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地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文章借愚公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移山填海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毅力,说明了“愚公不愚,智叟不智”,只要不怕困难,坚持斗争,定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正文】
太行、王屋[1]二山,方七百里[2],高万仞[3],本在冀州之南[4],河阳之北[5]。
北山愚公者[6],年且九十[7],面山而居[8]。惩山北之塞[9],出入之迂也[10],聚室而谋[11]曰:“吾与汝毕力平险[12],指通豫南[13],达于汉阴[14],可乎?”杂然相许[15]。其妻献疑[16]曰:“以君之力[17],曾不能损魁父之丘[18],如太行、王屋何[19]?且焉置土石[20]?”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2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22],叩石垦壤[2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25],始龀[26],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7]。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28]曰:“甚矣,汝之不惠[29]。以残年余力[30],曾不能毁山之一毛[31],其如土石何[32]?”北山愚公长息[33]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34],曾不若孀妻弱子[3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36]。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37]也,而山不加增[38],何苦而不平[39]?”河曲智叟亡以应[40]。
操蛇之神闻之[41],惧其不已[42]也,告之于帝[43]。帝感其诚[44],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45],一厝朔东[46],一厝雍南[47]。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48]。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的阻塞,进来出去都要绕远,就集合全家来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直达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你的力量,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消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众人纷纷地说:“把这些土石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愚公)于是率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啊。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着阻止愚公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凭借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都不能损毁,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他们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部。从此以后,冀州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注释】
[1] 太行、王屋:山名。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2] 方:方圆。
[3] 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一尺约23厘米。
[4] 本:原来、本来。冀州:古地名,包括今河北、山西、河南黄河以北、辽宁辽河以西地区。
[5] 河阳:古地名,今河南孟州西。
[6] 者:代词,指……的人。
[7] 且:将近。
[8] 面:动词,面对。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9] 惩:苦于。之:助词,的。塞:阻塞。
[10] 迂:曲折、绕远。
[11] 居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12] 与:介词,跟、同。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毕,尽、全。平,动词,铲除。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13] 指:同“直”,直达。豫:豫州,古地名,今河南黄河以南一带。
[14] 达:达到。于:介词,到。汉阴:汉水南岸。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5] 杂然:纷纷地样子。相:偏指动作一方。许:赞同。
[16] 献疑:提出疑问。
[17] 以:凭借。之:助词,的。
[18]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消减。曾,用在“不”前,起加强否定语气作用,可译为“连……都……”。魁父,小山名。
[19] 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20] 且焉置土石: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且,况且。焉,哪里。置,放置、安放。
[21]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之于”。之,助词,的。隐土,古地名。
[22] 遂:于是,就。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子孙三夫荷担者”,译为“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者,定语后置的标志,指……的人。
[23] 扣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扣,敲、打。
[24] 箕畚:名词用作状语,本义是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指用箕畚(装土石)。
[25] 京城:复姓。孀妻:寡妇。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6] 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始,才、刚。龀:换牙。
[27]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易,更替。节,季节。反,同“返”,往返。焉,语气词,相当于“啊”。
[28] 叟:老人。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29] 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汝之不惠,甚矣”,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甚,严重。之,取独,不译。惠,同“慧”,聪明。
[30] 以:介词,凭借。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31] 毛:指草木。
[32] 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33] 长息:长叹。
[34]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心,思想。之,取独,不译。固,顽固。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35] 不若:不如,比不上。弱子:幼儿,小孩。
[36] 虽:即使。之,助词,表语气。焉: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37] 穷匮:穷尽。
[38] 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39]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而,起连接作用,不译。
[40] 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亡,同“无”。以,来。应,回答。
[41] 操蛇之神:神话中的山神,手里握着蛇,所以叫操蛇之神。闻,听到,听说。之,代词,指代愚公挖山这件事。
[42] 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已,停止。
[43] 于:介词,向。
[44] 帝感其诚:被动句,译为“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45] 夸娥氏:神话中的大力士。负:背。
[46] 一厝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东部。厝,同“措”,放置、安放。朔东,朔方东部,今山西北部一带。
[47] 雍:雍州,今陕西、甘肃一带。
[48] 陇断:山冈阻隔。陇,同“垄”。高地。断,隔绝。焉,语气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