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论文
特级教师:李柳文
李柳文,男,汉族,1965年9月出生,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一直在山区中学教育教学一线。
李柳文自1985年9月从事中学教育工作,长期任学校行政领导,系我市教育界声望较高的教育教学专家。潜心研究中学生思想品行和探讨语文教法、学法、考法等,勇于创新,不断实践,善于总结,坚持撰写教研论文,一直在《语文月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等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30多篇教研论文,深受读者的喜爱。曾于2013年1月出版了个人教研探究论文专著《躬耕》,在全市系统内交流,开创了我市出版个人教研探究论文专著的先河:拟定于2018年6月正式出版由国家新闻专署审批的高中语文教学专著《教育实践研究》,约有11万字。
《中学德育实效性管理探究》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重教育方式、教育力量和教育主体的合力。然而,在学校大力发展德育教育的同时,中学德育教育实效性不强的现象浮出水面,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增强我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中学德育 实效性 管理 探究
长期以来,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学校德育工作形同虚设,即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尤其是一些学校的德育管理方式和方法单调、死板,以致学生道德意识薄弱、行为素质差、校风不正、学风不浓,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作为德育工作管理者,我深感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才能保质保量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多年来,我校坚持 “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 ”的办学宗旨,全方位地优化德育管理。在德育管理中抓实、抓细、抓出了成效,树立了品牌。下面本人浅谈在中学德育实效性管理方面的认识和实践。
一、发挥各方面的教育因素,构建 “三线一面”的德育管理体系
在德育管理实践中,我们首先意识到,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学校的德育管理不能只停留在校内的狭隘管理上,而应以大教育观来指导我们的中学德育管理。显而易见,中学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做好德育管理工作,学校、家庭、社会各方教育因素必须互相配合,发挥各自的个性优势,形成合力。为使学校的德育管理能切实做到“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从1995年起,我们配合贯彻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计划,构建了 “三线一面 ”的德育管理体系。整个学校在德育总体目标管理下,分为三线:即学生会、团、队教育管理一线,班级教育管理一线,校外的家庭、社区教育管理一线;同时,把校内的各科教学、校内的各种有益活动都有机地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归结为一面。 “三线一面 ”的德育管理,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别开生面,出现了新的拓展,趋向时代性、社会性、实效性,促进了我校“三风”建设,提高了校园精神文明程度。
二、强化学生“元心理 ”训练,优化学生的情感意志
“元心理 ”源于元认知(metacognition)。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FLawell)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他的著作《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 “元认知基本上是一种二级结构,认知活动的对象是问题、数据之类的东西,而元认知对象却是认知过程本身。 ”心理学家威尔曼(wellman)把元认知定义为对认知的认知,即人对自身的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理解等认知过程进行积极的自我监视,自我反思、自我解悟、自我调控。后来我国浙江省椒江玛森信息研究服务院在弗拉维尔提出的元认知基础上扩展为 “元心理”的研究。“元心理”是人对自身的注意、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的了解、评价、调节、监控优化的心理现 象。“元心理”是人们独有的特别发达的额叶大脑皮层为结构基础的最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元心理”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学习、工作、生活的丰富而逐渐提高,但经专门的教育与训练,可以加速“元心理”能力的发展,所以人们的进步快慢,能力的强弱,表现的好坏,这一切的内在根据都是“元心理”的质差。可见,“元心理”优化训练对学生素质的发展的重要性了。实践表明,在“三线一面”的德育管理过程中,充分运用“元心理”做好启发、引导工作,使学生“认识自我,超越原我,创造新我”,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力源。在我校德育管理过程中,诸多事实证明:在“三线一面”德育管理过程中,以“元心理”为理论武器,强化学生“元心理”体验,增强“元心理”调控力,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使其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的优化,是有效地加快学生自我意识及独立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等主体本质特征的形成和“元心理”运行水平提高的有效方法。
三、根据学生生理和智能特征,对学生进行德育分期管理
