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中学地理课本的第一节讲的什么吗?当你行走在平直的道路上,奔跑在宽阔的操场上,或抬头看见漫天的星斗时,你会想到脚下大地的形状吗?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古时候,由于人们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因为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这些现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释。
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第一次对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论证。他观察天象,从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现象中,推断大地的形状为球形。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利用,从太空中获取的地球影像中清楚的显示出地球是一个球体。
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6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1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1毫米多,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表示不出来的,所以我们使用的地球仪都还是正圆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