维自如地协调起来。
二、矫正口吃的方法
于是,我就采用了最简单的“三多”方法予以矫正。
第一种:多朗读。我下乡的地方是半农半牧地区,青年点所在的生产大队(村)周边地广人稀。于是,我就时常带上一本书,有时候带上一本《红旗》杂志,来到小榆树林里,来到山坡上,面对着山下炊烟渺渺的村庄或原野,只当山下的一切是讲台下的观众,假如自己在台上讲话发言。既然唱歌不磕巴,那就在初期用唱歌的方式进行朗读。朗读中,尽量地放松自己,放飞自己。后来,比较熟练了,就大声朗读,抑扬顿挫,音调高低,自如调整。
第二种:多说话。我在青年点里,是首任点长。全青年点共计有58名男女知青,在偌大的院子里和20多个寝室的“大家庭”里,吃喝拉撒睡,派工计分,需要管理的事项很多。每天扒开眼睛,督促知青们挑水、扫院子、做饭、打柴、喂猪、种菜、采买、公办、处理纠纷等等,乱事儿不少。知青们有屁大的事儿都来找我,我也不推辞。每天我忙得焦头烂额,嘴皮子都磨破了。
第三种:多唱歌。那个时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激情燃烧的岁月,知青们在一起生活、劳动、学习、民兵训练,唱歌的机会很多。尤其是我发现,当地的蒙古族歌曲特别好听, 特别是当我骑着马路过牧区的时候,时常会听见蒙古族姑娘唱的草原歌曲。那种音调嘹亮、悠扬久远、节奏自由的歌曲,正是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于是,我悟出,矫正口吃也一定要有辽阔的意境和博大的胸怀,说话要直抒胸臆,放松自己。憋憋屈屈地、夹夹咕咕地压抑自己是无法进行矫正的。
三、矫正口吃的效果
仅仅半年不到的时间,不知不觉地,矫正口吃的效果开始显现了。我可以流利地与人们对话了,不少人对我惊奇地说:“啊,你不磕巴啦?”还有一种效果,那就是居然可以与人争辩了,什么是与非、对与错、多与少,有的时候争得面红耳赤,而且嗓门很高,语言流畅。不仅如此,我还能够主持召开青年点全体知青大会。我被结合进大队领导班子,担任了专职党支部副书记后,经常到各个生产队给社员和父老乡亲们开会讲话,弄得风生水起的。
当我下乡第二年春节回家探亲的时候,我的父母发现我能够流利地与他们二老对话了,都高兴地了不得,当晚,父亲喝多了……
四、结论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口吃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勇气战胜它,可怕的是你不懂得怎样战胜它。实践让我体会到,口吃是完全可以矫正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按照“三多”的方法进行矫正,时间短,见效快,无成本,立竿见影;矫正后的效果是相当稳定的,好处多多,受益匪浅,利己、利家、利民。我矫正了口吃后,立业、成家都是一帆风顺。而且,对自己的前途愈加自信。经过笔试、面试、口试,在数百人中脱颖而出,考入中共抚顺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现在,我的后代口才很好,丝毫没有受到我曾经口吃的影响,辩才极佳,现在从事法律顾问工作。
有口吃的朋友们,不要苦恼啦,赶紧战胜自我,坚定信心吧,更加美好的明天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