多年的实践、探究证明,一所普通完中,从初一到高三学生中的年龄、生理、心理、智能都有很大差别,即使同是初中或同是高中,不同年级之间也大不相同。比如,初中部的初一学生入学后,一年内基本还保持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刚刚告别小学略带 “保姆式”的教育模式,正从依赖教师和家长的被动从属地位向主动地位转化,必须有一个适应、稳定和形成教育时期;初二学生,是整个初中教育中承上启下的一年,学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的心理品质和行为往往出现很多矛盾。因此,这年级学生思想问题多,学习成绩不稳定,可塑性大,可变性强,是初中阶级管理最困难的一年;初三级学生的教育任务更加繁重,学生刚步入青年期,心理特点动荡多变,而且面临初中毕业,开始思考人生道路,所以各种问题骤然增多和复杂起来。再如,在高中部的学生中,高一新生是从四面八方来的,他们必须有一个适应期;高二学生考虑人生出路多起来了,而且处于选攻专业科前奏,思想矛盾重重;高三学生进入高考冲刺阶段,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等。
鉴于上述种种情况,我们进行了德育分期管理探索。初中部从过渡教育期→稳定教育期→行为规范教育期→进入佳境教育期→明确目标教育期→良好心理教育期;高中部从适应学习新环境期→前途理想教育期→心理调控教育期→正确对待高考冲刺期。这样有目的、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德育分期教育管理,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生理和智能的发展,从而取得较佳的管理效果。
我们学校的德育管理,除了始终有一个通盘的布局之外,还着力于:(1)加强新时期政治思想工作,以及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建立一支政治思想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气质结构比较合理的德育工作骨干队伍;(2)运用心理规律做好新形势下教师的政治思想工作,强调教师爱生,以 “爱心”换“诚心”,让校园充满 “爱的阳光”;强调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定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坚持遵循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心理学原则进行思想教育;(3)反对简单化、公式化、一刀切的德育管理,提倡“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的管理方法;(4)灵活利用 “解释、说明、劝慰、示范、模仿、暗示 ”等心理工作方式,艺术地应用语言、行为、表情,进行内在动机的激发、强化,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5)注意加强 “外因”的条件作用。我们既注重德育管理的规范化,又注意德育工作的具体化和实效性,采取“抓两头促中间 ”“以点带面”和持之以恒的 “滴水石穿”之功,特别是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与方法。我体会到,要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正确而又及时地对学生所取得成绩的评价是平时德育工作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正面反馈”。事实上,对正确的进行肯定,对错误的进行否定,对不良行为作风起到了抑制的作用。我认为,科学地进行成绩评价必须把握恰当的方式和原则:一考查评估的方式,对成绩的评定,看实效、重实绩、实事求是;二是评比方式,通过检查与比较评定成绩。评比可以是单项的评比,也又是带小结性的全面评比。但不管哪一种评比,都要使同学们明确评比的目的,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进行比较,使大家在评比中受到教育;三是表扬与奖励方式。对学生的表扬、奖励一定要严肃认真,对受表扬、奖励的学生的思想品德作出肯定评价,发扬他们的优良品德。
多年来,我校由于突出德育为首的位置,持续地认真地进行德育管理的探究与实践,所以逐渐形成文明、守纪、创新、进取的优良学风,积极营造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校园大环境,学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学生高考成绩年年进入河源市普通中学前列,中考成绩进入县内39所中学的前列。近年来,我校被评为市文明学校、市一级学校、 “三五 ”普法先进单位等,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
诚然,我校的德育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探究了一些路子,但从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适应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新特点,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适应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来衡量还是有差距的。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德育管理中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1997年8月贺允清主编的《提高中学德育实效性探究》;
2、2000年11月胡文喜主编的《新时期中学的德育有效性的探究》:
3、2001年孟玲云主编的《当代中学生的教育实效性的探究》。
注:此文发表于2002年1月ISSN1682 —7295《现代教学通讯》第1期
往期精彩,点击阅读,欢迎转载:
1、【教师风采】巾帼英雄传(三)之谦谦君子
2、【师生故事】宋银花:无糖果,不甜蜜!
3、【学生佳作】小学生带你遨游诗歌海洋
4、【班史汇总】放飞梦想,书写青春
5、【师生共同体】最受欢迎作者热辣出炉
师生共同体寄语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投稿邮箱:19747829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