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川菜博物馆位于川西平原郫都区古城镇,是一个以川菜文化为陈列内容的活态主题博物馆,又是一个可看可居可食的博物馆。古城镇公元前316年前为蜀国的都城,后为战国时的秦国所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川菜博物馆占地40亩,青砖地板,小青瓦平房,令人心胸坦荡。馆内设有典藏馆、特色小吃区、灶王祠、甘受和、老川菜一条街、互动演示馆、美食体验区等,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过程,先饱眼福,尔后再饱口福。在全国八大菜系之中,川菜以麻辣特色位居前列。
在典藏馆里,人们不但可以了解川菜的烩、焖、煨、?、蒸、烤、卤、拌、泡、渍、冻、炒、爆、煮、炸、煎、炝、烘、炖、烧、炸收、干煸、锅贴、糟醉、油淋等烹饪方法,而且还可得知川菜大河帮、小河帮和盐帮之流派,以及23种川菜味型。馆内还有以刘建成、熊四智、车辐和曾其昌等为代表的川菜大师的简介。更有世人少见的清代餐桌三张,为官使用的龙头脚方桌,商人使用的铁架圆桌,读书人使用的木制圆桌。仿佛家人团坐亲密和浓饭香菜美的之味迎面扑面,感受真切。
特色小区为一敞蓬区,白布圆桌、白色塑料凳子,三大排共30张。墙壁上介绍担担面、钟水饺、凤尾酥、豆花、春饼、玻璃烧麦、鸡汁锅贴、龙抄手、叶儿粑、荷叶饼、赖汤圆、猪油麻花、宜宾燃面、抗饺子等10多种川菜名特小吃。每逢盛大节日,则会开餐。
灶王爷,名气不大,却不得不尊重他,因为要吃饭的人都离不得他。博物馆为灶王爷建立了祠堂,供奉有神龛。灶王爷司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敬灶王,崇食尚饮,可感悟“一餐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珍惜当下生活,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
“甘受和”,是灶王祠前的一个小庭院,青石板地坪,间栽着碗口粗的银杏,乍一看,仿佛岱庙中的汉柏庭院。甘受和即甘是一切食物美好的根本,比如米饭的甘味最能反衬出菜肴的美味,正像白色的底子最能显示彩色一样,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
与之相邻的是老川菜馆一条街。这条街用仿古成都清代末期的古建筑所修建,复原了当时成都街道的原貌。每一户人家都是一个独立的小院,而名称则是以这些消逝了的川菜馆命名,以示纪念。依次有一家春、醉霞轩、都一处、德厚祥、亦天乐、长盛园等,街道狭窄悠长,令人驻足回味。
互动演示馆里有人们常见的水煮鱼、酸菜鸡丝汤、麻婆豆腐、芙蓉鸡片、红油三丝、酱肉丝、糖醋蚕豆、青椒皮蛋和宫保鸡丁等。介绍中有照片、类型、特点、制作工艺和操作要领等,真是大开眼界,又是尝试厨艺的绝妙机会,如果有时间还可与大厨们一起动手学学操作。宫保鸡丁的原来来自清代名臣丁宝桢的饮食习惯,犹如东坡肘子来自苏东坡一样,让人增长见识。里面也可订餐饮食。绿树丛中,青草簇拥的大大的泡菜坛,无处不见,刺激味蕾。
历史有名的宴席有鸿门宴、韩熙照夜宴图、满汉全席,以及四大名著上描写的各种宴席、菜肴,但它们都不复存在,而川菜却根植在日常生活中。川菜不仅走出了四川,而且还走出了国门。仅仅一道脆皮鱼、一份开水白菜,就可让其它的菜系望尘莫及。这就是川菜文化的独到特色和灵魂。
川菜博物馆避开都市繁华,远离世尘纷争,独处一隅,安宁幽静。绿荫丛中,在专门的美食体验区,有宽大四敞的竹屋,四周翠竹环绕,宽板凳、实木桌子,宜于悠闲享受,好像是明厨明灶一般。赖汤元、钟水饺、龙抄手、粉蒸肉、煮花生、担担面、烤土豆、烤芋头、叶儿粑、小油条、荷叶夹饼、玉米金糕、凉面、酸辣秋香粉、冷吃冒菜、稀饭、烤红薯、养生紫米糕、滋补银耳汤、川北凉粉、绿豆南瓜汤、蒜泥带丝、小镘头、蓬藕蒸饺、菜油豆腐皮等名特小吃。应有尽有,胡吃海吃,谁都可以敞开肚皮,大块朵颐,大饱口福,但不准浪费。
美景美食,出门时谁都会情不自禁地再次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