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1、古诗
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以唐朝为界限,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唐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
2、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3、国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
4、书法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5、对联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国学文化包括哪些内容
国学在中国古代并没有这个名词,有人考证,国学这个名词是在清朝末年从日本引进的。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奉行脱亚入欧的政策,全盘西化,当时激起了一些保守人士的反对,认为日本大和民族已经是一个文明的民族,有自己的国学,有自己的国粹,用不着全盘西化。日本人所谓的国学是指在日本本土发生而为日本所特有的学问,与西学相对。后来黄遵宪、梁启超把国学这个名词引进来,专指在中国本土发生而为中国所特有的学问,与日本国学原来的所指完全不同。自从把国学这个名词引进到中国,在整个20世纪就成了一个文化讨论的关键词,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倾向的色彩,褒贬不一,至于就这个名词本身的内涵和外延来说,却是聚讼纷纭,混乱不堪,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确定的看法。我们暂且避开意识形态和政治倾向的干扰,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就事论事,从名词本身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先谈国学包括哪些内容,这是这个名词的外延,再谈国学的核心价值,这是这个名词的内涵。
顾名思义,国学是一个泛称,包罗万象,凡是在中国本土发生而为中国所特有的学问,都叫做国学,中国的历史文化长达五千年,从春秋战国算起,也有二千五百多年,所有历代所发生的学问,都是国学的内容,现在许多人常常以偏概全,认为国学就是经学,国学就是儒学,或者认为国学就是诗词歌赋,三国、水浒、西游,其实这些都只是国学的一个部分,并不能概括国学的全貌。为了弄清国学所包括的内容,最好的方法,应该从中国的目录学说起。
目录学是关于图书的集结、分类和编排的学问。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全国所有的图书集结起来,分类整理,是在汉代,并且编排出一个图书目录,叫做《汉书·艺文志》。根据这个图书目录,我们可以对汉代的学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也就是国学在汉代所包括的内容。
《汉书·艺文志》把当时全国所有的图书分为六类,第一是六艺,第二是诸子,第三是诗赋,第四是兵书,第五是术数,第六是方技。六艺就是六经,包括《易》、《书》、《诗》、《礼》、《乐》、《春秋》。其中《易》为六艺之原,群经之首,研究六艺的学问叫做经学。诸子共有十家,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研究诸子的学问叫做子学。诗赋属于文学。兵书属于兵法之学。术数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之学。方技主要是医学。
魏晋时期,对全国的图书重新分类,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到了隋代和唐代,把这四部确定为经、史、子、集,甲部就是经部,乙部就是史部,丙部就是子部,丁部就是集部。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经过中国人的引进、吸收和改造,已经演变成中国化的佛教,融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成为中国的国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排斥在外,所以《隋书经籍志》把佛教的图书归入集部,《新唐书·艺文志》归入到子部类中。
隋唐以后,经史子集四部的分类成为定式,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按照这种分类编排了一套洋洋大观的《四库全书》,所谓四库就是经史子集四部。由于明清以来,西学东渐,逐渐融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来,所以《四库全书》也收录了艾儒略、南怀仁、利玛窦等人所写的一些有关西学的著作。
从汉代的《艺文志》到清代的《四库全书》,我们可以看到,国学的内容真正是包罗万象,而且随着时代的演进,不断地丰富,不断地扩展,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广泛地吸收外来的文化资源,把印度的佛教和西方的西学也纳入到国学的范围中来。如果把国学简单地等同于经学、儒学,或者封闭僵化顽固排外之学,显然是以偏概全,不符合历史的实际。
关于国学的内容,用经史子集四部来概括,是一个既符合实际又反映全貌的最为完整的说法。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比如有人把中国的学问区分为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经世之学、科技之学。有人着眼于学术思潮的演变,按照朝代的更替,区分为先秦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有人着眼于文学的体裁,区分为先秦诗骚、汉魏乐府、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有人根据汉唐以后的历史情况,把中国传统文化归结为儒、佛、道三教的鼎立与合流。
总起来看,国学是一个与西学相对所产生的名词,也叫做中学,虽然外延宽泛,包括了中国历代一切的学问,但是并不笼统,而是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分类编排,所指对象是明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