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鸟儿思何事
46cmX69cm
2016年
民國以降,中國繪畫在變革、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對中國畫學的傳承變革,還是東西方審美觀念的交集矛盾,林伯墀都是置身其中半個世紀的見證與親歷者,他都毋庸置疑地目睹了二十世紀後半葉至今中國畫的變化和發展,以及在海外的傳播。唯其如此,對林伯墀藝術作品的品鑒,放在以縱向歷史、橫向東西方藝術的比較與鑒別中,自然而然地就會顯現出特殊的價值與意義。我們透過林氏畫作,不僅可以看到嶺南畫脈之延展,且能以林氏生平為例證而論及中國畫學花開海外。
游鱼啖落花
46cmX70cm
2016年
林伯墀繪畫藝術源起嶺南,整體藝術風格可以歸位於傳统型中國畫學術文脈之中。昔嶺南“二居”,一開嶺南畫脈,宋法元趣,妍麗清和,洋溢寫生質趣,已與清末泥古不化之審美有別;而至劍父先生振臂一呼,從者雲起,世謂嶺南畫派;行至二代趙少昂先生等,進而規整體系;這一體系既與清末泥古不化、墮於符號的審美有別,亦與西方繪畫追求光影造型、再現自然物象的審美精神有別,審美風格契合時代,從者更眾,輝映海內外。這是中國傳統畫學受到西方藝術影響發生樣式變革的重要體現。王國維曾以“可愛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愛”之例,評價中西方文化藝術只差異,若以此例,嶺南國畫之風格,則兼具“可信”與“可愛”,生機勃勃,放達豁爽,用筆酣暢,筋骨內含,在筆墨與光色的轉換中,墨彩精妙,極其到位地把握住了傳統中國畫的筆墨語言與西方造型互為交融的真諦,充滿寫生質趣,準確傳遞出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精神氣息,真正形神兼備,彰顯出中國畫特有的深泓大美的境界。生於海外,師於趙少昂先生的林伯墀,其藝術風格,顯示出他對中國傳統的堅守而又不避西方不避時代的睿智。
南山隐豹
69cmX138cm
2014年
中國文化自古就是-個開放性的系統,十分重視吸收或者化用不同區域的文化,且春風無痕般的把一切因化用吸收而產生的矛盾衛突,巧妙回歸到所謂以“中和”為特質的文化核心中,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進行再度整合與衍生。有基於此,從林氏畫作中不難品讀而出,其畫作在東西方造型、筆墨與色彩的語言轉換中,明顯帶有由心性而生的隨機性與自然性,沒有純視覺形式的痕跡,而是力求完美地呈現出自然精神,既有中國傳統的意象與神韻,又兼有西畫色彩的渾厚,既不是傳統的重複,更不是歐美式的複造,而是東西方藝術互為鑒借下的一種契合。統觀林伯墀畫作,用筆穩健,色彩明快,氣息鮮活,意趣盎然,秀麗中含剛勁,流利中寓勁健,順暢不做作,隨意而雅逸。寫生刻畫,造型精准,光影浮動,刻畫物象,尤擅靜中求動,斂而不僵,法而不囿,肆而不流,顯見清和之人生詣趣。
时间风露香
46cmX69cm
2017年
對於一個生平全於海外而師從華人大師的藝術家,林伯墀的藝術風格體系,一方面他對自然物象鮮活的審美感受,使其畫作自然而然地內蘊了豐厚的傳統哲學的人文內涵,在筆墨中積澱凝聚了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生命意志與精神,於是他的畫作就有了能令我們智性生发的價值。對於傳統畫學,他不是機械地挪用模仿,而是在鑒借西方藝術審美特質後,在形而上的理性層面進行的闡釋性的活用。從這種意義上,我們透過對林伯墀作品的分析,或許能破解嶺南畫派藝術的基因密碼。(文/李琰 高劍父紀念綰館長)
红棉双喜图
45.3cmX69。5cm
2019年
林伯墀,1950年出生,祖藉廣東南海西樵大同人。師承嶺南畫派宗師梁少航及趙少昂先生。1979年移居澳大利亞墨爾本。1980 年起任教於墨爾本成人教育中心中國畫教席、常青大學書畫課程及多個社區藝術中心中國畫課程。為澳大利亞難得的藝術教育家,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不下幾千人,培育了大量藝術人才。林伯墀源于嶺南畫派畫風,尤精於花鳥畫、山水畫及其他畫類,畫風獨特。作品分別在中國、美國、德國、越南、日本、韓國、香港、中國薹灣、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各地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並參加國際大型書畫展。曾出版《林伯墀畫集》等共十冊。2003年榮獲澳大利亞聯邦建制一百周年勳章,以表彰其在畫藝及文化交流上的貢獻。2009年獲中國書畫報評選為年度人物,並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作品獲中國美術館及中南海收藏。