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成都“九眼桥”以一场“桥震门事件”而爆红网络,也由于这场闹剧而让附近的商家生意火爆了很久。不但沿河小酒吧上座率骤增,就连河道堤坎上也常被大量雄性粉丝蹲守、打望!散后留下那满地的口水和啤酒瓶瓶儿,宛如一个个巨大的惊叹号!!!
九眼桥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古名宏济桥,又名镇江桥,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由当时布政使余一龙所建。系石栏杆、石桥面的大拱桥,长4宽3高3丈,下有9洞。在清朝乾隆五十三年由总督李世杰 补修时,改名为九眼桥。
其实九眼桥从五六十年代起就是情人们自发形成的幽会之地。夜幕降临后,沿河每根路灯下都会聚集一些如胶似漆的情侣,华灯初上时一对对剪影把“恰是鱼龍舞”的河面,点缀成了“清澈而神秘的贝加尔湖畔”……
这些情侣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在这里分别探索着各自的秘密,其中颜值最高的当属“四川大学”的学生。他们盘踞锦江西岸,势力范围以“望江公园”为依托,从“望江路”一路到九眼桥的桥头。沿途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才子佳人靠水而依。与东岸相比这里显得含蓄而典雅,沿河有政府统一规划的石凳条子,也有定期有人修剪的苗圃。然而这一切诗情画意都将在一场山崩地裂的海誓山盟后,沦为生命中最为青涩的回忆!
“多少年以后,如云般游走,那变换的脚步 让我们难牵手,这一生一世 有多少你我,被吞没在月光如水的夜里”。每年这里的“毕业季”前夕都会有人来这里告别许下的诺言,许多年以后也许他们又会回来祭奠这失去的青春!
东岸的情调就大不一样了,少了些浪漫多了些深沉和炙热。90年代初期,从“成都纺织厂”开始到“三官堂”的这一截多为商铺。有“红鼻子包子铺”、“高记兔丁”、“李二姐小百货”、“发廊理发店”,还有沿河用棚子搭建的“水果摊摊”等,一片计划经济时期的繁荣景象……
成纺厂的老宿舍也在“龙舟路”交汇处。一过下班时间,加上“前进厂”、“南光厂”的工人有好几千人。常常把这条国道挤得水泄不通,沿途商家脸上倒是笑开了花。未到傍晚就到处都灯火通明了,沿河寸土寸金根本没有那些“小情人”们可以隐蔽的空间,于是这一段河岸便无法去演绎“新鸳鸯蝴蝶梦”的浪漫!
从“龙舟路”到“毛巾床单厂”就相对安静些了,除了“伴仙街办事处”旁有几间“易亨志”老板开的“日化门市部”外,几乎全是一排排老榕树。其实这里也谈不上幽静,顺江路上往来的大货车蛮横地席卷着气流、将路面上的尘土抛起再砸向四方,把周围稚嫩的榕树摧残成了老态龙钟的枯枝败叶。
大货车除了拖运成纺厂的纱锭或南光厂的铁坨坨外,还有从外地拉来的木材。货车司机大多色盲,根本不会去搭理红灯和绿灯,只管加满油门“呜呜”的往前冲。高音喇叭此起彼伏,急刹的啸叫伴随着刹车片的焦臭弥漫了整个河岸!
沿河曾经也有过一些花台,但早就残缺不齐了,唯有残垣断壁中的砖头墩子可替代一下凳子。河岸的护栏是由两条油漆过的粗钢管和水泥墩子依托而成,这护栏不高隔不远又埋栽着一根根路灯的灯柱……
一屁股坐在护栏上一手扶住灯柱,或用脚尖勾住下面一根护栏铁管,便可以稳稳把自己固定在护栏上,然后与情人海阔天空的讲述爱的罗曼史了!
当时的工人学工们每月不过几十元的收入,除了成纺厂的舞厅可以勉强消费外,大部分都会在晚饭后去抢占“九眼桥的路灯杆杆”。这里虽然没有漂亮的石头条凳,只有些方寸大的砖头可坐,但是恋人们可以靠得更近、背靠快速通道噪音很响,却反而可以偎依得更紧把嘴唇贴近彼此的耳朵!
每逢冬季河边冷风习习,没有奶茶也没有热咖啡。小伙子会为心爱的女孩准备了一袋便宜的“炒瓜子”或是“炒花生”。两辆自行车就依靠在护栏旁,仿佛它们也在述说着前世今生!小伙子掏出皱巴巴的“红梅牌”香烟,沿河风太大,火柴划燃后照亮了他俩稚嫩的脸庞,随后马上就被河风粗暴地吹熄。火柴棍上缠绵的一缕青烟也随即被寒冷无情驱散,只残存了硫磺燃烧后苦涩的叹息……
那女孩子说:我来帮你点上吧!于是他们把头靠得更近,相互偎依成一座屏障试图把时间也隔绝开去……火柴被划燃了,火柴杆上有了跳动的火光。他们小心的把手罩在火苗上,小伙子把嘴里的香烟凑近闪烁的火焰,仿佛是为了点燃这无处安放的青春!火苗是那么美那么暖,当女孩想再看一眼时,火焰突然又熄灭了,他们俩的稚嫩也不见了。
这时沿河的烟头仿佛都亮了起来,星星点点的闪烁在公路的噪声中、沉浮在呼啸的寒夜里。又如一只只脆弱而倔强的萤火虫,它们在火焰中舞动,把锦江河东岸点缀成了”天上的街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华夏大地,九眼桥也焕发出了蓬勃生机。水井坊、中海格林威治、兰桂坊还有二麻酒馆如海市蜃楼一般脱颖而出,锦江河东岸也被整治得一片翠绿吹弹可破。
但成纺厂没有了,南光、毛巾床单厂也搬迁了,那些抢占“九眼桥的路灯杆杆”的恋人们也被激流推入了暮年,那些还未检过的旧船票已然无法到达锦江河的对岸!
昔日被川大学生盘踞的“望江公园”现在成了沿河居民的休闲聚会地,他们中也许有当年在朔风中海誓山盟的男女情人,也不乏违背誓言的悲喜冤家。时光匆匆再完美的爱情也只是个过程,再苦涩的浪漫也会留一抹绚丽的回忆……
一位老大爷在薛涛井边为他的孙儿翻阅历史,他说:“以前九眼桥前面有一座“回澜塔”,塔高数丈共七层,顶端有一个锡合金的“宝顶”。每当阳光沐浴塔身之时,远远望去,九眼桥与回澜塔宛如一张巨弓卜搭着一支带银箭镞的箭,煞是壮观。只可惜1945年塔侧面的民房引发了一场成都罕见的大火,将砖木结构的回澜塔烧得只剩下一个塔基,耸立在锦江畔达352年之久的这支“箭”,从此灰飞烟灭了,人们便用望江楼的崇丽阁来补替回澜塔。换一个角度看,“桥是弯弓‘阁’是箭”仍不减昔日风采,任然是成都人心中最美的景色”!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